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 | 文
幾個月前,因為B站上的一個視頻,我深刻意識到了「拆膩子都是白毛控」的事實,並且十分客觀冷靜地寫了篇文章來分析原因。
但就個人來說,我一直認為自己並不在白毛控的行列。雖然每天都能看到沙雕網友們對著白毛妹子喊社保,內心卻沒有絲毫波動。
直到最近,我遇到一款叫做《Helltaker》的遊戲。
那是一個下雨的晚上,狗友群裡有人發了張遊戲截圖。圖中正是一位白毛少女,在她眼中閃爍著愛心,手指交叉在胸前,顯得嬌羞十足。
一開始她並沒有勾起我太大興趣,但本著白嫖的心理,我還是打聽到了這款遊戲的名字並準備去玩玩。
令我意外的是,作為一款免費遊戲,《Helltaker》在Steam上得到了「好評如潮」的評價。而且評價的人數還特別多,總共突破4萬。在最近一個月的17248條評價中,97%都是好評。
遊戲並不支持中文,但各種版本的民間漢化能在網上輕易搜到。而評論區裡,會發現國內玩家們看上去都不太淡定,字裡行間難掩喜愛之情。
不少人對遊戲裡的白毛角色讚不絕口。
有人甚至畫了個「啊嘿顏」表示已經嗨到不行。
數以萬計的好評加上誇張的評論,我想誰都會感到好奇。而當真正上手玩過以後,我也不得不向白毛攤牌,並心甘情願奉上一個藍色推薦。
01
意想不到的難關
相比Steam上大多數的免費遊戲,《Helltaker》應該說展現出了更多的誠意。
雖然體量不大,不到300M,但上來就能感受到一種鮮明而獨特的美術風格,加上動感的音樂,第一印象討喜。
遊戲講了一個很無釐頭的故事:玩家扮演一個猛男,某天這位猛男做了個美夢,夢見自己衝進地獄把惡魔女孩們收進了後宮。
夢醒時分,你就打算去做和夢裡一模一樣的事情:孤身一人闖入地獄,開始轟轟烈烈的惡魔後宮建立計劃。(雖然不知怎得當中混入了一位天使,也是唯一的黑色頭髮)
就這樣以一個簡單粗暴的方式,開始了第一關的攻略。
《Helltaker》的主要玩法還是以推箱子為主,玩家需要規劃有限的步數,到達惡魔女孩的身邊。惡魔女孩會向你搭話,選出正確的回答方能成功將她納入後宮並通關。
描述起來挺簡單,但如果是第一次玩,就會發現遊戲有著你意想不到的難度。而且越往後難度遞增,基本上每一步都不能浪費。
好在第二關開始的小劇場裡,你的惡魔女孩們會帶來提示,甚至告訴你可以直接跳關。不過如此一來,你可能就會漏掉某個重要道具,直接關係到最後能否打出隱藏結局。
是的,《Helltaker》有兩個結局,至於到底是什麼,這裡就不劇透了。
而來到結局之前,還必須經歷一段漫長的「地獄審判」。到這裡,遊戲突然從慢節奏的益智解謎搖身一變成了「別踩白塊」的變態版本,難到讓你懷疑人生。
在為數不多的差評裡,那句「我是」十分生動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所以你會發現,《Helltaker》的玩法設計並不合理,甚至稱不上好玩。
到底是推箱子還是Galgame還是考反應的動作遊戲呢?你很難去定義,離譜得跟它所講的故事一樣。
也難怪《Helltaker》的開發者vanripper在推特上這樣評價:「這真的是一個愚蠢的遊戲」。
02
成功塑造的角色
即便玩法看似是拼湊而成,但當你著眼於遊戲裡的角色,也就很容易解釋了。
最典型的,比如第8關登場的可攻略角色,地獄CEO路西法。這一關幾乎不需要動什麼腦筋,直接往前走就完事兒。你只要告訴她你會做巧克力薄餅,就能不費吹灰之力將其收入後宮。
而路西法明明是地獄中地位最高的女王,手裡的紅酒杯代表尊貴,頭頂皇冠象徵權威,結果居然等同於白給——這樣的反差就很有意思了。
在後面一關中,我們也會看到女王相當沒有牌面的一面。
跟隨遊戲主角離開地獄之後,路西法也會從女王變成圍著圍裙、整天料理薄餅的家庭主婦。
因此可以說,遊戲玩法正是為角色服務的。它對應著角色的性格特徵,玩家得以在遊玩過程中對她們形成更具體的認知。
包括倒數第二關,「審判」惡魔出場,全副武裝雙持警棍的她一看就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攻略起來著實就會費一番功夫。
等到你終於通過了她的考驗,審判就會立馬放下姿態,語氣也變得鬆軟起來。玩到這裡你忍不住嘴角上揚,會心一笑:什麼嘛,原來是個傲嬌。
沒錯,除了玩法上的對應,你幾乎能在所有角色身上看到這種反差,這才是比「全員白毛」更重要的一個特點。
就像所有Galgame那樣,作者vanripper用對話、角色的表情、裝束這些細節,讓我們看到惡魔女孩們被攻略之後的變化。我想這也是玩家能夠玩下去的動力所在。
遊戲最後用了一整個章節的篇幅來交代你和你的後宮一起生活的故事,但對話不多,全程也沒有任何GHS的內容……但想想看,被一群白毛包圍的感覺,這也足夠讓人興奮了。
03
源源不斷的二創
於是,不少意猶未盡的玩家開始基於惡魔女孩們的性格喜好,瘋狂二創。
從國外到國內,從reddit到貼吧,你幾乎能在所有網絡平臺上搜到《Helltaker》相關的同人作品和梗圖。
大家尤其沉迷於腦補主角與惡魔女孩們的後續——主角與女孩們的互動,女孩之間的對話等等,試圖對故事和世界觀進行一個補完。
慢慢地,在粉絲的各種解讀之下,惡魔女孩們的形象也越來越立體,越來越帶感。
有人甚至推測了惡魔女孩作為人類的真實年齡
哪怕沒有玩過遊戲的路人看了,也禁不住要被這些女孩吸引,口碑效應就這樣形成了。
而在B站上,《Helltaker》的認知度也異常之高。原創和搬運的同人作品,其人氣甚至超過了主播們的實況。
簡簡單單一個路西法跟隨遊戲原聲搖擺的視頻,就達到了84.1萬的播放。與此類似的幾個視頻也都很可觀。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吹一波遊戲的背景音樂了。整部作品中,BGM的曲目並不多,但屬實給遊戲體驗增色不少。
其中出場最多的這首《Vitality》,節奏明快加上電子曲風,聽著聽著就會忍不住抖腿。就像回應你一樣,地圖中的Q版小人也無時無刻不在跟隨音樂扭動,可愛又洗腦——我們姑且就叫它「地獄搖」吧!
圖源推特@kirchner_manuel
但如果換成另外一種畫風,你就會打開新世界,這畫面…可以說比任何一張圖還要動人。
圖源推特@Aduare_rp
因此據我觀察,「地獄搖」可能是幫助《Helltaker》最快出圈的一個元素,就好比是JOJO裡的「JOJO立」一樣。畢竟理解它不需要任何門檻,帶感就完事兒了。
粉絲們也很樂意把「地獄搖」代入到其他作品的角色當中,以便正大光明地GHS(不是)。
圖源B站@い白衣ベ
夢幻聯動當然也不能少。
而對於這些二創作品,作者vanripper本人也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支持。他曾在推特上放出一段簡短的FAQ,關於二次創作的問題都回答得非常爽快。
遊戲發售後,vanripper也開始在推特上更新《Helltaker》的後續漫畫,不斷為二創提供新的素材。
並在《Helltaker》的付費DLC裡,公布了遊戲的全部設定和同款巧克力薄餅的製作配方…
圖源helltaker貼吧
04
作者實在太懂了
真的,不得不承認,這位來自波蘭的作者實在是太懂了,各種意義上地懂。
vanripper從很早開始就在油管上發布視頻,做了好幾個系列動畫短片。其中比較知名的是《Daystone》,講的是一隻貓女劍士四處收集寶石的故事。
可以看到那個時候,vanripper就已經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畫風。尤其刻畫女性角色時,線條粗獷卻絲毫不影響女體的輕盈和柔美。相比日式畫風,還多了一分可靠的帥氣。
劇情安排上,也極力表現出了人物的前後變化,深得「反差萌」的精髓。其中一集,貓女劍士遇到一位機器貓守衛,兩人交火後,機器貓守衛被打飛,飛出了戒備森嚴的城堡。
當她看到太陽從海平面升起,幾隻小鳥落在了她的鋼鐵之軀上,機器貓臉上立刻泛起一絲紅暈,全無了先前一板一眼的感覺。
阿宅們很難不被這一幕打動。
除了做動畫,vanripper還在deviantart網站上發布一些原創的短篇漫畫。隨便點開一部,都會被內味兒衝到流眼淚。
比如其中一部漫畫講述了自走潛行衣與牛仔猛男的故事,設定上潛行衣可以和主人交流。
圖源helltaker貼吧,下同
甚至還能根據主人的喜好裝上不一樣的頭套。
要素過多...
看到它戴上暮光閃閃頭套的這一刻,我真是一時語塞,感覺身體裡有什麼東西要覺醒了。
是的,vanripper似乎總能抓住死宅的痛點,或者說一些奇奇怪怪的xp系統。
這當然和他自身的閱歷也有關係,他畫過不少遊戲和動畫的同人作品,是《女神異聞錄》和《彩虹小馬》的忠實粉絲,嗯,一看就是「老澀批」了。
vanripper為P5畫的同人
所以說了半天,你應該已經明白,《Helltaker》之所以吸引人,真的遠不止「全員白毛」這麼簡單。
封面圖源:推特@Uncle_seal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