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田口廉也曾時常對人說:「大東亞戰爭,要說起來的話,是我的責任,因為在盧溝橋射擊第一顆子彈引起戰爭的就是我,所以我認為我對此必須承擔責任。「牟田口率部向中國軍隊打了第一槍,這的確是事實,不過他把挑起戰爭想像成為他一人的力量,卻不符合歷史事實。日本發動這場戰爭,早就已經在計劃之中了。
轉眼到了1943年,當初發動七七事變的大佐牟田口廉也已晉升為中將,15軍司令官,下轄侵緬日軍3個師團。他一上任就制訂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準備傾其全力,從緬甸進入印度東北阿薩姆邦,攻佔英帕爾和科希馬,破壞中、印、英聯合反攻基地和由美、中工兵趕修的中印公路,在英帕爾建立印度傀儡政權。
牟田口親自率領日軍15軍和印度軍第1師等共10萬人,在喪失制空權、沒有坦克支援、沒有汽車運輸的情況下,僅由士兵攜帶翻越那加山的乾糧,從1944年3月8日開始發動進攻,原想兩個星期解決戰鬥。
日軍在從緬甸進入印度後,由於印度的英軍佔據英帕爾高地呈防禦態勢,日本也不斷地強攻。戰役之初,日本確實取得的一部分進展,打的英印聯軍步步後退,甚至在武士道精神的感召下,日軍在戰場上呈現出了優勢。
當日軍進抵英帕爾附近時,遭到英印聯軍和中國軍隊在強大空軍掩護下的猛烈反攻,疲憊不堪、缺糧少彈的日軍很快敗下陣來,其後方聯絡線也被中英聯軍切斷。當6月雨季來臨時,各河流泛濫,道路被洪水衝壞,不僅補給無望,傷兵也無法後運,各部隊不斷減員,戰力衰竭,牟田口仍不顧部下死活,堅持進攻。31師團長佐藤幸德拒不執行命令,並帶領其部隊後撤,使戰局更加惡化,到7月上旬日軍全線潰退。
這麼慘的敗局,這麼艱難的條件,難道事前他不知道嗎?他不知道會造成可怕的傷亡嗎?不,他其實全都知道,正因為知道這些困難,他更加知道,如果他冒險並且打贏了的話,克服這些困難會給自己帶來多少的聲望和獎勵。
從前線返回的佐藤師團長離開15軍司令部次日,牟田口召集了司令部全體人員進行訓話:
諸位,佐藤師團長違背軍令,擅自拋棄了柯希瑪戰線。因為沒有食物無法戰鬥,就擅自撤退。這樣的人還能稱之為「皇軍」麼?「皇軍」即便沒有了食物,也必須繼續戰鬥的。沒有武器彈藥和食物就不能打仗?這決不能成為正當的理由!沒有子彈的話,不是還有刺刀麼?沒有刺刀的話,還有拳頭呢。沒有拳頭的話,可以用腳踢的。就算這些都沒了,不是還可以用牙齒咬麼?
不要忘記日本男子應該有的大和魂!日本是神州,神靈必定會保佑我們的。
由於牟田口的訓話時間長達1個多小時,部分營養失調的軍官因腦貧血而接連倒下。
戰後統計,日軍死在印緬邊界的士兵超過5萬,2.5萬負傷,所有武器裝備全部丟失。牟田口廉也被解除軍職,1945年12月被逮捕,1946年9月被移送至新加坡受審,1948年3月被釋放回國,亡於1966年8月2日。
日本攻擊印度一役,實是牟田口廉也出於個人功利思想嚴重、不顧及當地環境、過高地估計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支撐力所致。他與其他戰犯分子一樣,狂妄的背後,就已經註定了他們最後的失敗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