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絕對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曠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雖跨越千年卻光彩如舊
李白向來有「詩仙」之稱,他的迷弟眾多。他寫詩不同常人,常常喝醉後再寫,寫出來的詩卻更好。杜甫就曾說他「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就是這樣一個狂放不羈的李白,也有自己的偶像。並且在一次夢見與偶像遊山玩水後,醒來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絕唱。
唐代天寶三載,李白辭去了翰林侍詔的職位,離開長安,先後在河南、山東短暫居留。就在寓居山東的這段日子裡,有一天李白忽然做了一個奇特的夢。他夢見了自己的偶像,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不僅在文學上的造詣極高,並且他還熱愛遊玩山水,嚮往自由生活。為了遊玩山水,謝靈運還特別製作了一種叫做謝公屐的登山工具。
在夢中,李白看著謝靈運穿著謝公屐,手拿開山板斧,微笑著向他招手,好像在召喚他「太白兄來來來,跟我一起登山探險去」。李白興奮得像謝靈運奔去。而他們要去的那座風景瑰麗的奇山,正是當年謝靈運曾經遊歷過的越中名勝天姥山。
醒來之後,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詩思泉湧,揮灑出了著名的詩篇《夢遊天姥吟別留》。是寫完了,李白餘興未盡,他決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瀟瀟灑灑告別山東的親友,華華麗麗的轉身奔赴浙東,迎向他夢中的天姥山。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平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
很多人可能背不完全詩,但一定有大部分人聽過最後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豪爽而直接的兩句話,為歷代所有不願屈辱服事權貴小人的仁人志士,繼東晉末年田園詩人陶潛的「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之後,塑造了一個典型而明確的形象。
對於此詩,清朝沈德潛在《唐詩別裁》裡這麼評說:「託言夢遊,窮形盡相,以極洞天之奇幻,至醒後頓失煙霞矣。知世間行樂,亦同一夢,安能於夢中屈身權貴乎,吾當別去,遍遊名山以終天年也,詩境雖奇,闕理極細。」闕即「脈」,此評既關照了李白浪漫的性格,亦符合詩文之意涵。
對於李白來說,有夢想就要努力追求,因為夢想是用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