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中129師彈藥消耗:38個團,打了不到72萬發子彈

2020-12-15 熊熊評說

抗日戰爭已經過去75年了,不過由於對抗戰歷史的研究並未側重於技術、戰術的分析,再加之大量抗日神劇的誘導,致使不少人對抗戰的真實狀況了解比較片面。

比如在不少抗日劇中,對八路軍武器彈藥的描述就很不到位。有些影視劇還將八路軍塑造為了用人海戰術打正規戰的模式,這實際上不過是臆想而已。以八路軍當時的武器裝備根本打不起這樣的仗,如果只是為了圖場面好看就去罔顧歷史事實,顯然是不合適的。

就以百團大戰來說,雖然總的規模很大,但大多數仗都是小規模的戰鬥,而且火力一直很弱。即便在關家戰鬥中,先後動員了多支部隊,但實際投入的兵力、兵器及火力也是相當弱的。

我們這麼說不是空口無憑,不妨從彈藥消耗等後勤角度來看看當時百團大戰的另一面。

百團大戰中,129師及總部直屬部隊是主力,我們就以129師的作戰後勤來進行剖析。

在129師的作戰總結中,提及了該師及總部直屬部隊參加百團大戰的兵力共計有38個團。

其中385旅有3個團、386旅有2個團、新1旅有2個團、新10旅有3個團、新11旅有2個團、冀南區10個團(含386旅18團)、太嶽區6個團(含386旅17團)、決死縱隊4個團另1個營,以上為32個團另1個營。

此外還有相當於1個團的隨營學校、相當於1個團的抗大總校、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和炮兵團、129師直屬34團、129師特務營等參戰。

以上共計37個團,外加2個營,故而約相當於38個團的實力。

當然這38個團實際上是最低的一種說法,按照統計口徑的不同,還有41個團、45個團和46個團之說。因為後文中的彈藥消耗統計是針對38個團來說的,所以我們也以此為準。

百團大戰前,八路軍剛剛經過整軍,一個團的總兵力在2000人到2500人之間。不過由於此前一年擴軍較快,武器裝備補充卻趕不上擴軍的速度。

以平均數來說,每個團只有馬步槍532支、手槍29支、輕重機槍9挺、手提機槍4挺、迫擊炮不到1門,子彈1萬多發(主力團配置強於平均數,地方團則弱於平均數)。

以武器質量來說,型號龐雜,還有前清時期的槍械和土造手槍、步槍,步馬槍「百分之八十使用過度,來複線已磨平,口徑已松,射擊已失效」,而「自動火器(輕重機槍)平均每連不及一挺」。

這樣的武器配置下,八路軍平均一個團的彈藥量不及日軍滿編大隊的十分之一,再加上武器質量、兵員訓練上的差異,其實不難理解為什麼消滅日軍一個大隊有那麼難了。

因此八路軍在作戰中,儘可能是避免攻堅的,因為攻堅戰彈藥消耗大,繳獲少,缺槍少彈則無法進行下一次戰鬥。但百團大戰前,日軍已經開始推行囚籠政策,不進行反制也不行。因此百團大戰雖然以破襲戰為主,但卻必然要拔出日軍沿線的據點,攻堅戰就不得不打了,而這樣的仗對彈藥的消耗是很大的。

百團大戰第一階段中,129師參戰部隊共計消耗彈藥為:

步馬槍彈192128發、手槍彈3778發、重機槍彈41115發、輕機槍彈75802發、自動步槍彈2111發、手機槍彈941發、花機槍彈2021發、山炮/迫擊/步兵炮彈400發、擲彈筒彈153發、燒夷彈170發、信號彈20發、手榴彈7840個。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中,129師參戰部隊共計消耗彈藥為:

步馬槍彈43977發、手槍彈710發、重機槍彈21926發、輕機槍彈61926發、自動步槍彈4180發、手機槍彈7967發、花機槍彈767發、山炮/迫擊/步兵炮彈837發、擲彈筒彈293發、燒夷彈106發、信號彈11發、手榴彈7068個。

百團大戰第三階段中,129師參戰部隊共計消耗彈藥為:

步馬槍彈190439發、手槍彈1079發、重機槍彈61330發、輕機槍彈11497發、手機槍彈850發、花機槍彈720發、山炮/迫擊/步兵炮彈1223發、擲彈筒彈67發、信號彈2發、手榴彈5900個。

以上三個階段共計消耗步馬槍彈426544發、手槍彈5567發、重機槍彈124371發、輕機槍彈149225發、手機槍彈9758發、花機槍彈3508發,合計各類子彈718973發。

此外消耗山炮/迫擊/步兵炮彈2460發、擲彈筒彈513發、燒夷彈276發、信號彈33發、手榴彈20808個。

對比三個階段的彈藥消耗情況,可以清晰地看出,到第三階段時,有的彈藥已經基本用光了,如自動步槍彈、燒夷彈和信號彈等。

百團大戰打了3個月,38個團的八路軍一共消耗了不到72萬發子彈和3000發左右的各式炮彈。平均每個團只能打不到2萬發子彈,得到80發左右的炮彈支援。

如果以這3個月中,連續作戰天數為30天來計,則平均每個團每天只能打不到700發子彈,有不到3發炮彈的支援。

在這個火力強度下對日軍實施主動進攻作戰,情況之艱難已經不用多說了。

而即便是這個火力其實已經將八路軍積攢的彈藥量消耗殆盡了,因為本身129師都未必有這麼多子彈,因此在作戰中繳獲的子彈往往也消耗在了激烈的戰鬥中。

為什麼之後八路軍打不起百團大戰這樣的仗了呢?首先沒有足夠子彈就是第一條,平均一支步槍只有幾發子彈,又怎麼能打得起攻堅戰呢?

為人所熟知的關家堖戰鬥發生於百團大戰的第三階段,不知道的人以為八路軍集結了2萬大軍聲勢浩大,可從彈藥消耗來看,整個第三階段作戰129師消耗也才不過步馬槍彈190439發、手槍彈1079發、重機槍彈61330發、輕機槍彈11497發、手機槍彈850發、花機槍彈720發、山炮/迫擊/步兵炮彈1223發、擲彈筒彈67發、信號彈2發、手榴彈5900個。

要知道,129師在百團大戰第三階段除關家堖戰鬥外,還打了195次戰鬥,即便以關家堖戰鬥消耗最大,佔到了三分之一的彈藥消耗來計,也沒有打出10萬發子彈來。就這些彈藥消耗都沒有日軍岡崎支隊本身所攜帶的彈藥多,在進攻作戰中己方火力不佔優勢,對方恃險而守,這仗又豈是那麼好打的?

這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就是八路軍來了20萬人,還是不到10萬發子彈,照樣不好打。要知道國軍第5軍反擊崑崙關,可是打了700多萬發子彈和近7萬發迫擊炮彈的,攻堅作戰沒有充足彈藥量作支撐,誰也不好打,畢竟手撕鬼子這種情況只出現在神劇中而已。

也正是因為子彈缺乏,在之後的抗戰中倒逼出了八路軍刺刀見紅的白刃戰能力。而反過來說,只要彈藥管夠的話,其實什麼仗也就不在話下了。

相關焦點

  • 9000多人的八路軍主力師,只有10萬發子彈
    129師步兵團直屬隊除了非戰鬥單位外實際編制的是迫擊炮連和特務連。特務連、迫擊炮連、機槍連也都會裝備或多或少的步馬槍,所以當時129師的戰鬥連隊只有不到100支馬步槍。上面我們說過,八路軍比較缺子彈,129師當時有多少發馬步槍彈呢——43012發,平均每支槍只有10發子彈。
  • 八百壯士被騙繳械,子彈達12萬發,比129師全部彈藥還多
    請注意,當時四行守軍的傷亡率不到10%,彈藥的消耗也不到10%,僅從軍事角度來看,是一支仍然具備戰鬥力的部隊。 其中有步槍260餘支、輕機槍27挺、重機槍6挺、高射機槍2挺、駁殼槍20支、手槍10支、子彈12萬發、手榴彈800枚、迫擊炮彈上百發。 不難看出,孤軍當時建制齊全,武器齊備,謝晉元團長後來說道:
  • 129師全部彈藥加起來還不如八百壯士多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共兩黨開始合作抗日,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下轄115、120和129三個師,總兵力45000多人。改編完成後不久,八路軍就開赴前線和日寇作戰。熟悉抗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八路軍在和日寇作戰時基本上是以運動戰和伏擊戰為主,很少打陣地戰。
  • 八百壯士被忽悠繳械,子彈達12萬發,比129師全部彈藥還要多
    淞滬會戰發生在1937年,是中日雙方展開的一場大戰,這次戰役的戰況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在這一次的戰爭當中,八百壯士的命運可以用悲壯來形容。當時在戰爭中,雙方都投入了很多的兵力。兩國加起來的兵力能夠達到百萬,更讓人擔憂的是當時我方幾乎一天就會被日方打掉一個師的兵力。
  • 抗日劇中亂用輕機槍,真實的八路軍中,可沒這麼「富裕」
    而且我們要知道,任何槍械沒有彈藥都是白給,真要那麼突突,還沒怎麼打呢,彈藥就沒了,真當是打遊戲呢,子彈幾乎無限?而且就輕機槍的裝備量來看,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尤其是八路軍中是不可能裝備有太多此類武器的。
  • 1305發子彈幹掉美軍215人,這樣的戰例,能拍成電影嗎?
    德川之戰後,38軍受命穿插,其中以113師337團、338團和339團的1個營為主,向三所裡穿插。 大戰之後,部隊的彈藥比較缺乏,因此緊急補充了繳獲的武器彈藥。這些美式裝備還沒被韓國人捂熱乎,就都到了志願軍113師的手中。
  • 1937年,剛改編的八路軍一個團,大約有多少武器和兵力?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主力也迅速改編為八路軍,編制兵力約45000人,下轄115師、120師、129師三個作戰師,作戰師採用丙種團編制,每師轄2旅4團。以此來說,八路軍當時所轄的3個師共計有12個作戰團。
  • 戰鬥中一個日軍會發多少子彈?看完數據才知道,為何抗戰如此艱難
    其中包括3個步兵營,一個輕炮營,配備6門75毫米山炮,18艇標準冷水重機槍,81艇輕機槍,輕型迫擊炮36門。當然,這僅僅是嫡系部隊才享有的配置,能配到如此裝備的部隊可以說少之又少,雜牌部隊甚至步槍都配不齊,出現幾個人用一把步槍的局面。更不要說重機槍和山炮這樣的奢侈武器了,還有的團人數都不到1000人。所以,差距上我們也不好綜合分析,只是按照標準配置來對比。雖然標準配置差距不大,但實際差距卻大得多。
  • 八十年前的百團大戰:八路軍部隊編制你了解多少?
    八十年前的百團大戰:八路軍部隊編制你了解多少?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據點為目的的大規模破襲作戰,歷時3個半月。參加作戰的部隊包括八路軍一二〇師、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與當地民兵。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105個團,因此被稱為「百團大戰」(原正太戰役)。
  • 憶百團大戰:阻日軍掠奪資源 救日本戰爭孤兒
    中新社石家莊9月2日電 題:憶百團大戰:阻日軍掠奪資源 救日本戰爭孤兒  作者 李茜 陳林 倶凝搏  回憶起70多年前的「百團大戰」,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勝佛村的耄耋老人王林壽難掩激動,談及一次次勝利他竟如孩童般開心大笑,說到在抗戰中離去的戰友他又久久凝噎無語。
  • 八十年前的百團大戰:八路軍部隊編制你了解多少?_評論頻道_中國...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據點為目的的大規模破襲作戰,歷時3個半月。參加作戰的部隊包括八路軍一二〇師、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與當地民兵。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105個團,因此被稱為「百團大戰」(原正太戰役)。
  • 最能打的129師,一共培養出兩位元帥,兩位大將,八位上將
    在改編成129師後,該師在八年抗戰的時期,參加大小伏擊戰,遊擊戰數千起,如:夜襲陽明堡機場,炸毀敵人飛機,很大程度上增援了忻口戰役。還有經典的伏擊戰神頭嶺戰鬥也是129師打得,以及七亙村戰鬥、響堂鋪戰鬥、長樂村戰鬥、百團大戰等經典戰鬥。都是129師全體成員在抗戰時期創造的輝煌戰績,同時也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貢獻。
  • 八十年前的百團大戰:應該了解一下日偽軍編制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據點為目的的大規模破襲作戰,歷時3個半月。參加作戰的部隊包括八路軍一二〇師、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與當地民兵。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105個團,因此定名為「百團大戰」(原正太戰役)。
  • 二戰期間,裝備彈藥緊缺的蘇聯,一名士兵能攜帶多少子彈?
    這裡以數量最多的步兵來舉例,蘇軍攜帶彈藥的裝備名為「M1937彈藥盒」,就是圖中黃圈標示出來的裝備。M1937分為兩個盒子,每個盒子裝兩個橋夾(5發),而一名士兵可以攜帶兩組M1937彈藥盒,這裡就是八個橋夾。 此外還有加上莫辛納甘步槍裡提前預置的一個橋夾,共九個橋夾,45發子彈。
  •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就和日軍拼刺刀,為什麼日軍會選擇白刃戰?
    八路軍拼刺刀是經常的事情,原因就是缺少子彈,甚至平均每一個人分不到一桿槍,往往打仗的時候,可能會存在有人沒有槍就上戰場了,等自己的同胞戰死了,然後用他的槍和敵人繼續作戰。這個情況下,子彈也是不能擅自發射的,要聽上級的命令。因為我們八路軍的子彈不多呀。蔣介石是給了八路軍編制,但是,軍費是一分都不給。
  • 我軍「萬炮齊發」隨便打,印軍下大本提高彈藥儲備量,只夠用15天
    現代戰爭,對於彈藥消耗基數,其實沒有明確界限的,印度的天數,也根本沒有事實依據。舉例說明,韓戰初期,一支步槍的彈藥基數單位是40發,捷克式,79勃然則為500發。我軍13兵團配齊了2個輕武器彈藥基數,炮兵1個彈藥基數。但後來我們發現,高強度的戰鬥消耗使得這些原以為充足的彈藥儲備,開始捉襟見肘,以至於後期我們不得不就地換裝戰利品武器繼續作戰。
  • 開國中將周希漢親歷百團大戰,他如何贏得「軍中趙子龍」的美譽?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百團大戰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次勝利,它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1940年8月,為了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八路軍決定抓住有利戰機,在敵後發動大規模的破襲戰。這一破襲戰,先稱正太破襲戰,有二十二個團參加。
  • 八路軍129師的5位團長,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1937年8月25日中央軍委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29軍、第30軍、陝甘寧獨立第1、2、3、4團和第15軍團騎兵團等改編為129師,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1937年9月11日改稱第18集團軍第129師;今天咱們說說129師各位團長1955年是什麼軍銜。
  • 霰彈槍的子彈種類之多,你想像不到,我也想像不到(常規彈藥篇)
    霰彈槍的發家史上次我有篇文章單獨說過,從一開始為了打鳥玩到一戰時候打德國人玩再到現在淪為萬能開鎖器,霰彈槍的內心是不開心的。不過軍用上面雖然淪為了板凳,民用上還是玩法很多的。今天主要看一下美國民用噴子子彈的種類以及它的花式玩法。這次主要先談談常見的霰彈彈藥,還有一些特別詭異的彈藥下一篇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