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鄉桃園村:小雜糧深加工,開闢群眾致富路

2020-12-22 隆德廣電

近日,記者在桃園村小雜糧加工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忙著篩選、潤麥、洗麥、研磨、裝袋,機器的轟鳴聲不絕於耳,車間裡陣陣清香撲鼻而來。

近年來,隨著「養生」概念深入人心,雜糧從曾經的「餬口糧」,到現在的健康生活保健品,逐漸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新寵。張程鄉緊跟市場潮流,轉思路、調結構,於2019年4月扶持建成桃園村小雜糧加工車間,大力發展小雜糧加工特色產業,主要加工綠色環保、品質優良的小麥麵、蕎麥麵、豆面、莜麥麵等特色小雜糧麵粉,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純天然綠色食品的同時,也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奠定堅實基礎。作為村集體經濟,桃園村小雜糧加工車間共帶動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車間務工,促進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車間務工人員 張柏林:

我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不能外出務工,所以在桃園村扶貧車間上班。在這上班一天工作8到9小時,一月掙2000元左右工資的同時也能幫著照顧家裡幹一點農活。

據了解,自今年復工復產以來,桃園村小雜糧加工車間共加工各類麵粉10000餘斤,產品主要銷往周邊市縣。由於產品嚴格按照綠色食品和無公害產品技術操作規程生產,不含添加劑,自然本色,安全營養,得到了消費者的信賴和肯定。

桃園村小雜糧加工車間負責人 張峰:

我們桃園村黨支部在張程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從復工復產開始,我們加強力度開展人員培訓,抓質量、促銷路,為壯大我們的村集體經濟做出我們的貢獻。

記者:張婷婷

相關焦點

  • 雜糧加工設備在糧食加工行業中優勢及加工效果怎麼樣
    雜糧加工設備在糧食加工行業中優勢及加工效果怎麼樣?在糧食加工行業中,有很多的加工設備,例如大米加工設備、玉米加工設備、小米加工設備等等,還有一種設備就是雜糧加工設備,其實設備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就詳細列出來了。
  • 雜糧不「小」產業「不賴」——來自「中國雜糧之都」山西忻州的...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 題:雜糧不「小」 產業「不賴」——來自「中國雜糧之都」山西忻州的一線觀察新華網 李函林稻菽飄香,現代農業有序推進;糧倉充盈,農業加工盡顯效益……山西省忻州市,地處山大溝深、土地貧瘠的黃土高原,如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中國雜糧之都」?
  • 松原市雜糧雜豆精深加工項目
    穀子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蕎麥、糜子和黍稷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高粱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居世界第八位和第六位;蠶豆佔世界生產量的二分之一;綠豆、小豆佔世界生產量的三分之一;燕麥、豇豆和小扁豆是主產國,因此我國有「小雜糧王國」之稱。我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雜糧生產國和出口國,雜糧年種植面積約900萬公頃,生產總量在2000萬噸以上。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右玉縣:做強致富大產業 託起鄉村小康夢
    右玉縣元堡子鎮聚焦「抓黨建 促決戰完勝脫貧攻堅」,通過黨員幹部帶頭幹,不斷提高農村產業發展現代化水平,讓移民搬遷村的農民吃上了產業飯,走上了致富路。在右玉縣元堡子鎮大磁窯村的小雜糧加工磨坊,村民正在利用剛剛裝備的麵粉機加工莜麥,這個車間的加工能力每天可以達到1000多公斤。元堡子鎮大磁窯村是一個移民搬遷村。2019年,村黨支部多方協調,籌資60多萬元新建了一座小雜糧加工磨坊,佔地350平方米,配備烘烤、剝皮、碾米等8套加工設備,可日均加工2000斤小雜糧。
  • 林州五龍鎮豐裕村:小米種出致富路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增長,對健康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豐峪村黨支部認真調研分析市場,充分認識到要帶領群眾致富,就必須走出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就必須由家庭生產轉型為規模化標準化,於是決定創辦一家以經營有機綠色小米、雜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 中安在線黃山頻道|黟縣:小藤條編織「致富路」
    如今脫貧攻堅戰已面臨收官,如何找到一條穩定適合村情的致富的路子,成為村裡的頭等大事。經過充分徵求群眾意見,村兩委考慮到村裡居家留守婦女較多,若能把在家賦閒的婦女群眾發動起來,就是找到一條致富路。  宏潭村前莊組的貧困戶張阿姨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後來因為要照顧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的母親,她不得不留在家裡,掙不到錢,她心裡著急。如今她就在家門口的編織廠務工,拿計件工資,上班時間自由,掙錢、顧家兩不誤。在和筆者交流的過程中,她也沒有放下手裡的活,只見一根根藤條在她手裡轉來轉去,不一會兒一個藤條沙發的面就成型了。
  • 小藤條編出致富路
    小藤條編出致富路 2020-12-21 10:21:53   來源:黃山日報
  • 河南西鄂農產品生薑深加工項目在臥龍區石橋鎮開工 打造生薑深加工...
    河南西鄂農產品生薑深加工項目在臥龍區石橋鎮開工 打造生薑深加工產業基地 2020-12-11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小香瓜 開闢「甜蜜」致富路
    來李凱瓜地裡買瓜的人大多是回頭客,有的甚至開車走好遠的路專程來選購。「不用進城吆喝,這錢掙得輕鬆愉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李凱說,只要肯付出,就會有收穫。靠著種香瓜,李凱一家把日子也過得越來越甜。「這幾年,家裡沒少添大件,拖拉機、免耕機也都置辦上了,兒子家裡還添了一臺小轎車。」
  • 信陽市固始縣祖師廟鎮劉樓村:黨建引領新發展 產業開闢致富路
    劉樓村依偎在西九華山腳下,全村有茶葉種植加工傳統,早在2004年,該村黨員鄢廣龍就投資興建了花羊山野生茶廠,影響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茶葉種植,成了村裡的致富典型。在擔任村支部書記後,鄢廣龍又於2018年購置了茶葉加工機器,群眾可以將自家採摘的茶葉拿到他這裡進行加工,把茶青生產成幹茶,延長了產業鏈,增加了附加值,實現了增收。
  • 堅定產業發展夢 催開群眾致富花
    「大家一定要把土翻深一點,把土中的雜物剔除乾淨,栽植茯苓的時候必須把根朝下,把土按緊一點……」連日來,廣元市昭化區義春中藥材專合社的理事長商友劍,總是穿梭在山坡、林地之間,指導村民林下經濟作物茯苓的種植技術。
  • 石關:合作共贏,走上致富路
    嶽西網訊(通訊員王愛紅)「春有茶葉收購,夏有茭白銷售,秋有草編工藝,冬有藥材加工」,這是嶽西縣綠茵高山蔬菜專業合作社近幾年的經營狀況。近年來,在石關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致富能人大戶積極響應號召,註冊成立農民合作社,並引導其他群眾參與,共同走上致富之路,到目前為止,我鄉共註冊成立合作社達29家,年產值8千多萬元。嶽西縣綠茵高山蔬菜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從事中藥材加工銷售、高山蔬菜銷售、草編工藝品。
  • 威縣:扶貧電商平臺拓寬致富路
    威縣:扶貧電商平臺拓寬致富路 2020-12-06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修好美麗鄉村路,開闢致富新天地 小山溝變身網紅打卡地
    而現在,一條5公裡長的水泥硬化路穿村而過,將上梭欏溝村與外面的世界連接了起來。路修好了,該村積極探索全域旅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融合發展道路,努力以全域旅遊促進全域脫貧。如今,美術寫生、婚紗攝影、戶外拓展、農家餐廳等走上了對外推介的「主舞臺」,成了當地群眾增收的「聚寶盆」、城市居民回憶鄉愁的「故園」和暢享自然的網紅打卡地。  經過「精雕細琢」,孟津縣眾多山村舊貌換了新顏。
  • 特克斯縣:紅花馬腸銷售火熱帶動群眾走上致富路
    馬肉作為冬季禦寒的美食之一,每年冬季都會迎來銷售旺季,而伊犁又以特克斯紅花馬腸口感為最佳,牧民通過製作燻馬腸、燻馬肉等馬肉加工產品,實現了增收致富。  近日,記者在特克斯縣闊克鐵熱克鄉闊克鐵熱克村玉素布江·斯拉木江家中看到,一排排燻制好的馬肉,紅花馬腸子整齊的掛在支架上。
  • 現在是「禮品級」稀罕物丨調著樣種五穀雜糧,小嶺種田大戶的...
    其實,那「白臉高粱米」就是咱黑龍江本地品種,米質好但低產,當年就很稀罕,現在更成了「禮品級」的雜糧品種。因為保障人體健康、科學膳食的需要,轉了一圈兒,東北高粱米又殺回來了。在阿城區小嶺街道辦事處西川村,有一位種田大戶毛新光,這兩年,他嘗試調整種植結構,不再只種玉米,開始調著樣種穀子、高粱、黏玉米、大豆等,他種的高粱就是白高粱。
  • 致富能人帶領群眾叩響幸福大門——記新幹縣三力夾子加工廠創辦者...
    看準了工藝品製作這條致富之路,就要擼起袖子加油幹。8月,在三湖鎮黨委、政府和廖坊村委的鼓勵和幫助下,皮國青投資5萬元創辦了新幹縣三力夾子加工廠,招聘廖坊村及附近村民進廠務工。那年,工廠收入5萬多元。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的皮國青深受鼓舞,他不斷改進生產工具和模具。
  • 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深山種天麻 解開「致富碼」
    近年來,楊慄坪村村委因地制宜,把發展天麻作為致富的有效途徑,積極盤活土地資源,以「黨支部+農戶(貧困戶)+基地」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天麻產業,拓寬了群眾的脫貧致富路,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出去打工的時候,看到他們發展天麻產業,覺得效益還不錯,學到天麻種植技術後,我們就回來種天麻。」
  • 小菊花開在邊陲小鎮農牧民找到致富新路
    2019年,烏拉特中旗海流圖鎮積極創新,與內蒙古梅蘭竹菊景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巴仁寶勒格村引進了菊花,經過一年的試種,打造了集種植、加工、存儲為一體的菊花產業,實現了村民和公司共同致富,一朵小菊花敲開了邊陲小鎮農牧民的致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