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過多年來建立的美元霸權體系,以貿易的方式向全世界輸出美元,再借用美債造成美元的回流,美元的「一進一出」,輕鬆實現了對全球財富的「收割」。
自今年以來,美國開始加速向全世界轉嫁危機。眾所周知,3月中旬以後美國出現疫情,這種恐慌情緒對美國股市造成了猛烈的衝擊,美股出現了前所未見的股市暴跌和熔斷,美股對於美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隨後,美聯儲開始使出渾身解數,積極採取多種措施和工具來救市,在各種措施沒有明顯效果之後,美聯儲最終祭出大招——無限量QE,說簡單點就是「開閘大放水」,開動印鈔機,大量印美元。
截至7月20日,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為7.1萬億美元,然而在3月份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只有4萬億美元,短短4個月就至少增加了3萬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在此期間,美聯儲向市場釋放了至少3萬億的資金。
美國的做法就是:大放水救自己,全世界來「買單」,美國向市場「大放水」,就是赤裸裸的收割全球財富,同時也造成各國手中持有的美元資產出現貶值。
就在今年一季度,歐洲一國損失了3000億,這個國家就是瑞士。由於一季度美股的暴跌和熔斷,瑞士國家銀行淨虧損382億瑞士法郎,折合2889億人民幣,造成接近3000億的損失,在匯率上的損失也超過千億。
瑞士手中持有2300億美元的美債,持有美債約佔其央行儲備的三分之一。此外,瑞士還購買了大量美國股票,美股的暴跌,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瑞士被無情收割。
就在美元火力全開,開閘放水的同時,新興市場國家的情況卻不妙。部分國家的貨幣對美元匯率出現大幅下跌,尤其是大部分亞洲國家,日本因為匯率的原因損失超過1.5萬億日元,韓國也損失至少3000億韓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印度也成為了美國「收割」的對象,印度貨幣盧比對美元匯率直線下跌。美國往往都會選擇抗風險能力差的經濟體「動刀」,印度「低外儲,高債務」的特徵正好成為美國狙擊的目標。
據公開信息顯示,印度當前的外匯儲備為5000億美元,然而公共債務總額卻高達1.2萬億美元,是其外匯儲備的2倍多。此外,印度是一個在經濟上非常依賴外資的國家,尤其是美國資本。在美國無限印鈔的影響下,印度或將造成千億人民幣的損失。
美國無限印鈔出現「連鎖反應」,給多個國家造成巨大損失,瑞士損失3000億,印度損失千億,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新興經濟體同樣受到很大損失。就在此時,多國開始「押注」中國市場,2萬億資金流入中國。
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截至2020年7月,外國資金投資中國國債的金額已經達到4.3萬億人民幣。要知道,早在今年3月份,外資持有中國國債規模為2.2萬億,短短4個月時間,外資便購買了至少2萬億人民幣的中國國債。
為什麼外資如此「青睞」中國國債?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投資回報率,外國投資者之所以購買中國國債,就是因為中國國債收益率高於其他債券。
據《新京報》的報導,截至7月20日,中國十年期的國債收益率為3.0,而美國十年收益率為0.6,日本是0.02,歐洲多個國家的十年期收益率幾乎是負的。這樣一對比,你就明白為什麼大量資金逐漸流向中國,在全球「大放水」的今天,中國國債的收益率可以說「非常香」。
長期國債收益率的高低,取決於遠期經濟的表現。如今,隨著美國經濟的大幅下滑,以及未來經濟存在的更多不確定性危機,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下滑,這也預示著美國出現經濟危機的概率在攀升,經濟衰退或將無法避免。
恰恰相反的是,中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經濟「由負轉正」,率先實現經濟復甦,全年經濟實現正增長已經毫無懸念。就在美國、日本、歐洲等經濟體經濟下滑之際,中國搶先一步,開始正增長。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有更多的資金湧入中國市場,會有更多的外資購買中國國債,人民幣會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這也有助於人民幣進一步邁向國際化,這背後主要依靠的是中國穩定且持續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