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徵收拆遷,主要針對的是房屋土地。自然,對於被徵收人而言,房屋的賠償數額價值越高,決定了總的賠償利益也會較高。那麼,在徵收拆遷時,哪些因素影響被拆遷房屋的價值高低呢?
在明律師說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判例裁判精神,綜合而言,在確定房屋損失賠償數額時,應根據當前房屋市場的實際價格情況,結合近年來房價情況,綜合考慮房屋權利性質、建成時間、地理位置、房屋結構以及行政機關的過錯等情況,決定對當事人房屋按有證部分和無證部分計算賠償數額;由於強拆行為影響當事人及其共同生活人的居住利益,結合房屋面積、當地生活水平和案件具體情況,酌定過渡費自房屋被拆除之日起計算至際向實際支付賠償金之日。
根據上述理由,具體說來,影響被拆遷房屋價值因素主要為:
1、考慮房屋權利性質
房屋權利性質,在徵收拆遷實踐中主要分為住宅和非住宅。如果是住宅性質,主要區分新房還是二手房。一般新房比二手房價格高。新房的話指的是開發商的五證等手續是否齊全,二手房是指是否有正規的產權證。如今房地產市場中有很多的小產權房,而小產權房是沒有正式的產權證書的房子,像雖然價格比正常二手房低一些,但是這類房子沒有合法產權,購房人的權益自然就得不到保障。;如果是非住宅性質,主要分為營業用房和非營業用房。營業用房有經營價值,自然是要比非營業用房價值高。
2、考慮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指的是區位因素。區位因素,簡單的說是指房屋所在城市的區位狀況,包括當前環境變動以及未來的規劃前景。
對於影響房子價值的因素中,房子多出的區位優勢如何非常的重要,區位優勢其實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房子所處的地段,買房地段很重要,試想同樣是在一個市區,可房子為什麼比郊區貴,因為市區的商業區附近公司多、商家多,人流量大,這些地區的人口比較多,所以對房子的需求量也大。同時附近的規劃也很重要,在郊區,像一些有購物中心、學校、交通樞紐規劃的位置,房價也會上個檔次。
3、考慮房屋結構
首先,房屋面積是評估房屋價值的主要因素。房屋結構面積越大,補償利益自然越高;其次,房屋結構主要考慮建築結構。建築建築結構通常包括框架、鋼、鋼混、磚混、磚木、木、簡易結構、建築物的外觀、風格、布局、施工質量等內容,對房屋價值會產生一定影響。房屋質量越好,評估時房屋的補償的價值自然也就越高。另外,房屋結構的戶型、樓層、朝向也影響評估價格。
4、考慮房屋建成時間
房屋建成時間主要影響折舊率的計算,折舊率也可稱為房屋的新舊程度。按照有關規定,通常住宅為70年、廠房為50年、商用為40年,在此基礎上算出折舊率,再結合建築結構作出基本的限制性要求。
具有保留價值的歷史、文化、風貌等建築不受折舊期限制,以建築文物實際評估為準。
綜述,在明律師提醒被徵收人:根據規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這裡的類似房地產就是指與被徵收房屋的區位、用途、權利性質、檔次、新舊程度、規模、建築結構等相同或者相似的房地產。也就是徵收補償時計算被徵收房屋價值應考慮的幾方面因素。被徵收人可以根據上述規則估算自己被徵收房屋的大概市場價格,如果對補償價格遠低於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人可以通過行政複議或者訴訟的方式維權救濟。 (黃小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