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人有旦夕禍福。確實不錯。對普通人來說,生活中的事故很難避免,所以我們要經常設法避免危險,減少損失。
但是事故是不可預測的。很多時候,我們只有在事故發生後才能挽回。保險是一個很好的意外救濟。但是經濟學家郎鹹平教授說,中國的保險都是謊言。
一、保險的好處
這句話從哪裡開始呢?中國保險公司有中國生命、恆安生命、平安生命等全中國10億多人,很少人沒有買保險,0後往往出生,父母給他們買了所有各種保險。不管是誰,似乎一輩子都離不開保險。
作為經濟學家,郎鹹平其實是在肯定保險這種保障形式的價值。幾百年前,人類已經有了初步具備的保險意識,當時很多商店對商人進行「擔保」,賺錢,可以看作是不太成熟的保險形式。中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保險可能是1929年太平保險出現在中國。
建國以後,特別是進入80年代和90年代以來,我國人民越來越具有保險意識,這也與整個社會的觀念有關。
以前,我國的經濟文化也不發達,平均壽命也很低的情況下,如果有保險之類的事,很多人認為保險是「隨便花錢」,畢竟當時平均工資不高,花幾美元做保險不是浪費,但用起來也不太好。很多人認為買保險是為了找厄運。那年保險公司想讓人們參加保險,還要開門宣傳。
但是現在確實不同了。大病大災,是每個人都害怕的事。一個人只奮鬥了大半輩子,享受清福的時候,想想大病、火災、水災等事故毀了生活,豈不是很吃虧?如果買了一份保險,至少會有最後的退路。
保險這種形勢本來就沒有錯,人們對保險的信任更沒有錯。但是郎鹹平對國內保險公司的態度非常不屑。
朗鹹平老實說,今年,像廣告一樣看到金融保險、MLM這樣的人壽保險、所有保險公司、保障人民生計的合法銷售,實際上是一群投機商人。
第二,亂象叢生
郎鹹平作為經濟學界的巨頭,不能隨便說話。他有勇氣說這些話,當然也有自己的證據。郎鹹平在過去幾年裡公開發表過對保險的觀察結果3360。2012年,郎鹹平感到驚訝。今年19家保險公司因各種違法亂紀行為受到警告,其中不乏我們熟知的大保險公司。「罪名」也總是放在國家公告欄上,這不是秘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虛構中介業務。虛構中介業務是指將屬於自己公司的業務轉移到其他中介公司。這樣,人們購買保險時,需要繳納很多意義不明的手續費、管理費,中介公司可以大量開設虛假保單賺錢。這樣就能把顧客的錢撈回來,保險公司和中介自己分的盆滿缽滿,但無辜的顧客卻不知所措地被騙了。
事實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放在詐騙案中,就不是聰明的手段。再加上「保險公司」的皮,把典型的欺詐行為變成合法的事業,真是太棒了。在保險業,這不是案例,而是慣例的「規則」。很多記者秘密訪問過這些保險公司,連保險公司的職員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非法的事情。「這一行人都是這樣做的」。
每個人都是這樣,而且法律不負責大眾,消費者只能暗中吃虧,不能不自覺。當時,這些保險公司因事件被揭露而受到數百萬美元的處罰,但與違法背後的利益相比,數百萬美元根本不是大錢,因此,政府繼續加強監管,但無法控制保險公司為賺錢而冒險。
而且,保險公司從業者也是個大問題。保險推銷員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職業。因為買保險的人很多,保險公司對職員的需求很多,所以很多公司招聘的時候門檻不高。這種魚龍混雜的球隊肯定容易出問題。因為這些人都不能保證服務員的素質和保險售貨員中沒有「素質」。
事實上,售貨員會把保險賣給別人,所以別人可能不相信你,很多新售貨員沒有那麼多顧客頻道,只能採取無差別轟炸模式、電話、簡訊、無洞的方式。但是也可以銷售。很多人嘀咕的是,自己的電話號碼是怎麼跑到售貨員手裡的。
第三,在利益面前
自然是保險推銷員從保險公司得到的。問題是保險公司似乎完全不知道「信息隱私」。很多售貨員很清楚顧客的名字、年齡、子女、家庭地址,使很多人無法避免,很多人在想
當然,大部分保險推銷員都是普通人,是為了吃飯而吃的,但不能避免其中夾雜著幾個危險分子。這如何保證人們的安全?幾年前,一位女性因與保險售貨員打電話關係不好,第二天從保險公司收到了花環。畢竟,客戶把個人信息留在保險公司是為了讓自己買的保險合理兌現,而不是為了受欺負。更嚴重的是,很多保險公司的東西不適合盤子。表面上打折。我會以低價買一份保險。最後顧客付錢突然說不能買一份。要想得到足夠的賠償,還需要再上傳幾個「附加產品」。想像一下,顧客想便宜,反而失血嚴重,表示不滿,來買保險的顧客可以對複雜的合同進行一些研究。只能栽在對方設的陷阱裡,有苦不能說。
所以郎鹹平教授對保險公司的做法很不滿意,他們破壞了行業的氛圍,把好的保險業務放在一邊,不努力經營,但把保險變成了傳銷。
多年來,保險行業的混亂屢禁不止,背後只有「利益」二字,但如果一味追求利益,最終會透支自己的口碑,失去顧客的信任,等到挽回,一切都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