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眾所周知,作為我們的鄰國,日本在教育上一直有著自己獨到的方式,除了課本知識以外,日本的孩子還需要學習生活能力,抗壓能力、懂得情緒管理等。
為了讓孩子們全面發展,日本的學校裡也開設了各種各樣有趣又新奇的課程。
例如日本島根縣的一所學校就已經連續多年設立了「生命教育課」,意在讓孩子們了解生命的可貴。
這項課程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問題,但當課程內容公布之後,立即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爭議。
甚至有人說這項課程讓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陷入了痛苦、掙扎與崩潰之中。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哭著吃掉親手養大的小雞,日本「另類」課程引爭議:敬畏還是殘忍?
為了讓孩子們理解「食物的來源」和「生命的可貴」,日本根縣的一所學校開展了一項延續了60多年的生命教育課。
課程開始時,老師會發給每個學生一個雞蛋,然後讓他們把蛋放入專門的孵化器中,觀察小雞被腐化的過程。
大概3周之後,小雞們就會被成功孵化出來,而孩子們就成了自己那隻小雞的主人,負責照看和餵養。
照顧小雞的過程並不輕鬆,孩子們需要每天給小雞餵食餵水,要觀察雞舍的溫度以及打掃雞舍。
但他們與小雞的感情也在這種忙碌下建立了起來,有的孩子一天要跑去看好幾次雞舍,有的孩子則給自己的小雞取了好聽的暱稱。
隨著小雞們一天天長大,每個孩子都明白了什麼是責任,他們對小雞盡心盡力,很少出現偷懶和懈怠。
然而這樣的愉快相處僅僅維持了半年,因為課程的第二項內容就是要孩子們親手殺掉自己養大的小雞,並將它們做成料理吃掉。
老師會親自為孩子們演示怎麼殺雞,然後告訴他們怎樣操作才能減輕小雞的痛苦。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哭聲一片,他們一面執行老師的要求一面不停地說著「對不起」。
殺雞環節結束後,孩子們還要和老師學習如何製作雞肉料理。
日本人很重視「食育」教育,課程中,老師會告訴大家對所有的食物都要心懷感恩,每一份餐食都來之不易,然後學生們就會含淚吃完這頓飯。
事實上,這類生命課並非這所中學的獨家課程,在日本的一所小學中,一個班級的孩子們在校長的批准下養了兩頭小豬。
孩子們很自覺地分工照顧小豬,給小豬餵食,洗澡,打掃豬圈。
經過幾個月的相處,他們儼然將小豬當成了自己的寵物,一些孩子還為此決定以後都不吃豬肉了。
然而這兩隻小豬最後的命運和被孩子們養大的小雞一樣,成了大家餐桌上的美食,當孩子們看見自己的「寵物」被無情地宰殺,人人眼裡都含著淚水。
日本這種「另類」生命課被曝出後,立即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有人認為課程的設置毫無問題,只有親自參與,才會了解生命的過程,心存敬畏。
也有人認為這種做法太殘忍了,會在孩子們的心理留下陰影。
正方網友:自然規律,無需抵制
「這樣的課程一點問題都沒有,只有親手參與才能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只有活著才能享受這一切。」
「讓學生明白食物的來之不易,這比天天念『粒粒皆辛苦』要深刻的多吧?」
「農村不都這樣嗎?養的小動物後來都被殺掉了,自然規律而已,有什麼好抵制的。」
反方網友:不是敬畏是殘忍
「這種課程是在消耗孩子們的善良,對於孩子來說,這太殘忍了,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最後對所有生命都拒絕付出。」
「我是堅決不會吃掉我親手養大的生命的,我覺得這不是在敬畏生命,而是在培養狼性。」
「真正的敬畏生命應該是幫助生命延續下去,去好好守護,而不是把親手養大的寵物當成盤中餐。」
作為家長,應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1. 告訴孩子生命的真相
日本的生命教育中,「親自參與」是比較值得借鑑的一點。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餵養寵物的方式來讓孩子對生命形成基本的認知。
當孩子和寵物建立起感情時,也會更加深刻地明白生命的真相,進而對生命產生敬畏。
2. 不避諱死亡
想讓孩子了解生命的可貴,就不可能避開對死亡的解讀。但如何跟孩子談「死亡」,這是一個值得很多家長深思的問題。
在動畫片《獅子王》裡,小辛巴的爸爸就給出了教科書式的回答。
辛巴:爸爸,我們會永遠在一起,對嗎?
木法沙:辛巴,我來告訴你一些我父親告訴我的事。看看那些星星,過去那些偉大的君王,正在上面俯視著我們。
辛巴:真的?
木法沙:是的。所以,當你感到孤獨的時候,要記住,我們的先輩一直在指引著你。我也會。
辛巴的爸爸沒有說出「死亡」兩個字,但他卻告訴了自己的孩子,雖然父母不能永遠陪著你,但會一直愛著你。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可以選擇適當的繪本或者故事,讓孩子明白生命的起點和終點。
只有明白了死亡的含義,孩子才能知道生命是無價的,是只有一次的。
兜媽寄語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於讓孩子們敬畏生命,懂得感恩,它是生活中一項不可缺少的課程,因此,家長應當用合適、恰當的方法去與孩子溝通、探討。
為日本的「另類」生命課過於殘忍了嗎?歡迎將你的觀點分享給兜媽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