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都被美蘇兩國拉入到了冷戰的旋渦之中,為了限制對方的發展,美國率先拉幫結派與眾多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組成了北約組織來對抗蘇聯,隨後蘇聯不甘示弱,也拉了一大批國家成立了華約組織,兩大陣營之間展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軍備競賽。
為了應對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世界大戰,雙方不斷地充實著自己的後備資源,在此期間,雙方均修建了大量的軍火庫,在這些軍火庫中存放著大量的武器裝備,而在其中又有著不少的核武器。我們都知道,一旦爆發戰爭的話,槍枝彈藥就是巨大的消耗品,美國一向財大氣粗秉持著以絕對的火力優勢來取得勝利的原則,因此為了保障前線士兵可以肆無忌憚地使用彈藥,美國興建了大量軍火庫用來儲備軍用物資。
1926年,美國德馬克海軍基地的彈藥庫發生爆炸,這起事故還影響到了周圍大量社區,據悉事故中約有74名平民死亡,損失的武器裝備價值10億美金以上。事情發生後,美國國會決定,將所有的彈藥庫全部轉移或者修建到荒無人煙的地方,避免更多諸如此類的悲劇在美國上演。
事件發生兩年之後,美軍又開始興建霍桑海軍彈藥倉庫,該倉庫位於美國偏遠的霍桑鎮,主要是為美軍的太平洋軍隊服務。據悉霍桑海軍彈藥庫的規模十分龐大,佔地面積超過800平方公裡,這樣的面積相當於澳門陸地面積的24.3倍,因此這座彈藥庫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彈藥庫。
在霍桑鎮境內,美軍修建了2427個經過特殊加工過的鋼筋混凝土碉堡,在裡邊存放彈藥。在冷戰期間,該軍火庫的規模一度成為歷史之最,而且碉堡的數量在3000個以上,裡邊存放的武器裝備足夠支撐一場世界大戰,雖然冷戰結束之後,該軍火庫的規模減小了不少,但碉堡的數量一直維持在2000個以上。據悉,這一軍火庫還能夠在三個月時間內建造出各式各樣種類繁多的子彈,子彈數量可以達到6億發,光是搬空都需要6年的時間。早在二戰時,美國就曾經靠著出售軍火來謀取利益,可以說,二戰後美國國內經濟發展水平一路飆升,這一軍火庫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