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學者:中國給印度的傷害超過英國殖民,不把印度當對手傷害自尊

2020-12-19 首發資訊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中國印度既是近鄰又是對門,理應和平相處。在12月的鳳凰衛視的電視節目中,中印學者談到了雙邊歷史關係問題。印度學者指出中國給印度的傷害超過英國殖民150年總和,中國不把印度當做對手是不把印度當回事,這傷害了印度的自尊心。印度學者認為,1962年的戰爭讓中國認為印度不是個合格的對手,而自尊心強的印度感覺被輕視於是屢屢試圖證明自己的強大。

與中國人不同,印度人十分感激英國殖民者,印度獨立運動領袖尼赫魯曾說「英國的統治讓印度擁有了幾千年來未曾有過的東西,即一個在南亞次大陸上握有絕對權力的政府」。歷史上,在英國人殖民印度之前,印度這片土地上分布著數百個部落,鬆散的部落群體並沒有形成統一性的國家認識,英國人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鴉片和礦產貿易將鬆散的印度強行揉到了一起,經過長時間的經營,一個具備近現代國家雛形的印度出現了。尼赫魯的觀點得到了尼克森的肯定,尼克森曾表示:「在英國統一這塊地方之前,印度根本不是一個國家」。所以,實現了印度獨立的印度精英們認為自己是大英帝國在南亞次大陸「事業」的「繼承者」——包括英帝國對我國邊境的非法侵犯也被納入到「繼承範圍」之內。

印度學者在節目中表示,印度在1962年是被打的一方,應該被同情。但從歷史角度,奉行「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理念的尼赫魯,錯誤的將英帝國的非法利益視作自己的合法利益,是導致1962年印度慘敗結局的關鍵因素。成為英國小迷弟的印度,在外交政策的策略和方法上也固執的模仿英國,剛剛獨立不久,印度就通過武力震懾、政治高壓和經濟控制完成了對尼泊爾、錫金和不丹的「佔領」。印度學者認為,印度的對外擴張從未失敗,而在中國方向上遭受的恥辱性失敗是個例,這唯一的失敗令印度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恥辱。

印度對1962年的失敗耿耿於懷,陷入了對抗思維陷阱。在戰爭開始前,中國領導人就指出,此戰應為我國打出五十年和平。中國從未將印度這個對門鄰居當成戰略威脅,被迫發動自衛作戰的目的是恢復邊境和平而不是侵佔印度領土。戰爭的正義性從來不是看誰損失更慘重,而是誰站在道義一邊。戰爭雖然勝利,但中國依舊不把印度視為主要戰略對手,因為印度沒有對中國形成重大戰略威脅。

中印兩國的國家命運軌跡並不衝突,雙方擁有合作的基礎。軍事專家王雲飛在節目中解答印度專家疑惑時表示,中國不把印度當成主要戰略對手並不是認為印度不禁打,邊境問題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它不會讓兩國不能共存共處。王雲飛強調,在軟體業和生物製藥業,中國非常敬佩印度人民展現出的智慧和勞動。中印兩國不該背道而馳,即使由於一時的邊境問題關係緊張,雙方依然有廣泛的合作基礎。

印度學者應該轉變觀念,不把印度當對手並非貶低,而是重視。中國一向重視同鄰居的關係,中印關係的長期緊張既不利於中國外部環境的穩定,也不利於印度國家利益,中印關係不能長期僵化。中國沒有將印度視為主要戰略對手,而是將印度視為重要合作夥伴——今年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給足了印度面子,宣布為印度隨時回到RCEP大開方便之門。在國際社會中如此尊重印度意願的合作協議是前所未有的,希望印度早日走出對抗思維陷阱,重回多邊合作的正軌之中。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英國能夠殖民印度,卻沒能殖民清朝?
    印度在17世紀開始遭受英國侵略之後逐步淪陷,最終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才成功獨立。 因為,到1900年,慈禧向列強宣戰,以英國為首的8個工業國聯合派出遠徵軍。這場戰爭西方列強累計出兵5萬多人,傷亡2000多人,面對的清軍總兵力超過10萬,如果加上義和團有好幾十萬,清朝一敗塗地,損失1萬多,又把京城給丟了,慈禧和光緒也被趕到了西安。
  • 印海軍一直在尋找第三艘航母?尼泊爾學者:印度跳不出中國的手掌心!
    因此「印度需要擁有第三艘航母」,在收集到相關技術信息後,印海軍會正式向印國防部提出建造第三艘航母的計劃。 但是在印度每年一度的「海軍日」上,這一計劃遭到了駁回,印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印度花巨資建造的核動力航母根本不會發揮作用,還不如把項目資金用於建造更先進的潛艇,或用於建造陸軍和空軍。
  • 印度學者:我們曾兩度攻入北平,中國專家:確實有此事,不值一提
    印度和我們中國一樣,都是當今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與中國不同的是,印度曾經在歷史上遭受了很多外來民族的侵擾。嚴格意義上來說,在亞利安人進攻印度之後,真正的古印度文明其實已經消亡了。隨後而來的便是幾千年的種姓制度,直到現在依然存在著這樣的制度。
  • 英國人為什麼能殖民印度,卻無法徹底徵服尼泊爾?
    尼泊爾是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一個內陸多山之國,其將近一半的國土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境內海拔超過六千米的山峰有兩百多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處在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勇猛的廓爾喀人在統一尼泊爾過程中不斷徵戰,到了中國清朝乾隆皇帝時期,尼泊爾的疆域面積不斷向南延伸,一直延伸到印度恆河平原,當時尼泊爾的疆域面積是現在尼泊爾面積的三倍左右。廓爾喀人對周邊鄰國軍事上的一系列勝利讓其野心愈加膨脹,甚至借追剿敗退的錫金人為由,將軍隊開進了中國西藏境內。
  • 印學者稱美恢復核試驗是個機會 印度可以研製氫彈 補齊核武缺口
    印學者稱美恢復核試驗是個機會 印度可以研製氫彈 補齊核武缺口美國傳出要恢復暫停28年的核試驗的消息,讓印度人一些人開始蠢蠢欲動,他們想藉助美國恢復核試驗機會,補上印度核武器的一個關鍵缺口——氫彈。印度的一家智庫一位學者就是有此想法的人。
  • 英國為什麼把印度首都從加爾各答遷到德裡?
    1600年,英國以貿易為名,成立了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以促進貿易發展、互通有無為名,實則是英國一步步殖民南亞次大陸的工具。東印度公司殖民印度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當時莫臥兒皇帝奧朗則布統治下的帝國實力強大,一開始東印度公司選擇通過繳納盧比來試探統治者的反應。
  • 西方學者稱中國象棋是抄印度的 沒等中國開口 就被英國人給懟了
    象棋是古人發明的戰爭模擬遊戲,過去國際社會普遍認為象棋都起源於印度,英國學者威廉·瓊斯1790年在《亞洲研究》上發文稱:「中國象棋中有象,而中國沒有大象,印度有使用戰象的記錄,故西洋棋和中國象棋都起源於印度的掐圖蘭卡棋」,但1790年的英國人得出的這個結論就一定是真理嗎?我看未必。
  • 印度科技企業擔憂中國報復,專家:印度根本無法與中國脫鉤
    印度《明特報》網站7月1日發表題為「印企在華子公司受困於交火」的文章稱,隨著印中關係日益緊張,印度對中國經濟報復的後果正令在華印度科技企業焦慮不安。專家表示,為在華跨國公司服務的印度軟體服務提供商或將喪失有關項目,並影響相關投資。
  • 外媒:印政府禁用中國APP,印度科技企業擔憂中國報復
    上海獲得來自印度的最多投資,有關投資企業包括塔塔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印孚瑟斯公司和NIIT 技術公司等,而馬恆達(印度主要車企)、塔塔捷豹路虎、桑德蘭緊固件和雷迪博士實驗室(印度藥企)等印企也已在江浙等地設廠。中國解除本土疫情封鎖後,在其他國家仍遭受影響的印企已經能夠重啟在華業務。
  • 中印邊界爭議由來:印度繼承英國殖民遺產佔我領土
    達旺如果被印度長期佔領的話,對於中國藏族群眾對國家的向心力和認同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目前,中印實際控制線就是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 是英國當時為了侵略中國西藏,背著中國中央政府,於1914年3月在印度喜馬偕爾邦召開的 「西姆拉會議」外與西藏代表夏扎所作的非法的秘密交易。做這個交易的時候,中國中央政府代表是不清楚的。
  • 印度拉俄羅斯打兩線戰爭,印媒:普京卻選了中國
    印度《印度戰略》月刊特邀軍事專家認為,只有俄羅斯才能迅速滿足印度對軍事裝備的需求。他表示,新德裡的"15天的戰爭學說"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是軍隊拿下對手所需要的時間。 印度本身沒有國防工業,因此軍方無法進行超過15天的軍事活動。俄羅斯是唯一個能夠在短時間內,向印度提供其所需軍事裝備的國家。"
  • 印度拉俄羅斯打兩線戰爭,印媒:普京卻穩站中國
    他表示,新德裡的"15天的戰爭學說"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是軍隊拿下對手所需要的時間。印度本身沒有國防工業,因此軍方無法進行超過15天的軍事活動。俄羅斯是唯一個能夠在短時間內,向印度提供其所需軍事裝備的國家。"我們必須向俄羅斯購買裝備,並將戰場上打壞的武器運送到俄羅斯進行維修",他表示。
  • 印媒:要想超過中國,印度必須打贏這5場「戰爭」,現實卻很殘酷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將中國作為潛在對手,想超過中國。對此,印度媒體稱,要想超過中國,印度必須打贏這5場「戰爭」。據環球時報7月1日報導,《印度時報》6月28日發表題為《不僅是加勒萬,我們也需要贏得這5場戰鬥》的文章。
  • 500個英國人,就能統治3億人的印度:印度真的是徵服者樂園嗎?
    第一批英國人到達印度開展貿易,那還是在公元1600年左右;一百七十多年後,1773年,首位印度總督出現,此時統治權還在東印度公司手裡。又過了小一百年,1858年,印度帝國(Indian Empire)出現,印度才真正成為英國殖民地,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頒發印度帝國護照。
  • 印度製造,為什麼複製不了中國經驗?帶大家了解一下深層的印度
    之後作為配合,印軍不斷的越線進入中國的領土,試圖營造出一種中國正在被孤立,營商環境急劇惡化,不在適合投資市場的範圍,希望配合擠壓在華的外資企業儘快離開中國。8月伴隨著蘋果開始要求富士康在印度設廠,班公湖的槍聲再次響起!!
  • 「一切如中國所願,印度跳不出中國的手掌心?」尼學者揭開印危機
    不過近期一位尼泊爾學者揭開印危機,向眾人告知了印度目前的處境以及所面臨的機遇以及危險。中國"把控"印度一切一切如中國所願,印度跳不出中國的手掌心。隨著中國和印度關係發生惡化,從印度大半年的行為能夠看出來,這一切都是中國希望印度這樣做的。
  • 這大概是印度歷史上最硬漢的一次:1857年反抗英國殖民起義
    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由於東印度公司的種種欺壓行為,在印度爆發了一場印度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雖然企業最終被鎮壓下去,然而英國方面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大量英國士兵戰死,特別是欺壓印度人的東印度公司,徹底失去了對印度的統治權。一顆子彈引發的起義英國早期在印度次大陸的統治,是授權給東印度公司來進行的。
  • 印度如何成為英國殖民地?印度皇帝的表現太意外
    18世紀中期,印度土地上的諸多殖民者中,只有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強。當時的葡萄牙力量已經衰落,法國處境不佳,荷蘭除了商業外都很弱。英國人來到後,本來是打算大幹一番,不想被法國人搶先。兩國無可避免地在印度展開鬥爭,而印度的被殖民化道路就此打開。英國人仿效法國人,徵召印度人組建軍隊。
  • 印度普拉西戰役丨文明湧入的背後,是一場叛逆與偽造的陰謀之戰
    在徵服印度的過程中,英國並不是唯一一個侵略者,法國同樣對印度的資源覬覦已久,是英國最為強大的競爭對手。英法兩國利用軍事力量對印度大肆侵略以及掠奪,並且僱用了大量的印度士兵,讓印度社會一度出現「印度人打印度人」的狀況。
  • 一文看懂印度與尼泊爾的衝突
    次年尼泊爾被迫與英國籤訂了「塞格裡條約」,把南部相當於尼泊爾三分之一的土地割給英屬東印度公司,同時在內政和對外貿易方面接受英國監督。 尼泊爾就此變為大英帝國的保護國,與錫金、不丹一道作為中國和英屬印度之間的緩衝國而存在,在此期間並沒有遭到外部的殖民,因而保留了尼泊爾原有的國家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