感恩四百年|印第安人的「授之以漁」

2020-12-22 全世界原全歷史

在一年一度的感恩節特赦儀式上,站在風口浪尖的唐納·川普與第一夫人梅拉尼婭依照慣例,特赦了一隻名喚「玉米」的火雞。對感恩節來說,「玉米」這個名字可謂返璞歸真,人們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而「玉米」「寒冬」「五月花號」「印第安人」毋庸置疑是關鍵詞。不過,將清教徒從四百年前的嚴寒裡拯救出來的,不僅有玉米,還有印第安人的捕魚之術。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增強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耀,我們飄洋過海,在維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五月花號公約》如此寫道,但闖蕩美洲的移民先驅們不太走運,他們原本準備駛向曼哈頓附近,但大風暴迫使船隻在如今新英格蘭東岸的鱈魚角海灣停靠,人們只得冒險上岸,與印第安部落雜居。

隨五月花號抵達美洲的清教徒

這些人是清教徒,自稱「朝聖者」,他們相信撒旦已經在英國傳播了邪惡與混亂,希望遠渡重洋,尋找一片淨土。「朝聖者」信仰堅定、勇氣可嘉,但低估了北美的兇險。他們登岸之地土壤貧瘠,並無太多蔬果可供充飢,他們既無糧食,又無牲畜,似乎走上了絕路。第一個冬天,飢餓與瘟疫肆虐,「朝聖者」折損半數。

清教徒朝聖者的冬天

1621年春天,一個特殊人物的出現在「朝聖者」中間引發轟動,事情開始有了轉機。這是一個會講英語的印第安人,名叫斯匡託(Squanto),六年前被英國冒險家託馬斯·亨特擄掠為奴,變賣至西班牙馬拉加。在那裡,斯匡託得到熱心傳教士的幫助,幸運地擺脫鐐銬,輾轉到了倫敦,學習了簡單的英語,據說還遇見了日後因迪士尼電影《風中奇緣》而家喻戶曉的印第安傳奇女子寶嘉康蒂(Pocahontas)。

1922年故事書裡繪製的斯匡託形象

然而,當他覓得良機重返故鄉後,卻悲傷地發覺,自己的部落瘟疫肆虐,已經慘遭滅族之禍。他只能黯然流浪,與新來的「朝聖者」相依為命。斯匡託擔當起對外溝通的重任,聯絡其他印第安部落,做了幾筆小生意,設法弄來糧食,又下水捕捉鰻魚,讓新夥伴們勉強維生。

斯匡託的生存技能,成了「朝聖者」的救命稻草。從歐洲帶來的種子,無法在貧瘠的海濱土地生長,斯匡託想到了一個絕妙辦法,他將死掉的大西洋鯡魚埋在地裡,再在其上撒幾粒玉米種子。此舉就地取材,提高了土地肥力,讓「朝聖者」有了必要口糧。

「朝聖者」之中不乏良好獵手,卻沒有合格漁夫,斯匡託繼續「授之以漁」。他們仿效印第安人,用當地植物編成繩子和漁網,將骨頭磨成魚鉤,還撿拾硬殼蛤貝,當然,讓古板的清教徒接受所有水產美味,還需假以時日。在斯匡託與印第安農漁技術的加持之下,清教徒移民漸無生存之虞,「朝聖者」選出的領袖威廉·布拉德福德在1621年秋天大擺宴席,表達對印第安人的感恩之情。

印第安人捕魚術

今日感恩節餐桌上最受歡迎的火雞與南瓜餅,都沒有出現在當年的宴席上。獵人們從森林裡捉回了小腦袋大身子的珍珠雞,餐盤裡還有鹿肉、韭蔥和苦味的野生李子。盤中美味或許還有龍蝦,它們數量眾多,甚至毫無防備地爬上海灘,但布拉德福德並不待見這一美食,還曾慚愧地寫道,「情況太糟了,沒什麼可以招待朋友,這裡只有龍蝦」。

不過,感恩節並未因1621年的盛宴而固定下來,定居移民與印第安人陷入相互殘殺,再無溫情可言。直至1789年,華盛頓當選總統,首次以國家名義發布感恩節公告,但這招致一片反對。理由很簡單,十三殖民地裡,真正與「朝聖者」感恩節扯上關係的,僅有麻薩諸塞——新英格蘭人欠下的恩情,憑什麼讓全國人民一道感激?結果,確立感恩節的事宜就被擱置了。直至林肯時代,1863年,林肯總統籤署公告,將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定為全國性感恩節,以此追念先民,團結已然南北分裂的國家。

1621年感恩節

說回到魚,決心定居下來的「朝聖者」用印第安人捕魚技術安身立命,逐漸在沿海建立起漁業基地。死去的鯡魚為他們的土地耕作做出了貢獻,而醃製的鱈魚則支撐起他們的崛起之路。新英格蘭土地貧瘠,卻是捕魚者的天堂,那裡的水域終年不凍,不僅適宜鱈魚產卵,更是船隻停泊的良港。人們迅速看到了商機——西印度群島的奴隸種植園。在炎熱的西印度群島,奴隸們每天工作16個小時,砍伐甘蔗、焚燒秸稈、碾磨加工,島嶼被經濟植物覆蓋,糧食嚴重不足。種植園主長期採購鹹牛肉,為奴隸補充鹽和蛋白質,但醃鱈魚成本更低,自然受到青睞。自17世紀起,北美持續不斷地向西印度傾銷醃鱈魚,這項壟斷貿易繁榮了兩個世紀,那些品控不佳、遭到歐洲人退貨的鱈魚,也被一股腦轉賣於此。

獨立時代的美國鱈魚加工廠

在首次感恩節宴席之後的一個世紀裡,鱈魚令新英格蘭從貧瘠之地變成國際貿易的新貴,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對其讚不絕口。鱈魚成了許多城鎮的標誌,麻薩諸塞州議會大樓就掛了一條雕刻的鱈魚,後來議會遷址,這條鱈魚被包在國旗裡,由一群衛兵護送至新樓。當年,一群大商人因之發家,被譽為「鱈魚貴族」,他們在美利堅民族成型過程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677年,為了對英國《航海條例》造成的貿易壟斷表示抗議,新英格蘭人給國王寄去了1000條鱈魚,附上一封言辭堅定的短箋:「我們竊以為英國法律以四海為界,並沒有延伸至美洲。美洲百姓在英國國會沒有任何代表,所以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貿易應該受到英格蘭法律的限制。」這一幕,代表著美洲的勇氣,也被視作獨立的先聲。

獨立時代,殖民地的執牛耳者,許多是麻薩諸塞的激進商人,他們不少人出身「鱈魚貴族」,美洲與英國的利益分歧,也集中於鱈魚、茶葉與糖蜜。

麻薩諸塞的「神聖鱈魚」

1775年,革命一觸即發,被譽為「保守主義之父」的埃德蒙·伯克在英國下院發表演講,以漁業為例,提醒同僚不要低估對手,他說道:「對新英格蘭人而言,沒有哪片海域無法逾越,也沒有哪種天氣不適合設陷阱打魚。他們不如荷蘭人堅毅,不如法國人有活力,也不如英國冒險家那般有技巧和睿智,但他們卻把這種最冒險的模式帶到了世界各地,而這種生產模式正是人們迫切期待達到的境界。」在他眼裡,那些「朝聖者」的子孫,在捕魚事業裡展現的勇氣,足以令敵人望而生畏。印第安人「授人以漁」,意外結出了不平凡的果實。

編輯說明

編校 / 歐皇喵

封面 / 姜博約

排版 / 頭文字D

相關焦點

  • 印第安人名翻譯策略探究——以《印第安律師》中的人名翻譯為例
    關鍵詞:印第安人;人名翻譯;文化;《印第安律師》 印第安人(Native American)是美洲大陸的原住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國,他們有著很多的部族,如阿茲特克人(Aztec)、印加人(Inca)等,所講的語言也不盡相同,有上百種之多,一般統稱為印第安語或美洲原住民語言。他們曾以狩獵、採集果實、農業為生。
  • 泰國強調授人以漁
    據了解,每個培訓班只要達到20人就可以隨時開班,基地一年能培訓約1900人。退役軍人事務機構副主席叻蓬中將還強調說:「我們的目標是每位退役軍人都能實現『自己幫自己』,人人都有一項謀生技能,政府要做的是授之以漁,並在此基礎上提供進一步的權益和幫助。」 在曼谷市中心威帕瓦迪路上的退役軍人醫院,《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很多前來就診的人。
  • 被徵服者的命運——印第安人的絕望與哀嚎
    殖民者在對印第安人進行奴役、壓榨與欺凌的同時,還對他們進行了有組織、有計劃的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種族屠殺與種族滅絕。他們故意散布天花、麻疹、傷寒與鼠疫等傳染性病毒,使得大批印第安人死於各種瘟疫之手。為了儘快將他們趕盡殺絕、斬草除根,殖民政府也赤膊上陣,公開鼓勵絞殺印第安人。
  • 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山海經》有記載,專家:你看看印第安啥意思
    可是在遠隔重洋的美洲,印第安人一直保持著祖先的傳統,過著最原始自然的生活。印第安人可謂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民族之一,他們不但有自己的歷史與文化,而且還具備自己獨特的生存智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直以來都是世界範圍內獨特的風景線。可更令人感興趣的是,印第安人居然與中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這種聯繫聽起來讓人目瞪口呆。印第安人與我國有著許多相同的文化,諸如神話中的龍文化以及羽蛇文化。
  • 「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
    「印第安人保留地大多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便,缺乏發展經濟的基本能力」  華盛頓國會大廈旁矗立的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用文字、圖片和實物的方式,展示了印第安人400年來的悲慘遭遇。據博物館網站介紹,當初面對「五月花」號上的不速之客,印第安人展示了好客天性。在他們的幫助下,白人殖民者定居下來並獲得了豐收,他們和印第安人共慶豐收的日子後來定名為感恩節。
  • 瘋馬山雕塑前的沉思:印第安人必須為弱肉強食的世界付出文明滅絕的...
    (瘋馬山雕塑,作者攝)印第安人被奪去土地、生活資源和被迫改變生活方式,印第安人的文化被故意毀滅,上世紀30年代建立的印第安寄宿學校,就是為滅絕印第安文化而設置的,對整個印第安文化的影響至深。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一嫻美國有個南達科他州,人煙稀少,不為人們所熟知。
  • 說到醜化印第安人,這部美國片是第一名
    當然,這些艱難險阻並不能壓垮那些對於夢想有著執著理念的美國人。因為此時的威脅,相比於戰爭要小得多了。而這些威脅依舊是存在的,且不容忽視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威脅,答案只有一個,印第安人。在美國,印第安人並不意味著他是美國人所尊敬的對象,反而常常被冠以愚昧,迷信,邪教,不可接近等等負面的標籤。
  • 感恩節|幼師們,讓孩子理解感恩,也感謝一下自己
    許多人認為「洋節」與 中國人無關,但感恩節的內核是感恩。它屬於愛的範疇,而愛的意義是不分國界的。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樂於助人、知恩圖報,「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一度傳為名句。 在這一天,讓我們一起感恩生命裡出現的每個人,感謝他們,成就了我們自己。
  • 「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深度觀察)
    「印第安人保留地大多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便,缺乏發展經濟的基本能力」  華盛頓國會大廈旁矗立的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用文字、圖片和實物的方式,展示了印第安人400年來的悲慘遭遇。據博物館網站介紹,當初面對「五月花」號上的不速之客,印第安人展示了好客天性。在他們的幫助下,白人殖民者定居下來並獲得了豐收,他們和印第安人共慶豐收的日子後來定名為感恩節。
  • 童話故事《印第安人關於火的傳說》
    在印第安人的民間故事中,有一個人類和動物聯合起來從魔鬼手中奪取火的故事,是一個具有童話性質的美麗傳說。他們的故事說,世界上只有一點火,它歸火神所有,可憐的印第安人沒法得到火,直到有一天,一個叫「神射手」的男孩抓到一隻狐狸。
  • 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是如何變成國家少數裔的?
    這個時候印第安人送來了食物和種子,教會他們如何種植玉米、可可、馬鈴薯和西紅柿,如何獵捕野獸和防止襲擊,可以說正是有了印第安人的幫助,最初的移民才能站穩腳跟。在最初的百十年裡,歐洲移民與印第安人的關係總體還算和平,歐洲人沒有足夠的人數和實力掠奪印第安人,而印第安人也從來不去主動攻擊這群外來者。
  • 印第安人的秘密:他們和西伯利亞人是兄弟嗎?
    根據一百多年前的猜想,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從西伯利亞來到楚科奇半島通過白令海峽進入阿拉斯加,並最後來到南美洲。然而由於缺少實際證據,因此這個理論一直停留在猜想階段。該研究的目的是追溯在哥倫布到來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遷徙的過程。研究結果比預期的要令人震驚。如今的阿茲臺克人,印加人和易洛魁人與如今西伯利亞地區的土著居民人息息相關。
  • 美洲的歐洲殖民史——印第安人的災難探討,是殖民還是疫病?
    自歐洲人乘船登入北美大陸以來,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對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原因,西方與非西方的學界有著重大分歧。西方人認為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是因為傳染病,而非西方的學術界則認為是因為西方人的大量殖民而造成的。西方人不承認這一點是因為西方人根本不想承擔這一歷史罪名。這兩大原因也並非單獨列出,在歷史上經常相互伴隨,進而導致印第安人的死亡。
  • 許玉傑:美國建國後白人是如何大肆屠殺印第安人的
    首先印第安人在雙方的戰爭中被充當炮灰,傷亡極大,人口銳減,原來較大的部落都喪失了戰鬥力。其次在戰爭結束後,英國人一走,美國人以更加瘋狂的手段報複印第安人。1790年,華盛頓上任不到一年,就指示美軍哈馬爾將軍與西部領地的長官克萊爾合作,率領1400名美軍向俄亥俄地區的邁阿密印第安人部落發動進攻。他們兵分兩路向印第安人發起鉗形攻勢。在印第安人的拼死反抗下,美軍的進攻失敗了。
  • 肖像油畫:印第安人、基庫尤人-卡雷拉|美術作品
    人物一:印第安首領克利爾沃特人物二:印第安小首領奧陶塔人物三:在雪地裡騎馬的印第安人人物四:基庫尤人戰士印第安首領克利爾沃特美術作品名稱:印第安首領克利爾沃特(Indian Chief Clear Water)
  • 百年前印第安人老照片:幾乎被美國人趕盡殺絕,圖4女子很漂亮!
    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他卻以為是到了印度,所以他稱呼當地的土著人為印第安人,其實印第安人是統稱。 在人群遺傳標記上,印第安人是屬於黃種人,但印第安人與亞洲人在血統上分化已經有上萬年的時間了。
  • 新世界降臨的九大預言其中八個或已應驗印第安霍皮族預言
    今天我們來聊,古老的印第安霍皮族預言,上期我們說到北美的霍皮人,他們的神話中神創造了,、白、黃、紅四種人,分別生活在世界的各地,我們現在生活在第四世界,前三個世界分別是因為人類的,好戰、自私和邪惡,被神用大火、冰凍和洪水毀滅了,霍皮人因為從第一世界到第四世界,一直謹遵著神的教誨,懂得感恩和和平,所以他們每次在世界毀滅災難要來臨之前,都會受到神的指引,帶他們去往地底世界避難
  • 揭秘西班牙殖民者用來奴役印第安人的殘酷政策——委託監護制
    為了推行天主教,發展更多的基督徒,西班牙朝廷還常常下令要求殖民者善待印第安人,並引導他們皈依天主教,成為天主的信徒和西班牙國王的臣民,比如西班牙雙王在1493年5月29日寫給哥倫布的敕令上就嚴詞強調道:「探索航行的首要目的是改變印第安人的信仰,探險者們必須極其善意並充滿愛心地對待印第安人,促進印第安人與西班牙人之間的友好關係,懲罰任何虐待印第安人的人。」
  • 美國槍枝文化的起源,狩獵與印第安人的血淚之路
    這段時間的疫情在美國是鬧得沸沸揚揚,物資短缺的恐懼也籠罩在每個美國人的頭上。災難當前,囤貨是個正常操作,尤其是囤積食物、水、衛生用品之類的都可以理解。但美國人除了上述物資之外,更多的是囤起了槍枝彈藥。大多數跑到北美來的人都是在歐洲待不下去,所以豁出命跑去新大陸去開啟新人生的一群人。而這幫人既有真的想去好好過日子的,也有一群在歐洲混的太差,打算去美洲靠搶劫過日子的渣男。所謂開局一把槍,裝備全靠搶形容在他們身上再合適不過了。整個18世紀,北美逐漸繁榮起來。但由於那會他們是由十三個相對獨立殖民地的形式存在,各地之間沒有統一的司法體系。
  • 我們當感恩什麼?
    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饑寒交迫,最後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