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界一直以來有一句名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全球人民在歷史上都不約而同的把金銀作為貨幣,可以說是人類的某種天性使然。
金銀具有極強的抗腐蝕性,延展性,天然的防偽屬性,還有非常明豔的色澤,足以讓人們將其當成貨幣使用。在歷史上,金銀也是「世界通用貨幣」。西班牙鑄造的西班牙銀元在明朝一樣行得通,南美洲開採的黃金到了歐洲就可以購買成噸的商品。
但是在人類歷史上,這樣的「世界通用貨幣」其實可遠不止金銀,當然這裡我說的不是美元或者英鎊那些後起之秀,其實在古代世界,還有幾樣東西也堪稱「世界通用貨幣」或者「局部世界通用貨幣」。
上圖_ 爰金,亦稱「金爰」、「印子金」、「餅金」、「金鈑」、「金餅」等,流通於戰國時的楚國
這裡我們必須先對所謂的「世界貨幣」提出一些要求,要入圍我們這個大榜單,首先必須得滿足兩個條件才能服眾。
第一,這個貨幣不能只有一個國家或者文化圈子認同,比如說宋朝的交子,雖然廣泛流通,但是出了宋朝就沒用了,所以不能算是世界貨幣。
第二,這個貨幣自身的價值得夠硬,還能充當一般等價物使用,比如說大米雖然是各國都認同價值的東西,但是想拿大米換別的東西,總得折算一番才行。
這裡我們可以提出幾個滿足條件的「選手」,絲綢、香料、五銖錢與開元通寶。
關於他們為什麼滿足條件,我們可以一一來分析。
上圖_ 絲綢製品
超級貨幣的超級認同--絲綢、五銖錢、開元通寶
我們要知道,古代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是千差萬別的,很多國家認為有價值的玩意到了別的國家就是完全的廢品。比如說荷蘭曾經將鬱金香作為至寶,但是到了我國這玩意也就和一般的花卉一樣,尤其是後來荷蘭還爆發過鬱金香危機,一夜之間鬱金香徹底「不香了」,變得一文不值。所以各國能夠都認同有價值的玩意其實是很少的。尤其是要充當一般等價物,至少這玩意的價值尺度得大致相當,這就更是難上加難。
上圖_ 唐代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主要貿易品之一,具有非常強大的作為「世界貨幣」的背景。首先,絲綢這玩意是全世界人民都喜愛的,比如羅馬時期,凱撒就非常喜歡絲綢,並且把絲綢作為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徵,在羅馬掀起了一股絲綢熱。在我國就更不必提,絲綢在宋代之前是長期作為貨幣存在的,經常出現在帝王的賞賜之中作為俸祿的一種。
我們知道,在明代大規模使用白銀之前,我國古代的俸祿和貨幣體系都是混雜的,比如說宋朝既有實物收稅也有貨幣稅,這就使得絲綢作為貨幣的地位能夠凸顯,因為布帛和絲綢都是生活必需品,正所謂:「貨,財也,幣,帛也」。根據記載,在唐代開元時期,絲綢兌換其它商品的價格是非常明確的,比如一匹上等的好馬,大致是9匹絲綢,一個胡奴則是21匹,駱駝從33匹到30匹不等。可見絲綢的昂貴和強大的貨幣能力。
在唐朝鼎盛時期,唐玄宗的賞賜都是以布帛的形式進行的,到了唐朝衰微的時候則是賞賜土地算是開了空頭支票。可見絲綢也是王朝強盛的象徵之一。
上圖_ 西漢五銖,西漢時期的古錢幣
五銖錢和開元通寶能夠作為超級貨幣的原因,也在於其在絲綢之路上得到的廣泛認同。
因為五銖錢從漢代以來都是一種非常難以仿造的貨幣,這就讓各種假幣難以混入其中,畢竟黃金這樣的玩意屬於古代巨款,沒事誰也不會花黃金,所以五銖錢就變成了小額貨幣裡面的王者,上世紀初,斯坦因在于闐約特幹遺址獲得五銖錢170多枚。黃文弼先生曾在羅布淖爾地區發現五銖錢600多枚。都是五銖錢得到廣泛國際認同的力證。
不過僅僅出現在別的國家並不能證明這就可以成為「超級貨幣」,這些「選手」們的兌換能力也非常關鍵。
上圖_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
超級貨幣的超級兌換--香料
我們知道,對於一種「貨幣」來說,能夠購買其他商品是非常重要的。上文我們提到的絲綢就可以直接兌換很多重要的商品,而且具有明確的價格,雖然這個價格隨著地區不同會有所改變,但是並不妨礙絲綢的通用。
不過對於我們提到的香料來說,五銖錢和絲綢的那種易於兌換的優勢就很難發揮了,畢竟香料這玩意要想兌換,總得按斤來算的,那麼這種東西為什麼能夠被稱為「世界貨幣」呢?
上圖_ 萬丹市集,圖片來自於《印度歷史》,H代表香料攤位,R代表米攤位,M代表肉鋪,S代表貿易商聚會之處
首先我們得知道,香料這玩意長期以來在歐洲和亞洲的地位並不相同,在我國,香料主要是調味品,但是在歐洲,香料不僅僅是調味品,更是保存食物最重要的工具,畢竟歐洲人喜歡吃肉,在缺乏保鮮的古代,香料的保鮮能力可以保證肉質腐爛變慢,進而儲存食物,所以對於歐洲人來說香料很大程度上是生死攸關的商品。所以長期以來,香料都是掛鈎的黃金。
上圖_ 古代外國貴族的宴會餐桌上,出現香料是彰顯身份的象徵
在羅馬帝國的後期,哥特人進攻羅馬城索要的贖金之一就有香料,哥特人要香料可和保存食物之類的事情沒啥關係,完全就是因為當時一車香料大概就和一車黃金差不太多。所以歐洲對於香料的需求導致了後期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交易品就是香料。
我們知道,宋代的海運十分發達,在宋朝的對外貿易之中,香料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商品,也成為了一種「世界通用貨幣」。為了解決香料作為貨幣的攜帶問題,宋朝非常的聰明。當時宋朝的做法是發行「香藥鈔」,以香料作為準備金髮行鈔票,這招堪稱是世界級的創舉,香料也因此變成了貨幣,當時這招「香藥鈔」的信用力度遠大海內外,很多國家都非常認同。各種記載也層出不窮,比如「給降香藥鈔二百萬貫充糴本」就是以香藥鈔來實現糧食稅收的一個例子。
上圖_ 張擇端 的《清明上河圖》中的「香藥鋪」
香藥鈔的出現充分說明了,我國古代已經明白,不止是黃金白銀可以發行貨幣,香料也行,大致估計,北宋一年的香藥鈔支付超過了300萬貫,北宋的收入平均水平是6000萬貫上下,大致是國家財政的20分之一,可見香藥鈔使用規模的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香料的短缺不僅刺激了各國的貿易,更是成為了西方各國開拓海外市場的理由,也成為了西方各國侵略擴張的動力,但是我國因為香料過剩,反而更加注重用香料來兌換糧食,比如南宋時期「湖南旱飢,官吏不之恤,而郴州宜章縣方抑民市乳香,期會峻迫,有李金者,乘眾怒奮起為亂,眾餘萬人」因為官方強迫用乳香換糧食,居然還造成了民變,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世界貨幣的興衰見證了各個大國的風雲變幻,也見證了國際貿易的變化,這也不由得產生了一個問題:下一個世界貨幣又會是什麼呢?
參考資料:
【1】 《略論唐代的錢帛兼行》李埏
【2】 《唐國史補•因話錄》李肇 / 趙璘 [唐]
【3】 《現代貨幣銀行學》李敏
【4】 《論兩宋進口香藥對宋人社會生活的影響》孟彭興
【5】 《宋史•食貨下八》脫脫,阿魯圖等 [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