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是「仁主」、朱元璋是「暴君」?換個立場看,可能完全相反

2021-01-13 正史漫談

對於同一個帝王,如果從不同立場、不同角度來評價,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比如趙匡胤,在士大夫眼中,他就是「仁主」;但如果在普通老百姓看來,這人就是個完完全全的暴君。朱元璋則完全相反,在士大夫看來,他殺人如麻,是個如假包換的「暴君」;但在老百姓眼裡,他則是一位千年難遇的好皇帝。

趙匡胤幾乎善待了所有人,唯獨漏掉了老百姓

趙匡胤的仁義之名,大半來自「杯酒釋兵權」。與歷代開國皇帝大肆屠殺功臣的普遍操作不同,趙匡胤與他的功勳們達成了這樣的交易:你們放棄兵權,我承諾給你們世代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

除此之外,趙匡胤與他的弟弟趙廣義制訂了一系列的規定,善待社會精英(尤其是文人)、優待各級官員(尤其是文官)。

比如,傳下不得殺害大臣及言事官的祖訓,這在歷朝歷代是獨一份;

大幅提高科舉名額,平均每年的進士錄取人數是唐代時的數倍,讓更多的讀書人得到飛黃騰達的機會;

與唐朝不同,宋代的文人一旦考取進士,立馬可以被安排一官半職,從此捧著金飯碗;

宋朝還規定宗室人員不得參與科舉,把機會全部讓給社會人士;

更牛的是,宋代的「官戶」不僅可以免交賦稅、免服勞役,中高級幹部甚至享有「任子」的權力,即子孫可以直接做官;朝廷大員在退休時,還可以「致仕恩澤」,即有權火線提拔幾個親信;

趙匡胤還設立了「公使庫」,類似於驛站,不過只招待(並且是免費)路過的官員、士大夫

......

所以,這樣的皇帝,在掌握了社會話語權的文人眼中,能不是「仁主」嗎?不過在老百姓眼裡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任何時代,社會的總資源都是有限的,宋朝給予各級官員、士大夫的如此豐厚的優待,意味著要有人為此買單;此外,由於常年向北方的政權交保護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那會是誰來買單?打皇室的主意是不可能地,只有佔據王朝人口絕大多數的老百姓了:

其他的朝代,在建立之初總會推行不同程度的均田制、減免賦稅,以儘快讓民間休養生息。但兩宋時期,從來都對土地兼併視而不見,任其發展;

兩宋的稅負,在封建時代稱得上登峰造極,主要的兩稅(夏秋兩季徵收的田賦和資產稅)比唐代多了6倍,此外還有人頭稅,家裡人口越多,就得交更多的錢,因此南方一些地方甚至盛行殺嬰的習俗;

出錢之外,還得出力。宋代老百姓要從事的勞役主要包括押運官物、督徵賦稅、抓捕盜賊、在衙門打雜等,當然都是義務勞動。前兩項尤為殘酷-事情如果辦砸了,辦事的老百姓得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直至坐牢。

因此,兩宋期間,一共發生了400多場農民起義......不是這些人閒著沒事幹,面對橫徵暴斂實在是熬不下去了。

朱元璋對官員苛刻、大肆屠殺功臣,但他是少見的善待百姓的皇帝

朱元璋則是另一個極端,他是歷朝歷代中,發自內心的善待老百姓的皇帝。

在建立明朝後,朱元璋基於他對民間疾苦的了解,立即著手開展了以減輕農民負擔、解放勞動力為目的的一系列執政措施:

為了打擊土地兼併嚴重、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問題,朱元璋徒富民、抑豪強,派使者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丈量土地、清查戶口,讓耕者有其田,並且頒布了眾多刺激墾荒的政策;

在各地大興水利,輕徭薄賦、鼓勵生產;除了糧食之外,還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實現民間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提高抗風險能力;

厲行節儉、愛惜民力,絕不鋪張浪費、驕奢淫逸。同時還大規模解放奴婢。此外,朱元璋深知天災人禍給普通百姓帶來的巨大痛苦,常常對受災農民給予免稅的待遇,甚至直接由政府救濟。

在朱元璋統治期間,很正做到了以民為先,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百姓安居樂業生活,生活逐漸穩定復甦,這一時期,史稱「洪武之治」。

但對於官員,朱元璋則是另一幅模樣。他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為了懲治貪官,他在1392年頒布了一條規定:貪汙六十兩以上的,一律梟首示眾、剝皮楦草。也就是把貪官汙吏活生生地剝下皮,其後在人皮中填滿亂草,接下來再完整的縫合起來、還原成人型,然後掛在各級官衙內外「示眾」,讓每天上下班的官員天天看著、以儆效尤。

出於給子孫後代創造良好統治環境的考慮,朱元璋大肆誅殺功臣。比如胡惟庸案爆發後,一共殺害了一萬五千多人;不久後另一位功臣李善長等人也因牽連此案全家被殺。最終,這一案件前後被殺的幾十家王公貴族,共三萬多人。不久後,名將藍玉也因罪名被殺,並順藤摸瓜進行了大規模的株連、清洗,據說受此案牽連而死的高官超過2.5萬人。除此之外,其他的開國功臣也很難得以善終。

二人完全相反的為政方式,無關乎善惡、只源於迥異的創業經歷

對於趙匡胤、朱元璋二位帝王的行為,不能簡單的用好、壞來解釋。二人對官員、百姓幾乎完全相反的方式,只是源於他們不同的出身,以及獲取政權的不同形式。

趙匡胤建立宋朝,採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出身武將世家的趙匡胤因功逐漸備受重用,最後甚至成了託孤大臣;由於兵權在手,其後他在陳橋驛黃袍加身,過程整體而言是比較順利、和平的。奪位後,無論對文官還是武將,他都採取了寬容的處理方式,讓利於這些身處統治階級內的人員,以穩定人心、鞏固政權。對於老百姓,他則繼續沿用了五代時普遍的傾軋模式。

其實這也容易理解:五代十國時的政權更迭,都是源於武將奪權,沒有一起是農民起義造成的。趙匡胤並沒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感悟,或者說,在他的眼中,「水」就是武將、士大夫。

而出身社會底層的朱元璋,則是自下而上的奪取政權。出身貧苦、父母雙亡、剃髮為僧、四處乞討,幼時的朱元璋歷經了人間最悲慘的劫難。其後他參加農民起義軍,以自己的努力與卓越天分,創造了從乞丐到皇帝的華麗轉變。這樣的人生經歷,使得他對於民間疾苦了如指掌,對於百姓所憂所喜心知肚明;而對於貪官汙吏、橫徵暴斂,他則深惡痛絕,並且深知由此帶給政權和社會的危害;同時,為了避免在自己死後功臣亂政,他採取了極端的屠殺行為。

因此,大明建立後,朱元璋走向了與趙匡胤完全相反的執政路線。

那麼,二人誰是仁君、誰是暴君,那要看由誰來評價,也要看史書是誰編撰的。

相關焦點

  • 趙匡胤被贊為「仁主」,朱元璋被說成「暴君」,只因他們對待功臣的...
    趙匡胤和朱元璋都是開國之君,若論功績,朱元璋明顯強於趙匡胤。宋朝基本上只有半壁江山,燕雲十六州從來沒有收復過,嚴格來說並不是一個統一的王朝,而明朝統一了南北,國土面積比宋朝大得多。
  • 在對待開國功臣上,相比劉邦和朱元璋,趙匡胤真是個厚道人啊!
    漢初八名異姓王,被劉邦誅殺的,就有6個,被牽連者更是不計其數!(二)明太祖朱元璋;和劉邦一樣,明太祖朱元璋剛開始時也是一位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甚至還當過和尚、討過飯!同樣的,朱元璋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 ,一步一步地坐上了開國皇帝的寶座!
  • 趙匡胤能善待前任皇帝柴宗訓,為何朱元璋容不下前任皇帝韓林兒
    趙匡胤奪取了柴榮的後周江山以後,對柴榮的所有兒子都寬大處理,都讓他們得到了善終。尤其是原先的小皇帝柴宗訓,趙匡胤一點兒也沒有為難他。而且還給他丹書鐵券,讓他出藩房州,而不是留在京城裡拘押起來,對他非常放心。 但是朱元璋對待韓林兒,卻一點兒也不客氣。
  • 劉邦朱元璋鳥盡弓藏,李世民卻能善待功臣,真的只因為個人品德?
    劉邦朱元璋鳥盡弓藏,李世民卻能善待功臣,真的只因為個人品德?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似乎成了開國君主必做之事,然而縱觀歷史長河真正鳥盡弓藏的開國君主實際上並不多,歷史上著名的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像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都能善待功臣,同是開國君主為何做人差距這麼大,難道僅僅是因為個人品德嗎?有專家表示開國君主對功臣的態度和君主的出身有關,劉邦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一個區區亭長,後者更是叫花子。而劉秀李世民趙匡胤都是出身士族,劉秀雖然家境貧寒但畢竟是皇族還曾經上過大學,文化程度還是相當高的!李世民世代隴西士族,而趙匡胤長輩也是高官!
  • 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趙匡胤憑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業?
    五代十國是個亂世,這個毋庸置疑。皇帝走馬燈地換,龍榻還沒捂熱,就被拉下臺了,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平均4年一個皇帝。而宋太祖趙匡胤卻是五代十國的終結者,並且寶座坐的穩穩噹噹。他有什麼過人能力?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有?我們先來看看趙匡胤其人。
  • 我國8大皇帝詩:劉邦曹丕李世民趙匡胤霸氣,朱元璋殺氣騰騰!
    昨天的戰爭必將會流血犧牲,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統一。作者簡介:唐太宗李世民,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主要作品:《帝範》、《貞觀政要》等。
  • 川普人馬接管五角大樓,美軍大佬表明立場,不會向暴君宣誓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在自己被宣布敗選之後,其就開始了對五角大樓的人員大換血,因此有媒體認為,川普或許會通過動用軍隊的方式來讓自己繼續在總統的位置上坐著,但是近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也就是美軍的最高長官馬克米利就用最直接的話語回擊了媒體的懷疑,就算川普的人馬接管五角大樓,美軍的立場依舊是維護憲法,他們不會向暴君宣誓。
  • 朱元璋去少林寺問:朕也要下跪?方丈說了「8個字」,救了全寺人
    當時朱元璋窮的連給親人買棺材的錢都沒有,連塊墓地也找不到,鄰居劉繼祖看朱元璋可憐,就把一塊墓地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就這樣草草下葬了家人。 為了生計,朱元璋來到皇覺寺,想出家當和尚。方丈仔細的把朱元璋全身上下看了個遍,然後對朱元璋說一句石破天驚的話:「施主相貌奇特,以後必定是大富大貴之人,只是你跟佛祖有一定的緣分」。於是方丈就把朱元璋留了下來。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朱元璋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一大群開國功臣、猛將被他屠戮待盡,有的甚至死的非常悽慘,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我們通過對朱元璋這個人生平的簡單分析,原因其實還是比較明顯。朱元璋人生的轉折,個人認為是從他娶了郭子興的養女,也就是馬皇后開始。從此就告別了從前的顛沛流離,開始了事業的上升期,慢慢地公司越做越大,聚集了許多文武
  • 趙匡胤為何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為何又遭後人質疑?
    宋朝並不是在完全統一南方後才開始向北的,中間也有利用有利時機試圖消滅北漢,但都未能取得成功。開寶元年(968年)宋滅後蜀之後,曾乘北漢內亂,兵臨北漢都城太原,卻未能攻下。969年,趙匡胤親徵太原,但又因契丹援助北漢而被迫退兵。直到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光義再次發動對北漢的進攻,才迫使北漢投降。
  • 朱元璋深夜加班,宮女貼心送熱粥,朱元璋為何恩將仇報將她賜死?
    在你印象中,明太祖朱元璋應該是什麼模樣的?在我看來,自幼貧苦,歷經血火洗禮才登頂皇位的他手中沾染過很多人命與鮮血,應該是一個殺伐果決、心狠手辣的人,性格堅韌,氣質肅殺,面容如狼似虎,總之,是那種比霸道總裁還霸道無數倍的暴君!
  • 朱元璋為何喜好酷刑,這其實與他的出身有關
    當然,朱元璋發明或者說推行的酷刑遠不止這兩種,具體數目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為什麼要設立這麼多酷刑折磨人呢?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朱元璋並不是變態,這與他的經歷有關。這就是朱元璋的治國理念「酷刑肅貪」。
  •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是趙雲的後代嗎?
    至於宋太祖趙匡胤,算起來與趙雲倒算是半茬兒老鄉,甚至是遠方親戚。趙雲的祖籍在常山真定,也就是如今的河北正定,而趙匡胤是涿郡,也就是如今的河北涿州地區,而且,這兩個地方的趙氏族人,都是先秦時代趙王遷的後裔。
  • 宰相肚裡能撐船,趙普卻是個小肚雞腸之人,看趙匡胤怎麼說他
    趙普早年也不怎麼的,也就是個落魄書生而已,長期混跡於各軍閥的幕府之中,也就能混個飽肚子而已。後來在永興軍做劉詞的幕僚時,因將唐太宗被亂軍挖出的屍體重新埋葬,劉詞覺得這小夥子人還不不錯,再說是個讀書人,就推薦了在滁州做了個小小的判官,整天也是看人臉色行事。但是,這好事又再一次降臨到了他的頭上。
  • 他是秦始皇,是被罵了兩千年的暴君,看看這些還覺得他是暴君嗎?
    說起秦始皇,很多人都會想起暴君這個形容詞,這個被大家痛罵了2000年的暴君,其實並非是一個真正的野蠻人,有許多關於秦始皇的歷史資料,都沒有被人指仔細的了解過。有不少網友表示,如果你看完那些秦始皇的歷史記錄,並且對他有一個相對正確的認知。
  • 柴榮主張先解決契丹,為何趙匡胤不跟隨柴榮的步伐,而是先南後北
    可惜的是柴榮也僅僅在位六年就病逝了,死後趙匡胤又奪取了後周的江山,而且趙匡胤之後就推翻了上司柴榮定下的決策,主張先南後北,先是平定南方再逐步解決契丹問題。周世宗柴榮意識到此時的睡皇帝根本無心政事,攤上這麼個活寶只需趁你病要你命就能一舉奪下幽雲十六州,而一旦有了幽雲十六州這塊屏障就不需要再懼怕遼國的鐵騎,周世宗是一個有想法的人,想到就幹。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本來作為宋代開國之君的趙匡胤一生的事跡在《太祖本紀》中都記載的極為詳實,可唯獨對他的死因只記了這十二個字,過於簡略,顯然從這個記載看宋太祖之死不簡單。其次,按照我國歷史的傳統,皇位繼承傳統為父死子繼,除非前任帝王沒有兒子才選擇兄終弟及。但趙匡胤明明有兒子最終繼位的卻是他的二弟趙光義,從制度傳統上推斷,宋太祖之死也不簡單。
  •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事實真是如此嗎?
    何謂暴君?勤政愛民,勵精圖治,選賢舉能廣開言路,是為明君;魚肉百姓,酷刑治國,輕信讒言任用小人,是為暴君。 明成祖朱棣完全繼承了父親的殺伐果斷,尤其在登基之初,為剷除異己加強專治皇權,十分心狠手辣。在很多人看來,他就是一位殺人不眨眼的暴君,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燕雲十六州兩宋319年束手無策,朱元璋卻一年就收復?
    但是北宋因為五代十國的過度重武賤文,加之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武將造反篡得後周江山,所以開始實施重文輕武政策,等於是自廢武功。 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期還好說,雖然實施了重文輕武政策,但是畢竟武將出身,懂得帶兵的難處,所以還是給予武將一定便宜行事的權力。
  • 陶谷幫趙匡胤草擬禪讓詔書,這是依樣畫葫蘆嗎?為何趙匡胤用陶谷...
    陶谷就是個投機分子,他在後周做官做得順風順水,一看趙匡胤要篡位,二話不說提筆就要給周恭帝寫禪讓詔書,因此有了迎立之功,被趙匡胤封為禮部尚書。 可是他這個禮部尚書,其實沒什麼實權,也就給皇帝草擬一些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