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胎位的因素很多,有可能是孕媽體內羊水過多或過少,胎兒體積過大,臍帶過短或者是產婦骨盆狹窄等。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胎兒在母體內的位置對分娩方式、生產速度、難易程度等都有很大影響,如果胎位不正,很有可能在分娩時發生意外,不僅耽誤順產時間,說不定還需要採取剖宮產繼續幫助胎兒娩出,不過胎位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一定時間內有變動的可能。
胎兒胎位一般在在這個時間基本固定
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是可以隨意活動的,特別是孕中後期身體發育逐漸成熟,四肢越來越靈活,而且此時寶寶的體積不算太大,宮腔內還有比較寬鬆的活動範圍,所以他們可以經常變換姿勢,改變位置。
直到孕31周,胎兒的胎位還是有變動的可能,到了32周、33周在糾正也不算遲,但到了孕34周時,胎兒體積越來越大,子宮內活動範圍也受到限制,胎寶寶需要為娩出做準備,所以胎位也就基本固定了,如果之前出現胎位不正,大多也無法糾正。
因此,在懷孕34周前,若通過產檢發現胎位有異常,應及時在醫生的建議下採取相關措施來糾正胎兒的位置,以免耽誤時間,錯過糾正胎位的黃金期。
幾種常見胎位大盤點,最佳順產胎位是這個
胎位對生產方式、胎兒娩出時間起著重要的作用,通常來說,胎位有以下幾種情況:
1、胎兒處於橫向位置:橫位
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指胎寶寶在肚子裡是保持著橫向的姿勢,頭部朝孕媽的左邊或右邊,與身體呈垂直狀態,如果寶寶沒有通過自己活動轉向來改變胎位,是必須要進行剖宮產才能娩出的,因為胎兒橫位完全無法順利進入骨盆和產道。
2、胎兒處於坐姿:臀位
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胎位,一般表示寶寶在體內是以坐姿的形式呈現的,頭朝上,臀部朝下,而且臀位還分為一條腿先入盆和臀部入盆兩種情況,也叫單足先露和單臀先露。
臀位也屬於胎位不正,順產難度很大,如果寶寶出現臍帶繞頸現象,很有可能引發宮內窒息,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會採取剖宮產。
3、胎兒處於斜向位置:斜位
斜位是指胎兒的身體斜臥在母體內,有可能是臀部朝下,也有可能是頭朝下,但姿勢不是正常的豎直狀態,雖然在分娩時可以通過產力作用轉換胎位,自然娩出,但會耗費大量時間,過程也比較艱難,孕媽需要遭受非常劇烈的疼痛。
4、胎兒處於頭部向下姿勢:頭位
頭位是比較常見的正常胎位,是指胎兒的頭部朝下,正好處於空口方向,這是順產中最自然輕鬆的胎位,如果正好是「左枕前」,那就恭喜孕媽,分娩會更加容易。
左枕前位的意思是胎兒頭朝下且面部朝向母體右側,枕骨在母體左側,生產時會比較順利,產婦能省很多力氣,並且疼痛時間較少,過程相對簡單快速。
在產檢時醫生若告知孕媽胎兒的胎位是左枕前,就說明寶寶很配合媽媽生產,在肚子裡就已經做好準備啦,準媽媽們心裡應該會更期待孩子降臨。
兩個小方法,可以幫助孕媽矯正胎位
影響胎位的因素很多,有可能是孕媽體內羊水過多或過少,胎兒體積過大,臍帶過短或者是產婦骨盆狹窄等,為了防止因胎位不正增加生產難度,在孕34周前如果發現胎兒胎位出現異常,可通過兩個方法進行糾正。
1、保持左側臥睡姿
孕媽在孕中後期應習慣性保持左側臥睡姿,這種姿勢是對胎兒發育比較有利的一種姿勢,能減少臍帶繞頸、胎位不正的風險,若孕30周左右發現胎位不正,需多在家進行左側臥姿勢練習,中途可換右側,7天為一個療程。
2、膝胸臥位操
孕媽跪在床上,頭部和胸部與床緊貼,臀部抬高,大腿和小腿彎曲成直角,每次早晚各練習15分鐘,7天後再進行複查,看胎位是否發生變化。
這個姿勢會使胎兒的臀部慢慢離開盆腔,通過重心轉移讓臀位逐漸向頭位轉移,在臨產實踐上對糾正胎位有一定效果。
進入孕晚期後,孕媽需按時產檢,儘早檢查胎位情況,最好在34周前能把胎位調整成最佳頭位的姿勢,不然等固定後糾正就比較困難,另外,除了胎位,產婦自身狀態、胎兒體積大小等因素也會影響生產速度和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