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律師┃【人民法院報】民法典中房屋承租人優先承租權制度的...

2020-12-24 騰訊網

天津王萬兵律師,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諮詢,聯繫電話:151 2230 5633

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首次在立法中規定房屋承租人享有優先承租權。該規定雖簡單,但在保護承租人權利以及居住穩定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確把握承租人優先承租權的特點和適用要件,是司法實踐中準確適用承租人優先承租權的關鍵所在。

一、優先承租權的特點

民法典出臺以前,優先承租權由租賃合同約定產生:租賃雙方達成合意,在租賃合同上對其進行約定。為了更好地保障居住安全,民法典將優先承租權法定化,用以保障居住權人的權利。相比其他的權利,優先承租權有不可替代的特點。

優先承租權具有市場性。優先承租權誕生於近現代,工業化的發展產生大量人口遷徙,而大城市高昂的房價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租房而非買房。隨著租賃市場的發展,優先承租權以合同自主約定的形式得以體現和完善。優先承租權自誕生之始便是意思自治的產物。我國民法典此次雖將優先承租權法定化,但為順應市場正常發展規律,亦未對優先承租權的行使作出過多限制,僅規定若出租人繼續出租房屋,在租賃雙方合意的前提下,對承租方穩定居住的權利進行相對傾斜保護。

優先承租權具有持續性。從保護承租人承租房屋的權利的角度來看,優先承租權與買賣不破租賃制度有所類似。但買賣不破租賃制度保護的是承租人在已經確定的承租期間居住的權利,即保護其租賃合同正常履行完畢的權利,而優先承租權制度保障的是承租人在租賃合同履行期屆滿,依然有同等條件下優先承租的權利,是一種持續性的權利。從權利保護的範圍來說,優先承租權制度保護法益的範圍要大於買賣不破租賃制度所保護的法益。

優先承租權是債權。居住權是民法典新規定的一項權利,亦是保障權利人在房屋持續居住的權利。與居住權不同的是,優先承租權的權利性質是債權。優先承租權的規定出現在民法典合同編中,規範的是租賃合同市場的秩序。而居住權是物權,它的規定出現在民法典物權編中,規範的是權利人對特定房屋的物權,居住權的設立自登記起生效。

相比其他權利,優先承租權雖然行使條件相對簡單,但也蘊含著其法定的適用要件。

二、優先承租權的適用要件

承租人優先承租權,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將其闡述為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法律條文的規定雖然簡單,但實際隱含四個方面的含義。

出租人有繼續對外出租的意思表示。雖然民法典中的規定並未對出租人的意思表示作出明確要求,但是從合同的締約應是合同雙方真實意思表示的基本前提來看,承租人要行使優先承租權的前提,需是出租人有繼續對外締約租賃合同的真實意思表示。但出租人是否繼續出租帶有強烈主觀意願,為避免出租人惡意損害承租人利益的情形發生,故若出租人主張不繼續出租房屋,需要提供正當理由,如將房屋收回自用、房屋即將修繕、被徵收、徵用或被拆遷及承租人租賃期間不當使用房屋等符合公平正義理念的正當理由。

承租人有繼續承租的意思表示。該要件的核心在於承租人優先承租權的法律性質,究竟是請求權還是形成權。換句話說,對於承租人以同等條件要求承租房屋的請求是否屬於要約,是否需要經出租人同意方可成立租賃合同。筆者認為,從更保護承租人利益的角度,將其定性為形成權更為妥當。形成權是依照權利人單方意思表示即可生效從而改變相應法律關係的權利,就其效力而言,相當於私法中的權力。形成權的理論,拓展了權利的範圍,實際上與私法自治理念有所衝突,因此,在《德國民法典》中,對於形成權的享有,要求該權利具備特別的正當性:一是基於當事人的約定,二是立法者的價值判斷。在民事合同關係中,承租人租賃房屋一般是為滿足實際生產生活的需要,承租人在對房屋長期居住、使用後,自然會對其住所產生較為深厚的感情和一定程度的依賴,而圍繞房屋也會形成一系列穩定的社會關係和法律關係。因此,法律賦予承租人優先承租的權利,是為了保護其對房屋持續性的利益以及居住穩定。若承租人提出以同等條件下優先承租的請求後,出租人拒絕出租,承租人即不能繼續承租房屋,這將導致優先承租權的制度形同虛設,無疑與民法典設立優先承租權制度的立法本意相悖。因此,將優先承租權定性為形成權,租賃期限屆滿,若出租人有意願繼續出租房屋,承租人提出以同等條件承租房屋的請求,無需出租人同意,雙方即可繼續締結租賃合同。

同等條件。優先承租權制度的設立初衷在於維護租賃關係的穩定,維護租賃秩序,鑑於優先承租權的形成權性質,其必然對出租人的權利造成一定的限制。租賃關係本質上是一個市場交易行為,若該制度的產生排除出租人出租房屋以逐利的權利,這將損害出租人作為市場主體的公平交易機會,故民法典規定承租人行使優先承租權的前提需在同等條件下。同等條件的要求體現了立法者利益平衡的價值理念,即承租人優先承租權的行使並不導致出租人的利益受損,是立法者利益平衡和維護公平正義的體現。至於何為同等條件,可以參考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制度中同等條件的相關規定,即相同的租期、租金、付款方式等。但還需注意出租人在第三人籤訂租賃合同之時,是否存在惡意串通,用虛擬高額價格、嚴苛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期限,規避承租人優先承租權行使的情形。

承租方擁有損害賠償請求權。民法典雖未明確規定承租方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但基於權利保護的法定性,以及參考優先購買權的相關規定,筆者認為,若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受到侵害,有權請求出租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至於該權利的請求權基礎,筆者認為,承租人的請求出租人承擔的是違約責任。優先承租權是民法典合同編賦予承租人的權利,是法定的債權,其實質上為房屋租賃合同的一個附隨義務,無需雙方當事人額外約定,只要出租人拒絕承租人以同等條件續租的請求將房屋另租他人,就符合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關於違約責任損失計算的標準,參考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條規定,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筆者認為,在計算出租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之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同類房屋的差價。優先承租權之於承租人來說,是能夠以一定價格承租現居住房屋的權利。優先承租權的受損,承租人的直接損失就是租賃與現居住房屋同類房屋所多支付租金的差價損失。同時,參考優先購買權損害賠償通常考量同類房屋購買的差價損失來看,侵害優先承租權的主要考慮因素也可參考承租人承租同類房屋的差價損失。二是同類房屋的尋找難度。承租人優先承租權受損,其直接損失為因不能繼續居住在系爭房屋而需要另找房屋居住的損失。但在不同地區、處於不同的市場行情下,該損失不能簡單地以同類房屋的差價來計算。房屋是否具有獨特屬性,如某對口學區唯一在售新房、某度假區唯一海景房等等,都將導致承租人尋找同類房屋的難度加大,這也實際加大了承租人的損失。故,在確定承租人損失之時,承租人尋找同類房屋的難度亦可成為考慮因素之一。三是承租人的承租意願。這關係到承租人的「承租權」是否受到實質性侵害。從民法典目前的規定來看,判斷承租人優先承租權是否受損主要依據出租人的行為,若出租人存在拒絕承租人以同等條件繼續承租、而將房屋出租給第三人的行為即構成侵害承租人優先承租權。但是,從優先承租權制度保障承租人穩定居住的立法原意來看,若承租人本身沒有繼續承租系爭房屋的意願,如其已經發生工作調動或已在他處實際居住等,這些因素都將大大降低出租人出租系爭房屋對承租人的影響,也將減少承租人優先承租權受到侵害的損失。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口的流動加快,國家對規範租賃市場越來越重視,優先承租權的法定化是一項必然的歷史趨勢。雖然之前我國部分省市已經出臺相應的行政規範性文件對優先承租權作出規定,但是在法律層面對其進行規範尚屬首次。可以預見,隨著民法典的正式實施,優先承租權的具體適用將會在司法實踐中不斷完善。但須強調的是,民法典中無論是新設立的優先承租權、居住權制度,還是對已有的優先購買權、買賣不破租賃制度進行確認,都是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的居住安定,這也是我們討論優先承租權司法適用的根本目的所在。

(作者單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小編提醒

【免責聲明】

「天津王萬兵律師」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真實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

【版權聲明】

本文圖文轉載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於商業用途,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天津律師┃《民法典》離婚制度的創新與完善路徑
    天津王萬兵律師,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諮詢,聯繫電話:151 2230 563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中有關離婚制度的修訂,是在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的基礎上增加了以下兩個方面的新規定:一是在登記離婚制度中增加了所謂的離婚冷靜期制度,即規定了離婚當事人雙方向婚姻登記機關提交離婚登記申請後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撤回離婚登記申請(《民法典》第1077條第1款),並且在前款規定期限屆滿的三十日內
  • 律師解讀居住權
    而今我國立法機構之所以在《民法典》中新增居住權,旨在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的是為了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並不包括生產經營活動。因此,對於設立居住權有額外的限制。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七)增加規定房屋承租人具有優先承租權《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規定:"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 法新說:承租期間房屋被拍賣,承租人怎麼辦?
    二、《民法典》相關規定:第七百二十五條 租賃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佔有期限內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第七百三十四條 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
  • 房屋買賣律師_褚子云律師團隊
    房屋買賣律師,褚子云律師團隊,工作經歷:1999年在國企擔任法務,熟悉企業工作流程,擅長把控企業法律風險。房屋買賣律師, 協議明確訴爭房產為陳某的個人房產,其中含有張某出資21萬元,且陳某以個人名義與他人籤訂房屋買賣定金合同,權屬證書登記在陳某名下,為單獨所有,應認定該房屋的所有權歸屬於陳某個人所有;而張某對訴爭房產的出資金額,協議中已明確是21萬元,應當認定為張某對陳某的債權。這筆錢到底屬於什麼性質?購房者籤了認購書又不想買了,這筆錢到底該不該退?
  • 「律師參考版」《民法典》37項新增與變更制度匯總,附法條連結
    2021年元旦伊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及其配套的一系列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便以鋪天蓋地之勢佔領了法律人的朋友圈。於國家社會而言,當然有百利而無一害,但對法律人而言,卻陷入了短期的學習壓力,之前已經熟悉的法律規範將迎來一次全方位的更新。
  • 【學習】一覽無遺:《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七)增加規定房屋承租人具有優先承租權《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規定:"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 太詳細了 ‖ 關於《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七)增加規定房屋承租人具有優先承租權《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規定:"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七)增加規定房屋承租人具有優先承租權《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規定:"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 《民法典》來了丨朱虎:動產和權利擔保的制度創新
    2.聯動修改物權編和合同編,形式小改,實質大修目前的《民法典》某種意義上還是一種妥協的產物,但其中比較統一的一些理念已經顯現出來,而之所以最高院要首先就擔保的問題來做一個司法解釋,很大意義上也是在於將《民法典》中有關擔保的企業制度創新通過司法解釋的方式再進一步的得以推進,並且有助於解決實踐中的問題。
  • 文物藝術品視域中民法典合同編主要變化內容(下)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6.規定了非因承租人原因致使租賃物無法使用時承租人的解除權。《民法典》第七百二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非因承租人原因致使租賃物無法使用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一)租賃物被司法機關或者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二)租賃物權屬有爭議;(三)租賃物具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關於使用條件的強制性規定情形。」7.完善了「買賣不破租賃」制度。
  • 2020最新整理:《民法典》的88個重要變化(建議收藏)
    (七)增加規定房屋承租人具有優先承租權《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規定:"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 紮實推動民法典落地生根——全國律師行業掀起學習宣傳民法典熱潮
    其中蘊含了國家治理的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是經世濟民、治國安邦的大法,是推進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器。全面貫徹實施民法典,必須高度重視民法典在治國理政中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民法典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重要作用。民法典的精髓和要義在於「民」字,飽含愛民、護民、利民、惠民的情懷,形成了從搖籃到墳墓、從抽象人到具體人的全方位保護體系。
  • 《民法典》2021.1.1施行:88處重要變化|轉需
    (七)增加規定房屋承租人具有優先承租權《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規定:"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 【劃重點】《民法典》88處亮點解讀與16組數字
    (七)增加規定房屋承租人具有優先承租權《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規定:"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 關於《民法典》,青海人一定收藏好!
    (第一百九十一條)物權編的7個重要知識點9.新設添附制度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不可分離的物或者具有新物性質的物。《民法典》規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種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產、房屋增建、房屋裝修等。
  • 民法典 | 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民法典》規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種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產、房屋增建、房屋裝修等。(第三百二十二條)10.三權分置——土地經營權來了以適應「三權分置」后土地經營權入市的需要,《民法典》物權編增加土地經營權的規定,並刪除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
  • 《民法典》正式生效!這些與你息息相關的問題,都做好攻略了嗎?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生效實施,這次民法典的出臺,將對大家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下面一起來學習一下,哪些法律條款進行了調整:
  •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88處重要變化
    (七)增加規定房屋承租人具有優先承租權《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規定:"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 民法典 | 49大亮點一覽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第一百九十一條)二物權編七大亮點1.新設添附制度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不可分離的物或者具有新物性質的物。《民法典》規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種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產、房屋增建、房屋裝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