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獎遠比打擊來得更有效,了解「赫洛克效應」,讓孩子變優秀

2020-12-22 茜家有熊娃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犯了錯應該怎麼處理,是允許孩子犯錯還是批評孩子,很多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這件事的時候,往往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看到孩子在同一個錯誤上,連續犯錯時,更是忍不住想要譏諷孩子一番。

最近老張看自己的孩子,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這孩子小的時候還很聽話懂事的。這逐漸長大以後,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讓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就做砸,一點都不機靈,總是犯錯。

老張本身就是急性子,一看到孩子犯了錯,就忍不住要批評他。結果,越是批評,孩子越是容易犯錯。而且孩子逐漸變得膽小,老張讓他做什麼事情都好,他都要猶豫半天才去做,做的時候還小心翼翼,生怕做不好,又要挨罵。

其實孩子在犯錯後,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的疏導孩子,還打擊孩子的話,容易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明白什麼是「赫洛克效應」的話,就會明白這樣教育孩子是不可取的。

什麼是「赫洛克效應」?

心理學家赫洛克提出了當一個人在完成一件事後,及時的得到了反饋,有助於幫助他更好地做事情,如果在反饋的同時給予肯定,能夠讓他變得更加的努力。

相反如果總是批評和打擊孩子,將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1、孩子會變得自卑

父母一味的打壓和批評,並不能幫助孩子改變錯誤,相反孩子會更加害怕去承擔事情,而且同一件事孩子會有畏懼心,不敢去嘗試,因為他知道只要自己做不好,就會挨罵。內心會變得自卑,對自己的認可度很低,覺得自己就是一個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人。

2、孩子會變得懦弱

孩子還有可能會變得懦弱,不管父母要讓他做什麼事情,他的下意識都是想著要如何逃避,不敢承擔責任,膽小怕事。

誇獎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勇敢

適當的誇獎,可以讓孩子變得勇敢,因為父母的誇獎,就是一種肯定孩子的行為,孩子在得到為了父母的肯定以後,他就會變得勇敢起來,面對挫折也不容易逃避,他知道就算自己沒有做好,父母也不會打罵他,相反還會鼓勵他,安慰他。

2、讓孩子變得自信

經常得到肯定的孩子,他們會變得更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勝任許多的事情。比如孩子的考試考得不錯,父母及時的肯定孩子,給予鼓勵,孩子就會更加堅信這次的考試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而不是靠運氣。

父母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誇獎?

1、誇獎孩子的時候要學會用二級反饋

我們一般會把反饋分為三種,最差的就是零級反饋,也就是當孩子做了一件事之後,父母什麼反應都沒有,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因為他沒有得到任何的肯定和反饋,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做的這件事,到底是應該做還是不應該做。

比零級反饋好一點的是一級反饋,就是孩子做了一件事後,父母有誇獎孩子,但是沒有說他到底好在哪裡,雖然孩子短時間內會感到開心,可逐漸他就會失去動力,覺得父母是在敷衍自己。

而最好的就是二級反饋,孩子做對了一件事,父母不僅肯定孩子的行為,還告訴孩子他這件事到底哪裡做得好,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用心與關心。

2、誇獎要及時

孩子的記性沒有大人強,他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記憶會更加深刻,其他事情如果沒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很快孩子就會忘記掉。

所以當孩子做對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的肯定孩子的行為,強化孩子要往這方面努力,不要等到這件事都快結束的時候,才想起來要誇獎和肯定孩子,這時候誇獎孩子其實威力就已經大大減弱了,未必能夠引起孩子的注意。

3、不要為了誇而誇獎孩子

我們說孩子要得到更多的誇獎,但並不意味著只要孩子做對了事情就要誇獎他,這樣容易導致孩子變得自大。誇獎孩子是要在孩子真的做對一件事的情況下,還有誇獎孩子,不能只是誇孩子聰明,要更多地誇孩子努力,讓孩子保持一種成長型的思維。

那麼在孩子犯錯的情況下,父母也要適當地鼓勵孩子,告訴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退縮。只有當孩子是在故意犯錯,不聽話的時候,父母才應該嚴厲地批評孩子,指正孩子,不允許他有這種惡劣的行為。

本文由茜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誇獎比批評更有效,家長巧用「赫洛克效應」,讓孩子快速成長
    「還有很多比你更優秀的人,你不要覺得在班級裡考了第一名就很了不起。」當孩子把第一名的成績單拿給丹丹籤字時,她頭都沒抬就說了這樣一句話。可是在丹丹的打擊式教育中孩子的成績不但沒有繼續提升,反而下降了許多。當孩子把不及格的成績單拿到丹丹面前時,她很難相信孩子居然下滑得如此嚴重。而更讓她更覺得困擾的是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也疏遠了很多。
  • 「赫洛克效應」告訴我們,了解誇獎心理學,用誇獎培養出好孩子
    你願意對你身邊的家人,孩子,朋友同事,進行誇讚麼?你覺得讚揚一個人,會讓人的心情感到愉悅嗎?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去誇讚別人,其實誇讚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在心理學中叫做「赫洛克效應」。俗話說「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就是說那些不懂得誇讚反倒令人厭惡的做法,那麼什麼是「赫洛克效應」它和誇獎之間又存在哪些聯繫,對孩子的成長有些哪些幫助呢?
  • 赫洛克效應告訴你:想要孩子越來越優秀,要懂得這3個誇讚技巧
    但事實上,誇讚對孩子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好處,能夠讓孩子的情緒變得高漲,更容易引導孩子變得越來越,這一說法在赫洛克效應中得到了印證。赫洛克效應赫洛克效應的提出,是以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所做的實驗而總結得出的,這個實驗所要探討的就是關於誇讚對於孩子的作用。
  • 夫妻二人,過不下去又離不開,不妨試試「赫洛克效應」
    很多時候,一句簡單的讚美的話,就可以對他人產生極大的鼓勵,從而產生無窮無盡的動力,很多人都是因為一句鼓勵的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所以說,當面對惡劣的人和事物,一味的批評和責怪只會讓對方越來越沒有信心,所以說,如果想改變現狀就要嘗試用讚美的言語給他人力量,這就是著名的「赫洛克效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正確的誇獎,才是教育優秀孩子的關鍵
    坐在旁邊椅子上的媽媽走了過來,原本以為他是要指責自己的孩子,可誰知道他這個時候就說了一句:「我家孩子真厲害,從來不讓自己吃虧,下次再有人欺負你,還這樣做。」當他聽到了媽媽的誇獎之後,孩子也是一臉自豪,被打的小男孩則是捂著臉,拿起自己的球跑遠了。
  • 孩子越誇越優秀,善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小心這5個「誇獎坑」
    孩子就會向著這個目標前進,下次也許就衝到前三了。為什麼這樣的話對我們的激勵如此有效呢?因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那麼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呢?這個效應指的是人(通常是指孩童或學生)在被賦予更高期望以後,他們會表現的更好的一種現象。
  • 激發乾部幹事創業的「赫洛克效應」
    心理學家赫洛克在一次實驗中,讓四組人做同樣的工作。期間,第一組被表揚、第二組被訓斥、第三組被忽視、第四組被隔離。結果顯示,受表揚和受訓斥明顯優於被忽視,且受表揚的成績持續上升。這寓意著,及時對工作反饋,尤其是正向反饋,能激發工作活力、增添工作動力。獎勵是最大的激勵。
  • 美國「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誇出來的
    後來,我是聽了一個澳大利亞的專家講座,知道了誇獎孩子的重要性,我才試著誇依依,沒想到,效果這麼神奇。」確實如此,「誇」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閨蜜親自在依依身上試了幾年,讓依依成了「別人家的孩子」。其實,這個現象是有科學依據的,就是「羅森塔爾效應」,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都是告訴我們,誇孩子非常重要。
  • 皮格馬利翁效應:家長的期待塑造著孩子的未來,3招助孩子更優秀
    一段時間過後,這20%的學生在所有學生中智商都有明顯的提高,並且在學習成績上有更顯著的成就。所以這個實驗就是在告訴我們,期望的力量,我們告訴老師這些學生未來可期,老師在教育孩子時會無形中傳遞出一種「期望」,因為老師相信孩子們能夠成功優秀,所以孩子們就會朝著老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 孩子太膽小?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輕鬆幫孩子解決困難
    感到害怕並不是一件壞事,更不是一件錯事。事實證明,經常對周圍的事物感到害怕的孩子,一般不會發生可怕的意外,而且他們的學習能力比其他人更好。很多家長都覺得,總是害怕的孩子就是膽小,甚至還會稱呼孩子為「膽小鬼」,有的時候,家長還會責罵孩子。實際上,比起責罵,家長更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是否出現了一些問題。
  • 當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動力時,羅森塔爾效應能為家長解惑
    時間長了,家長就會發現,孩子的表現越來越不好、成績越來越差,就好像故意跟家長作對似的。其實,有些時候,還真不是孩子故意想這樣,而是家長說了太多打擊孩子的話,往孩子身上貼了無數的負面標籤,久而久之,孩子就變成了所貼標籤的樣子。如果你想孩子表現優秀自信滿滿,應該怎麼做呢?
  • 孩子越罵越糟,越誇越好?父母巧用「羅森塔爾效應」,贏在起跑線
    意思就是對待孩子要嚴厲,甚至通過打罵孩子才能更好更優秀。其實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過多的否定和打壓,只會讓孩子的積極性慢慢被消耗。相反的,家長正確的誇獎表揚,會讓孩子更有熱情,更有動力繼續下去。陶子給兒子報了各種美術輔導班,經常誇獎鼓勵兒子去畫內心想到的圖案,就這樣13歲的兒子舉辦了人生的第一次個人畫展。別人都在誇陶子培養了這樣一位優秀的兒子,其實只有陶子知道,自己並沒有多做什麼,只是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給與了鼓勵和表揚。
  • 有一種羨慕叫黃多多的優秀,一流父母怎麼育兒?羅森塔爾效應揭秘
    黃磊對於自己女兒的教育方式常常被人所誇讚,通過對黃多多的觀察不難發現科學合理的育兒方法往往才是影響孩子優秀與否的關鍵因素。一流父母的育兒理念需要每一位家長來認真學習。父母表示鼓勵,對孩子展開期望——孩子收到期望制定自己的計劃——孩子成長為優秀的孩子這種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關係是一種正反饋的調節方式。
  • 孩子遇事總是很悲觀怎麼辦?父母要了解下「斯萬高利效應」
    這樣子的情況讓我朋友覺得很難受,他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一個遇到挫折,就會一蹶不振只會逃避的孩子,但是他也不知道到底應該要如何去鼓勵他。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經常會覺得自己很失敗或不斷的去埋怨自己,甚至於只想逃避不想面對的行為,很有可能是因為斯萬高利效應的原因。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學會運用「邊門效應」,比你打罵一萬遍更有效
    孩子不聽話時,家長錯誤的處理辦法:一、只會命令孩子很多家長完全不把孩子當成自主獨立的個體,因此,在面對孩子的想法的時候,不僅不會給予重視,還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導致孩子無法以自己的思考去面向這個世界。
  • 孩子優秀離不開家長的培養,巧用光環效應,孩子出類拔萃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光環效應。大多數的家長都是用光環效應的思維在看待自己的孩子,看不到孩子優點,只是看到了缺點,往往會讓孩子失去信心,甚至會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習,厭惡學習。光環效應的弊端有哪些?3、積極陽光去面對困難我們經常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當你微笑著去面對別人的時候,也會受到別人的微笑,因此不管遇到什麼事情,請學會用積極陽光的心態去面對,好的心態能夠讓你走的更順暢。
  • 寫作業磨蹭頻繁出錯,父母別急訓斥,懂得「觀眾效應」孩子更優秀
    可是孩子表現出來這樣的行為,也是較為普遍的狀態,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觀眾效應」。既然有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我們又如何去促進孩子寫作業的速度,以及準確度,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呢?孩子在不同年齡段,也會表現出來對於父母不同的需求,所以我們也應該按照孩子本身的年齡進行一定的區分。正常情況下,在孩子上六年級之前,大部分的父母都會選擇陪伴孩子。
  • 賞識教育就是一味誇獎?別讓盲目誇獎害了孩子,正確方式要這樣
    很多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和自己小時候比起來,簡直太難了——不僅被要求學習要優秀,才藝要出眾,而且還得懂禮貌會做人。這麼一來,他們的壓力就會很大。於是,為了讓孩子們有一個愉快的童年,有些父母開始放鬆對孩子的要求。
  • 孩子越努力成績越差?了解「羅森塔爾效應」,幫助孩子獲得進步
    我們能找出很多種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大多和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關,而卻很少有人會考慮到孩子的心理問題。 當你對孩子寄予厚望,堅信孩子能夠做得很好,並且向孩子表示了自己對他們的信心之後,孩子們就會充滿自信。可當你覺得孩子不行,一味在否認他們的時候,就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差,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
  • 孩子存在認知偏差?家長了解「巴納姆效應」,使孩子形成自我認知
    孩子存在認知偏差?家長了解「巴納姆效應」,使孩子形成自我認知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她們總會對自己缺乏認知,以至於他們會變得自卑或者是自負。不論孩子變得自卑還是自負,都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並沒有任何好處,甚至會扭曲他們的人生價值,引起一些自卑的性格。春恬花花國際託育園與您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