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關於老師和家長的矛盾,以及中小學老師工作職責的探討很多。前不久,一名家長直播哭訴退出家長群的事件將矛盾推向了風口浪尖,官媒發聲報導,廣大網友們也紛紛加入了討論,大部分的聲音是同情家長並譴責現在太多老師工作不負責任,竟然把教新課、批改作業等工作任務都推給了學生家長。不少人發聲質問:工作都給了家長,老師都幹嘛去了,職責何在?
在人民日報、光明網等官媒隨後陸續發布的文章中,都明確指出批改作業是老師的工作,家長應當監督、輔助孩子完成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但不必代勞老師的工作。任何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行為都會得到嚴厲的處罰;同時,遼寧省教育廳也發布了最新的通知,規範學校和教師的工作職責與行為。
不過對此,很多老師也表示很無奈,並非自己想把教學和批改作業的工作推給家長,很多老師表示自己知道這是屬於自己的工作,但問題是現在的中小學老師被壓榨得太厲害,很多與教學無關的共走被強加給了老師,甚至納入考核與晉升指標,讓老師無法安心教學。
一是被各種行政管理部門抽調,承擔各種臨時性工作安排,比如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需要做很多「形式主義教學」工作,例如編寫所謂「優質教案」、起草各類文件方案等文稿。
二是承擔扶貧工作,編制內工作人員被抽調擔任扶貧工作已經實行了很多年,收效很好。但有些部門單位的工作人員是不適合被抽調去扶貧的,比如在中小學,行政管理崗的人員可以抽調,但一線教師隊伍本來就捉襟見肘,而且關係到教學風格的連貫程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不宜無故換人。
三是太多與教學無關的考核與職稱晉升要求。除了以上這種直接把人抽調走的情況,現在的老師工作壓力太大,很多與教學無關的內容被納入到日常工作當中,甚至會在職稱晉升中作為重點衡量指標,比如像公開發表論文,甚至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等高端學術成果要求,對於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來說都是相當不易的。對中小學老師來說,真的是毫無必要可言,把大量時間花在這些事情上面,貽誤了本職教學工作,勉強發表或找人代發幾篇完全沒人看、也沒任何學術貢獻可言的成果,真是可笑至極!
因此,如果把現在中小學教育以及家長抱怨的問題完全歸結於老師工作態度不負責不認真,也有些片面。老師的無奈是可以理解的,很多時候並不是老師想把工作推卸給家長,而是自己實在忙不過來。究其根源,問題還是出來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身上,要讓老師回歸到老師的本職工作上,而不是靠賣弄筆頭吃飯的公務員,不是扶貧幹部,也不是社科研究員。當然,這些工作都很重要,但要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不要再把中小學教師也攪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