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
彈幕問題1:為什麼那麼多重複畫面?
彈幕問題2:為什麼不遊泳過去,不坐船過去
彈幕問題3:電影不如美國大片,不好看
彈幕問題4:一座橋總是修不好,這部電影乾脆叫修橋算了
以上都是來自於網友們的奇葩彈幕,簡單來說就是槓精的傻瓜問題。
只要認真看電影的,但凡學過近代史的也不會誇張的這麼問。
《金剛川》
第一,電影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也是有原型的,重複畫面多,是因為從幾個不同的視角和回憶來表現這場戰役的重要。
第二,除了戰鬥人員志願軍戰士,還有更多的武器裝備等輜重需要運送,難道這些重武器能自己遊泳嗎?當時河流湍急,水中還有暗流,加上冬天等惡劣條件是不允許非戰鬥減員的。
《金剛川》
第三,《金剛川》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和加工的,不是美國佬那些科幻和誇張的演繹,總有些槓精覺得外國片好看。
第四,修橋是為了最後戰役,為了大部隊能在指定時間到達,為了最後的勝利才會有一直修橋的畫面。
《金剛川》
下面回顧下真實的歷史吧
首先抗美援朝戰爭,是韓戰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志願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而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三階段,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
真實的韓戰
《金剛川》則是以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張振智為原型,他所代表的工程部隊在金城戰役乃至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剛山位於今朝鮮和韓國交界處。大部分山峰位於朝鮮境內。素有朝鮮第一山之稱。金剛川是金剛山附近,也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最寬處可達60米,如果不藉助橋梁根本無法通過。
1953年夏季金城反擊戰打響後,敵人持續對這裡進行毀滅性轟炸。張振智帶領三連奉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
真實的韓戰
據張振智回憶,當三連趕到金剛川時,距離上級要求通車的日子僅有8天。5月20日下午,張振智帶著大家察看地形,金剛川上原先的大橋和一座人行便橋已經被炸得不見蹤影。
為了破壞橋梁,美軍飛機不僅晝夜不停地轟炸金剛川上建設好和建設中的橋梁,甚至為了增加志願軍獲得建設材料的難度,連金剛川沿岸的樹林都遭到了大規模轟炸。
面對敵人日夜不停的炮火打擊,張振智等工程連官兵們將木排披上偽裝,通過水路運到橋點。經過7天7夜的奮戰,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橋。
然而次日下午4時左右,四架"黑寡婦"呼嘯而來,火力直指這座「生命之橋」。「黑寡婦」離去後,七孔橋被炸掉了五孔。同時,敵人開始正向我軍前沿883.7高地反撲。
真實的韓戰
工程連戰士在張振智的指揮下,立即開始了第二次架橋。儘管周圍爆炸不斷,全連官兵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最終按時完成了任務。
敵人當然不會放任我軍架橋。就這樣,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帶領的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長37米長的橋。
據統計,為了炸毀這橋,敵軍總共投放炸彈1000枚左右,炮彈超過2500枚。但最終勝利是屬於志願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