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越來越多的摩託車不用前踩後踩的換擋方式了?機車黨快看看!
本來國際檔就是反人類設計,再加一個更反人類的半根檔杆勾檔,那真是蠢出天際的人才設計的 !
勾檔一是磨鞋;二是安全隱患極大,凹凸路面腳在檔杆下搓一下,不骨折也得脫層皮!
國際檔一是反邏輯,需要刻意記檔位,導致反應時間大大增加。二是容錯性太差,是個完全沒考慮山地騎行和重載騎行的設計,山地和重載需要低檔行駛,爬坡一半2檔降1檔踩到空檔裡的機率非常大,陡坡重貨突然失去動力容易直接導致事故 !這樣的缺陷設計還吹的人,只能說無他,就是慕洋犬而已 !
大排量和小排量車型檔位各有區別,我所遇到過的有四種:
1、循環檔:多用於小排量車型,可以一直往前踩,踩一二三四空一二三四空…,也可前踩一二三,後踩三二一。例如八九十年代的重慶80,當時進口的標緻80。
2、前後檔:前踩一二三四,後踩四三二一,多用於早期100cc及以下車型,例如山葉A100,金城AX100等。
3、國際檔:踩一挑二三四五,現在的車型大多是這類檔位。
4、還有一種和國際檔相反的檔位,挑一踩二三四,如早期的幸福250。
國際檔的確費鞋,循環檔確有高檔誤掛低檔的危險,前後檔最好用。
你們大部分看似專業的複雜解釋,其實都沒一個真正回答了提問者的問題。提問者不是不明白單向升降檔和循環檔的區別,關鍵是,這兩種檔都可以做前後腳檔杆,提問者的問題是,現在的單向升降檔,為什麼全部採取了非常費鞋面的單獨前腳檔杆的設計,而不再使用非常舒服的前後腳檔杆的設計。接下來是我的回答: 不知道。可能設計者覺得沒必要?在職業領域,有這麼一種概念: 精英霸凌。解釋的話,就是專業人士會故意做一些只有一定經驗的人才能操控得當的設計,讓這個設計本身看起來很專業,並且讓菜鳥感覺高大上,然後敬而遠之。我想,單檔杆設計,可能就屬於這種沒什麼實際意義,但看上去覺得很cooool的性質吧。
網友點評:
網友1:
前後踩還是前踩後勾,跟國際檔循環檔沒關係。當然循環檔一般是前後踩。國際檔也有前後踩,也有前踩後鉤的。
前後踩休閒開法。前踩後鉤換檔腿部動作小,腳踝不動,換檔不會改變重心,運動性好。前後踩代步合適,因為不會損傷鞋面。賽車都是前踩後鉤。為什麼現在摩託車前踩後鉤多了?因為摩託車現在不光是代步工具了,玩具屬性佔比越來越大了。那麼多250,300,400cc或者更大排量的,代步用125他不香嗎?肯定還是代步兼玩具用啊,或者乾脆就是個玩具。前後踩換檔不好玩啊。費鞋子無所謂,這種玩具,有的擋泥板都擋不住泥的,下雨天不騎唄,開車啊。
上面說的是網上和城市的聲音。但是你去看小縣城小鄉鎮那些純代步工具,有些牌子聽都沒聽過的。前後踩的多還是前踩後鉤的多?
網友2:
1.社會發展趨勢是簡單易行,尤如當今發展的無人機、無人駕駛的汽車一樣。
2、減少因操作繁瑣而造成駕駛人分神而導致的事故頻率。
3、技術越來越先進,必定要淘汰一些傳統的操作規程。
4、現代正往簡單化、科技化、智能化、人性化、進步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