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勞動=謊言。」轉眼之間,已經是2020年底,雖然川普不承認敗選,但種種跡象表明,其4年的白宮之旅即將結束,成為了眾人眼中的「失敗者」。
近年來,在川普政府的支持下,包括以「強迫勞動」為藉口打擊中國產業在歐美盛行,並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無論是美國的惡意抹黑,還是歐洲的跟風,都難以改變新疆人民自願、自主、自由的就業性質,以及新疆棉的品牌形象。
據多位行業人士和學者表示,歐美一些人發布的所謂涉疆內容錯漏百出,「一些西方政客和學者眼中有一個『想像的新疆』,他們對真實的新疆卻視而不見」。
1、歐美聲稱「新疆存在強迫勞動」
歐洲議會17日通過一項涉疆激進決議,聲稱新疆地區存在所謂「強迫勞動」,要求歐洲各國制裁新疆官員,抵制來自新疆的棉花和棉花製品等「強迫勞動」產品。此外,歐洲議會還要求中國允許歐洲議會派代表團前往新疆,讓後者可以自由且不受限制地進入新疆。不過據媒體報導,這份決議不具備法律約束力。
對於這項決議,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17日表示,所謂「強迫勞動」等問題,完全是一些反華人士憑空捏造的謊言,那些人背後的「操盤手」和慣用的手法早已不是什麼秘密。歐盟一直表示警惕虛假信息,這正是徹頭徹尾的虛假信息。「新疆各族勞動者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職業,本著平等自願的原則與企業依法籤訂勞動合同,不會因民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任何歧視。」
2、新疆棉是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劍拔弩張關係的受害者
中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在新疆,國內棉紡企業棉花原料基本上以新疆棉為主,再以美澳、印度棉等配棉,以新疆棉為原料生產的紡織品更是遍布全國各地,一些國際品牌紡織品成分中也多有新疆棉,可以說新疆棉是中國棉紡織業的「牛鼻子」,美歐禁止新疆棉,就是要全面打壓中國紡織業。
事實上,新疆棉只是中美關係的一個側面,是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劍拔弩張關係的受害者。這兩年來,川普政府已經多次以類似這種「中國企業破壞美國國家安全」的無端理由來打壓中國企業和行業,核心是禁止他們與美國企業在技術上的合作,產業涉及晶片、手機通信等產業,連勞動密集型產業也不放過。
去年5月15日,美國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8月17日,美國升級禁令,美商務部部長羅斯表示:此次禁令是為了限制華為通過第三方獲取美國技術。用大白話說就是:華為手機晶片在設計、生產製造中,但凡含有「美國基因」,就要受到管制。繼對華為實施制裁後,美國又將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如果中芯國際被完全制裁,這將會嚴重挫傷中國的晶片生產能力。
根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導,川普於11月12日籤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禁止任何美國投資者對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企業進行投資。這項行政命令將從明年1月11日生效。
31家企業包含華為、海康威視、浪潮集團、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鐵道建築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熊貓電子集團等。
路透社:川普政府禁止美國投資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公司
路透社稱,此舉是美國總統川普在「選舉失利」後推出的最新重大政策舉措,表明其政府正尋求利用任期剩餘的時間打擊中國。川普政府在權力交接之前頻頻公布「限制」中國企業的政府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強硬對華政策,以及在國會和兩黨之間製造反華情緒,逼迫即將上任的民主黨總統拜登對中國繼續採取強硬立場。
此前,美國商務部宣稱,控制美國技術流向名單中的公司,是「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關鍵」。其「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關鍵」透露出美國面對來自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威脅的恐慌,但是這種犧牲兩國多種產業發展的處理方式,實際上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經過數十年發展,中美貿易更為密切,企業早已休戚與共,今年包括特斯拉、福特在內的約3500家美國企業起訴川普政府非法將中美貿易爭端進行升級或許也可代表美國民間的態度。
3、美棉黑歷史
美歐方以「強迫勞動」為藉口禁止新疆棉,可是他們對十五世紀以來建立在奴隸制上的棉花種植「黑歷史」卻選擇部分遺忘的態度。
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哥倫布還在美洲大陸發現了被大量種植的棉花。隨著歐洲棉紡織業對原棉的需求越來越高,歐洲殖民者在美洲種植園開始種植棉花。由於種植園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歐洲人運輸了數以百萬計的非洲人去美洲,建立起嚴酷的奴隸制。
1791年後,隨著聖多明各退出棉花市場,作為原棉供應的替代性力量,美國南方的棉花種植業開始崛起。
美國南方棉花種植園的奴工,約1860年,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
美國獨立後得以擺脫大英帝國的廢奴限制,持續利用奴隸進行棉花生產,氣候溫暖的南方各州成為絕佳的棉花產區。《棉花帝國》作者、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斯文·貝克特(Sven Beckert)稱,「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上升是建立在棉花的基礎上,也是建立在奴隸制的脊背上的。」
美國南方喬治亞州的棉田和小木屋。棉花不是花朵,而是開裂的果實,團狀的白色纖維裡面包裹著種子。
在美國戰前南方的種植園中,黑奴們的辛勤勞動,大都奉獻給了當時世界經濟的重要支柱—棉花。在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愈演愈烈的南北分歧導致1861年4月內戰爆發,南北戰爭也促成了奴隸制在美國的瓦解。
4、棉田管理需要專業的人員,並非隨便找勞動力就可完成
據從一家在新疆有棉花種植基地的企業處了解到,現在大部分棉花採摘已通過機器完成,這意味著棉田管理需要的是極其專業的人員,並非隨便找勞動力「強迫勞動」就可完成。從技術角度講,這份報告的內容十分荒謬可笑。
根據新疆農業農村廳數據,2020年新疆棉花的播種面積達2419.66萬畝,其中機械採棉面積達到1689.63萬畝,機採率佔棉花總面積的69.83%。新疆北部9成以上棉田已實現全程機械化,南疆喀什、阿克蘇等地區棉田機械化雖處起步階段,但發展較快。
而在以人工採棉的時期,新疆是通過大量僱用疆外務工人員採摘棉花的。經濟學者田雲表示,此前赴新疆採棉的主要是四川、重慶等勞務輸出大省的工人。有不錯的報酬並包吃包住,(採棉)是很多人想從事的一項季節性工作。另據了解,此前中國還經常加開專列,運送「採棉大軍」前往新疆。
5、新疆發布報告:完全不存在所謂"大規模強迫勞動"
針對近來西方一些反華政客和智庫頻繁發表報告宣稱「新疆存在大規模強迫勞動」,以污衊中國的治疆政策,新疆發展研究中心發布《新疆少數民族勞動就業調查報告》,通過深入調查和嚴密論證得出結論:新疆完全不存在所謂「大規模強迫勞動」現象。報告指出,少數民族群眾勞動就業呈現明顯的自願性、自主性和自由性,新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千方百計幫助少數民族群眾實現充分勞動就業,群眾實現了最大程度的體面勞動。
調查組與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座談了解到,近年來,南疆四地州各項產業快速發展,但仍不能滿足當地群眾就業需求,越來越多城鄉富餘勞動力將目光投向了工資收入更高、工作條件更好、生活環境更佳的北疆城市和內地發達省市。
對於群眾高漲的就業熱情,新疆各級政府積極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幫助少數民族群眾實現充分勞動就業。新疆構建並嚴格實施勞動就業保障法律法規體系,明確了各族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保障措施。
6、外交部:有關機構在涉疆問題上的抹黑沒有任何事實依據
在18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說,有關組織在涉疆問題上對中方的偏見和抹黑沒有任何事實依據。中方在涉疆問題上的立場得到了國際社會有識之士和大多數國家的理解和支持。這是對那些在涉疆問題上對中方心存偏見、惡意抹黑之流的有力回應。
「看到這些對新疆很不了解的人炮製的各種論調,我經常感到非常荒謬。」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曹偉反問道,「這些所謂的專家和政客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去和新疆的工人聊過?他們問過這些工人是自願來工作,還是『被迫』去賺錢的嗎?」
曹偉認為,海外炮製各種涉疆虛假報告,目的在於給中國的治疆策略潑髒水,並成為歐美一些反華勢力打著「人權」幌子攻擊中國的武器,以達到「以疆制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