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早期,蘇州有一個著名文人叫杜瓊,有人推薦他當官,他一口回絕。他喜歡讀書寫詩,閒時寫寫畫畫。這樣愜意的生活讓很多人都羨慕。杜瓊把身上的淡泊氣質,率性風度畫入作品之中,世人看見他的作品仿佛馬上就忘記了世俗的煩惱。杜瓊學養深厚,喜讀書,愛藏書,這些生活上的喜好也能體現在繪畫作品中。他的山水畫,給後世蘇州畫家帶來啟示,於是才有了吳門畫派名重一時。杜瓊的傳世作品不多,從繪畫風格上看,有五代名家董源、巨然的風採。也有元代畫家筆墨自由的意趣。
杜瓊 秋山訪友
這幅《秋山訪友》是杜瓊的作品,根據畫中年款可以推算出這幅畫是他70歲那年畫的。一般來講,隨著年紀的衰老,畫家的造型能力和筆墨技巧都會呈現出退化的趨勢。畫家晚年的作品要麼精彩絕倫,要麼「慘不忍睹」。杜瓊屬於前者,精彩絕倫的那一類。全景式山水畫起來十分吃力,按照畫面布局分析,他應該先畫近景處的幾棵大樹,然後再畫中景處的高山,最後補足相關細節。他的創作過程存在著程式化的套路,但在筆墨運用上,呈現出鬆弛、自信、灑脫的美感。這種自然靈動之美,打破了構圖上的沉悶,給作品帶來清新質樸的感覺。
杜瓊 秋山訪友 局部
秋山,就是秋天的山色;訪友就是尋訪朋友。喜歡古代繪畫的朋友們也許會有一個問題,一年四季都能去尋訪朋友,為什麼很多畫家偏愛畫「秋山訪友」。古人給一年四季賦予了不同的文化內涵。對於普通人來講,秋天意味著豐收、成熟;對於文人墨客來講,秋天意味著肅殺、悲涼。為了緩解負面情緒帶來的苦楚,文人常常會選擇秋天出行,尋找志同道合者撫慰心靈。從唐末開始,歷經五代、兩宋、元朝,都有此類作品出現。杜瓊畫這幅作品合乎古意。
杜瓊 秋山訪友 局部
古代畫家在創作上有個特點,繼承大於創新。杜瓊的這幅作品也不例外。如果非要找一些亮點,那就是畫中有元人山水逸氣。明代早期的江南畫家喜歡學習嚴謹工細的宋代山水,其作品「寫」的味道不足。杜瓊能夠發現元代繪畫的妙處,在這一點上他具有引領性。他的作品與畫壇浙派的風格相去甚遠,看上去更符合文人對山水的直觀感受。杜瓊能夠不受主流畫派的影響,畫自己的心境,讓他顯得與眾不同。
杜瓊 秋山訪友 局部
杜瓊門下有兩位姓沈的弟子,他們二人分別是吳門畫派領袖沈周的父親和伯父。這樣一段師承關係,更加可以印證,杜瓊的作品對吳門畫派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拓展閱讀
淡若無痕,雅到極致,蕭雲從繪《山水冊》
青山嫵媚,流水有情,魏之璜繪《春山觀泉》
文人生活並非只有一種模式,文從簡繪《聽泉圖》
奇幻美景宛如人間仙境,陸治繪《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