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與三峽集團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

2020-12-22 央廣網

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瓊瑤、通訊員劉暢)11月28日,農業農村部與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在宜昌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大規格子二代中華鱘150尾。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三峽集團董事長雷鳴山出席活動。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旗艦物種。20世紀後期,受人類活動的影響,中華鱘自然種群規模急劇縮小,2017年以來已連續3年未發生自然繁殖,野外親本數量僅有20餘尾。此次活動放流的中華鱘將有助於補充恢復中華鱘野外種群資源。

韓長賦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抓好中華鱘等珍稀物種搶救保護,加力推進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爭取早日重現長江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麗景象。

韓長賦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魚類基因的天然寶庫。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逐步衰退。保護長江水生生物,特別是珍稀瀕危物種刻不容緩、迫在眉睫。農業農村部會同沿江各省市全力以赴打響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發布實施中華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拯救行動計劃,持續組織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每年在長江流域放流各種魚類超過50億尾,有效促進了長江水域生態功能修復。

為加強長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保護,農業農村部與三峽集團公司籤訂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及棲息地保護與修復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建立長江水生生物保護與棲息地修復長效體制機制,圍繞長江水域生態修復、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加大水域生態修復力度,實施瀕危物種拯救行動,開展關鍵棲息地修復,強化資源監測評估,推進水生生物保護基金會建設。活動期間,雙方共同為農業農村部宜昌中華鱘保護基地揭牌。

相關焦點

  • 蘇州首次放流人工養殖中華鱘 5尾「水中大熊貓」回歸長江
    昨天,常熟市長江生態修復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點首次投用就迎來了「貴客」,5尾中華鱘在此開啟回歸大江大海之旅。這是蘇州首次放流人工養殖中華鱘。這5尾中華鱘是人工繁育的「子二代」,來自湖北荊州的中華鱘保育與增殖放流中心,於去年4月運抵常熟馴養,現已3歲,剛來時平均體長0.5米,目前體長約1.2米,體重約18公斤。中華鱘有「水中大熊貓」之稱。農業農村部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危起偉說,長江中華鱘資源量的最高紀錄出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1萬多尾。
  • 上海立法保護古老動物中華鱘
    2020年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舉行,先後放流中華鱘24尾,胭脂魚2000尾等。 王陸傑 攝上海立法保護古老動物中華鱘 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成為綠色生態名片中新網上海6月6日電(記者 陳靜)《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6日起正式實施。
  • 廈門金門今日同步開展增殖放流 兩地放流的數量和品種
    [新聞頁-臺海網]■今天上午,廈門和金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臺海網6月6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今天是「全國放魚日」,「愛心廈門 魚生有你」增殖放流系列活動上午在下潭尾紅樹林溼地公園啟動。和往年一樣,廈門和金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數量和品種與去年大致相同。
  • 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華鱘,首次在蘇州放流入江!場面好嗨喲
    61.5萬尾花白鰱、39.3 萬尾黃顙魚奔湧入江被放流,5尾子二代中華鱘也首次在蘇州歡騰入江。監測顯示,目前長江流域的中華鱘總共才20多條,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一萬多條。今天放流的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華鱘都在三歲左右,整個生命周期在18年左右。
  • 2020年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煙臺啟幕 百萬尾魚苗放歸大海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農業農村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海洋局、煙臺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文創展示區展示煙臺涉農發展成績的同時,助力受疫情影響景區度過難關,主辦方圍繞青少年兒童策劃了「我在大海有條魚」系列活動,組織開展百米長卷塗鴉、沙灘趣味親子活動,現場還設置展示煙臺海洋發展成就的大型展板以及增殖放流科普知識展,讓青少年在娛樂的同時學到更多科學知識。煙臺援鄂醫療隊員代表以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及個人、優秀抗疫企業也來到現場參加活動。
  • 「特寫」搶救「水中國寶」中華鱘
    搶救放流水槽。攝影:黃景源針對中華鱘產卵頻率降低、洄遊種群數量持續減少、自然種群急劇衰退的情況,2015年9月28日,農業部印發《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2015-2030年)》,要求沿江各地進行中華鱘保護工作,包括遷地保護、人工繁育、增殖放流等措施,也包括搶救、科研等一系列工作。
  • 今年天津增殖放流15億單位
    內容提要:6月6日是農業農村部確定的第六個全國放魚日。天津北方網訊:6月6日是農業農村部確定的第六個全國放魚日。按照農業農村部的統一部署,6月6日上午,我市在濱海新區中心漁港同步舉行「全國放魚日」渤海灣增殖放流活動。
  • 「微笑天使」長江江豚多次現身農業農村部:健全跨地區保護機制
    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就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階段性成效舉行新聞發布會,漁業漁政局局長張顯良專門談到了長江江豚的保護情況。他說,「水生生物長期生活在水裡,長江水域生態有沒有恢復,水生生物最有發言權。」
  • 2020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全國範圍同步舉行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6月6日,農業農村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在煙臺聯合舉辦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動,放流大瀧六線魚、黑鯛和許氏平鮋等重要經濟物種77萬餘尾。
  •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4 月 22 日,「 2020 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珍稀魚類放流點舉行,現場將 1
  • 增殖放流!十餘萬尾魚苗為長江水域「添丁加口」!【重點關注】
    增殖放流!十餘萬尾魚苗為長江水域「添丁加口」!為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養護水生生物資源,2020年12月10日,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以下簡稱上鐵法院)、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以下簡稱上鐵檢察院)、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執法總隊在米市渡碼頭(黃浦江上遊松江段)聯合開展增殖放流活動。
  • 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
    第十一條(人工繁育)  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或者協調開展中華鱘人工繁育工作,建設人工繁育基地,人工馴養和繁殖中華鱘,留存中華鱘繁殖群體和活體基因,增加中華鱘人工繁育資源和遺傳多樣性。  第十二條(增殖放流)  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工作,並採取標誌放流、跟蹤監測等措施進行增殖放流效果評估。
  • 增殖放流!60餘萬尾魚苗「安家」雅礱江
    「大家都慢點,把手裡的盆子端好,然後慢慢地把魚苗倒入水中......」12月8日上午,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的「鹽邊縣2020年度天然水域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二灘庫區鹽邊水域紅果碼頭舉行。上午十點,增殖放流活動開始,市農業農村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司法局、紅果彝族鄉政府的工作人員來到碼頭邊,把滿載著魚苗的水箱打開,鮮活的魚苗流入水裡,原本平靜的水面瞬間熱鬧了起來,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兒慢慢地消失在了水中。
  • 護航中華鱘 拯救活化石
    2016年12月17日上午,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實驗室。上千條中華鱘幼苗在培養皿中遊弋,大的有3釐米,小的約2釐米。姜偉差不多每隔1小時左右就會來看看,他注視這些魚苗的神情,就如同看著自己的孩子。從事中華鱘研究11年,姜偉已經3年沒有看到這樣漂亮的野生中華鱘魚苗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等著這批魚卵長大,明年放流到長江。「我們也會留下少部分,用來優化人工繁育資源。」重新發現中華鱘卵的喜悅過後,是深深的憂慮,姜偉明白,明年能否打撈到野生中華鱘卵,還是個大大的未知數。
  • 2019年宜昌江段中華鱘繁殖群體估算數量為16尾
    據人民日報12月17日消息,日前,農業農村部長江辦會同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等長江流域管理部門聯合發布《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2019年)》。
  • 鰱魚、鱅魚、翹嘴鮊,長江南通段增殖放流魚苗109萬尾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保護漁業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今天下午,南通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長航公安、崇川檢察院共同開展長江南通段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以恢復轄區水域的水生生物資源的種群數量。此次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共計放流魚苗109萬尾,其中10釐米以上長鰱魚37.5萬尾,10釐米以上鱅魚45萬尾以及8釐米長以上翹嘴鮊27萬尾。這些魚種對改善三江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相關蛙類由漁業部門按照水生動物管理
    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相關蛙類由漁業部門按照水生動物管理 2020-06-10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尾「常熟籍」中華鱘,今天「回家」!
    2020年蘇州市長江水生生物   增殖放流活動   今天(12月8日)9點
  • 馬鞍山市首個「增殖放流生態恢復基地」在當塗揭牌成立
    馬鞍山市首個「增殖放流生態恢復基地」在當塗揭牌成立 2020-12-15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