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一生愛酒。他曾對人說:「予雖飲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盞為樂,殆不可一日無此君。」他天天飲酒,酒後稍寐,寐起便揮毫,或寫詩填詞,或作文作賦,或寫字作畫。
蘇東坡不但喝酒,還嘗試釀酒。在黃州,他釀過蜜酒;在潁州,釀過天門冬酒;在定州,釀過松子酒;在惠州,釀過桂酒;在海南,為了去三屍蟲,輕身益氣,他再釀天門冬酒。多年後,他總結釀酒經驗寫了《東坡酒經》。
蘇東坡釀酒也有失敗的時候。他的朋友西蜀武都山道士楊士昌「善作蜜酒,絕醇釅」,蘇東坡特作《蜜酒歌》贈他。詩裡寫了釀製蜜酒的過程:第一天酒液裡開始有小氣泡,第二天開始清澈光亮,第三天打開酒缸,就聞到了酒香。楊士昌的蜜酒令蘇東坡口舌生津,垂涎三尺。
於是就按方法步驟、釀造工藝和配方自己學釀,他釀出的蜜酒,喝下去後結果上吐下瀉。有人就問蘇東坡的兒子蘇邁和蘇過,釀酒大師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兩公子不禁撫掌大笑,說,其實他們的父親在黃州僅僅釀過一次蜜酒,細思秘方恐怕沒有問題,只是蘇東坡太性急,急於求成,所以釀出來的不是蜜酒,而是「瀉藥」。難怪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稱其為「造酒試驗家」。
蘇東坡的《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算是他一生的總結。他曾任八州知州,分別是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穎州、揚州、定州。
在定州,他也曾釀過中山松醪酒,並寫下《中山松醪賦》。古代定州屬中山國,西漢中山王的封地就在定州。西漢中山王墓中曾出土松醪酒。蘇東坡知定州後,對松醪酒進行了配方的創新。他通過烹煮松枝取出枝中脂,跟黍米、麥子一起煮熟,然後以此為原料釀酒。釀出的酒,味道甘甜,餘味略苦,酒體幽雅,獨具風味。他喝了自釀的松醪酒,把拐杖扔了走路,從此也不用小童每天捶背按摩了。《中山松醪賦》講述了他釀中山松醪酒的經過。
蘇東坡好酒不貪杯,他在《節飲食說》中寫道,「早晚飲食,不過一飲啄。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規定每餐只喝一杯酒,一碗肉,有客人來,也只是三道菜,只可減少,不可增加。他雖然每日離不開酒,但能節制,從不過量,注意把握「既醉而醒」境界,即微醺狀態。他在《桂酒頌》中說的「教我常作醉中醒」,這是他的酒意之真諦。蘇東坡在杭州任通判時,老百姓感激他為民辦了好事,朋友們欽慕他的聲望才華,紛紛請他吃飯,使他不勝杯酌,感到厭煩,甚至把杭州稱為「酒食地獄」。
蔣勳曾說「宋朝是中國歷史最有品味的朝代」。認為,「宋朝是中國和東方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知識分子典範。」陳寅恪先生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生活在趙宋世的蘇東坡的確有著有趣的靈魂,但在那個時代他並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