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景德鎮陶瓷古彩技藝,「守」藝人黎敏才有話說……

2020-12-24 FY時代記憶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黎敏才,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

黎敏才,1981年生於江西省景德鎮昌江區麗陽鎮。中國古彩陶瓷非遺傳承人官窯復燒者,國際古彩顧問專家老師,江西昌南官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特聘陶瓷藝術高級顧問總監,億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畫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已被二十個七個國家籤約國際合作推廣中國瓷畫臻品畫家,受聘各大大拍賣行非遺傳承官窯臻品當代拍合作畫家,南昌航空大學特聘客座教授。

景德鎮,是一座文明世界的藝術之城。千年不熄的窯火,十萬家陶戶,七十二道傳統制瓷工藝,在這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凝鑄成一個美麗的中國文化符號。

古彩瓷繪是景德鎮瓷苑畫壇的一枝奇葩,它是中國最早的釉上官窯名瓷,成為了中國的「國粹」。

古彩線條非常沉穩厚重,富有力度,剛勁有力,圓凸挺起,烏黑髮亮,用手觸摸,富有立體感!「鐵畫銀鉤,濃麗古雅」,古彩用頭濃料畫出的線,很古樸而又帶有拙味,故作鐵線描。出於本土文化藝術的古彩瓷,點、線、圈、紋的組合,搭配排列非常工整、工細,驚人驚嘆。它不講究明暗,焦點透視,不講究環境色,提倡「色彩有澤,隨類賦彩」。以線立形,散點透視、單線平塗,大紅大綠流光溢彩,豔麗高貴不豔雅致。

「古彩技法極難掌握,其工藝技法非一朝一夕可得,傳統程序非一筆一墨可循。彩料用厚了便成了『一堆糊』,抹不開,且燒爐時容易龜裂。彩料用薄了則不能成色,立體效果也差強人意。因而,學古彩絕非易事,不下一番苦功夫是很難掌握的。」黎敏才緩緩地講道。

他自幼受家中祖父陶瓷文化影響,1995年師承江西省首屆陶瓷藝術大師陳雲開先生門下,學習素描、粉彩、國畫等技法,現主攻古彩仿古瓷與現代創新作品瓷。先祖黎勉亭為清末民初的刻瓷名家,祖父也是民國新中國柴窯好手,受國大師張育賢和國大師張吟玲老師悉心指導。

他為了安靜做事,工作室和住家都是分開的,廢寢忘食為了用心創作,總是一天三餐只吃一餐飯。景德鎮的凌晨他工作室的燈沒有因夜晚的寂靜受到改變,一直是為著手中的臻品瓷在忙碌著。

也帶過不少徒弟有學院派,有來自農村的,讓黎明才很憂鬱的是現在學手藝之人,沉不下心來用心認真投入,網絡爆炸時代都是被各種枷鎖著,特別是遊戲,黎敏才老師雖然會跟學生及時溝通,引導他們並且鼓勵他們,怎樣沉澱做好作品,發揚光大陶瓷臻品藝術的亮點。

可還是有很多學生體現不理解。一切以快利益為基礎,相互處一段時間黎敏才會勸學生不摯愛就不要浪費時間。他和學生們強調,做自己愛好有天賦之事,做自己擅長的事。不要浪費美好光陰,做畫一定要耐得住孤獨寂寞。孤獨中也不能停下對瓷畫美好創作思考。

他說不需要收藏家懂不懂陶瓷藝術好與不好,精與不精。在於創作者作品繪畫的靈魂價值正不正確。僅有的天賦異稟技能有沒有精益求精不斷自我高要求往上提升,若干年你的作品能不能給收藏者千古流傳。或著給後人在瓷藝上作為學習臻品藝術無價之寶的參考。

對傳承對工藝領域進行有價值參考。藝術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是黎老師的口裡名言。他說藝術是最有魅力四射一個領域,可以讓人放棄一切不單是只有藝術家,還有很多收藏家也是痴愛終身。與陶瓷藝術碰撞的人生格外綻放光彩。

黎敏才多年潛心研究原礦原材料上使用技巧方法配比,完善古配方上原料的配製。他喜歡埋頭苦幹,主攻研究復燒失傳的古彩,常給博物館做講學用瓷一比一精仿。二十多年從不喜歡出去參展,總是說沒有時間參展,其實他是為了把更多時間用在創作與傳承中的臻品寶貝上。失傳的康熙古彩在他手中能璀璨奪目復燒出來,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有他才知道,他用流光五色的作品來見證匠心獨運的精神。

從藝多年,他獲獎無數。2013年作品《華清出浴圖》曾獲第三屆大地獎金獎;2014年給北京故宮博物院打樣| 十二月花神 五彩杯和青花花神杯;2019年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江西非遺傳承聯展大賽 舉辦慶祝《建國七十周年》 ;作品復燒「雪花藍古彩開窗花鳥盤」獲得銀獎;2019年蘇作天工青年創作峰會,作品康熙(十二月花神杯)獲得金獎;2019年首屆非遺傳承基地《慶祝建國七十周年》全國非遺聯展"觀滄海瓷板"獲得金獎......

現在,黎敏才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並且喜愛上這項技藝,從而能順利地傳承下去,為中國非遺文化的發展貢獻他的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大御瓷器馮小勇——篤學致用,志攀陶藝古彩之穹頂
    現為國家一級技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師、景德鎮市高級陶瓷美術師,系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景德鎮美術協會會員,中國景德鎮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藝術成就◆2008年作品在江西省工藝美術大獎賽中獲得金獎;◆ 2012年作品《報春圖》在景德鎮陶瓷美術家學會陶瓷專業人才藝術大獎賽獲金獎;◆2014年作品《秋之神韻》獲「2015年迎新春江西工藝美術優秀作品展」銀獎,並被江西工藝美術館收藏;◆ 2018年作品《三英戰呂布》在「2018江西工藝美術優秀作品收藏」活動中榮獲金獎;
  • 景德鎮青年陶瓷繪畫師的傳承與創新
    新華社南昌12月17日電題:景德鎮青年陶瓷繪畫師的傳承與創新新華社記者郭傑文、姚子云一手拿著畫筆,一手端著顏料……記者見到段文祥時,他正在瓷瓶上勾勒描繪,一幅花鳥圖躍然瓶上。今年29歲的段文祥是景德鎮的一名陶瓷繪畫師,從事陶瓷繪畫已有12個年頭。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景德鎮人,他從小就受到陶瓷文化的薰陶。「小時候就看到舅舅把一個個精美的圖案畫在碗上,覺得非常神奇,當時就萌生了從事陶瓷繪畫工作的想法。」段文祥說。為系統學習陶瓷繪畫工藝,2008年段文祥幾經輾轉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偉的徒弟。
  • 琺瑯彩繪製工藝影響下,景德鎮是如何將粉彩工藝傳承創新的?
    彩粉的繪製,它的工藝是十分的複雜和繁瑣,有畫、彩、填、洗、吹等等技法,因為粉彩有油料和水料的區分,所以用筆比較的多,油料有勾線筆、彩色筆等,水料有玻璃的白筆、翡翠筆等,一種水料都會有單獨的一支筆,不能夠進行混合去使用。二、彩繪所繪畫出的人物、花鳥、山和水,都濃淡適宜,古彩是平塗發,畫面較呆板。
  • 景德鎮陶瓷藝術家謝凱的作品收藏價值在哪裡
    謝凱,江西景德鎮人,現系江西省高級技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陶瓷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從事陶瓷藝術二十餘年,擅長意境山水畫,其作品多次獲國家省級獎項,在專業刊物發表作品及論文20餘篇。
  • 「天目花開曜吉州」劉品三、劉曉玉父女吉州窯茶器展在景德鎮開幕
    展覽嘉賓集體合影展覽現場開幕式現場展覽現場出席本次展覽的嘉賓有:景德鎮陶瓷大學黨委書記梅仕燦先生、景德鎮陶瓷大學黨委副書記胡林榮、景德鎮陶瓷大學組織部長楊志民先生、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美術學院院長呂金泉先生
  • 為陶瓷文化發展插上金融「翅膀」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高...
    林海浪在自己的朋友圈曬出了一張由江西省版權局頒發的「水龍頭把手馬克杯」作品登記證書,他這條分享獲得了景德鎮陶溪川邑空間眾多創客群友的點讚。福建人林海浪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是眾多「景漂」之一。他獲得的貸款正是景德鎮農商銀行為陶瓷創客群體量身定製的一款普惠信用產品——「百福·陶瓷版權貸」,這筆貸款為這個急需創業資金卻又沒有效擔保的青年創客點燃了創業希望。
  • 關於《景德鎮青白瓷半刀泥技藝人才培養高級研修班》招生的通知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國傳統陶瓷文化,同時也作為市瓷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之一,由景德鎮宋元青白瓷研究所主辦,市瓷局大力支持協辦的《景德鎮青白瓷半刀泥技藝人才培養》高級研修班項目開始招生。
  • 景德鎮:陶瓷也能被「智造」,泥土搖身變瓷器
    景德鎮是「瓷器之國」的代表和象徵,制瓷歷史悠久,聞名世界,有「瓷都」之稱。現如今,景德鎮正在通過高端的設備、智能的軟體系統,以及國外先進陶瓷裝備技術與本土傳統技術相結合的模式,建設一座集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於一體的工業智能工廠。
  • 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在海口開展
    王子謙 攝中新網海口12月19日電 (記者 王子謙)「陶瓷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19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來自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20餘位當代優秀陶瓷藝術家所創的130件陶瓷作品。這些作品以多元的陶瓷藝術形式、技藝、精神內核,呈現了當下景德鎮陶瓷藝術旺盛的生命力。圖為參觀者欣賞瓷板畫。
  • 千年不熄的窯火,商業和藝術相結合,景德鎮陶瓷大學
    但是到了近代西方出現了瓷器學校、大大提高生產率的機器,開展陶瓷學研究,我國的瓷業遭受了危機,面對這等情況,中國的陶業學堂因此產生,而他就是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前身,該校以改良中國造瓷業,振興中國瓷器為己任。
  • 【中部崛起勢正勁·江西篇】景德鎮打造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
    江西晨報網訊( 首席記者 劉良昌 文/圖)千年古鎮、世界瓷都,景德鎮市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御窯史。陶瓷文化是這座城市最鮮明的特徵,也是最有價值的財富。去年,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這座千年瓷都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 我為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
    我為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勇紀實中國新聞雜誌社記者 華 娟人物名片:楊勇,1969年6月,出生於景德鎮,原籍江西豐城人,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藝術設計系。
  • 景赫堂:回首景德鎮陶瓷大師(早期國大師篇)
    最初將在工藝美術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士命名為老藝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根據《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對符合一定條件且長期從事工藝美術製作的人員,由國務院負責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工作的部門授予的稱號。景赫堂今天帶瓷友回首前三屆的早期國大師!
  • 景德鎮陶瓷大學:演繹「泥與火的傳說」,開啟光輝新徵程
    可以說,景德鎮是中國的名片,也讓中華文化借著瓷器這個載體傳播到世界。作為人類貿易史上第一件全球化商品,瓷器是承載了東亞文明、西南亞文明和歐洲文明相互影響作用的「天下之器」。凡有瓷器到達之地,都是中國文化影響力所及之地。但17世紀以後西方國家利用工業革命成果,逐步以機械制瓷取代手工,以煤窯取代柴窯,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成本。
  • 【關注】千年瓷都再出發——2020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觀察
    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曾參與瓷博會創建與推動工作的餘樂明認為,17年來,瓷博會對景德鎮陶瓷企業的快速發展,對陶瓷文化的傳承、弘揚,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促進了世界陶瓷在商貿、文化、技藝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逐步發展成為我國陶瓷領域內國家級、國際化的平臺。 在瓷博會現場,記者還遇見了一位老者,他來自江蘇南京,今年已經70歲高齡。他和景德鎮的緣分,同樣充滿了傳奇。
  • 景德鎮:千年瓷都起筆繪宏圖
    2019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這座千年瓷都被賦予文化新使命。轉眼一年多過去,景德鎮已展開陶瓷文化傳承的新宏圖,起筆之年可圈可點。  創新傳承路徑 喚醒文化記憶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窯」是景德鎮曾經的城市記憶。
  • 中國彩繪文化藝術,陶瓷雕塑,景德鎮陶瓷
    此書是《陶瓷美術》雜誌從1958 ~ 1968年間所出雜誌的合訂本,其中涉及景德鎮眾多陶瓷雕塑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及論文,儘管彩圖很少,仍然是我們研究這一時期陶瓷藝術的重要文獻資料。書中有這一時期重要的陶瓷雕塑家,如曾龍升、曾山東、周國楨、劉遠長等,以及這一時期出現的制瓷機構,如陶研所、雕塑瓷廠等,是我們研究20世紀60年代前後陶瓷彩繪雕塑發展的重要依據。
  • 千年瓷都如何種好傳承創新「國家試驗田」
    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如是說。  沐浴著新時代的春風,帶著文化復興的期望,景德鎮在轉型發展的新路上,踏歌而行,步履鏗鏘。  文化遺產是城市底蘊的「器」,制瓷技藝和制瓷精神是傳承創新的「魂」  走進景德鎮,伸手就可以觸摸歷史。  御窯遺址下的瓷片,呢喃著帝王的家國往事;石板路、古礦井,鐫刻著文脈傳承的陶瓷密碼。
  • 20個陶瓷琉璃大師代表作,展示淄博陶琉製作的最高水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趙原雪樊舒瑜作為今年的展區新元素——淄博守藝人區展位,集中對淄博市陶琉輕紡產業發展中心評選出的20個陶瓷琉璃大師工作室的代表作品進行展出,這些大師個個技藝精湛,代表了淄博陶琉製作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