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和橫琴一河之隔,一關之間 ,一橋相連。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在首份施政報告中,用2000多字的篇幅論述「做好開發橫琴文章,促進經濟多元發展」,讓琴澳合作發展的新出路、新機遇和新希望,躍然紙上。
平臺育人才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下的首個落地項目,是澳門推動中醫藥產業化和國際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扶持澳門企業成長和發展、培育澳門人才的重要平臺。
「不是我選擇橫琴,而是橫琴吸引我來嘗試。」在產業園創業的澳門青年蔡思偉說,「我們入駐之後,愈發感受到園區完整的產業結構和完善的配套服務,為我們創業提供的便利。」佔地50萬平方米,總開發面積約140萬平方米的產業園,不僅搭建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推動產學研一體化;亦以「以醫帶藥」的模式推動中醫藥國際化,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橫琴西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日新月異;與澳門大學一路之隔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以下簡稱「創業谷」),見證著越來越多的澳門初創企業「破土而出」,駛上發展快車道。
「天時地利人和。」珠海大橫琴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牧總結五年來創業谷的發展時說,「創業谷已成為澳門青年到內地創業的首選。」數據顯示,創業谷目前累計培育逾240個澳門青年項目,主要分布在電子信息、跨境電商和文化創意產業等多個領域。
為滿足創業公司的不同需求,創業谷還打造了全方位的創新創業生態,推出金谷匯、科谷匯、智谷匯、琴澳匯等多個平臺,為澳門青年創業項目提供多方面的服務,以支持企業成長。「優越的地理位置,多項優惠政策,周到高效的服務,讓創業谷幾乎成為我的第二個家。」在創業谷創業的澳門青年鄺偉文說。
人才創未來
珠江潮起,珠澳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澳門「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發展定位。產業園以澳門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為切入點,以點帶面,在國際舞臺將中醫藥文化和產業發揚光大。
「中醫藥文化是國家文化自信的一種輸出方式,我希望透過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以及葡語系國家,講好中國故事。」蔡思偉堅定地表示,希望更多澳門青年能夠來到橫琴,找到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加入產業園四年有餘的澳門青年中醫生陳彩玲,在產業園專業、多元的人才引進培育機制下,拓寬視野,實現自我成長。陳彩玲介紹,產業園的「國際青年中醫生交流基地」至今共開展26期不同範疇的專業培訓、交流沙龍及海外實踐等活動,為中醫生及中醫藥愛好者搭建了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期待澳門青年乘勢而上,找準定位和機遇,充分發揮自身所長。」
熱愛中醫藥文化,有志於傳承中醫藥產業,將中醫藥文化和產業帶向國際舞臺的澳門青年,在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裡大展拳腳,發光發熱。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裡的澳門創業青年,也正一步一腳印,將夢想化為現實。
「高效率,低成本,創業谷讓我們的創業計劃水到渠成。」鄺偉文感嘆道,「澳門青年要磨練本領,在專業領域堅持學習,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為祖國服務,為事業奮鬥。」
南海之濱,如火如荼,風生水起,蓬勃發展。2020年是落實「珠澳合作開發橫琴」要求的開局之年,進一步深化珠澳合作,加快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充分利用澳門「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及橫琴的地理、資源和空間優勢,將為澳門長遠發展,增添新動力,煥發新生機。
【來源:人民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