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大古文明當中,黑人都有自己的存在。當然可能大部分都是處於社會的底層,是最基礎的勞動力,甚至是奴隸。這並不意味著黑人的形象僅限於此。在我們唐朝的時候也確實有崑崙奴的這個說法,也有確切的歷史記載。但是為奴隸的,既有黑人,也有黃人,也有白人。
只不過當下對於黑人的一種社會地位和人們對於黑人問題的敏感度,使得我們更加關注黑人在古代是如何成為社會底層,又是如何成為奴隸的,這並非歷史的全貌。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藝術和歷史記載當中都有黑人的身影,而且材料十分豐富,在古羅馬的藝術作品和歷史資料中,大部分對於黑人的描述是繼承於希臘的,其中也有變化。
我們都知道羅馬這個國家起源於臺伯河畔,並且徵服了整個義大利半島,在公元前146年羅馬滅亡的最後一個希臘城邦,科林斯。在公元前31年烏大維擊敗了埃及王朝的最後統治者安東尼和克裡奧帕特拉,整個帝國將地中海作為自己的內湖。希臘地區的所有藝術作品和歷史資料也自然有羅馬繼承。希臘文化對羅馬文化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在希臘文化的藝術構建中,很大程度上是描寫當時社會生活的現實反應,而描寫黑人藝術作品的不僅數量眾多,而且主題豐富,這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對於黑人態度的重要研究資料。在當時的藝術作品和名家描述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關於闊鼻,嘴唇外翻的程度以及臉型的比例和發育情況,這些都是黑人的典型特徵,而且在黑人繪畫主題中還反映了羅馬人對於黑人的態度,這對於考察西方古代社會是否有種族主義歧視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還在希臘文明時期,特別是其走向輝煌時期,希臘人就已經知曉到了黑人的存在。對於黑人基本描述主要是聚集在面部特徵和膚色上。希臘人的眼中,黑人並不是奴隸的象徵,甚至他們對於黑人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描寫,認為這些人(也就是當時在希臘人看來是黑人的這一群人)名字叫做藤提魯斯人。這些人生活在埃及在往南的廣闊地區。
他們身材矮小,但是做任何事情都頭腦清靜,他們並不害怕鱷魚,甚至敢於與這種動物徒手搏鬥,當鱷魚與他們交匯時,他們往往騎在鱷魚的身上,當鱷魚回頭咬他們時,他們往往將手中的木棍撐在鱷魚的上下顎處。緊緊抓住木桿的兩端,像韁繩一樣把它往岸上拖,然後通過大叫嚇唬他們。這樣的描寫並不一定科學,也並不一定符合事實,但是這確實是希臘人對於非洲黑人的最早描述。
羅馬則完全繼承了希臘的風格,在初期對於黑人的認知中,也與此十分類似,在希臘走向輝煌的時候,羅馬還在義大利半島徘徊,只是在亞歷山大東徵以後,希臘化時代到來,希臘人才真正開始正視這個生存在他們西部的一支崛起力量,羅馬人在於希臘人接觸的時候很快被希臘文化陶醉,在很多藝術和文學歷史成就上,也往往繼承了希臘化時期的風格。
共和國時期的羅馬對於黑人的描寫,與希臘化時代的描繪主題和風格十分類似,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延續。當時人們對於黑人更多的認知,這存在於黑人的基本生活狀態,甚至認為黑人就是一個雜技演員。在遙遠的地區,以一種雜技的手段生活生存。
到了羅馬帝國時代,羅馬人對於黑人的認知則局限於衣索比亞人。因為當時在帝國範圍內或者帝國邊境地區最能夠輕易接觸到的黑人就是衣索比亞人,衣索比亞雖然是黑人種性,但是文明的發展程度並不低,甚至與羅馬進行了多次平等交往。尤其基督教以後,衣索比亞人皈依基督教,同時基督教在羅馬社會的上層日益流行,關於基督教的宗教藝術表達和在宗教範圍內,人們對於黑人的認知也有了全新的突破和較大的變化。
衣索比亞人在最開始是多神教信仰,除了基督教以外,還有埃及的伊西斯崇拜。隨著基督教在這一個地區的發展最終成為了基督信徒。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以內,對於衣索比亞的描寫和記載,很多人停留在了宗教範圍內,認為這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基督信仰國度和基督朋友。大量的篇幅去記載和描述黑人祭司,衣索比亞人對基督信仰的崇拜。
當然,此時對於黑人的記載並不僅限於宗教,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對於黑人基本生活狀態的描述也並不少。人們對於黑人婦女的豐滿十分羨慕,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生育能力強,為繁衍帶來光榮,很多場景中,羅馬帝國的描述也突出了黑人婦女誇張的舞蹈。其中有搞笑的成分,但更有人們對於生育崇拜的信仰和嚮往。除此之外,人們也對當時的黑人男孩有著各種各樣的描寫。
包括黑人男孩天真無邪的狀態以及思想淳樸信仰虔誠。在希臘羅馬的傳統認知當中,黑人是世界上對於諸神作為崇拜的民族。對於黑人的總體表述,一直到羅馬帝國時期都沒有黑人與奴隸相掛鈎。反而認為黑人是基督教以及其他文明的忠實追隨者,得到很多文化人士的高度認可。同時,對於黑人婦女勤儉持家,生育能力強的基本印象,也導致了很多高知識分子對於黑人的尊敬。
此外,在戰場上,羅馬共和國時期也對黑人進行了很準確的描寫,無論是阿非利加戰場,還是漢尼拔戰爭。在與羅馬對戰的軍隊中都有黑人的身影,他們驍勇善戰,力氣碩大,也給羅馬帶來了戰場上的恐懼,但是最終戰爭是羅馬人獲得勝利,這些黑人並沒有淪為奴隸,而是被羅馬釋放,希望他們能夠在羅馬的統治之下維護和平。
當他們多次反對羅馬的時候,羅馬也毫不猶豫的將他們作為戰爭俘虜填補自身奴隸市場的空缺,而這也成為了當時的記載題材。到了羅馬帝國時期,羅馬和衣索比亞發生的作戰中,很多戰爭俘虜都被羅馬人販賣到了羅馬世界的其他地區,那些全副武裝的黑人武士,第一次大規模的成為了戰爭俘虜。
此外,在羅馬時代,對於黑人的記載和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羅馬諸神與黑人存在共生關係。甚至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羅馬高官和貴族富裕的人口本就是黑人,當然也存在其他各行各業。可以說黑人的社會地位並不低,黑人雖然在羅馬帝國範圍內並非主流,但是在羅馬社會的各個階層,他們也都有自己各自的地位和存在感。
同時,對於希臘和羅馬而言,他們敬佩的是引起他們興趣的民族,往往是給他們帶來巨大戰爭創傷以及在文化上能夠吸引他們的民族。如果衣索比亞的黑人是完全的劣等民族,那麼他們是根本不會引起羅馬和希臘人的濃厚興趣並持續記載的。而且在對黑人記載素材當中,涉及到對黑人的種族歧視以及黑人與奴隸掛鈎的文學作品少之又少,絕大部分都描寫了黑人的基本生存狀態以及對於黑人強大生育能力的嚮往和羨慕。
黑人國度盛產黃金,社會安定對於宗教信仰的崇拜也贏得了希臘和羅馬人的尊重肯定。 同時在這一個國家也有較為樸素的簡單化描寫,描寫了他們處於奴隸制的階段,並且黑人奴隸在給自己的黑人主人服務的時候的各種細節。與當時周邊國家的基本社會形態如出一轍,可以說黑人政權和黑人文明於周邊國家的對比中也絲毫不落下風。
雙方處於相對平等的社會發展階段裡。當然,對於羅馬而言,也存在著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在很多藝術作品和記載當中,人們更多的願意記載羅馬人自己的光榮事跡。在大型的雕塑等其他藝術作品當中,更多的是反映羅馬自己人的社會生活,而非衣索比亞人,但這並不構成種族歧視,更多的是羅馬人的民族自尊。
就好比日本人不會崇拜美國開國國父華盛頓一樣。若以此將其聯繫為種族歧視,似乎太過牽強。在羅馬人記載黑人的有關事件中,並沒有特定的身份主題。黑人在羅馬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存在,他們有與諸神共舞的達官貴人,也有市井小民到戰爭罪犯。他們經常與羅馬人同時出現。包括在戰場上,在羅馬城內,在羅馬的鬥獸場上,而且他們的身份既可以是羅馬人的朋友,也可以是敵人,亦或是奴隸,同時甚至還是貸款給羅馬人的富商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