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勢正勁·江西篇】景德鎮打造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

2021-01-09 騰訊網

江西晨報網訊( 首席記者 劉良昌 文/圖)千年古鎮、世界瓷都,景德鎮市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御窯史。陶瓷文化是這座城市最鮮明的特徵,也是最有價值的財富。去年,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這座千年瓷都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9月24日至9月25日,本網記者隨「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瓷都景德鎮,走進陶瓷博物館、御窯廠考古遺址公園、陶瓷創意園區和企業,近距離感受這座千年瓷都煥發的新光彩。

▲陶溪川在保留原老瓷廠廠區的基礎上建設了博物館、美術館等

文創街區打造城市新名片

9月24日,夜幕下的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流光溢彩,遊客如織。

陶溪川以原宇宙瓷廠為核心啟動區,通過結構改造、活力再造,融傳統 時尚 藝術 高科技於一體,已成為工業遺產成功轉型、文創產業發展升級的樣本,是景德鎮的文化新地標、城市新名片。

「老房子上長出了新房子」,陶溪川在保留原老瓷廠廠區的基礎上,「嫁接」了博物館、美術館、瓷器店等。記者在陶溪川採訪時了解到,不少年輕一族在這裡創新創業,各種各樣的陶瓷文創產品在這裡推出,走向世界。其中,景德鎮市圜梓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應園園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訴記者,這裡創業氛圍濃,決定紮根這裡設計製作陶瓷文創產品。

如今,這個文創街區已幫助上萬人創新創業。以文化引領產業發展、用新業態復活工業遺蹟,陶溪川闖出的新路正被省外的一些傳統陶瓷產區借鑑複製。

記者在現場看到,陶溪川文創街區一期已經建成,二期項目正在緊張而有序地建設當中。較之一期項目,二期項目在功能上進行了擴充,以陶瓷為出發點,延伸到工業、藝術等領域,讓藝術融入生活。

探索傳承與創新新路徑

三寶——這座青山綠水間的小山村,已經蜚聲海內外陶藝界。9月25日,記者來到這裡,沿街的陶瓷店鋪和陶瓷工坊讓人應接不暇,感受到了濃濃的創業氛圍。

三寶國際瓷谷是依託三寶村的生態、陶瓷、歷史資源,聚集大量藝術家、設計師、國際創客等「景漂」「景歸」和本土匠人、企業,重點打造的陶瓷文化旅遊產業聚集區。2015年以來,三寶發展多頭並進,項目建設、品牌打造、人才引進、產業聚集齊發力,引入洛可可設計公司,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陶瓷創業者前來投資創業,三寶蓬、真如堂、國際陶藝村等知名陶瓷企業和一批陶藝家紛紛落戶三寶,現已初具規模。

「景德鎮建設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要做好傳承和創新兩篇文章。」閒雲居陶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段建平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按照這個路徑,其公司整合了藝術家、設計師和工匠團隊,整合了上下遊資源,把藝術家的靈感,設計師的創意通過工匠呈現出來,實現「傳千年藝、創當代美。」

保護遺址 守住「根「與」魂」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是我國唯一一處能全面系統反映官窯陶瓷生產和文化信息的歷史遺存。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結束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歷經明清兩朝27位皇帝,為皇帝燒造御瓷長達542年。御窯廠地位特殊,價值唯一,與長城、故宮一樣,不僅是江西,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

9月25日,記者再次走進御窯廠遺址,從御窯廠大門通往龍珠閣的主幹道兩旁,景觀早已煥然一新。不僅山體山形作了修復,周邊高臺擺上了一批匣缽,路邊的燈光亮化工程也已基本完工。而原本的水泥路面更是替換成了老青石板進行鋪裝,青石板兩邊採用了景德鎮的特有元素——高嶺土瓷沙、渣餅作為裝飾。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景德鎮市全力以赴推進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御窯廠遺址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護和完善,多方力量同時發力,修繕資金迅速到位,建設團隊火速奔赴現場。規劃、徵遷、修繕,經過精心設計、修舊如舊的復原,御窯廠周邊重現光彩,新的希望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記者還了解到,御窯廠遺址作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核心區的「一軸」,是開展保護陶瓷文化傳承創新工作中的核心。《景德鎮市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條例》已經正式施行,對御窯廠遺址保護範圍、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工作的原則和體制等方面進行了規範,明確了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職責,這標誌著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工作走上法治管理軌道。

來源:江西晨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為陶瓷文化發展插上金融「翅膀」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高...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支持像林海浪一樣的陶瓷創業者們的融資需求,人行景德鎮市中支積極引導轄內各銀行機構先後推出「景漂創客貸」「陶瓷電商創業貸」「版權貸」等產品,尤其是在景德鎮成為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之後,金融支持更是為這座千年瓷都重振輝煌注入不竭動力。
  • 景德鎮青年陶瓷繪畫師的傳承與創新
    新華社南昌12月17日電題:景德鎮青年陶瓷繪畫師的傳承與創新新華社記者郭傑文、姚子云一手拿著畫筆,一手端著顏料……記者見到段文祥時,他正在瓷瓶上勾勒描繪,一幅花鳥圖躍然瓶上。今年29歲的段文祥是景德鎮的一名陶瓷繪畫師,從事陶瓷繪畫已有12個年頭。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景德鎮人,他從小就受到陶瓷文化的薰陶。「小時候就看到舅舅把一個個精美的圖案畫在碗上,覺得非常神奇,當時就萌生了從事陶瓷繪畫工作的想法。」段文祥說。為系統學習陶瓷繪畫工藝,2008年段文祥幾經輾轉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偉的徒弟。
  • 千年瓷都如何種好傳承創新「國家試驗田」
    3萬多名陶瓷愛好者八方鹹聚,塑造了全國特有的「景漂」現象;5000多名「洋景漂」慕名而來,令江西景德鎮四處洋溢著國際範兒;陶溪川、名坊園、三寶瓷谷等街區林立,現代瓷器的「光與影」賡續著古老的窯火傳奇。  2019年8月,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批覆,千年瓷都種上了傳承創新的「國家試驗田」。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千年瓷都如何種好傳承創新「國家試驗田...
    3萬多名陶瓷愛好者八方鹹聚,塑造了全國特有的「景漂」現象;5000多名「洋景漂」慕名而來,令江西景德鎮四處洋溢著國際範兒;陶溪川、名坊園、三寶瓷谷等街區林立,現代瓷器的「光與影」賡續著古老的窯火傳奇。2019年8月,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批覆,千年瓷都種上了傳承創新的「國家試驗田」。
  • 景德鎮陶瓷大學:演繹「泥與火的傳說」,開啟光輝新徵程
    翻開中國陶瓷高等教育新篇章千年不熄的窯火,成就了瓷都景德鎮。因陶瓷而立,因陶瓷而興,陶瓷是這座城市最耀眼的標籤。而新中國建立後的景德鎮陶瓷大學給這種古老的傳承方式帶來了改變,也翻開了中國陶瓷高等教育的新篇章。作為一所以培養陶瓷人才為特色的高校,「陶瓷」是一直不變的辦學特色。
  • 景德鎮:千年瓷都起筆繪宏圖
    景德鎮:千年瓷都起筆繪宏圖  新華社南昌10月26日電 題:景德鎮:千年瓷都起筆繪宏圖  新華社記者  江西景德鎮是中國最早的瓷業城市,曾與陶瓷一起在世界舞臺上閃耀過,又在現代化進程中褪去了光芒。
  • 【關注】千年瓷都再出發——2020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觀察
    今年瓷博會開幕前,已確定的籤約項目有26個,籤約金額超200億人民幣,而瓷博會期間,景德鎮陶瓷的線上銷售達50多億元,線下銷售達7億多元。 「原本,今年的線上直播,是受制於疫情影響,推出的一個帶有探索性的舉措,沒想到,恰恰就走出了一條新的路子,這讓我們感到很欣慰,這也正是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的生動實踐。」
  • 江西浮梁三龍MR數字陶瓷產業園開工奠基
    開工奠基現場  「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江西省浮梁縣被喻為「世界瓷都之源」,曾孕育了著名的瓷都景德鎮,至今陶瓷產業仍在浮梁縣域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培土奠基  據了解,三龍MR數字陶瓷產業園作為傳統陶瓷產業升級換代的創新型項目,是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相融,「科技、文化、旅遊」三位一體設計理念,通過MR、大數據、5G、
  • 景德鎮陶瓷藝術家謝凱的作品收藏價值在哪裡
    謝凱,江西景德鎮人,現系江西省高級技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陶瓷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從事陶瓷藝術二十餘年,擅長意境山水畫,其作品多次獲國家省級獎項,在專業刊物發表作品及論文20餘篇。
  • 傳承景德鎮陶瓷古彩技藝,「守」藝人黎敏才有話說……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黎敏才,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黎敏才,1981年生於江西省景德鎮昌江區麗陽鎮。
  • 中部崛起勢正勁:湖南篇 華菱線纜:可配套生產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
    9月22日,由中央網信辦組織的「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湘潭華菱線纜。 投資數億元,採用美國、德國、加拿大、奧地利、日本、匈牙利等國家和國內一流的技術裝備,是國內能夠配套生產航空航天、武器裝備、海洋工程、船舶製造、軌道交通、礦山採掘、工程機械、清潔能源、超高壓和特高壓輸變電等領域高端電線電纜的極少數企業之一,位列「中國電線電纜行業競爭力百強企業」。
  • 景德鎮陶瓷大學瓷服表演亮相「2020江西文化發展巡禮」
    7月9日至15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等主辦的「文化的力量——2020江西文化發展巡禮」在撫州舉行。全省共3支高校代表隊應邀參加現場表演,分別為景德鎮陶瓷大學的陶瓷服飾表演,南昌大學的茶藝表演和泰豪動漫學院的cosplay表演。  「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被譽為千年瓷都景德鎮的四大名瓷,享譽海內外。景德鎮陶瓷大學帶去的瓷服表演節目《如果陶瓷會說話》以景德鎮四大名瓷為創作依據,將陶瓷元素與服飾完美結合,旨在以陶瓷之美點亮服飾之美,以服飾之美傳播陶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