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彭小雨,今年33歲,遵義市播州區尚嵇鎮人。曾經是威寧的一名人民教師,因為妻子在黔西工作,所以我通過公務員招考來到甘棠鎮人民政府。到甘棠鎮以後,我被派到三馬村任駐村幹部。
從老師到幫扶幹部的轉變,雖然開始時有些不適,但為了儘快進入角色,我加班加點的把村裡關於扶貧政策方面的資料學完,並通過和村幹部們交流,了解本村的基本情況和貧困戶的情況,共同商議扶貧幫扶方案、方法,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堅決在脫貧路上不掉一戶,不落一人。
尚永貴是我到村後的幫扶對象之一,這名30多歲的漢子的轉變也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從村幹部那裡了解到,因為尚永貴嗜酒成性,既不掙錢養家,也不教育子女,他的妻子最終忍受不了,離開了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妻子走後,尚永貴更加頹廢,家裡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一家人就靠著低保救助為生。2013年,通過評議後他家被納入精準扶貧戶。
還記得第一次來到尚永貴家,屋裡亂七八糟,一股酒味撲鼻而來。多次走訪後,尚永貴也還是那副無所謂的樣子,無論你如何勸說,他都不為所動,看著他那5個還未成年的孩子,我也陷入了沉思。
事情的轉機也是一次走訪中發生的一件小事。那天,我和村幹部來到尚永貴家,天氣比較冷,走進他家屋裡,聞到一股濃濃的煤煙味,而尚永貴喝醉了正在床上睡覺,幾個孩子在屋裡玩耍,後面經過查看發現是煙管損壞,煤煙直接排放在家中,我便來到街上買好煙管並給他送去安裝好,同時給5個孩子送去禦寒的棉衣,並對他進行了思想教育。
這一次,尚永貴和我交流了很多,答應以後會努力戒酒,好好發展生產,撫養自己的幾個子女。有了這次的轉變,為避免再生「變故」,我到他家的次數就更勤了。
考慮到尚永貴子女都還小需要照顧,無法外出務工,我便幫他家申請了基礎母牛、商品豬及本地土雞養殖項目,鼓勵他將產業發展起來,還幫助他申請護林員的崗位,一年工資10000餘元,讓他既照顧了孩子又有了穩定的收入。
一次次的走訪、一次次的幫扶,最終尚永貴也終於意識到生活不能如此頹廢,在如此好的政策下,努力靠自己的雙手好好撫養自己的5個子女才是自己最大的責任。
現在,尚永貴家中再也沒有了橫七豎八的酒瓶子,新房子裝修好了、新圈舍修起來了、環境衛生也改善了,而他也沒有了以往的頹廢,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望。
在這幾年的扶貧工作中,我也完全從教師的角色進入到了幫扶幹部的角色,作為一名駐村幹部,給予群眾幫扶和鼓勵,幫助他們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共赴小康生活正是我駐村工作的意義所在。
校對:侯超 編輯:梅益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