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漫的歷史悠久,但僅論漫畫的輸出影響力,日本動漫也完全不會遜色多少。
不過,儘管動漫行業兩者接近,但美漫所翻拍的真人電影,卻屢屢獲得成功,論深度有諸如《蝙蝠俠:黑暗騎士》《守望者》等,論娛樂片有漫威宇宙。
而日漫翻拍的真人電影,卻是撲街的多,成功的少。
這可能就有些童鞋感到奇怪了,明明論作品深度或精彩程度、嚴謹性等等,日漫都不會輸於美漫,為何翻拍起真人電影來差距就這麼大呢?
美漫與日漫一個很大的區別是角色的外形,後者比前者要誇張很多很多。
美漫的超級英雄們,他們的形象都是來自於裝甲、緊身衣等裝扮,換句話說這些都屬於「外力因素」影響的造型,他們只要脫下了戰衣,絕大多數英雄平時外表都跟常人無異。
至於日漫的主要角色們,他們的造型的特點卻是自身的特徵。
比如《龍珠》,每升級一次那發量就爆炸翻倍。
還有一眾頭髮染的五顏六色光彩奪目的人物們,搭配那爆炸的髮型,誇張的服飾,而且一般日漫的主角都是十幾歲的少年少女,讓人腦子裡第一時間就想到曾經風靡一時的殺馬特家族。
這麼一來,就給真人電影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你說要是照搬原作形象吧,這一個個粉色藍色金色綠色爆炸頭海星頭各種髮型一應俱全的殺馬特,在三次元裡是有多尷尬?觀眾能看得下去嗎?
你說不按原作形象,改成現實世界裡正常人的樣子吧,但那樣就喪失了他們的標誌性特徵,而且說不定還會有粉絲怒噴不尊重原作。
對於漫改電影來說,代入感是很重要的事兒,而恰好角色的造型問題正是代入感的致命殺手。
殺馬特造型肯定是非常違和的,看著一群像耍猴戲的小孩去拯救世界,打擊罪惡什麼的,能有什麼代入感?
要改成正常形象的角色去冒險的話,那就輪到原作的粉絲們喪失了代入感,看著一個樣子根本不像自己所追的那動漫的角色,似乎他們只是掛著那個名字的另一個人。
日漫的角色造型問題,著實左右為難,改是錯,不改也是錯,所以很多時候遇到造型問題太大的,日本那邊都是直接PASS,不拍不就沒問題了。
拍電影需要什麼?
錢。
那如果沒錢是不是電影就很難拍好?
對於漫改影片來說,是。
日本動漫由於世界觀經常屬於架空式的「改造式大陸」,再加上主角們各種千奇百怪天馬行空的能力,這就導致了拍攝電影所需要的資金是非常龐大的。
但日本的製作方有那麼多錢嗎?
答案是沒有。
好比《龍珠》,超級賽亞人之間的打鬥夠激烈吧?看看好萊塢拍的《鋼鐵之軀》裡超人跟反派的戰鬥。
最起碼也要這種級別的視覺效果,才能匹配到日漫原作的場面,但問題是,這需要多少錢?
《鋼鐵之軀》成本2.25億美元,折合日元超過230億日元以上。
要知道如今日本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千與千尋》也不過是308億日元而已。
錢不夠,那怎麼辦?
強行用五毛特效濫竽充數?那基本等於找死。
說來說去,為了節省成本,就只能減少需要特效的大場面數量,把各種氣勢恢宏的龐大戰鬥改成小打小鬧。
而同時為了壓縮動作戲,那文戲就不可避免的增加,大家也知道文戲又是劇本裡最重要的一環,承擔的責任很大,不管是增加還是減少都可能牽一髮動全身,改編難度很大、
這樣一來,又加劇了電影拍攝的難度。
實際上,資金也限制了導演的發揮,即使他想到什麼好點子,也會迫於錢的問題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這也是為什麼有個別原作沒有太多大場面的日漫改編成真人電影後,反而會比那些需要大量特效動作戲的名氣IP更受好評的原因。
畢竟人家原作本來就是側重文戲的。
但是,這種日漫本身也不具備成為商業大片的能力,也很難說有向全世界輸出文化影響力的特質。
要敲開世界各國觀眾的錢包,最吃香的,還是炫酷的大場面。
在選材的問題上,美漫跟日漫的區別則堪稱一個天堂,一個地獄。
美漫由於誕生的年代早,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就連載至今,因此其中所包含的故事非常非常多。
最有意思的是,其中還有非常多可以獨立成章的故事,包括英雄單人、英雄搭檔、英雄團隊等等。
一旦故事編不下去了,就來個重啟,以前的故事繼續保留但設定作廢,然後接著開始新的故事。
這就讓導演、編劇在選題材時擁有了很大的自由度。
比如導演要拍深度的,就挑選一個有深度的故事;導演要拍純商業片,就挑一個打的激烈的單元,甚至還可以這邊挑選一些素材,那邊拿來一點資料,進行整合。
至於日漫則完全相反。
日漫屬於單一連載性質的漫畫,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劇情的連貫性非常強。
要想在電影的2個小時將原作的故事全部拍出來,是不可能辦到的任務。
因此只能採取截取其中一部分的方式。
但問題又來了,由於劇情的連貫性非常強,截取中段或者後段風險都非常大,觀眾很可能會完全看不懂,所以實際上只有一個選擇:老老實實拍起源。
然而,大多數日漫的最高潮環節通常都是在中間部分,你拍個起源很難掀起什麼浪花,由於劇情連貫,後續的素材也不適合過早在前期就搬出來。
換一句話說就是,對改編的限制非常大,以難度來講,可以說是地獄級的。
由於日本本身缺乏把自家一些大IP動漫完美真人電影化的能力,所以有時候也會把IP給好萊塢翻拍。
但大多數情況也是撲街,畢竟美國人又怎麼可能真正了解你們國家作品的文化跟精髓呢?
所以還是那句話,自家的文化,自家的優秀IP,就應該由本國人來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