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弄風雅」特展:從琴茶書畫看宋代慢生活

2020-12-14 中國藝術金融網

點擊藍字

默默關注

從宋代「萬壑松風」琴,到趙佶《臘梅雙禽圖頁》,再到汝窯天青釉蓮花形溫碗、龍泉窯青釉五管花插……每一件文物背後都透露著宋朝文人雅士的「慢生活」。10月15日,湖南省博物館將舉辦「閒來弄風雅——宋朝人慢生活鏡像」展覽,主辦方通過展出的88件/套文物,呈現宋朝文化生活的雅致清韻,這也是繼故宮舉辦宋代蘇軾大展後,又一與宋代文化藝術相關的特展。

潑墨揮毫、品茗飲酒、焚香賞花、撫琴對弈、吟詩賦詞、鑑古賞玩……從古裝電視劇《清平樂》、《知否知否》,到新近在湖南經視亮眼推出的宣傳片《閒來弄風雅——宋朝人慢生活鏡像》。宋朝,仿佛從詩詞歌賦的吟詠中,從繪畫雕刻的描繪中,穿越千年時空隧道,呈現在我們面前。

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點明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四藝」。

在宋朝的士大夫群體中,流行四大雅事: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宋人認為,這四件雅事不可草率、馬虎,應該以專業的態度對待它。由此可見宋人的生活審美風尚:追求雅致、講究品質。

此次湖南博物館的展覽展出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宋代「萬壑松風」琴,斫制,漆色明亮。琴面為桐木,琴底為梓木,冠角、嶽山、承露由硬木所制。玉質雁足,和闐青白玉琴軫,蚌徽。琴面有龜背斷,琴底有冰裂斷,面與底同有流水斷、牛毛斷。龍池上方刻琴名「萬壑松風」四字。龍池和鳳沼所見題銘與印銘,皆為後世藏家所刻。

宋·「萬壑松風」琴 湖南省博物館藏

宋·「萬壑松風」琴局部 湖南省博物館藏

宋朝文人的音樂修養極高,宋詞可唱成曲,而文人不可不備琴。他們常撫琴于晴窗、松溪、竹林,或依案、臨溪、倚石,目送歸鴻、心遊太玄,在樂音裡感悟自然和生命的玄奧。因琴清、淡、和、雅的音樂品格是琴樂標榜和追求的審美情趣,寄寓了文人風凌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從而在「琴棋書畫」四藝中居於首位。

將展出的宋畫中還包括馬麟《松林亭子圖》,馬麟,馬遠之子,宋寧宗朝(1195-1224)畫院祗候。山水、人物及花鳥畫繼承家學。此圖繪一士人隱居江邊松林的情景。前景松林曲柯密葉、秀挺蒼鬱。林間茅屋數間,臨江亭內一人端坐。下部一條小徑延伸至江邊。遠處峰巒連綿,其中一座巍峨聳立。整幅作品構圖精巧,意境幽遠。

馬麟《松林亭子圖》

將展出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蓮花形溫碗為溫酒器,十瓣蓮花口,深腹,高圈足。器身隨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放的蓮花。器內外均施天青釉,釉面布滿細碎開片。色澤溫婉柔和,造型比例和諧,集觀賞、實用於一體。蓮花有聖潔、清廉之象徵,以此作溫酒之器,亦反映出出宋代文人追求高潔品格的心性。這類碗為宋代溫碗常見形制,南北方窯口均有燒造。目前汝窯發現的此類蓮花碗很少,是其燒造水平的典型代表。

北宋·汝窯天青釉蓮花形溫碗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展出的南宋龍泉窯青釉五管花插花盆造型為折沿洗式,折沿邊略內斂,下腹折內收,淺寬圈足底。胎白質堅,梅子青釉,瑩潤勻淨。內底有五個空心直立小圓柱,柱下均有一圓孔。盆內的鏤空與管飾是為了方便插花而專門設計的。

南宋·龍泉窯青釉五管花插 四川博物院藏

花卉是宋朝文人必不可少的生活調味劑。文人將插花百瓶、醉飲其間的「插花飲酒」視為生活情趣、賞心樂事。以花為媒介,宣洩胸中詩意,抒懷寄情,培養清雅、雋秀之氣質。室內插花裝飾的雅趣,無論是造型優美的膽瓶插花、具有保鮮功能的銅器插花,還是自由愜意的竹筒插花、能夠製作盆景的盆花,都顯現出文人愛美、愛花、愛自然的審美情趣和內斂、理性、清雅、俊秀的氣質。

宋代是真正的士大夫時代,也即是文人口中稱道而身體力行的時代。

宋朝的文人政治最徹底。據史載,太祖立國之後,曾在太廟裡刻下祖訓,「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宋太祖「不殺士」的國策是中國古代史上最為開明的政策,且得到了切實的執行,達三百年之久,可以說這是有宋一朝三百多年的大憲章。

什麼叫士大夫?坐而論道,躬身行之。從此無論寒門士子,還是農桑人家,學而優者,均可以出入廟堂。廟堂之上,君臣爭論不已;江湖之中,書生指點江山。試問哪朝哪代,文人有這等身份和地位?朝堂之上,包拯吐沫橫飛,仁宗皇帝不得不以絹試臉,而老包卻只當不見,仍然在慷慨陳詞;江湖之上,範仲淹妙筆生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唐宋八大家 · 歐陽修

不否認宋代有政治鬥爭,但政治鬥爭往往只是政見的不同,雖然有黨同伐異,但沒有肉體消滅,最多是貶謫。

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蘇軾雖然政見上不同,但私誼卻還不算差。歐陽修死後,給予歐陽修評價最高的,是政敵王安石,可見那是一個君子時代。中國歷史上有那麼多的名人都出現仁宗朝(唐宋八大家有六大家在同時出現),絕非偶然,是適宜的政治政治環境孕育的果實。

中國歷史上的比較成熟的政黨政治,就是這一時期典型的政治現象。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黨和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黨輪流執政近百年,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一個奇蹟。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我這裡提出的是政黨,而不是歷史上人們常常批評的朋黨。中國歷史有很多朝代,都存在大臣之間拉幫結夥,互相傾軋,為禍國家社稷的情況。

大眾主流比較樂於回憶秦漢時代、盛唐時代,甚至鼓吹大明時代、大清時代。然而在歐洲、在日本、在美洲,學術界對宋代的評價要比其他朝代高很多。宋代是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巔峰時代。文學、藝術、哲學、教育、科學、醫學、工藝可謂是百花齊放,並且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一段說宋的評價是:「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這樣一個如夢如幻的朝代,值得深度研究,細細品味。

微信號:藝金國際影視傳媒

更多精彩,就在這裡,期待與你相遇

相關焦點

  • 免費看展/「閒來弄風雅」特展:從琴茶書畫看宋代慢生活
    澎湃新聞獲悉,10月15日,「閒來弄風雅——宋朝人慢生活鏡像」將在湖南省博物館展出,從宋代「萬壑松風」琴,到趙佶《臘梅雙禽圖頁》,再到汝窯天青釉蓮花形溫碗、龍泉窯青釉五管花插……主辦方通過88件/套文物呈現宋朝文人雅士的「慢生活」。這也是繼故宮舉辦宋代蘇軾大展後,又一與宋代文化藝術相關的特展。
  • 湖南省博物館年度原創大展開幕 再現宋朝慢生活
    湖南省博物館年度原創大展開幕。匡瀅攝  人民網長沙10月15日電 (匡瀅)15日上午,由湖南省博物館聯合12家文博單位共同主辦的原創大展「閒來弄風雅——宋朝人慢生活鏡像」開展,這是湖南省博物館本年度的原創大展,通過文物場景化的有機組合,創意化的展陳設計,給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觀展體驗,展覽將持續至明年1月15日。
  • 浙博把杭州的平湖秋月帶到了江蘇「雙城」演繹江南生活美學
    伴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開始追求精緻與風雅。在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這些關於美好生活的追求漸漸形成一套美學體系,並上升至文化藝術的高度。到了宋代,花藝達到鼎盛期,特別是在賞花例行集會時對於鑑賞銅瓷花器的風氣,對花藝水平的提升更是一大助力。而當時宋代美學呈現為內斂而簡約,除了表現在花藝上,更表現在瓷器上,因而有了後世所崇尚的「極簡美學」。展示內容除了花藝歷史、各朝代的風格演變、花器外,也有現代的插花藝術。第二單元「此曲只應天上有」(琴),中國傳統音樂流傳至今還能蔚為風尚者,非古琴莫屬。
  • 吃茶看畫賞器靜心!「事茗深圳新人文生活——2020茶文化藝術主題展...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文/圖吃茶、看畫、賞器、靜心……11月27日下午,「事茗深圳新人文生活——2020茶文化藝術主題展」在深圳市東門步行街思月書院開幕這次展覽的策展別具用心,文化氣息濃厚,很接近我們的當代日常生活,讓我們在觀賞中得到藝術的薰陶和啟迪。」▲深圳市羅湖區齡方畫院院長、書畫家張玲霞「茶是中國的國飲。」
  • 故宮主題書畫特展 與蘇軾來一場跨越千年對話
    9月1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文華殿開展。展覽通過78件(套)文物精品,勾勒出一個生動而立體的蘇軾形象,帶領觀眾回到蘇軾所處的那個文化昌盛、群星璀璨的時代。風流韻勝的書畫作為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的重要展覽之一,此次蘇軾主題書畫展籌備時間長達一年多。
  • 蘇軾主題書畫特展明日亮相故宮 再現蘇子與客泛舟遊赤壁
    作為首場蘇軾人物主題書畫展,展覽結合蘇軾所生活的北宋文化最為繁榮發達的時代展開,與蘇軾深入交往的前輩如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人,都是名垂青史的文史大家。他的門生與友人如黃庭堅、秦觀、李公麟、王詵等人,也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璀璨的明星。除了蘇軾本人的書畫作品外,黃庭堅的《君宜帖》、米芾的《盛制帖》、蔡襄《京居帖》等珍品都亮相該展。
  • 七律·《琴書畫舞》戰疫情(九文仄韻)
    琴書畫舞齊出陣,自育隔離尋本分。好友親朋拒往來,山珍海味都不認。王啟成新作《琴書畫舞》四扇屏,魏碑,140釐米×35釐米×4。該套作品內容都是選用古代七言詩歌,從左到右:第一幅《琴》是宋代黃順之《聽悟師彈招隱》第三幅《畫》是宋代劉摯詩《易元吉畫猿》第四幅《舞》是唐代岑參《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旋歌》重點說的是第二幅《書》,它是唐代李白的
  • 紀念陶博吾誕辰120周年書畫特展在南昌舉行
    央廣網南昌12月1日消息(記者王一凡)為紀念陶博吾誕辰120周年,12月1日,由江西省文聯主辦,江西省美協、省書協承辦的「惟樸惟真——紀念陶博吾誕辰120周年書畫特展曁學術研討會」在南昌舉行。紀念陶博吾誕辰120周年書畫特展開幕式現場(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專家學者齊聚進行陶博吾作品研討會(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江西省文聯主席葉青表示,舉辦「惟真惟樸——紀念陶博吾誕辰120周年書畫特展暨研討會」,是江西省文聯加大對本土優秀文藝名家推介、宣傳力度的重要舉措。
  • 穿越宋代,在十二個時辰中品味宋人的精緻生活
    最近淘到一本書《道是風雅卻尋常:宋人十二時辰》,這本書帶領著我走進「風雅之宋」,在「十二時辰」中, 如宋人一般,體驗「香球燻被」「全民簪花」「含香奏對」「雅歌投壺」「點茶畫湯」「紅袖添香」等風雅之事。她的詩詞中,香出現的頻率極高,可見香在她生活中已無處不在。 《全宋詞》共收錄將近兩萬首詞作,其中,香竟足足出現了六千五百次!不難想像,香在宋代文人的生活中佔據了何其重要的位置。
  • 宋代:茶書創作的黃金時代
    雖然明代茶書相比宋代茶書在數量上更勝一籌,但如果講究原創,還是宋代的原創比例高出不少。 除位極人臣的幾位親歷者之外,宋朝在中國茶史的特殊之處還在於,地位至高無上的皇帝也熱衷茶事並有所著錄。 親自點茶寫書的宋徽宗 宋徽宗以不務正業聞名,不僅書畫天賦極高,在茶事上也是頂尖,他不但作茶詩、繪茶畫、著茶書,還精通茶藝、喜好點茶,甚至親自為臣下點茶。
  • 鄂蜀兩地聯手舉辦「書畫中的諸葛亮」特展
    市民觀看畫展 胡傳林 攝中新網襄陽11月7日電 (胡傳林)湖北襄陽市博物館7日舉辦「書畫中的諸葛亮」特展,該展將一直持續到12月20日,市民可免費觀看。作為「三國掇英——三國物質文化」系列學術展之一,此次展覽以諸葛亮生平為線索,展出書畫13幅、諸葛亮相關遺蹟圖12幅、諸葛亮行蹤圖及年表1幅,包括清代端秀的《漢諸葛武侯像》,現代姚衡的《三顧茅廬》、戴郭邦的《諸葛亮草船借箭》等知名畫作。其中,《漢諸葛武侯像》出自清代畫家端秀之手。
  • 茶室茶空間,詩意空靈,風雅相伴,生活可靜可不簡單
    一壺茶,一點小小裝飾,一個舒適的坐席,一方詩意空間。足夠愜意與安靜,能夠讓你放下浮躁,與自己的靈魂一起放鬆,這個空間就是茶空間。在茶文化的薰陶中,人的生命仿佛也有了山水清音和草木葳蕤的靈氣。古人建茶寮,追求的也不外乎是「碧山深處絕塵埃,面面軒窗對水開。穀雨乍過茶事好,鼎湯初沸有朋來」的雅意。
  • 《上新了·故宮》|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郭京飛神還原《赤壁賦》情境  國際在線消息:故宮博物院集中國古代建築與文物收藏之大成,這些有形的存在留給我們的不僅是親眼目睹的歷史,更是精神上的溯源。本周六《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不可錯過的鈞瓷茶器展,邂逅雅致生活
    宋代是我國古代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時期,經濟的繁榮為宋人追求良好生活提供了經濟條件。宋人有諺曰:「品茗插花,焚香掛畫,四般閒事」,道出了宋人閒適、雅致的生活情趣【生活四藝】品茗、插花、焚香、掛畫,被宋人合稱為生活四藝(亦有稱「四事」者),是宋代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