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終於有人說出了我想說不敢說的話了

2020-12-16 騰訊網

文 | 多多黛

1

最近,有一個孩子爸因為發了一條抱怨老師的視頻走紅了,迅速圈粉,引得十幾萬網友的點讚。

他說了什麼?簡單直白:「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單刀直入,訴求明確。

這位爸爸說:

「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我那麼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

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你辛苦什麼啊?

說實在的,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

作為一個家裡剛好有娃上一年級的家長,聽到這個爸爸的話,我真的想瘋狂點讚。

他說出了我一直在抱怨,但卻「敢怒不敢言」的心裡話。

我有哪些心裡話?在說之前,我先說說之前看到的一個熱搜視頻。

視頻裡,學校家長會,一個爸爸被點名,原因是經常不及時回復老師在班級群發布的消息。

這個爸爸當場崩潰大哭,一邊哭一邊說:「我天天加班到凌晨,我不可能老時時刻刻盯著那個東西……

這個崩潰大哭的爸爸,沒有讓我覺得矯情,而是覺得他哭出了所有家長的心聲。

人到中年,家裡有娃,忙著掙錢養家,上班社畜,下班孩子,老闆、老師微信分分鐘響起來。

做個好家長,難啊!

2

我就直說了吧,身為一個家長,我真的想退出家長群。

我認為,家長群的存在,嚴重不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

現在孩子不論是開始上幼兒園,還是小學或中學,家長會一結束,第一件事必定是建家長群。

其實,建個群,方便老師通知各種事宜,這倒是一個很簡便的方式,也挺好。

可經常會出現,老師一發消息,後面跟著無數個「收到」。

為了及時看老師的消息,一般家長會把群設置成有提示音的,結果這「收到」,讓手機響個不停,而且,看老師的消息,得「翻山越嶺」,很不容易。

上班族的家長們,不可能時刻看手機,有的工作甚至是不允許看手機的,所以錯過消息在所難免。

可不回復,家長們又揣測,老師發了話,好歹得有一個回應,表示尊重吧。

前一段時間,我工作特別忙,經常加班。

有一次,老師在群裡通知學校有檢查,讓孩子們穿校服,結果我沒有看到。第二天早上,女兒到學校後,用老師的手機給我打電話,讓我送校服過去。

晚上,女兒回來特別生氣,把我的家長群置頂,設置了「強提醒」。

當時,我也有點情緒,一氣之下,把我老公也拉進群,跟他說,以後一起關注群的消息。

兩個人同時在群裡,沒有多一份「依靠」,反而是多了一份「依賴」,我以為你在群裡,能及時看到消息去回復,他以為你在群裡,肯定會關注的。結果倒好,兩個人都沒有去關注。

於是,一場為「孩子你什麼都不管」主題的家庭戰爭爆發了。

3

家長群的存在,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

我家兩個娃,小兒子今年上了一年級,秉承了教育家的觀念,他在之前沒有接受任何的超前教育。

開學第一堂家長會,校長強調,「幼小銜接班」只是一些為了賺錢的商家想出來的「噱頭」,臺下的我還在竊喜,因為在周圍朋友都給孩子報班的時候,我硬是忍住了沒有報班。

到目前為止,開學一個多月,我才發現自己錯了。鬼知道這一個多月,我都經歷了什麼,說是在渡劫,一點都不為過。

開學沒幾天,直接要求寫「天」、「地」、「人」,要求規範寫字。

看著兒子發下來的作業本,我甚是欣慰,對於第一次寫字的他來說,這很不錯了。

正在自我陶醉,打算給兒子點讚時,家長群來消息了,老師發了班裡的幾個孩子的規範作業。

果然是別人家的孩子,從來沒有讓別人的父母失望。一年級的孩子,寫字都帶著筆鋒。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於是,拉著兒子努力寫,可兒子的手根本不聽使喚,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他無處安放它們。

兒子寫不好,開始哭;我教不會,只有吼。昔日的母慈子孝,已經不復存在,只有現如今的怒目相對,兒子說我是「惡魔」,很煩。

前天,兒子語文考試,考了78分,我看了一下試卷,拼音剛學到「f」,可試卷上要求寫出「鴨子」的拼音,我認為考的還可以,可老師又發出了幾個滿分的試卷,我的心情頓時不好了。

在家長群裡,基本上每天老師都在提醒你——別人家的孩子很優秀,你的孩子還需努力。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什麼樣的滋味?

4

現在的教育說是減負,但孩子一點也不輕鬆。把在學校該學的,都擠給了家長。家長沒有時間,只有求助於各種補習班。

這種情況,不僅沒有給孩子減負,反而還給加重了家庭經濟的支出。

上了一天班,給老闆當「學生」,回到家,還得輔導孩子寫作業,給孩子當「老師」,這的確很辛苦。

而且,這種讓家長輔導寫作業的方法,根本不值得推廣。

會讓孩子意識混亂,以為這作業是布置他和父母的,甚至,以為寫作業是為了達到父母的要求。

因平時輔導兒子寫作業,他現在寫作業會習慣性地喊我「媽媽,寫作業了,快來,教我寫作業。」

他識字多,根本不需要我讀題的。

語文他不懂得筆順,所以我一般會在旁邊輔導,但數學題他完全是可以自己思考的,但他潛意識認為,他學習我必須在旁邊陪著。

昨晚,我拒絕幫他讀數學題,他發脾氣說:「我不寫作業,我就不寫作業。」

一副大難臨頭也不怕地向我示威,本來應該是他不寫作業,老師會批評他。

可現在完全是他寫作業,為了滿足我的要求,因為他知道老師會找我,指責我不關心孩子的學習。

那一句「我愛學習,學習是我媽快樂」的話,戳中了很多媽媽的心,可誰來理解一下,沒有敗給自己當年的學習,卻累趴在給孩子輔導作業上的心酸呢?

現在都提倡讓孩子獨立,教育專家也一直強調,獨立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平時學習中,需要孩子自己去完成的事,比如讓孩子戴紅領巾,美術課需要帶的工具之類的,可以直接告訴孩子,讓他們自己去準備。

而不是每次都由父母準備好放在書包,這種包辦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對於孩子的學習,父母也不必總把弦繃得太緊。焦慮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陪伴一個孩子的成長,就如同靜待一朵花開,靜待一棵樹長大。

有的孩子會在很短的時間,便開出鮮豔的花朵,可有的樹苗,幾年之內,不會有什麼變化,但請給他們時間,溫柔以待,他們終會長成參天大樹。

讓花開成花,讓樹長成樹,好的教育就是千人千面,而不是所有孩子都成為同一個模子裡的人。

退出家長群,並不是什麼罪不可赦的錯誤,只是一種選擇。

把孩子的學習交給老師,而你的陪伴方式,可以不是輔導作業,而是帶孩子去見識世界,看一看花,摸一摸樹,追一追蝴蝶。

今日互動你的家長群裡有奇葩家長嗎?有頤氣指使的老師嗎?歡迎留言,聊一聊。

相關焦點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近日,有一位家長拍了一段「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爆火,獲贊幾十萬。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事件,各方網友的評論: 海曙百貨批發:支持這位家長「退群」。現實很殘酷!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位父親的話,說出多少家長的心聲
    "說實在的,辛苦什麼?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 既然家長都能教孩子的話,為什麼還要把孩子送到學校?要你幹什麼?" 安安爸爸的話很快得到了其他家長的共鳴,安安爸爸說這樣的家長群呆著也沒意思,明明辛苦的是家長,卻總是違心的要誇老師。 於是安安爸爸直接退出了家長群,"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不得不說這位爸爸的話道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這位爸爸的話,道出多少家長的心聲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 這位爸爸的這幾句話,處處戳心。 這段視頻一出,得到了非常多家長的共鳴。大家紛紛表示這位爸爸說出了想說卻一直不敢說的話。 不管這位家長是不是為了博人眼球,但他說的也確實是現在有的一種現象。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一家長吐槽出了眾多家長心聲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我那麼有時間看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說實在的,辛苦什麼?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一位家長吐槽家長群的視頻在網友引起人們的圍觀和熱議,不少家長也說該男子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自己也想這樣做,只是不敢而已。
  • 家長怒吼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成年人的辛酸,從教育孩子開始
    一位中年父親在視頻中崩潰地對孩子老師說:「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 「我哪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 「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 「說實在的,辛苦什麼?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
  • 「我就退出家長群!要你們幹什麼」家長群,真的變成壓力群了?
    「我就退出家長群!要你們幹什麼」近日就有一名父親在短視頻平臺怒懟老師,引來了網友們的圍觀。該父親一看情緒就比較激動,直接表示:「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你們自己上課不用心,下課又叫我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中年父母的崩潰,從家長群開始!
    因為不堪家長群的壓力,公然視頻喊話老師和學校: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從視頻內容來看,這位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
  • 孩子爸爸憤怒道:「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知識教學到底是誰的...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最近,「壓垮一個成年人僅需一個家長群」在網上刷屏。雲因在於一位江蘇家長在自製短視頻中的那呼喊:「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 「我就退家長群怎麼了」!爸爸吐槽家長群走紅,道出無數家長心聲
    雖然兒子年紀小,但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上,汪涵也如同普通家長一樣,絲毫不敢鬆懈。汪涵表示,他兒子每天都要上英語課、圍棋課,包括邏輯思維,以及體能等各方面都沒落下。一般來說,孩子有這麼多的課程,為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是需要加入不少家長群的。
  • 家長群怎麼就成了「壓力群」?
    白巖松:最近一段時間,手機裡老師和家長聯絡的家長群,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因為老師在群裡要求家長幫著批改作業,江蘇一位家長憤而退群,並且發視頻抗議「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位家長的吐槽,在網上得到了眾多家長的共鳴。
  • 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老師:我更想退群!家長老師互撕為哪般
    他在視頻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該家長還憤怒發出了靈魂拷問:「教是我教,改是我改,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是誰辛苦?」這番話迅速引發了廣大家長的共鳴,「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微博話題建立後,短時間內閱讀量破億,登上熱搜榜。
  • 聽見她說《許願》:26年想說而不敢說的話,慶幸她終於走出第一步
    她就像佛祖的五指山把我壓得死死的,我喘不過氣,我不敢笑,我不敢哭,我更不敢死,我不配得到幸福。 這個我就是《許願》的小雨,在26歲生日的這天,她做了一件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她很可憐,但是這一次她很勇敢。一個人被壓迫到無法呼吸時,反抗就是她的唯一出路。
  • 一個家長退出家長群的事件迅速佔領各路媒體,甚至引發了一場混戰
    這些天,一個家長退出家長群的事件迅速佔領各路媒體,甚至引發了一場混戰。很多家長在慨嘆「終於有人說了自己想說而不敢說的話」的同時,繼續大倒「苦水」,甚至逐漸演變為一場對老師的聲討。有人說,出現這種公開混戰的現象充分說明了家長和老師學校之間的相互不信任,人們甚至擔心家校矛盾是否會向類似醫患矛盾的方向演變。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家長和老師,當走近被家長群困擾的老師和家長時發現,矛盾的背後有相互的不理解和相互的抱怨,但更多的是焦慮和痛苦的掙扎。
  • 新聞周刊丨家長群怎麼變成了「壓力群」?
    因為老師在群裡要求家長幫著批改作業,江蘇一位家長憤而退群,並且發視頻抗議「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位家長的吐槽,在網上得到了眾多家長的共鳴。有人說,家長群已經成了「作業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後,不能休息,還要忙群裡老師布置的數不勝數的任務;有人說,家長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師的「誇誇群」,本想做個小透明,但生怕因為少說幾句,讓老師覺得自己不上心,從而忽視自家孩子。
  • 央視新聞周刊丨家長群怎麼變成了「壓力群」?
    有人說,家長群已經成了「作業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後,不能休息,還要忙群裡老師布置的數不勝數的任務;有人說,家長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師的「誇誇群」,本想做個小透明,但生怕因為少說幾句,讓老師覺得自己不上心,從而忽視自家孩子。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
  • 在家長群裡,我曾經是一隻沉默的羔羊
    文|舒平近日,江蘇一家長因不堪批改作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引發廣泛討論。由@人民網主持的微博話題「壓垮成年人只要一個家長群」,閱讀量高達7、6億,討論達8、7萬,「通訊工具越來越便捷,有效溝通卻越來越弱,值得所有從教者反思和警惕。」
  • 「要你們有啥用,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網友:不怕孩子被孤立?
    如果是這樣想就是大錯特錯了,你以為熬過幼兒園的各種手工作業,小學就可以全權交給老師了嗎?那是不可能的。最近在刷視頻的時候,刷到一個小學生爸爸和老師打電話吵架的視頻上了熱搜,不少網友表示:看的是很過癮,但是這位爸爸不怕孩子被老師孤立嗎?△ 小學生爸爸怒吼老師:要你們有什麼用,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 多年來一直想有人站出來,對我說這句話,卻被海倫凱勒說出來了!
    多年來一直想有人站出來,對我說這句話,是什麼樣的話?相信每個人所認為的話都不一樣,畢竟每個人的想法也不一樣。孤單寂寞的單身人肯定會想有個人站出來對自己說,「我愛你,我們交往吧!」 高考落榜的人肯定會想有人站出來對他說,「落榜沒有關係,再考一次!」
  • 成年人的絕望:家長怒退家長群與教授怒掀後勤桌
    成年人的絕望:家長怒退家長群與教授怒掀後勤桌 撰文丨墨黑紙白 一、當群聊從交流模式轉化為管理模式 紙白君在想微信從突然晉升為國民級應用前,它的群聊是做什麼用的?
  • 想說的話一直沒來得及說,都怪我太沉默!羅斯寄言天堂科比,走好
    想說的話一直沒來得及說,都怪我太沉默!羅斯寄言天堂科比,走好此前在外網上翻看NBA的有關新聞,一則新聞讓我至今印象深刻,那是關於羅斯和克萊的一條評價,是勇士總經理邁爾斯所說。在一次採訪中,邁爾斯談到了交易得到羅斯的可能性時,邁爾斯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如果說NBA中有球員是所有人都喜歡的,那就只能是羅斯和克萊,僅此兩人,我們當然很希望能夠和這樣的球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