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蓮花者,生在浮華喧囂,如是心底坦然,無所懼天涯路遠,任之塵世萬般浮華,世態炎涼,且自纖塵不染,守之心中安暖。
即便受著塵世煉獄的苦,憂著寸步難行的心,也自有一份別樣的安定。好似眼前不絕升騰的水霧,氤氳,繚繞,飄散,雖有幾抹憂慮,但更顯其堅定。
一個人身在浮華,總會遇到湧動的暗流,不得不受強顏歡笑的苦,以及親手打碎心裡的夢。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心裡有其需要守護的東西,無可避免地就要與那份無可奈何狹路相逢,其終不能免之。
恰如魏無羨浮沉的一生,一個「情」字,禁錮了他一生,非謂之轟轟烈烈的愛情,更多的是親情和友情,以及生在人間那份「鋤奸扶弱,無愧於心」的情。
此番,因果註定,生死難料,緣去緣散,浮華蒼桑,一場喧囂、沉寂的人生情節描寫,終未能躲過悲涼命運基調的勾畫。
我想,一個人的苦一個人的路,遭受了那麼多,走了那麼久,是否想過萬般種種為何而存在,又為何那時意氣風發的少年成了此般模樣?還是說他想不通想不透,最終都無奈地歸為塵世浮華?
又一想,或許這一切他想過,或許沒想過,但無論如何16年後的他,多番世事滄桑後已可體會到塵世浮華皆為空,空茫半世淡為真的道理了,因為經歷是最好的成長。
無論是曾經身在蓮花塢、雲深不知處聽學嬉笑逗樂,還是玄武洞、亂葬崗、百鳳山等地身心的磨鍊和世事的參透,屬於夷陵老祖的多番千重劫、百世難的摸索,以及16年匆匆彈指間虛無世界的沉澱,可知曲折浮沉之世下一顆泰然自若磐石心的奧義了。
其間之意恰如一句話所說「在浮華的歲月裡安之若素,在寂靜的流年裡人淡如菊,在蒼茫的浮塵中素心如蘭。」
在16年朝與暮的輪換裡,他這個曾經被世人討伐的魔道祖師,掩去了閃耀的浮華,在一場平靜搖曳的時光裡獲得新生。
而既然在前半生的浮華沉落裡,他從未示弱,在窮途末路中也不見退縮,而今自以看淡世間浮雲,棄心中之贅石,以出世之心,以入世之姿,直面人世浮華,如此,重生才是新生,否則何以破流年殘惜前生的痛,舍繁花沒落曾經的惆悵,何以是今生前行的意義!
所謂「登高者必自卑,行遠者必自邇,」既然一開始就志存高遠,當得從眼前開始,將源自蓮花塢的夢,亂葬崗的陌路,不夜天的殤,淡然處之,自得遠行的純粹。
就像有句話所描寫的那樣,「不戀塵世浮華,不寫紅塵紛擾,不嘆世道蒼涼,不惹情思哀怨,閒看花開,靜待花落,冷暖自知,乾淨如始。」如之16年的魏無羨不正是此意嗎?
這世界於他,是浮華的塵世,滄桑無數,滿是蒼涼,是一生悽涼,也是悲涼,還惹卻了情思哀怨,幸他16年回歸,淡看花開花落,看得通透,不執著,不強求,不暗自流連其中,而得內外的新生。
這樣的他,是這樣的描寫:「他是塵世間的解藥,是血液裡的清冷,是淋漓盡致的乾淨少年氣,是猝不及防的心動,是眾人的望塵莫及。」
這番明亮卓爾不群的他,在前生苦難中表現,在他手中陳情、陰虎符,在他庇護無辜溫氏旁系之人的傲骨初心中,如今在他結識人中體現,是身旁藍忘機的守護,是身後鬼將軍溫寧的追隨等。
於之我們言,也應知當自閒看花開,靜待花落,淡然隨性面對生活的桎梏。
不貪戀塵世浮華,那是負累,不執著於往日遺憾,那是負重,經冷暖滄桑、紅塵紛擾,還可以來時心情前行,那個年少的自己和現在久經風霜的自己,才能幹淨如始,才能在一開始希冀的人生底色裡,與時光對飲。
我們行走在塵世間,萬般經歷裡就有千般無奈,最美不過擁有一顆淡然的心,如此,恬靜在歲月裡,自有一份悠閒和詩意,平靜在心裡,拈花淺笑暮然回首間自有清歡。
希望我們擁有一顆清澈如初、灑脫淡然,拿的起放的下的心,體味悲歡離合年華裡的點點滴滴,串聯起無怨無悔的人間情誼,去笑看流年,穿梭在歲月的風塵中,駐足在人生渡口裡,起可鵬程萬裡,落可恬靜淡然,無論遭遇什麼,都可以記得來時路上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