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不會騙人,但賣保險的卻可能句句都在騙你

2020-12-11 騰訊網

在國外,商業保險制度已經發展得比較完善了,能有效彌補了社會福利制度上不足,是很多家庭必備的理想資產配置。

反觀中國,仍處在「保險行業的初級階段」,行業野蠻生長、亂象叢生,很多人不禁發出保險是「十買九坑」的慨嘆。

就連經濟學家郎鹹平也說,中國眼下的保險,無異於是一場騙局。為什麼這麼說呢?

郎鹹平

一、保險銷售——無所不用的套路

現在的保險行業,用魚龍混雜來形容,真是一點也不過分。業內有一個說法:保險雖然不會騙人,但賣保險的卻有可能句句都在騙你。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你買保險。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所有賣保險的,都練就了一套無敵的「話術」,意思無非是說,保險是人生的保障,如果不配齊各種品種繁多的險種,那麼大病來臨,必然就會傾家蕩產。

甚至還進行道德上的綁架,好像不買一份保險,就上對不起列祖列宗、下對不起子孫後代。很多人初次面對這套說辭時,很容易就心動了,但長久以往必定會心生厭煩。

更過分的是,很多保險打起來「金融」的旗號,甚至登上銀行的「大雅之堂」,像理財產品一樣銷售,告訴購買者有超高的收益。如果沒有仔細研究條款,衝動之下買了「理財」,到期後可能會發現,約定的收益不存在,甚至連本金也不保了!而當年的業務員也已經換了一撥又一撥,最終「消失於人海」了。

還有業務員為了業績,故意隱瞞保險裡的「免責條款」,誘導消費者購買相關產品,直到投保人被拒保了,才發現投訴無門。

郎鹹平

二、保險招聘——充滿幻想的大餅

最近,隨著疫情的到來,各行各業都不景氣,唯獨保險公司還是每天都在招聘,顯示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招聘廣告上,這些公司無不是實力雄厚:動輒國企、央企的背景,或者是世界五百強,外表光鮮亮麗。招聘的崗位也是洋氣十足,什麼「儲備幹部」、「管培生」,仿佛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私人理財顧問」、「金融分析師」等,又好像是金融大佬的專屬名詞。

工資待遇也是讓人咋舌:年薪百萬不是夢,月入十萬隻等閒。並且不需要學歷、不需要背景,只需要你勤勞肯幹就行!

事實真是這樣嗎?曾經有專家說,保險公司招聘的其實不是員工,而是背後的市場和裙帶關係。每招一個人,就等於招了你背後的一大群人,七大姑八大姨、左鄰右舍都無可避免成為保險公司新的目標客戶。

高收入的背後,沒有任何的底薪保障。你只有拉到了更多的團隊、發展了更多客戶,你才會有更高收入。這樣的操作,我們是否似曾相識?

其實,只要進了保險公司,哪有那麼多的光環,所有人只不過是「代理人」、「業務員」、「銷售員」,是業界最為辛苦和奔波的底層人員。

三、員工培訓——打了雞血的洗腦

入職培訓是保險公司培養員工的重頭戲。臺上的培訓師無一不讓人心潮澎湃,他們宣揚著這樣的價值觀:我公司實力無比雄厚,一旦成為公司的一員,只要努力肯幹,必定會逆襲為人生贏家。

整個培訓也充滿著歡樂氣氛:唱歌、跳舞,外加開會。所有人在旋律之中迷失了自我,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還有很多讓人匪夷所思的遊戲,例如互扇耳光、跪式服務等,美其名曰提升抗壓能力,實則宣揚了一種扭曲的價值觀,讓人啼笑皆非。

在這種氛圍下培訓出來的員工,都無一例外通過了「服從性測試」,能放下身段和廉恥心,可以毫無顧慮地發雞湯文、不厭其煩地打電話給客戶,練就了「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本領。

即使成功入職了,也是打了雞血一樣唱歌、做操,並且會議也是一個接一個,一開就是八九個小時,無非是用中美數據進行對比,來說明中國保險業是朝陽產業,潛力無限大;再就是畫上一個大餅,宣揚只要肯幹,便會有滾滾財源。

只有當上了業務員才會明白個中心酸:賣出一份保險哪有那麼容易!賣不出去的時候,只能自己買;自己買完了,又讓親戚、朋友、同事買,直到被壓榨完所有的剩餘價值。

四、險種產品——專宰小白的利器

很多家庭在配置保險的時候,經常處於信息的不對等地位,因此也走了很多彎路,有效的險種沒有配置,用不上的「無效險」倒是買了一大堆。

很多保險公司宣揚著「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就以重疾險為例,銀保監會規定:涉及消費者利益的25個項目為必須賠付項,這些項目也已經佔據了重疾險賠付的95%以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他的一些項目,說實話就是可有可無。而以不重要項目為噱頭,讓產品賣出高很多的價格,這已經是行業裡幾乎公開的秘密了。

郎鹹平

一些險種打著「理財」的旗號,有很高的資金門檻,很多客戶買完才發現,自己花巨資買的產品,其收益甚至比銀行定期理財還要低。而當你要中途退出時,卻發現已經籤訂了合同,進退兩難。

另外一種返還型的保險,打出的旗號是「有病賠錢、無病返本」,很多人一聽,這簡直就是「白嫖」的生意啊!但仔細研究一下條款,你就會發現其中「貓膩」了:即使資金返還,也需要等到投保人70歲以上,單是幾十年的利息,保險公司就可以賺到瓢滿缽滿了!

還有一些保險公司,拿捏住消費者圖省事的心理,推出混合打包的複合型險,看似無所不包,仔細想想其實又是一個「深坑」,價格算下來,要遠高於各種險單獨購買。保險公司通過簡單的包裝,又抓住了一次賺錢的機會。這種「大而全」的打包式保險銷售,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殺豬盤」。

合同

五、保險理賠——寬進嚴出的伎倆

在購買保險的時候,只要出錢了,什麼險種都可以買;而真正到了理賠的時候,卻是處處掣肘。買保險時的各種拍胸脯、打包票,到了最後卻換來「這個不能報、那個不能賠」。

各種拒賠案例都是血淋淋的事實,一個錯字、一個筆誤等細節,都會成為拒絕賠償的理由。保險的理賠審核,比政治審查還要嚴格。

業務員在賣產品時,往往會隱瞞產品中的一些拒賠原則,用各種話術告訴你:「買就是了!」投保人也很難仔細研判當中的每句話,草草籤就了協議,最後卻發現,成為不能理賠的「一紙空文」。

其實,保險公司的初衷,並非「不賠」。相反,對於有需求病患進行及時的賠償,是其樹立口碑的最佳時期,甚至比花錢做廣告還要有效。

郎鹹平

根據已有的數據,在所有拒賠的案例中,排名前三的是:病史隱瞞、超出責任和超出保障。有一半以上是客戶沒有如實告知以往的病史;有三分之一的超出保險公司責任;有十分之一超出了保障範圍。

這些其實都可以通過制定相關規則也解決。理賠方面的最大問題,在於購買時審核不嚴、告知不清,加強前端把關、避免給客戶造成心理落差,這些,都是是亟待改進的地方。

保險本身是一個好東西,可是為什麼發展到今天的模樣?

一是信息的不對稱、不透明,相互之間的不信任非常嚴重,投保人對保險知之甚少,所了解的保險信息幾乎都來自業務員;而業務員為了賣出保險,窮其所能,給客戶造成了很差的印象。長此以往,雙方之間的隔閡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的發展。

二是媒體的捕風捉影、誇大宣傳。正常理賠的案件,是沒有人關注的;而一旦拒賠,便會成為眾矢之的,被輿論大加鞭笞。因此,這些並不常見的個案、事例,被我們誤以為是行業的常態,無形中造成了群體之間的對立。

根據2019年上半年各家保險公司的理賠率來看,較大的保險公司都在97%以上,很多公司甚至能做到100%,已經是相當亮眼成績。

三是整個行業專業化程度低、服務意識不強。保險公司一心只為賺錢,難免有短視的傾向。無底薪發展的銷售員,綜合素質良莠不齊,給行業的形象帶來不好的影響。

保險公司整體的知識技能培訓、價值理念灌輸也很成問題,策劃的活動常常讓人大跌眼鏡,甚至被人與詐騙、傳銷聯繫在了一起,真可以稱得上是行業之大不幸。

而郎鹹平本人多年後再談保險,在《財經郎眼》中又表明了對保險的肯定,並說「保險是所有行業中最有潛力的!」如果遇到更心動的方案,郎鹹平表示自己肯定會大幅度提高保險的比例。

眼下,只有痛定思痛,勇於直面問題,進行深刻的反思,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整個行業之病。這必然是一個漫長和痛苦的過程,全社會都期待著,一個健康、透明、有序的服務型保險業。

相關焦點

  • 保險行業的秘密!保險都是騙人的?
    謊言1:我們的保險什麼都保,從頭保到腳「哎呀呀,你可不知道我們這個產品保障有多全面,無論是意外、疾病、自然災害、醫療都保,一次性解決,可以說是從頭保到腳啊!」於是乎,賣得更貴了,卻賣得更好了!如果你把四大險種單獨篩選購買的話,一般至少能省下幾萬,甚至幾十萬。
  • 為什麼說中國的保險都是騙人的?
    郎鹹平一、保險銷售——無所不用的套路現在的保險行業,用魚龍混雜來形容,真是一點也不過分。業內有一個說法:保險雖然不會騙人,但賣保險的卻有可能句句都在騙你。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你買保險。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 你會去賣保險嗎?為什麼會去賣保險?又為什麼不會去賣保險?
    你會去賣保險嗎?或者打算去賣保險呢?或者有去賣保險的想法呢?為什麼會去賣保險?因為自己可以賺錢,又能給別人送去保障;又為什麼不會去賣保險?因為自己賺不到錢,又壓力大。一、為什麼會去賣保險?1、別人有保障:賣保險就是賣保障,保險是風險轉移的有效措施。保險就是解決人生的一個確定:養老;和兩個不確定:意外和疾病。保險是一種風險轉移機制風險轉移是通過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將風險轉嫁給另一個人或單位的一種風險處理方式。2、自己又賺錢:賣保險就是賣的一份愛與責任,但是,對於保險業務員來說就是為了賺錢。
  • 不要老說「保險都是騙人的」,十年前一項措施,令保險行業大變樣
    大約在17年前,筆者還在部隊,得知姐姐在保險公司上班,就在電話裡呵斥她:你怎麼去做保險呢,你不知道保險是騙人的嗎?沒想到,大約4年後,我也加入了保險行業,而且一做就到現在。再後來,母親得知我也做了保險,也在電話裡呵斥我姐:你去做保險(騙人)就算了,怎麼也帶你弟去做?
  • 發現自己被保險騙了怎麼辦?
    都說保險是騙人的,說這句話的人很大概率之前被保險騙過,或者身邊的朋友被保險騙過,然後朋友怕你也上同樣的當就把經驗告訴你,避免我們踩同樣的坑。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現自己被保險騙了,或者好朋友被騙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保險是騙人的嗎?保險到底有沒有用
    另外,很多返還型的保險特別好賣,就是保險公司抓住我們大部分人缺乏金融常識,抓住我們對「有事賠錢,沒事返本」這種看上去非常有利可圖的心理,讓我們掏出大量的血汗錢來繳納保費,直到交了好幾年後,才發現已自己現有的收入根本無力支付昂貴的保費,可退保又不划算,左右為難。
  • 職場謎團:為什麼你身邊優秀的人都去賣保險了
    很早以前看不起保險,在很多人心中,保險是個很沒有成就感的工作。大學剛畢業那會,經常很多同學都會接到保險公司的電話,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什麼玩意?直接掛斷。其實,大家不是討厭賣保險,是討厭銷售這個行業。賣保險的小姑娘因為在國人的常識裡,賣東西什麼人都能賣,何苦讀那麼多年書浪費時間呢?去賣東西都是那些考不起大學,沒有出路的人幹的。
  • 經濟學家郎鹹平:中國的保險全都是騙人的
    中國有句老話,人有旦夕禍福。確實不錯。對普通人來說,生活中的事故很難避免,所以我們要經常設法避免危險,減少損失。但是事故是不可預測的。很多時候,我們只有在事故發生後才能挽回。保險是一個很好的意外救濟。但是經濟學家郎鹹平教授說,中國的保險都是謊言。
  • 抖音iam賣保險是什麼梗啥意思 iam賣保險梗出處介紹
    抖音iam賣保險是什麼梗?近日在抖音上開始流行「i am賣保險」這樣一句話,而且各大短視頻平臺手都有,但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i am賣保險」是什麼以上,下面小編帶來了抖音iam賣保險梗意思出處詳情,一起來了解下吧。
  • 你知道保險到底得到了多少人的支持嗎?
    在我幹保險的多年來,每天總聽到有人說保險是騙人的,我也不知道保險到底騙了多少人,帶著這個問題,我抽空上網去查詢,這樣一查把握都下來一大跳,原來保險竟然得到了這麼多人,最主要的是我也成了保險的宣傳員。教育部也成了保險的義務宣傳員,從2013年開始,全國中小學生加了一門課程,交《保險伴我一生》,2015年的高考試卷中保險佔了19分,2016年佔了37分,保險的高考佔比分還在不斷提高,而且教育部還在部分各大名校開設保險學專業,提倡全國人民保險要從娃娃抓起。
  • 《抖音》iam賣保險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漲...
    《抖音》iam賣保險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漲姿勢時間:2020-07-11 15:56   來源:咖綠茵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iam賣保險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漲姿勢 《抖音》iam賣保險是什麼意思呢?
  • 平安保險到底如何?看數據!
    妙總小妙的投保心法圖為平安金融中心穹頂每到一個時間節點,保險行業就會公布相關數據,比如說經營數據、理賠報告、風險等級、償付能力、服務評級等多個維度。這些數據都能在銀保監會、保險協會的官網裡找到,但是消費者一般都很少留意到這些數據。
  • 不買保險的人不僅缺錢更缺責任
    沒錢買保險,你有資格生病嗎?保險費和醫藥費相比那簡直沒有可比性。談起買保險這個話題,有許多人都不太認可保險,覺得買保險需要很多錢,自己交了二十多年保險費,結果什麼都沒發生,這不是白白浪費錢嗎?猛然一想還真是這麼個理。
  • i am賣保險 i am interesting是什麼歌 海爾兄弟Flexing so hard...
    最近在抖音上非常流行一個歌曲,裡面的歌詞有一段是「i am賣保險,i am interesting」,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個是什麼歌曲,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i am賣保險 i am interesting的歌曲歌詞。
  • 靠大病眾籌賣出10億保險,網際網路賣保險的套路有多深?
    上上周我們發完《勸你別輕易做保險》的軟文寫作套路拆解之後,後臺有不少用戶在問: 那網際網路保險靠譜嗎? 講真,運營研究社主要研究運營套路,對保險行業本身的了解還不是很深入。為此,我特地了採訪一位資深的保險從業人員,她跟我聊了聊她關於網際網路保險的一些看法。
  • 保險--人生寒冬時禦寒的「棉衣」
    有人不買保險是因為自己不願意考慮長遠和周全; 有人不買保險是認為自己已經很有錢,遇事不差那些錢; 有人不買保險是認為風險只會發生在他人身上,自己不會這麼倒黴......
  • 很多人的保險買錯了。專家說這個順序才是科學的
    保險不會騙人,只會有騙人的人。對於買過保險或者準備買保險的朋友,我想對大家做一些建議:要買對順序、要買對額度、要注意「備齊」。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聊聊:正確的家庭投保五大原則,這樣,買保險的「順利」才不會錯。第一個:先買大人的保險,再買小孩的保險。
  • 為什麼大多數保險小白熬不過兩年
    也有人說,做保險就是掙個快錢,親戚朋友的單子賣完了就沒得賣了,我有點半信半疑,當時還在猶豫要不要去做,但是總不能死在別人的嘴裡啊,後來就去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聽課學習,對比了多家保險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的區別,就決定加入保險經紀公司了(明亞保險經紀)。
  • 不期而遇的保險業務員你是否值得珍惜
    在經濟發達的國外每一個家庭,都會有這麼幾個特殊的人,如果家庭或個人出現了問題,自己不方便解決的事,會聯繫律師來解決維權,聯繫醫生來挽救自己或家人的生命,聯繫保險業務員來支付救命用的錢。在他們心裡,買了保險的房子住進去是自己的,發生火災、水災損毀房屋時,那是保險公司的事。
  • 老外投保率高達420%,為何國人卻厭惡保險?這些原因很常見!
    對國外的人來說,像中國人一樣辛辛苦苦攢錢買房是不可理解的,相反,買足保險以後把錢全都花光,有事找保險才是常態。 而國人也不能理解這種隨時走在破產邊緣的生活有什麼安全感,而且在國內談到買保險,大部分人會覺得你是個傻瓜,或者被保險公司騙了。如果你要去賣保險,那用詞可能還會再不客氣一點,叫做「被洗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