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晨報網訊( 首席記者 劉良昌 文/圖)千年古鎮、世界瓷都,景德鎮市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御窯史。陶瓷文化是這座城市最鮮明的特徵,也是最有價值的財富。去年,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這座千年瓷都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9月24日至9月25日,本網記者隨「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瓷都景德鎮,走進陶瓷博物館、御窯廠考古遺址公園、陶瓷創意園區和企業,近距離感受這座千年瓷都煥發的新光彩。
▲陶溪川在保留原老瓷廠廠區的基礎上建設了博物館、美術館等
文創街區打造城市新名片
9月24日,夜幕下的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流光溢彩,遊客如織。
陶溪川以原宇宙瓷廠為核心啟動區,通過結構改造、活力再造,融傳統 時尚 藝術 高科技於一體,已成為工業遺產成功轉型、文創產業發展升級的樣本,是景德鎮的文化新地標、城市新名片。
「老房子上長出了新房子」,陶溪川在保留原老瓷廠廠區的基礎上,「嫁接」了博物館、美術館、瓷器店等。記者在陶溪川採訪時了解到,不少年輕一族在這裡創新創業,各種各樣的陶瓷文創產品在這裡推出,走向世界。其中,景德鎮市圜梓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應園園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訴記者,這裡創業氛圍濃,決定紮根這裡設計製作陶瓷文創產品。
如今,這個文創街區已幫助上萬人創新創業。以文化引領產業發展、用新業態復活工業遺蹟,陶溪川闖出的新路正被省外的一些傳統陶瓷產區借鑑複製。
記者在現場看到,陶溪川文創街區一期已經建成,二期項目正在緊張而有序地建設當中。較之一期項目,二期項目在功能上進行了擴充,以陶瓷為出發點,延伸到工業、藝術等領域,讓藝術融入生活。
探索傳承與創新新路徑
三寶——這座青山綠水間的小山村,已經蜚聲海內外陶藝界。9月25日,記者來到這裡,沿街的陶瓷店鋪和陶瓷工坊讓人應接不暇,感受到了濃濃的創業氛圍。
三寶國際瓷谷是依託三寶村的生態、陶瓷、歷史資源,聚集大量藝術家、設計師、國際創客等「景漂」「景歸」和本土匠人、企業,重點打造的陶瓷文化旅遊產業聚集區。2015年以來,三寶發展多頭並進,項目建設、品牌打造、人才引進、產業聚集齊發力,引入洛可可設計公司,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陶瓷創業者前來投資創業,三寶蓬、真如堂、國際陶藝村等知名陶瓷企業和一批陶藝家紛紛落戶三寶,現已初具規模。
「景德鎮建設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要做好傳承和創新兩篇文章。」閒雲居陶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段建平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按照這個路徑,其公司整合了藝術家、設計師和工匠團隊,整合了上下遊資源,把藝術家的靈感,設計師的創意通過工匠呈現出來,實現「傳千年藝、創當代美。」
保護遺址 守住「根「與」魂」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是我國唯一一處能全面系統反映官窯陶瓷生產和文化信息的歷史遺存。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結束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歷經明清兩朝27位皇帝,為皇帝燒造御瓷長達542年。御窯廠地位特殊,價值唯一,與長城、故宮一樣,不僅是江西,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
9月25日,記者再次走進御窯廠遺址,從御窯廠大門通往龍珠閣的主幹道兩旁,景觀早已煥然一新。不僅山體山形作了修復,周邊高臺擺上了一批匣缽,路邊的燈光亮化工程也已基本完工。而原本的水泥路面更是替換成了老青石板進行鋪裝,青石板兩邊採用了景德鎮的特有元素——高嶺土瓷沙、渣餅作為裝飾。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景德鎮市全力以赴推進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御窯廠遺址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護和完善,多方力量同時發力,修繕資金迅速到位,建設團隊火速奔赴現場。規劃、徵遷、修繕,經過精心設計、修舊如舊的復原,御窯廠周邊重現光彩,新的希望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記者還了解到,御窯廠遺址作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核心區的「一軸」,是開展保護陶瓷文化傳承創新工作中的核心。《景德鎮市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條例》已經正式施行,對御窯廠遺址保護範圍、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工作的原則和體制等方面進行了規範,明確了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職責,這標誌著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工作走上法治管理軌道。
來源:江西晨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