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彭小雨: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幫扶對象

2020-12-14 黔西縣融媒體中心

我叫彭小雨,今年33歲,遵義市播州區尚嵇鎮人。曾經是威寧的一名人民教師,因為妻子在黔西工作,所以我通過公務員招考來到甘棠鎮人民政府。到甘棠鎮以後,我被派到三馬村任駐村幹部。

從老師到幫扶幹部的轉變,雖然開始時有些不適,但為了儘快進入角色,我加班加點的把村裡關於扶貧政策方面的資料學完,並通過和村幹部們交流,了解本村的基本情況和貧困戶的情況,共同商議扶貧幫扶方案、方法,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堅決在脫貧路上不掉一戶,不落一人。

走訪貧困戶

尚永貴是我到村後的幫扶對象之一,這名30多歲的漢子的轉變也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從村幹部那裡了解到,因為尚永貴嗜酒成性,既不掙錢養家,也不教育子女,他的妻子最終忍受不了,離開了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妻子走後,尚永貴更加頹廢,家裡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一家人就靠著低保救助為生。2013年,通過評議後他家被納入精準扶貧戶。

還記得第一次來到尚永貴家,屋裡亂七八糟,一股酒味撲鼻而來。多次走訪後,尚永貴也還是那副無所謂的樣子,無論你如何勸說,他都不為所動,看著他那5個還未成年的孩子,我也陷入了沉思。

事情的轉機也是一次走訪中發生的一件小事。那天,我和村幹部來到尚永貴家,天氣比較冷,走進他家屋裡,聞到一股濃濃的煤煙味,而尚永貴喝醉了正在床上睡覺,幾個孩子在屋裡玩耍,後面經過查看發現是煙管損壞,煤煙直接排放在家中,我便來到街上買好煙管並給他送去安裝好,同時給5個孩子送去禦寒的棉衣,並對他進行了思想教育。

這一次,尚永貴和我交流了很多,答應以後會努力戒酒,好好發展生產,撫養自己的幾個子女。有了這次的轉變,為避免再生「變故」,我到他家的次數就更勤了。

考慮到尚永貴子女都還小需要照顧,無法外出務工,我便幫他家申請了基礎母牛、商品豬及本地土雞養殖項目,鼓勵他將產業發展起來,還幫助他申請護林員的崗位,一年工資10000餘元,讓他既照顧了孩子又有了穩定的收入。

尚永貴在放牛

一次次的走訪、一次次的幫扶,最終尚永貴也終於意識到生活不能如此頹廢,在如此好的政策下,努力靠自己的雙手好好撫養自己的5個子女才是自己最大的責任。

現在,尚永貴家中再也沒有了橫七豎八的酒瓶子,新房子裝修好了、新圈舍修起來了、環境衛生也改善了,而他也沒有了以往的頹廢,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望。

在這幾年的扶貧工作中,我也完全從教師的角色進入到了幫扶幹部的角色,作為一名駐村幹部,給予群眾幫扶和鼓勵,幫助他們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共赴小康生活正是我駐村工作的意義所在。

校對:侯超 編輯:梅益銘

相關焦點

  • ...老師到幫扶幹部,從育人到扶困|黔西縣甘棠鎮三馬村駐村幹部彭小雨
    我叫彭小雨,今年33歲,遵義市播州區尚嵇鎮人,2017年10月,通過公務員招考來到甘棠鎮人民政府,由教師行業轉為到行政行業。我來到甘棠鎮以後,被派到三馬村任駐村幹部。  從老師到幫扶幹部的轉變,讓我有些不適,第一次如此接近基層的工作,我恐懼,怕自己做不好。為了儘快適應工作崗位、進入角色,我加班加點的把村裡所有關於扶貧政策方面的資料學習完,並通過和村裡幹部的交流,了解本村的基本情況和貧困戶的情況。共同商議扶貧幫扶方案,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堅決在脫貧路上不掉一戶,不落一人。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戶老鄧一直記掛我|黃平縣紙房鄉永聯村幫扶...
    我叫雷邦凱,是黃平縣紙房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基層幹部。2018年,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鄉黨委政府安排我到永聯村開展幫扶工作,在那裡有我的十戶包保幫扶對象,其中鄧開舉家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幫扶這幾年我感觸很深,扶貧工作平凡而艱辛,包保幫扶就是直接服務群眾,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做群眾的貼心人。當我第一次去鄧開舉家走訪時,被他們家的狀況驚呆。鄧開舉年邁,妻子智障,兒子多年前在工地受傷失去勞動力,其居住的房子低矮漆黑,村幹部說他們僅靠低保勉強維持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扶的「懶漢」脫貧了!
    我是威寧自治縣融媒體中心職工陳武帥,李文飛,是我結對幫扶的貧困戶。還沒走訪李文飛之前,關於他的「斑斑劣跡」,在村幹部的繪聲繪色描述中知道了個大概。村幹部還說,前些年當地幹部走訪李文飛,每次手裡都要提點米呀面呀這類東西,否則他不待見,還會讓幫扶幹部吃「閉門羹」。李文飛不僅懶,而且「等靠要」思想嚴重。所以第一次走訪李文飛,我心裡還真有點沒底。
  • 【我的扶貧故事】靳濤:扶貧讓我歷練了人生
    2018年3月,我從貴州省畢節市金海湖新區應急管理局到畢節市小壩鎮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第一印象就是感覺西衝村地偏人窮,全村7個村民組。  冬日,地處烏蒙山腹地的小壩鎮西衝村晨霧縹緲,呈現出一幅美麗的冬日畫卷,遠山經果林木生機勃勃,近山種植基地熱火朝天,山下灰瓦白牆庭院錯落,呈現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 扶貧扶智希望紮根|水城縣第六...
    我叫鄧集雙,是水城縣第六小學的一名教師。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三尺講臺上教育工作做好後,我就會開車到水城縣新橋街道新橋社區的貧困戶家中實地走訪。鄧集雙(左一)幫助幫扶對象核對系統內信息扶貧工作雖然艱辛,但使命光榮。幫扶工作不僅僅只是帶領整理房間、美化家居,幫助補齊生活短板,改善人居環境、宣傳惠民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薪心之火,送炭情緣丨錦屏縣平略鎮三板溪村幫扶...
    我叫劉蓉蓉,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平略鎮扶貧站的工作員,也是平略鎮三板溪村的幫扶幹部、網格員。2017年,我開始駐村,負責9戶幫扶對象。周彰炳是我印象尤其深刻的幫扶對象。他沒有過硬的技術,只能通過四處打零工拉扯女兒長大。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美華:幫扶幫出新氣象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美華:幫扶幫出新氣象 2020-11-26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新手上路的扶貧幹部丨正安縣謝壩鄉扶貧幹部張杰
    我叫張杰,是正安縣謝壩民族中學的一名特崗教師,也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青年扶貧幹部。謝壩鄉位於正安縣東南邊陲,是少數民族居多的鄉鎮,有著獨特的風土人情。  我先到的第一戶貧困戶是在環山村,這個家庭比較特殊,家裡有5口人,其中有一位患病的老年人,還有兩個在讀小學的小朋友,其中女孩子是智力殘疾,家裡的經濟重擔就落在了孩子父親一個人身上,他的妻子照顧老老小小的生活起居。  夫妻二人生活壓力特別大,這也導致我的幫扶對象脾氣暴躁,對生活有很多的抱怨。  我和他心平氣和談了幾個小時,向他宣傳黨的脫貧政策,雖然他當時沒有反駁我什麼,但是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不信任。
  • 「我的扶貧故事」「山魈」變形記丨普安縣南湖街道南湖社區幫扶...
    幫扶路上,故事很多,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陳祝霖戶。  第一次去他家,映入眼帘的第一幕是屋頂,託瓦的椽皮已經腐朽的老木瓦房,椽皮下灰塵密布的舊電線,帶來了一點點現代的氣息。幫扶前的陳銀卯屋裡太擠,我們根本進不去他家裡坐,就請他到外面來。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一種信念 一種責任
    我以不推諉、挑重擔的決心和擔當,接手了這沉甸甸的責任和光榮的使命。初次開展工作,我完全是一個門外漢。我沒有退縮,我從最基本的做起,白天收集資料、摸排貧困學生情況,晚上學習各種精準扶貧政策,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學校貧困學生具體情況和各項扶貧政策,我都瞭然於心。
  • 我的扶貧故事|陳平:用心扶貧 以情動人
    可漸漸地我發現了一個讓人頭痛的難題,那就是給幫扶對象算收入,明明算來收入達標了的,但要是幫扶對象不認可的話又得重新來算,單是一個收入問題,就耗去了幫扶幹部太多的精力。不能在「算」字上耽誤了寶貴的時間。於是,灣箐村十多家「不來勁」的貧困戶就由我來幫扶。這當中李平是最「不來勁」的一個,幾年前妻子不堪貧窮離家出走,將兩個年幼的孩子丟給了他,從此李平就更加一蹶不振了。幫扶幹部勸導他發展養殖、栽種脆紅李時,三十不到的一個年輕人竟然無賴地說你們能養就養能種就種,反正不關我的事,直接讓幫扶幹部哭笑不得。
  •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⑦」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⑦ 】 扶貧路漫漫,不改初心志——縣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駐南樊鎮沸泉村工作隊事跡展運城黨建今天編者按: 我縣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廣大幹部群眾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鬥,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在這裡有了色彩|惠水縣上衙村駐村扶貧幹部羅...
    羅歡歡給貧困戶講解搬遷政策在我駐村的這兩年多的時間裡,發生了很多讓我記憶深刻的事情,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兩兄弟的故事」。  上衙村是非貧困村,村容整潔,民風淳樸。  他們是上衙村六組的建檔立卡戶,也是我的幫扶對象。對於剛畢業就參與駐村工作的我來說,要幫扶這麼一家人,一點思路都沒有。幫什麼?怎麼幫?我行麼?心裡有很多問號,能不能勝任這一工作,心裡萬分糾結和矛盾。   工作隊隊長經常帶著我到他們家裡宣傳幫扶政策,商討幫扶辦法。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苦與樂隨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幫扶幹部...
    我叫餘明軍,是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到團澤鎮四合村、高坪鎮聯豐村、芝麻鎮高原村結對幫扶4戶,回首6年的扶貧路,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有我的青春閃耀過丨清鎮市麥格鄉新廠村...
    我叫李希,是貴陽市清鎮市市委黨校選派到麥格鄉新廠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2019年8月28日,接到下鄉扶貧通知的第二天,我帶著簡單的行李踏上了前往麥格鄉新廠村的扶貧之路。脫貧,一個都不能少!減貧,一個都不落下!這是我們駐村扶貧幹部的擔當與使命,同時也是我們對新廠貧困戶的莊嚴承諾。在駐村扶貧期間,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更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錘鍊。親眼目睹困難老兵不甘貧困的錚錚鐵骨,親身經歷戰疫戰貧兩線作戰的激昂青春。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滿意就是我最開心的事丨興仁市委政法委幫扶...
    至此,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我想這真是特別的一天,對所有貴州扶貧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張沙沙(右一)在貧困群眾家我叫張沙沙,興仁市委政法委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2018年1月17日,我正式成為一名扶貧幹部,跟我的同事一起到波陽鎮大田角村開展貧困戶幫扶工作,由此開始了我長達3年的扶貧之旅。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鄉村我有一種天然的親切和熟悉感。在那時的我看來,大田角村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沒什麼特別的。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需要你我共同努力丨興義市魯布格鎮坪上村駐...
    今年,我去貧困戶範正玉家走訪時,他對我說道。範正玉總是喜歡叫我李哥,他說我就像他的親哥哥一樣。  我叫李鳳坤,1979年8月出生,從2010年8月參加工作至今,我一直奮戰在農村基層一線。多年的基層扶貧工作讓我了解到,扶貧工作是需要幫扶人和被幫扶人一同努力完成的一項工作,少了哪一方都不行。駐村幹部李鳳坤(右一)到群眾家中開展人口普查工作範正玉是我的幫扶對象,曾住在興義市魯格鎮新土界村肖家灣組。
  • ...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祝開權:扶貧路上一「小兵」||張金文...
    身為鄉鎮扶貧站工作人員的我,主要工作就是認真學習中央、省、州、市各級各部門下達的各類文件和會議精神,為鄉鎮領導做好參謀和匯報。同時,調度、指導全鎮482戶貧困戶幫扶責任人開展好幫扶工作,協調各村級指揮所落實好「五個一批,六個精準」政策,紮實解決好「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開展好自己的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興達興黨支部:「助力村民脫貧、學生學成是我們...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興達興黨支部:「助力村民脫貧、學生學成是我們的責任」 2020-11-2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幫扶戶開啟了新生活|黔西縣定新鄉新海村幫扶...
    前幾天,我的幫扶貧困戶宋連春打來電話,說他談戀愛了。聽到這事,我和他一樣,滿心歡喜。  2020年正月初三,接到村主任汪虹的電話,說我的貧困戶宋連春來自湖北武漢,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他要居家隔離14天。我真是為宋連春擔憂,他才失去四個至親的人,可不能再出事。  於是,在他隔離期間,我每天打電話給他、看望他,了解他的情況,讓他有需要就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