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多多黛
1
最近,有一個孩子爸因為發了一條抱怨老師的視頻走紅了,迅速圈粉,引得十幾萬網友的點讚。
他說了什麼?簡單直白:「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單刀直入,訴求明確。
這位爸爸說:
「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我那麼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
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你辛苦什麼啊?
說實在的,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
作為一個家裡剛好有娃上一年級的家長,聽到這個爸爸的話,我真的想瘋狂點讚。
他說出了我一直在抱怨,但卻「敢怒不敢言」的心裡話。
我有哪些心裡話?在說之前,我先說說之前看到的一個熱搜視頻。
視頻裡,學校家長會,一個爸爸被點名,原因是經常不及時回復老師在班級群發布的消息。
這個爸爸當場崩潰大哭,一邊哭一邊說:「我天天加班到凌晨,我不可能老時時刻刻盯著那個東西……」
這個崩潰大哭的爸爸,沒有讓我覺得矯情,而是覺得他哭出了所有家長的心聲。
人到中年,家裡有娃,忙著掙錢養家,上班社畜,下班孩子,老闆、老師微信分分鐘響起來。
做個好家長,難啊!
2
我就直說了吧,身為一個家長,我真的想退出家長群。
我認為,家長群的存在,嚴重不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
現在孩子不論是開始上幼兒園,還是小學或中學,家長會一結束,第一件事必定是建家長群。
其實,建個群,方便老師通知各種事宜,這倒是一個很簡便的方式,也挺好。
可經常會出現,老師一發消息,後面跟著無數個「收到」。
為了及時看老師的消息,一般家長會把群設置成有提示音的,結果這「收到」,讓手機響個不停,而且,看老師的消息,得「翻山越嶺」,很不容易。
上班族的家長們,不可能時刻看手機,有的工作甚至是不允許看手機的,所以錯過消息在所難免。
可不回復,家長們又揣測,老師發了話,好歹得有一個回應,表示尊重吧。
前一段時間,我工作特別忙,經常加班。
有一次,老師在群裡通知學校有檢查,讓孩子們穿校服,結果我沒有看到。第二天早上,女兒到學校後,用老師的手機給我打電話,讓我送校服過去。
晚上,女兒回來特別生氣,把我的家長群置頂,設置了「強提醒」。
當時,我也有點情緒,一氣之下,把我老公也拉進群,跟他說,以後一起關注群的消息。
兩個人同時在群裡,沒有多一份「依靠」,反而是多了一份「依賴」,我以為你在群裡,能及時看到消息去回復,他以為你在群裡,肯定會關注的。結果倒好,兩個人都沒有去關注。
於是,一場為「孩子你什麼都不管」主題的家庭戰爭爆發了。
3
家長群的存在,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
我家兩個娃,小兒子今年上了一年級,秉承了教育家的觀念,他在之前沒有接受任何的超前教育。
開學第一堂家長會,校長強調,「幼小銜接班」只是一些為了賺錢的商家想出來的「噱頭」,臺下的我還在竊喜,因為在周圍朋友都給孩子報班的時候,我硬是忍住了沒有報班。
到目前為止,開學一個多月,我才發現自己錯了。鬼知道這一個多月,我都經歷了什麼,說是在渡劫,一點都不為過。
開學沒幾天,直接要求寫「天」、「地」、「人」,要求規範寫字。
看著兒子發下來的作業本,我甚是欣慰,對於第一次寫字的他來說,這很不錯了。
正在自我陶醉,打算給兒子點讚時,家長群來消息了,老師發了班裡的幾個孩子的規範作業。
果然是別人家的孩子,從來沒有讓別人的父母失望。一年級的孩子,寫字都帶著筆鋒。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於是,拉著兒子努力寫,可兒子的手根本不聽使喚,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他無處安放它們。
兒子寫不好,開始哭;我教不會,只有吼。昔日的母慈子孝,已經不復存在,只有現如今的怒目相對,兒子說我是「惡魔」,很煩。
前天,兒子語文考試,考了78分,我看了一下試卷,拼音剛學到「f」,可試卷上要求寫出「鴨子」的拼音,我認為考的還可以,可老師又發出了幾個滿分的試卷,我的心情頓時不好了。
在家長群裡,基本上每天老師都在提醒你——別人家的孩子很優秀,你的孩子還需努力。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什麼樣的滋味?
4
現在的教育說是減負,但孩子一點也不輕鬆。把在學校該學的,都擠給了家長。家長沒有時間,只有求助於各種補習班。
這種情況,不僅沒有給孩子減負,反而還給加重了家庭經濟的支出。
上了一天班,給老闆當「學生」,回到家,還得輔導孩子寫作業,給孩子當「老師」,這的確很辛苦。
而且,這種讓家長輔導寫作業的方法,根本不值得推廣。
會讓孩子意識混亂,以為這作業是布置他和父母的,甚至,以為寫作業是為了達到父母的要求。
因平時輔導兒子寫作業,他現在寫作業會習慣性地喊我「媽媽,寫作業了,快來,教我寫作業。」
他識字多,根本不需要我讀題的。
語文他不懂得筆順,所以我一般會在旁邊輔導,但數學題他完全是可以自己思考的,但他潛意識認為,他學習我必須在旁邊陪著。
昨晚,我拒絕幫他讀數學題,他發脾氣說:「我不寫作業,我就不寫作業。」
一副大難臨頭也不怕地向我示威,本來應該是他不寫作業,老師會批評他。
可現在完全是他寫作業,為了滿足我的要求,因為他知道老師會找我,指責我不關心孩子的學習。
那一句「我愛學習,學習是我媽快樂」的話,戳中了很多媽媽的心,可誰來理解一下,沒有敗給自己當年的學習,卻累趴在給孩子輔導作業上的心酸呢?
現在都提倡讓孩子獨立,教育專家也一直強調,獨立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平時學習中,需要孩子自己去完成的事,比如讓孩子戴紅領巾,美術課需要帶的工具之類的,可以直接告訴孩子,讓他們自己去準備。
而不是每次都由父母準備好放在書包,這種包辦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對於孩子的學習,父母也不必總把弦繃得太緊。焦慮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陪伴一個孩子的成長,就如同靜待一朵花開,靜待一棵樹長大。
有的孩子會在很短的時間,便開出鮮豔的花朵,可有的樹苗,幾年之內,不會有什麼變化,但請給他們時間,溫柔以待,他們終會長成參天大樹。
讓花開成花,讓樹長成樹,好的教育就是千人千面,而不是所有孩子都成為同一個模子裡的人。
退出家長群,並不是什麼罪不可赦的錯誤,只是一種選擇。
把孩子的學習交給老師,而你的陪伴方式,可以不是輔導作業,而是帶孩子去見識世界,看一看花,摸一摸樹,追一追蝴蝶。
今日互動你的家長群裡有奇葩家長嗎?有頤氣指使的老師嗎?歡迎留言,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