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學會運用「邊門效應」,比你打罵一萬遍更有效

2020-12-10 小意觀育兒

孩子聽不聽話,其實對於家長來說確實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願意聽從管教的話,一般來說不僅不良習慣無法很好地糾正,就連學習問題家長都很難勸導,然而,孩子之所以會有這麼叛逆,和家長處理方法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不聽話時,家長錯誤的處理辦法:

一、只會命令孩子

很多家長完全不把孩子當成自主獨立的個體,因此,在面對孩子的想法的時候,不僅不會給予重視,還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導致孩子無法以自己的思考去面向這個世界。

然而這樣強迫孩子聽從自己命令的教育方式,要麼讓孩子的叛逆心理愈演愈烈,要麼導致孩子屈從家長的教育方式,然後逐漸地失去自己的思考能力,最終淪為我們熟知的巨嬰或者媽寶。

二、過於苛刻孩子

有些家長可以說是雞蛋裡挑骨頭,即使孩子完成了他們囑咐的任務,這類家長仍舊會覺得不夠好,並且不斷地責備孩子。雖然以這類家長的意思,是想讓孩子在反覆高難度的鍛鍊下訓練出更好的能力。

然而孩子並不是機器人,無法經受各式各樣的指責而沒有半點誇獎,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自然也會逐漸生出叛逆的心理,以此來反抗家長各種物理地指責。

三、喜歡跟孩子講大道理

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從不按照實際出發,而是想跟孩子講道理,或者通過嚇唬孩子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然而,這樣的做法並不是聰明的教育方式,因為孩子很容易對這種不切實際的大道理感到厭煩。

如果要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要切中實際出發,這樣的話,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意思,而不會因為那些彎彎繞繞的道理對家長的教育產生叛逆心理。

不過對於孩子的叛逆心理,育兒專家自然有自己的方式應對,他們表示,家長應當善用邊門效應,這樣的話才能"無形之中"化解孩子的叛逆危機。

什麼是"邊門效應"?

很多家長總是喜歡用直接而且強烈的形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然而對孩子來說,這樣的方式就像是一種命令,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因此,為了讓孩子能接受家長的想法,家長應當用更加委婉的方式來影響孩子的行為和習慣。

而邊門效應,指的便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用更加委婉的教育形式,在無形當中逐漸影響孩子的行為。

這樣的話,就能把已經有苗頭的叛逆危機給摁熄了,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將邊門效應活學活用,應用於教育孩子當中?

如何將"邊門效應"運用在教育中?

第一步:用孩子的思維溝通

上面講過,家長總是喜歡用上位者的姿態和孩子的溝通,然而這樣的溝通方式有距離感,無法真正走到孩子的內心,因此,家長不妨用更加靈活的方式,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溝通。

這樣的話,孩子也會更加敞開心扉,家長也可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時避免孩子心生憤懣而逐漸變得叛逆。

第二步:靈活表達問題

孩子其實是可以通過一些巧妙的溝通方式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當孩子犯錯誤的事實,家長可以避開一些大道理的方式教育,而是選擇更加柔和的形式。

比方說通過第三者的角度或者繪本內容,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樣的話,親子之間的矛盾就不會因為複雜的溝通方式而變差,孩子的叛逆問題也能逐漸得到解決。

第三步:引導孩子意識到後果

實際上,孩子之所以會再犯錯,完全是沒意識到自己犯下錯誤的後果,因此他才會選擇再繼續犯錯。那麼,記住應當在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會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有了這樣一次經驗的話,孩子下次再碰上諸如此類的問題,就會選擇更加聰明的方式去應對,而不是再繼續犯錯了。那麼,家長就不會因為一而再再而三地訓斥孩子而導致親子關係逐漸疏離。

總結:

孩子是非常聰明的,因此家長一定要記住不要把孩子當成什麼都不懂的兒童,否則到時候只會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讓親子之間的關係複雜化,最終走向嚴重的爭吵和矛盾。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家長可以參照以上幾個辦法來"化解"。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正面管教,比大吼和打罵都有效
    孩子正處於叛逆期,他們必定會跟父母做出對抗,不喜歡父母幹擾自己的做法,經常對別人發脾氣,甚至還可能會忍不住打人。面對這樣的情況,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用大吼和打罵來解決,畢竟"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是諸多家長遵循的教育方式。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當孩子和家長發生小矛盾了,或者孩子做錯事了,家長批評孩子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正。可是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還會乖乖聽話,爸爸媽媽說了他以後,他聽話地點點頭。可長大以後卻變得不願意聽大人的說教了。那麼首先,孩子不聽話會有哪些表現呢?
  • 孩子叛逆不聽話總是作對怎麼辦?這樣做,比家長喊一萬句都有效!
    「不知為什麼,聽話的孩子學會了生氣,總是和我對著幹。最近天氣很冷,我讓他穿毛衣,他說:"沒這個必要。「他的頭髮很長。我說。"你的頭髮都長得遮住眼睛了,既礙事又沒顯得沒精神,去理髮店理個頭髮吧。「他立即反駁說:「我喜歡這樣!反正不管你說什麼,他都會給你一個「不」字。
  • 智慧的懲罰孩子,學會用這招,「後果體驗法」讓搗蛋鬼乖乖聽話
    收拾爛攤子的家長們恨不得棍棒伺候,可是打罵吼已經不適用於孩子的教育。智慧的懲罰孩子,學會用這招「後果體驗法」達達從小就是一個頑皮精,幼兒園老師都常常都說他是小馬達,每天都跑來跑去的。達達性格好動,並且極具冒險精神,小男孩還非常執拗,常常給大人們搞得頭疼至極。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說100遍孩子也不聽話的原因
    對於孩子教育,不少爸媽都這麼怨聲載道:這孩子怎麼就喊不動呢?我都說了100遍了,你怎麼就不聽呢。怎麼樣說孩子才願意聽,願意改呢?今天就來談談,說了100遍孩子也不聽的原因。首先來說下什麼是超限教育?媽媽呢,每天都會嘮叨孩子,而自己每天卻依然幫孩子在那兒收拾。孩子每天起床也讓媽媽犯愁,每天被催十遍八遍,快點兒快點兒起床啦,快點兒起床了!你怎麼這麼磨蹭啊?當然是跟收拾玩具一樣,媽媽每天念的孩子每天懶床。就和孩子學習一樣,每天回來寫作業,媽媽十遍八遍的催,快點兒寫快點兒寫,怎麼寫點兒作業這麼磨蹭啊。天天念叨,孩子依然不能按時完成。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你知道TA心裡想什麼?小心創傷變「詛咒」
    文/好奇的萌娃控雖然說孩子是我們心裏面的寶貝,剛出生的時候他們確實就像是一個「小天使」一樣融化我們的心,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沒想到他們變成了「小惡魔」。有些時候孩子實在是不聽話,犯錯誤,父母就算是脾氣再好,也是會著急上火的。
  • 誇獎遠比打擊來得更有效,了解「赫洛克效應」,讓孩子變優秀
    最近老張看自己的孩子,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這孩子小的時候還很聽話懂事的。這逐漸長大以後,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讓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就做砸,一點都不機靈,總是犯錯。老張本身就是急性子,一看到孩子犯了錯,就忍不住要批評他。結果,越是批評,孩子越是容易犯錯。
  •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怎麼辦?和孩子有效溝通很重要!
    那麼當孩子發脾氣時,你會怎麼做呢?有時孩子發脾氣是出於無理取鬧。比如《小謝爾頓》亂發脾氣確實不對,他的爸爸希望他和大家承認錯誤。但是我們要知道,很多時候,當孩子生氣時,我們對孩子發火或者講道理都是沒有用的。
  • 孩子不聽話應該怎麼辦,這樣教育孩子,既懲罰又不傷自尊
    最近我發現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性的有一些叛逆的決定,或者是不聽話的時候,怎麼教育都不聽,把這件事情和身邊的朋友說了之後發現他們家也是一樣的情況,可是對於孩子的教育,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夠起到孩子能夠聽話而且孩子也不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呢?
  • 家庭教育: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培養一個向陽而生的感恩孩子
    正因為父母的過高期盼,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能力,最後導致他們越來越叛逆。3、空下承諾,總說話不算話生活中父母們有沒有經常性的哄騙孩子去做某件事情,例如:你好好吃飯,一會兒我就帶你去買個好的玩具。你乖乖聽話,下次我就會帶你到遊樂場玩。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他們心裡在想什麼你知道嗎?
    雖說孩子是父母的珍寶,但當孩子不聽話、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可能就會著急、上火,有些家長一時間管不住焦躁的情緒,甚至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孩子脾氣暴,直接跟家長頂著幹;有的孩子卻相反,既不哭也不鬧,臉上沒有一點表情。任性是孩子的天賦,當他們某一天變得打不哭罵不語,可能是因為他已經對父母失去了信任,而家長卻不明白。
  • 孩子不寫作業怎麼辦?打罵是下策,手把手教你讓娃愛上學習
    孩子不寫作業,打罵是下下之策孩子不寫作業的時候,如果我們打罵,孩子首先會覺得恐懼和害怕,之後會出於避免被打罵的心理去寫作業,並非真正地端正了學習態度,還可能更加厭惡學習,產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心理學領域有個著名的"小阿爾伯特實驗",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
    可是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11歲兒子為了玩遊戲,竟然盜用她的密碼,刷了4萬多塊給遊戲充值,氣得她吃不下睡不著,高血壓也犯了。血汗錢就這麼被孩子糟蹋了,大姐很心痛,可更令她最難過的是;無論她怎麼打罵,兒子的態度都很強硬,就是低頭不語,拒不認錯。
  • 文墨軒練字: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①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現在很多孩子不聽話,你說一句,他頂你10句,而且振振有詞。不聽話總是讓家長煩惱的,家長說:「孩子實在是讓我生氣,真是恨不得打他幾下,可打了以後又是自己心疼。」「我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講道理,說得我的臉都綠了,但是他還是不聽我的,只有我衝他喊時,他才會聽我說兩句。」
  • 偷偷告訴你:「懲罰」男孩用這種方法,比打罵更有效,建議你看看
    導致男孩沉迷於某一件事情時,往往思想比較集中,沒有辦法「一心二用」,所以就會在看電視或者玩遊戲的時候,聽不進去父母的話,讓父母火冒三丈。以上這些就是男孩相比女孩而言,比較難管的原因,而每當男孩犯錯,讓父母生氣,恨不得「痛下殺手」的時候,不妨冷靜一下。根據專家提醒:懲罰男孩時,父母打罵只會引起反效果,遺留下來的問題後患無窮。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他們心裡在想什麼?當心創傷變成「詛咒」
    暴脾氣寶媽總吼孩子,久而久之,活潑的孩子變成這樣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溫暖效應」,大概意思是:溫暖勝於嚴寒。這個效應被廣泛運用到了管理當中,卻很少有人知道,教育孩子也應該是這樣:溫柔比嘶吼的力量更大。莉莉更加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繼續對孩子吼叫,被罵了的孩子只會呆呆站在面前,一句話都不說。母親和孩子的關係,似乎陷入了一種死循環。
  • 講一堆話不聽,別人講幾個字就乖乖聽話,家長要警惕超限效應
    有了孩子後,父母對孩子不得不說的事情呈指數級增長。有時母親和孩子說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效果不好。有時候可能孩子的父親說了幾句話,孩子馬上就把事情做完了。長詞不如簡單的交流有效,這就是"超限效應"的緣由。
  • 孩子調皮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3句話,勝過打罵責罰
    孩子:「憑什麼別人都能看電視,我就不能?」媽媽:「別人都做完作業了,考試都95分以上,你才考多少分,你還要看電視?」孩子:「不讓我看電視,我不喜歡你了,哼!」你家是否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孩子總是調皮喜歡頂嘴,對於家長的說教壓根不聽,甚至還有頂撞的意思。像以上這種場景,其實是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自己降到了和孩子同樣的層次。孩子不成熟,家長也不成熟嗎?孩子需要教育,家長卻沒有正確的進行關鍵,反而是讓孩子學會了頂嘴。家長們不應該反思嗎?孩子為什麼喜歡「頂嘴」呢?
  • 「不吼不叫,循循善誘」讓父母們跟孩子的溝通更有效!
    在近20年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我發現大多數的父母往往大吼大叫和嘮嘮叨叨,只會讓親子溝通、親子關係變得更糟糕,孩子更加叛逆。很多父母總抱怨說是孩子不聽話,不如說是父母不懂得溝通。
  • 校長發現,孩子最反感這5類家長!3招學會和孩子有效溝通!
    我已經很努力在寫了,你能不擦嗎?」 結果:越擦越不喜歡寫作業,嚴重的就開始逃避作業。 建議:擦的動作雖然能宣洩爸媽心裡的急躁,卻會損害孩子的自信心,更可能起到不好的示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