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1月22日,微醫集團向全國2000多家重點醫療機構的30多萬名專家發出號召,開設了線上抗冠免費義診專區,為疫區和全國各地群眾提供遠程醫療服務;健培科技第一時間為湖北地區醫院的「啄醫生」進行遠程升級,增設了肺內滲出性病變AI診斷模塊,以為臨床救治提供更多的診斷信息;歌禮生物在1月25日,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及其藥品審評中心申請將利託那韋首仿藥及ASC09/利託那韋複方創新藥納入國家應急通道,有望快速獲批上市以造福社會......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多年積蓄的「底蘊」暴發出了強勁的實力。落戶在此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在此時挑起重擔,不僅為杭州的疫情防控貢獻力量,更是為全國疫情「出謀劃策」。
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片浙江省大灣區建設的主戰場、杭州市擁江發展的主陣地無論在平時,還是在疫情期間,都以「頭雁」的姿態,推動蕭山乃至杭州的進步。
從「群防群控」到「聯防聯控」
擰成一股勁,攜手共抗疫
「疾如千騎卷萬裡,控送百魔上九天」。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然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不計報酬,哪裡需要就到哪裡,他們是夫妻,是父女,是疫情防控的志願者,更是戰友……
疫情開始的時候,每天不忙到晚上10點都下不了班,甚至住得遠的同事都睡在單位了。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名90後社區幹部,送走了孩子和妻子,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轄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連自己的鞋走破了都沒發現。
疫情防控,光靠志願者和社區工作者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開發區在第一時間組織幹部下沉一線,嚴格按照「罩碼證測」工作法(即戴口罩--亮健康碼--看證件--測體溫),為轄區內的居民建造「防禦圈」。
面對初期人手緊缺的情況,開發區內的企業也是紛紛拿出了「看家本領」。
「我們也希望能把研發的產品用來反哺社會。」2月7日一大早,一臺戶外巡邏機器人成為這個大家庭的「新成員」,巡視著自己的「領地」。據悉,這臺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是由入駐蕭山機器人小鎮的杭州國辰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能自主檢測口罩佩戴情況,還可通過遠程視頻監控,實時與對象進行對話勸導。
同時,位於開發區信息港小鎮的一知智能與蕭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阿里雲達摩院聯手,共同開發了蕭山區疫情專線小助手。該套系統每4分鐘就可完成10000名重點觀察人員的追蹤訪問,成了蕭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疫情摸排、全局態勢感知的重要助手。
「不接觸」宣教的智慧機器人「蕭蕭」、「硬核」上陣消殺的防疫噴霧消毒機器人、居家隔離人員「必備」的居家醫療服務機器人……從開發區走出的科技力量走上蕭山抗疫一線,甚至走出杭州,支援湖北等疫區及浙江周邊地區。
志願者、社工、管委會、企業,在疫情期間,擰成了一股勁,攜手築起了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從「暖心」服務到「硬核」政策
剛柔並濟,助力企業全面復工
擰成一股勁後,疫情防控的力度在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前所未有的。而隨著企業復工復產步伐的加快,熟悉的開發區慢慢回來了。
一場疫情,變化的是工作內容,不變的是開發區的服務。
2月24日一早,明電舍(杭州)驅動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佐藤政彥一行專程來到開發區管委會,把一份承載著企業滿滿謝意的感謝狀交到了蕭山區委常委、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葉建宏主任手中,以感謝管委會各部門在企業項目籌備階段給予的關心和幫助。
「感謝企業對開發區的信任與認可,在當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企業能夠如期開工實屬不易,我們將繼續當好企業的暖心「店小二」,為項目的順利推進保駕護航。」葉建宏表示。
企業復工最需要什麼?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就在做什麼。25日下午4時,一架載著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員工的客機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降落。155名從河南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登機的企業員工,順利返回了他們的「第二故鄉」。
「真的沒有想到!我連著3天都買不到高鐵票!23號看到公司通知,我抱著試試的心態填寫了信息。沒想到開發區那麼重視,真的包機來接我們,還有大巴送到住所。」聖奧家居的空間設計師劉依含激動地說。這份突如其來的驚喜讓她感受到了杭州這座城市的溫度。
據悉,按開發區的新政策,2月29日前,單家規上工業企業員工通過乘坐公共運輸(含飛機)方式自行返蕭上崗30人以上(含)的,開發區將按照蕭山區政府補貼費用給予配套。這意味著符合條件的員工在交通費用上可實現「零支出」,真正實現了員工「免費返蕭」的美好願望。
感到溫暖的除了員工,還有企業。針對疫情期間,企業用工、能源消耗等事關企業「命脈」問題,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及時出臺了新政策,涉及給予企業技改設備的補助、給予物資保障企業生產的補助、給予企業復工達產的補助、給予區內產業鏈配套的補助、給予自行返蕭員工交通費用等五個方面。
這樣的開發區,獲得了入駐企業的一致好評。恩希愛總經理的藤田優說,「我們相信蕭山區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有能力控制疫情,我們肯定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繼續實施擴大生產,再投資。」
從「化危機」到「變轉機」
創新「雲招聘」,開啟「雲模式」
特殊時期,人才招聘該如何定義?
「變革賦予我們新的前進思路,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追逐時代浪潮。」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創業局負責人表示。
疫情爆發後,針對疫情影響下招聘會痛點,開發區第一時間轉變招才引智思維,將原定線下人才招聘會轉為「雲招聘」,讓應聘、入職環節線上雲完成。藉助開發區內的專業招聘平臺加雷科技的力量,發動企業參與開發區組織的「碼上戰疫免費線上招聘會」,「信息港小鎮春季線上人才招聘會」,鼓勵企業開展遠程視頻面試,打造「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的全天候線上服務模式,大大提升了企業的招聘效率和體驗感。
2月29日,信息港小鎮春季人才線上招聘會雲端上線,7小時內,超萬名求職者投遞簡歷,超3000人預約面試。在線下招聘停滯的當下,信息港小鎮拉開了一場線上招才博弈戰。為進一步鼓勵開發區企業通過政府搭建的線上招聘會招聘員工,加快復工進度,開發區還制定了專項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按新錄用一名員工給予100元的標準進行獎勵扶持。
不僅有「雲招聘」,「雲招商」也成了「香餑餑」。 復工當天,一場重點項目落地視頻推進會在信息港小鎮上演,這也意味著晨曉科技等6個項目正式「雲落地」,打響信息港小鎮2020年招商引資工作「發令槍」。除了信息港小鎮,科技城也別出心裁,全面推行「不見面」的「雲招商」模式。據了解,該項工作成效顯著,已有3家企業明確意向落戶科技城,目前註冊資料準備中。
開發區還積極鼓勵企業「雲復工」。信息港小鎮建立了企業常態化聯繫制度,依託「創新券」系統,加大力度面向企業開放阿里雲等雲資源代金券,助力遠程辦公、居家辦公,降低創業成本。此外,信息港小鎮還通過「一圖一碼一指數」智控機制、線上訂餐模式等「雲」手段,助力企業有序復工。2月底,信息港小鎮傳來喜訊,已實現全面復工。
隨著從開發區發源的「雲模式」日漸完善,不僅為蕭山企業復工提供了參考,還為杭州乃至全省的小微企業園提供了復工復產寶貴的經驗。
從「完成備案」到「實質復工」
分批次復工,吹響復工號
「咚,咚,咚。」隨著樁基運作的轟鳴聲,處於打樁階段的杭州灣信息港六期北區塊,進入了實質性復工。
「杭州灣信息港六期(北區、南區)、益農區塊改造安置房項目已於2月21日實質性復工。」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發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杭州灣信息港六期南區塊已處於收尾階段,益農區塊改造安置房項目則處於地下室出土階段。
據悉,開發區正採取分批次、分階段、網格化的作業方式,先行推動工藝單一、材料需求量少、機械化作業程度高、交叉作業少的工作,加快在建項目實質性復工。杭州灣信息港六期(北區、南區)、益農區塊改造安置房項目實質性復工,也標誌著開發區在建工程項目吹響實質性復工戰「疫」號角,為後續各在建工地實質性復工起到良好示範作用。
截止3月5日,開發區79個建設項目已全部啟動復工防疫工作,其中已通過復工審批的在建項目74個,累計返回員工7495人。
除了已經開工的工地,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一期等一批尚未開建的工地項目也在有序推進。據開發區工作人員介紹,明電舍項目一期工廠有望於三月初正式啟動建設,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一期也有望於3月中旬開工建設。
來源:杭州日報
原標題:《一促三比拼丨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鏈條」式服務,把耽擱的效益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