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設立首家長江生態司法保護增殖放流基地

2020-12-17 瀟湘晨報

12月15日,我市首家長江生態司法保護增殖放流基地在當塗縣漁業執法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

近年來,我市在審理多起環境案件中採取了替代性修復判決方式,責令環境損害人向長江指定水域補充魚苗增殖放流,以此承擔生態修復責任。

該基地由市中級人民法院、當塗縣人民法院共同設立,既作為破壞漁業資源人員開展生態修復的專用地,讓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的違法行為人以實際行動來履行漁業生態修復責任,也將成為一個全民生態保護教育基地。

(記者 劉明培 通訊員 蔡超)

【來源:馬鞍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馬鞍山市首個「增殖放流生態恢復基地」在當塗揭牌成立
    12月15日,馬鞍山市首個「增殖放流生態恢復基地」揭牌儀式在當塗縣漁政執法基地舉行。市政協副主席卓龍華,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陳萬新,省高院民一庭庭長何愛武,當塗縣政協主席張清為基地揭牌。儀式由孫長洪致辭,並對今年來馬鞍山市非法捕撈案件的審判和執行情況作簡要介紹,表示以增殖放流基地為橋梁與紐帶,強化漁業執法和司法緊密銜接,開啟長江流域生態保護新模式,推進「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的貫徹落實,健全完善漁業生態損害賠償和修復機制
  • 增殖放流!十餘萬尾魚苗為長江水域「添丁加口」!【重點關注】
    增殖放流!十餘萬尾魚苗為長江水域「添丁加口」!▲鮮活的魚苗沿著滑道流入江中▲大家有序將魚苗投放到江中本次活動以「保護長江水資源,守護美麗大上海」為主題,是人民法院發揮司法審判職能,貫徹落實恢復性生態保護司法理念,推進環境公益訴訟深入發展,保護長江水域生態環境,守護上海「生命命脈
  • 鰱魚、鱅魚、翹嘴鮊,長江南通段增殖放流魚苗109萬尾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保護漁業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今天下午,南通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長航公安、崇川檢察院共同開展長江南通段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以恢復轄區水域的水生生物資源的種群數量。此次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共計放流魚苗109萬尾,其中10釐米以上長鰱魚37.5萬尾,10釐米以上鱅魚45萬尾以及8釐米長以上翹嘴鮊27萬尾。這些魚種對改善三江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農業農村部與三峽集團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
    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瓊瑤、通訊員劉暢)11月28日,農業農村部與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在宜昌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大規格子二代中華鱘150尾。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三峽集團董事長雷鳴山出席活動。
  • 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華鱘,首次在蘇州放流入江!場面好嗨喲
    今天(12月8日)上午,蘇州市長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暨常熟市固定放流點啟用儀式在常熟市濱江生態公園舉行,以不斷提升長江水質和水域生態環境,持續做好長江生態修復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以來,我市共在長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中投入3884.3萬元,累計投放花白鰱、暗紋東方魨、黃顙魚、中華絨螯蟹等苗種1.48億尾。活動現場,「農業農村部長江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試驗站常熟監測站」和「常熟中華鱘監測救護中心」同時揭牌,將共同探索「長江大保護」、「校地合作」新模式。
  • 葛洲壩:生態長江,你我同行,200000尾魚苗放流長江!
    12月31日,在《長江保護法》正式出臺之際,宜昌市葛洲壩檢察院聯合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在枝江市顧家店鎮關洲公園開展「生態長江,你我同行」主題增殖放流活動。葛洲壩檢察院分黨組書記、檢察長張紅,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政委趙春華、副局長張新華,宜昌市農業農村局、枝江市顧家店鎮人民政府、枝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葛洲壩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李瀾、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相關幹警及群眾代表參加活動。活動中,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民警向群眾代表發放了《禁捕相關政策解讀》、《依法保護生態,長江十年禁漁》相關禁漁宣傳資料。
  • 8.5萬尾魚苗增殖放流確保色達縣漁業生態穩定
    為加強色達縣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修復長江上遊流域漁業生態環境,11月2日,該縣開展了天然水域增殖放流活動,8.5萬尾魚苗被放流至色曲河中。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被放下水後,向四面八方遊開,為色曲河增添了新的活力。
  • 蘇州首次放流人工養殖中華鱘 5尾「水中大熊貓」回歸長江
    昨天,常熟市長江生態修復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點首次投用就迎來了「貴客」,5尾中華鱘在此開啟回歸大江大海之旅。這是蘇州首次放流人工養殖中華鱘。這5尾中華鱘是人工繁育的「子二代」,來自湖北荊州的中華鱘保育與增殖放流中心,於去年4月運抵常熟馴養,現已3歲,剛來時平均體長0.5米,目前體長約1.2米,體重約18公斤。中華鱘有「水中大熊貓」之稱。農業農村部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危起偉說,長江中華鱘資源量的最高紀錄出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1萬多尾。
  • 長江流域各地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法治宣傳教育 推動長江...
    如今在長江沿線,司法行政部門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普法宣傳,讓「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深入人心;司法機關落實充分發揮刑事司法的警示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氛圍;有的地方充分發揮社會治理綜合效能,推動長江大保護宣傳教育形成整體合力。
  • 「鱘豚,同一條長江,同一個家」 上海攜手南京啟動長江水生生物保護...
    新民晚報訊(記者馬亞寧)日前,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指導、上海長魚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基金會、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南京江豚保護協會等單位主辦的「鱘豚,同一條長江,同一個家」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公益活動,在位於崇明的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基地正式啟動。
  • 生態司法 | 生態恢復性司法機制 書寫新時代「福建經驗」
    福建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司法職能,積極探索多層修復、立體保護的生態修復模式,多項司法成果得到國家發改委的充分肯定,形成了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福建經驗」。探索立體保護「七種修復模式」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保護觀,將生態修復範圍從林地延伸至溪流、河湖、海域、礦山等領域,將修復性司法與社區矯正相銜接,實現生態環境資源「全方位」司法保護。
  • 廈門金門今日同步開展增殖放流 兩地放流的數量和品種
    [新聞頁-臺海網]■今天上午,廈門和金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臺海網6月6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今天是「全國放魚日」,「愛心廈門 魚生有你」增殖放流系列活動上午在下潭尾紅樹林溼地公園啟動。和往年一樣,廈門和金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數量和品種與去年大致相同。
  • 長江流域各地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法治宣傳教育,推動長江...
    這裡常年免費開放、寓教於樂,市民和遊客可以了解到長江大保護宣傳普及、水文化人文教育、長江治水成效等主題的相關知識,在休閒放鬆的同時接受法治教育。如今在長江沿線,司法行政部門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普法宣傳,讓「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深入人心;司法機關落實充分發揮刑事司法的警示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氛圍;有的地方充分發揮社會治理綜合效能,推動長江大保護宣傳教育形成整體合力。
  • 人工增殖放流,220萬尾「四大家魚」魚苗投入開福區撈刀河
    人工增殖放流,220萬尾「四大家魚」魚苗投入開福區撈刀河 2020-12-03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年天津增殖放流15億單位
    按照農業農村部的統一部署,6月6日上午,我市在濱海新區中心漁港同步舉行「全國放魚日」渤海灣增殖放流活動。此次放流活動,共向渤海灣投放中國對蝦、半滑舌鰨、松江鱸魚、大瀧六線魚、許氏平鮋、海蜇等共計50餘萬單位。截至目前,我市今年統籌各類資金在渤海灣和內陸重要漁業水域已放流魚、蝦、蟹、貝等各類苗種15餘億單位。
  • 助力長江生態大保護 揚州文峰慈善基金會聯合放流7萬餘尾魚苗
    1月6日,揚州文峰慈善基金會聯合蘇州弘化社慈善基金會、蘇州市興福公益基金會在長江常熟段舉辦「長江大保護 我們在行動」科學放流活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季利)本次為2021年度首次放流,拉開2021年度科學放流序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季利)
  • 2020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全國範圍同步舉行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6月6日,農業農村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在煙臺聯合舉辦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動,放流大瀧六線魚、黑鯛和許氏平鮋等重要經濟物種77萬餘尾。
  • 我市放流58萬尾紅尾魚
    我市放流58萬尾紅尾魚 2020-10-15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濰坊壽光市:2020年增殖放流活動啟動 1.4億尾魚蝦蟹苗放流大海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7日訊6月6日上午,2020年濰坊市全國「放魚日」活動主會場在我市羊口鎮舉行,開啟了全市2020年增殖放流活動的帷幕。壽光市領導趙緒春、吳廣興參加。此次海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由濰坊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與壽光市人民政府主辦,以叫響「兩山理念·碧水責任」生態品牌為主線,以完善和創新增殖放流苗種供應體系為重點,全力打造全民參與的大放流格局,不斷完善增殖放流保障措施,嚴厲打擊使用禁用漁具等各類非法捕撈行為,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確保放流活動達到預期效果。
  • 上海立法保護古老動物中華鱘
    2020年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舉行,先後放流中華鱘24尾,胭脂魚2000尾等。 王陸傑 攝上海立法保護古老動物中華鱘 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成為綠色生態名片中新網上海6月6日電(記者 陳靜)《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6日起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