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普拉西戰役丨文明湧入的背後,是一場叛逆與偽造的陰謀之戰

2020-12-18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引言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有著璀璨而又悠久的歷史,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印度的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非常昏暗的時期,不僅社會發展一度保持幾乎「靜止」的狀態,還不斷遭受著戰爭所帶來的危害,在內憂外患的紊亂時期,印度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政府印度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充滿暴力的過程,整個過程持續了二百四十九年,在這兩個半世紀的時間裡,英國與印度的鬥爭一直都存在,而普拉西戰役則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此以後,印度從原始的封建社會進入了殖民地時期。

法國在「七年戰爭」中失敗,退出殖民的舞臺,英國對印度的掠奪變本加厲

隨著印度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莫臥兒帝國的崩潰與瓦解,西方殖民者蜂擁而至,大肆的搶佔著印度的資源,印度社會一度動蕩不安,而印度人民也長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馬克思曾經這樣說過:「大莫臥兒的無限權力被他的總督們打倒,總督們的權力被馬拉塔人打倒,馬拉塔人的權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這樣混戰的時候,不列顛人闖了進來,把所有的人都徵服了。」

在徵服印度的過程中,英國並不是唯一一個侵略者,法國同樣對印度的資源覬覦已久,是英國最為強大的競爭對手。英法兩國利用軍事力量對印度大肆侵略以及掠奪,並且僱用了大量的印度士兵,讓印度社會一度出現「印度人打印度人」的狀況。

法國入駐在印度的總督杜普萊克斯曾經在十八世紀中期建立起了一支印藉軍隊,是第一個採用這種方式進行侵略的歐洲殖民者,此後逐漸成為了其他侵略者的「模範」,英國殖民者在看到法國這樣做取得了成效之後,開始模仿,也建立起了印藉軍隊。

在七年戰爭中,英法兩國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同時在印度的那些英法殖民者們也加入了這場惡鬥,這場耗時長久的戰爭最終以法國的失敗落下了帷幕。這場戰爭的結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可以預測的。

當時的英國已經處於資本主義革命完成了的時期,而法國仍然是一個封建主義專制的國家,英國的軍事實力是強於法國的,而英國在戰勝了強大的競爭對手法國之後,意味著法國退出了殖民的舞臺,同時也意味著沒有了競爭對手的英國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印度進行侵佔。

「這場七年戰爭使得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強權變成了一個軍事的和擁有領土的強權,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才奠定了東方不列顛帝國的基礎。」---馬克思

早在十七世紀末期,東印度公司就在印度的孟加拉建立起了第一批貿易站,一個世紀之後,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已經建立了一百五十多個貿易站,這些貿易站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是具有掠奪性的商業機構,在印度與英國的交易中是沒有平等可言的。

孟加拉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富饒之地,英國對這片土地的資源覬覦已久,貪婪是無盡的,英國殖民者即便是進行了殘酷的商業掠奪,仍然不滿足,企圖想要佔有這片土地,然而英國的殖民侵略引起了孟加拉王公的頑強反抗,並佔領了英國的多片區域,戰爭一觸即發。

英國殖民者覬覦富饒的孟加拉,遭到了印度王公的頑強抵抗,普拉西戰役一觸即發

西拉吉,這位年僅十九歲的年輕王公,在繼位之初就表現出了出眾的軍事領導能力,僅僅兩個月後,就佔領了位於科辛巴薩的英國代理店,此後繼續進軍,佔領了加爾各答,並將這裡的英國殖民者都逮捕並關了起來,然而英國殖民者並不甘心這樣的失敗。

此後不久,克萊武帶領軍隊進攻孟加拉,再次佔領了加爾各答,在英法七年戰爭開始之後,西拉吉投靠了法國,與英國進行著鬥爭。

然而西拉吉擔心阿富汗人會趁虛而入,不敢與英國進行持久的戰爭,克萊武看出了西拉吉的顧慮,即刻加強了軍事行動,迫使西拉吉承認了英國人的特權。

與此同時,克萊武還收買了地方上最有勢力的貴族來與西拉吉爭奪權利,並一直都在謀劃著下一步的侵略戰爭,在這樣的情況下,普拉西戰役爆發了。

普拉西位於加爾各答的北部區域,克萊武帶領著三千人的部隊進軍西拉吉,其中有超過兩千人都是印度士兵,西拉吉一方有著五萬人的大部隊,本來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但是由於克萊武事先收買了印度的貴族勢力,使得五萬人的部隊只有忠誠於西拉吉的米爾·丹馬帶著一萬二千人出擊了。

即便是這樣,克萊武的三千士兵也是無力抵抗的,面對人數眾多,來勢洶洶的印度大軍,克萊武的心裡也是十分慌張的,但是也沒有亂了陣腳,反而打得有來有回。

戰爭到了中午,還沒有分出勝負,而被收買的貴族勢力也一直都沒有動靜,束手無策的克萊武只好決定死守到傍晚,一場大雨成為了這場戰爭的轉折點。

英國軍隊備有防雨油布,而印度大軍以為英國的彈藥都被大雨淋溼了,於是率軍攻打,結果死傷慘重,無奈的西拉吉只好向貴族求救,然而只是徒勞。

普拉西戰役最終以西拉吉的失敗拉上了帷幕,之後不久,被收買的貴族米爾·賈法成為了孟加拉新的統治者,而克萊武因為戰功顯赫而被任命為加爾各答省督。

自此以後,英國殖民者對印度的侵略和統治更加的肆無忌憚,東印度公司更是直接操控了大權,而作為省督的克萊武則成為了孟加拉公司實際統治者。

普拉西戰役為英國繼續徵服孟加拉直至徵服整個印度鋪平了道路,成為印度淪為殖民地的重要轉折點

普拉西戰役在印度的歷史上發生了重大的影響,這也是印度從封建社會時代開始轉變的轉折點,並逐漸一步步淪為了英國殖民者統治下的殖民地,印度人民也不斷的和英國殖民者進行著鬥爭。

尼赫魯曾經這樣說過:「在孟加拉,克萊武利用叛逆和偽造的手段,毫不費力地就在普拉西戰役中取得了勝利,這日子有時被承認它是建立英印帝國的標誌,普拉西戰役在軍事上的影響並不重要,在政治上的影響才是重大的。」

普拉西戰役結束之後,東印度公司幾乎控制了加爾各答南部區域約就二百平方英裡的土地,成為了孟加拉的實際統治者。這場戰役的規模其實並不大,但是卻造成了比那些世界上最大的戰役更為嚴重的後果,普拉西戰役為英國繼續徵服孟加拉直至徵服整個印度鋪平了道路。

普拉西戰役之後,英國殖民者們以佔領的孟加拉為基礎,逐漸向印度內地擴展,進一步的掠奪印度的領土,之後比哈爾、奧利薩以及東海岸地區接連被佔領,使得印度完全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反觀印度人民,面對英國殖民者的侵略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不斷地與其進行著鬥爭,這一點從英國徵服印度漫長的時間中可以看出,正是由於印度人民的頑強抵抗,才讓這場殖民鬥爭維持了兩個半世紀之久。

印度人民的心中一直都銘記著普拉西戰役中的恥辱,並且在一百年之後爆發了全民的反英起義,給英國殖民者沉重的打擊。

值得一提的是,在普拉西戰役之後,印度雖然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但是這並不是印度發展的歷史必然,而是英國強行加在印度身上的,英國殖民者的大肆侵略破壞了印度自身發展的趨勢,使得整個印度人民都處在被奴役的苦痛災難中。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期間,強行破壞了整個印度社會的結構,對於印度人民來說,這是一場人為的歷史災難,而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參考文獻:

《印度通史》

《文明法則及其衰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相關焦點

  • 印度如何成為英國殖民地?印度皇帝的表現太意外
    次年,英國在印度更加奮力地奪取利益。印度作為一個文明古國,經過漫長的發展,內部已經腐朽不堪。印度最後的帝國莫臥兒,因為封建割據、農民起義、宗教矛盾等,造成了自身內部存在尖銳矛盾。這些矛盾讓帝國積弱不振,就差最後一擊,就可讓這個帝國分崩離析。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是英國殖民的急先鋒,它在印度逐步建立商業站點。
  • 英國人為什麼能殖民印度,卻無法徹底徵服尼泊爾?
    尼泊爾是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一個內陸多山之國,其將近一半的國土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境內海拔超過六千米的山峰有兩百多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處在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福康安率領的清軍兵貴神速,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兵降西藏,六戰六捷,緊緊咬著廓爾喀人不放,一直將廓爾喀人追到其首都陽布城下(即今天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被清軍兵臨城下的廓爾喀國王為避免滅國,不得不主動求和,成為了清朝的一個藩屬國,定期向清朝每朝貢 這次戰役也成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此後 尼泊爾和清朝的從屬關係很穩定,直到英國人來到尼泊爾。
  • 萬曆援朝之平壤戰役丨一場戰役暴露出中、日、朝三國冷兵器的差異
    明、日雙方爆發了多次大戰,戰況十分激烈,平壤之戰作為萬曆朝鮮戰役中的重要一環,其涉及兵力之廣、規模之大,都成為了萬曆朝鮮戰役的重點。 此次戰役決定了平壤城的歸屬,所以雙方都是準備充分,而明、日、朝三方軍隊的武器裝備成為了影響勝負的關鍵因素。
  • 軒轅氏定鼎天下的兩大戰役——阪泉戰役與逐鹿之戰
    軒轅氏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氏統治時期,完成了華夏民族由遠古時代向文明時代的過渡,軒轅氏歷經兩次戰役,完成了九州一統,是遠古諸部族完成了第一次大融合,建立了華夏民族,為日後的中華民族奠定了基礎。
  •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軍的悲亡之戰,10萬日軍5萬慘死其中!
    日軍進攻印度:英帕爾戰役英帕爾戰役發生於1944年的3月~7月,從具體天數上來看,這場戰役持續了不足5個月。如果對英帕爾戰役不熟悉的讀者可能會直接就對「印日兩國的勝負」作出判斷了,那肯定日軍獲勝的可能性大於印軍。
  • 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真的只是一場陰謀論嗎?
    2019年7月23日,印度10多年以來首枚探月火箭正式升空,印度總理莫迪自豪地表示,印度將會在2022年正式登陸月球。而反觀看似太空技術世界第一的美國,即使有著曾經"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紮實經驗,其"重返月球"計劃竟然要拖到2024年才有可能做到,那麼排除掉印度"過於浮誇"這種情況來考慮,美國當年真的有上過月球嗎?
  • 關島之戰,珍珠港戰役後美軍的又一失手
    自航海大發現時代麥哲倫途徑關島之後,自1565年起,西班牙人在關島建立了貿易中心,成為了由墨西哥至印度航線中的重要停泊點。從1568年起,西班牙通過三十年的血腥鎮壓,將關島正式劃分為自己的領土,並開始了長達300年的佔領。然而,隨著西班牙在歐洲霸權的衰落以及美利堅共和國在美洲的建立和殖民擴張的傾向,美國與西班牙在太平洋地區和東印度群島地區展開了一系列的爭奪。
  • 牧野之戰:一場傳說中的正義之戰,背後卻有著不可見人的黑暗一面
    這是一場急襲,攻方軍隊的兵力將近五萬人;但他們要面對的卻是敵方十七萬大軍,成功或是失敗,關係著中國歷史的進程會朝著哪個方向轉變。這是一次以少戰多以弱戰強的閃電戰,天下人未來的命運都維繫在這一戰之中。這就是歷史上一場著名的戰役,武王伐紂的關鍵決戰-牧野之戰。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場戰爭的結果,周軍五萬軍隊打敗了商軍十七萬大軍,成功推翻了商朝的統治。
  • 鷹娑川之戰:一場讓程咬金晚節不保的掛帥,讓蘇烈嶄露頭角的戰役
    人才濟濟的大唐而他的嶄露頭角之戰莫過於鷹娑川之戰了,這場戰役成為了蘇烈的人生轉折點。那麼,就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場鷹娑川之戰: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以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程咬金)為主帥,以蘇烈(蘇定方)為前軍總管討伐西突厥。在取得初戰勝利後,大軍在鷹娑川與西突厥決戰未分勝負,不久西突厥將領鼠尼施率領兩萬騎兵前來增援,形勢對大唐極為不利。
  • 陘城之戰: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說到戰國時期的戰爭,很多人會聯繫到長平之戰、邯鄲之戰、五國伐齊、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鄢郢之戰、伊闕之戰、華陽之戰、垂沙之戰等。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本文所要說的陘城之戰,則是一場被人忽略的戰役。不過,就陘城之戰來說,卻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也即在筆者看來,如果沒有陘城之戰的話,長平之戰就不一定會在公元前260年爆發了。
  • 上甘嶺戰役!為何被稱為美軍的「傷心嶺」?一場血色之戰!
    如果說「韓戰」是我國的立國之戰,那麼上甘嶺戰役就是我們取得韓戰勝利的關鍵之戰。本期視頻我們通過地圖,帶大家回顧這場另全中國人都刻骨銘心的血色之戰!然而就是在這3.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這場戰役激烈程度可謂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最終雙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此次戰役為攻防戰,我軍守,敵軍攻,由於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失掉五聖山,就意味著我們將後退200公裡無險可守。
  • 怛羅斯之戰是唐朝與大食的正面衝突,還是文明的交流?
    但羅斯之戰想像圖 怛羅斯之戰的爆發 怛羅斯之戰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唐將高仙芝對石國問題處理不當。 更重要的是怛羅斯之戰也促進了中國文明的西傳。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便是通過這一戰役傳出的,戰爭中被俘的唐朝工匠被阿拉伯人強迫在康國製造紙張,由此造紙術傳到伊斯蘭世界,再傳到西方。中國的煉丹術也西傳成為後世的化學;哈裡發摩哈普德建年號,很可能也與中國皇帝建年號紀元有關。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電影的背後的金城戰役,是中國志願軍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戰役「金剛川」的歷史背景是金城戰役,這是韓戰的最後一戰,中國志願軍在14天內消滅了53,000名敵人,迫使美國和韓國老實返回談判桌,準備接受停戰。自從抗美援朝以來,金城之戰也是中國志願者火力第一次能夠壓制敵軍,也是志願者轉入陣地以來規模最大一次戰役,在抗美援朝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一場戰役贏了整個希臘,馬其頓王朝的崛起!
    喀羅尼亞戰役打響。這是馬其頓與希臘之間決定性的一戰,這一戰中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率軍擊敗雅典和底比斯聯軍,開始了他在希臘稱霸的序幕。這一戰對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來說就像土倫港之戰之於拿破崙一樣,是他崛起的關鍵戰役。
  • 挑起七七事變的牟田口廉也,為何在印度一場戰役後就耷拉了腦袋
    他一上任就制訂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準備傾其全力,從緬甸進入印度東北阿薩姆邦,攻佔英帕爾和科希馬,破壞中、印、英聯合反攻基地和由美、中工兵趕修的中印公路,在英帕爾建立印度傀儡政權。日軍在從緬甸進入印度後,由於印度的英軍佔據英帕爾高地呈防禦態勢,日本也不斷地強攻。戰役之初,日本確實取得的一部分進展,打的英印聯軍步步後退,甚至在武士道精神的感召下,日軍在戰場上呈現出了優勢。
  • 史前神魔之戰,眾神的戰車,一場原始人無法理解的星際爭霸戰
    你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科學家聲稱地球已經存在了40~46億年之久,如此漫長的時間,難道就真的只存在現代一個文明?這個問題或許沒有答案,但以筆者個人的觀點來看,史前文明是百分百存在的。換個角度思考,所謂的「神」是否可以理解為高等文明生物,所謂的神之戰車或神之坐騎,是否又是他們的文明產物,也就是高科技的飛行器。再管個角度思考,如果現在人類有能力衝出太陽系,登陸到其他星系中一個位置的星球,而恰好這個星球存在原始生物,就如地球原始人一樣。
  • 偽造的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
    按理說,蒙古的侵略,帶來的應是燦爛文明的毀滅。怎麼反而是是歐洲隨之崛起?按歐洲自述,早期有過羅馬和希臘兩個引以為傲的燦爛文明。後來進入漫長的中世紀。再之後,就是我們熟悉的文藝復興到現在。蘇格拉底,柏拉圖都是聞名於世的古希臘人物。生平都很詳細。生卒年也很精確。但就是這生卒年,讓我困惑。除了中國這種有長期系統記史傳統的國家。誰敢把兩千年前的事,精確到年。
  • 《三國志14》漢中之戰劇本講解,劉備興漢的關鍵戰役
    今天的新聞有:· 《三國志14》漢中之戰劇本講解,劉備興漢的關鍵戰役;· 第七屆金茶獎頒獎典禮落幕,國產單機《聖女戰旗》《奇蹟一刻》獲獎;· 《神龍鬥士》《天元突破》參戰,《超級機器人大戰X》周五登Steam。
  • 黃帝VS炎帝,阪泉之戰存在過嗎上古阪泉之戰是真是假?
    在文明國家建立之前,沒有文獻記載的上古時期留下了很多神話傳說。這其中以炎帝和黃帝的事跡最為繁雜和廣泛。炎黃二帝同出一族,分屬不同的部落,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既有合作,也有鬥爭。本文利用考古資料和傳世文獻,分析阪泉之戰的真實性和發生地點,對舊有的觀點進行梳理,並考證其合理性。
  • 為什麼英國能夠殖民印度,卻沒能殖民清朝?
    清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遇到了過去上千年未有之變局,迎來了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家的侵略。 在這個過程中,封建王朝大清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相對於南亞次大陸上一個人口和清朝相當的大國印度結果就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