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什麼袖手旁觀,任李世民叛亂,不救太子?

2020-12-10 旅途小精靈

歷史上的奪嫡之爭太多了,多得我們覺得皇宮之中,大家都是戰戰兢兢地活著,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而離開了這個世界。最著名的奪嫡之戰是玄武門之變,關於這次事件眾說紛紜,史書記載或許不能解釋我們的眾多疑惑。

許多專家在對事件的始末進行分析之後,的確獲得了許多新的線索和細節。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皇帝李淵面對李世民的奪嫡之戰,袖手旁觀,不去救他喜愛的太子呢?

李淵四個嫡子,他最愛哪個?

唐朝的這個開國皇帝共生有四位嫡子,除了第三個兒子李玄霸英年早逝外,其他三個兒子都在李淵身邊,有著重要職位。

這三個兒子各司其職,大兒子李建成比較辛苦,負責招募士兵;二子就是李世民,他的運氣最好,一直跟在李淵身邊任職;

四子李元吉留守在軍營,並沒有四處漂泊也算是幸福的。說起來李世民是最好的,因為他一直跟在李淵身邊,自然而然地結交了許多英雄豪傑,早早的就了解到了政治的真諦。

建唐之後,三個嫡子發展如何?

李淵建唐之後,仍然有許多敵對勢力沒有死心,朝事繁雜。李淵將三個兒子進行了分配,自然是立長子為皇太子,二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則設為閒職。

三個兒子中最努力的應該就算是李世民了,由於在外面屢獲軍功,後來還被加封為天策將軍,之後利用天策將軍府,李世民招募了許多幕僚。

而李世民的地位也逐漸高升,僅次於皇帝和太子。而此時的太子李建成只是守著李淵管理唐朝,四子則是天天打醬油,做著有朝一日哥哥們死了,自己當皇帝的美夢。

李世民內心委屈,開始計劃事變

即使李世民是皇帝的二子,而且戰功赫赫,但是仍然樹大招風,讓人嫉妒。甚至連李淵都決定打壓他的氣焰。

因為朝廷中的許多人都站在李世民這一邊,一個王爺的氣焰都能蓋過太子,恐怕未來太子登基當了皇上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威信。

所以李淵聯合太子李建華和四子李元吉,父子團結起來準備一起對會二子李世民這件事讓李世民徹底灰心,覺得兄弟反目還能理解,但是父親這樣對待他是不應該的。於是李世民準備回擊。

首先,李世民將自己的心腹之人派到洛陽這個重中之重的城市,收買侍衛,將城市暗中掌控在自己手中。

而李世民真實的想法應該就是威嚇他的父親李淵。因為玄武門並非是太子東宮,而是李淵寢宮大門,與太子東宮相鄰。所以李世民只是埋伏在玄武門,使用了一系列的計策,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奪嫡事件

玄武門奪嫡,宮延政變

李世民寫信給李淵說太子與四子和後宮的某女子有染,李淵十分生氣,派人傳令讓他的這兩個兒子前往他的住處解釋。

誰知李淵派的人剛剛走出去,高士廉就全副武裝地走了進來,說是找李淵喝茶,看來這茶也非好茶。

此時李淵和他的兩個兒子並不知道,李世民帶著尉遲恭已經埋伏在玄武門,當李世民這兩個兄弟聽令趕來之時,李世民一箭射殺了太子李建成。他本想放過四弟李元吉的,但是尉遲恭直接殺死了他的這個四弟。

始終在寢宮的李淵聽到了動靜之後,命令護衛們行動,卻沒有一個人聽令於他。這時候與李淵在一起的高士廉對他說:「既然你的兒子現在只剩下李世民一個,何不立他為太子呢?」李淵面對這一夜心驚動魄的事件,知道已經無力回天

總結:李淵恐怕到最後一刻都很難相信自己這個二子,如此心狠,更不會想到李世民藏得如此深,將他身邊的人都買通了,他卻絲毫沒有感覺。

我們或許永遠搞不清楚玄武門事變的真相,但是,如李世民這樣心機深邃的人,能夠奪得太子之位,應該也是早晚的事情。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之變到底是誰挑起的?李淵為何很快就讓位李世民了呢?
    感知,太多人對「玄武門之變」,存在著錯誤理解與認知,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歷史事件稱謂為「玄武門之變」呢?而不是,稱為「玄武門事件」?或「玄武門慘案」呢?人們知不知道,玄武門事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個「變」字!這個「變」字,就指:事件的改變、變更、劇情發生了變動!什麼是「變」?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不殺了李淵?弒君、弒父別想當穩皇帝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太極宮的北門玄武門發動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尉遲恭射死。李世民將自己的親兄弟殺死了之後並沒有滿足。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有一口氣殺死了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短時間內,李世民殺死了十二位親人,而且還霸佔了李元吉的妻子。
  • 玄武門之變過程中,如果李淵不退位交出權力,李世民會殺他嗎?
    這個答案要結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緣由和李世民登上帝位後對待史官和起居注的態度來展開分析。總的來看,李世民不會殺死父親李淵,即使是李淵不配合,但國家權力和官方印璽都掌握在李世民手中,李世民可以通過矯詔的方式宣布李淵退位,李淵的下場不過是幽禁在太極宮中,衣食無憂,此時的李淵好生活著,對李世民的皇權才有幫助,在殺死兄弟之後,活著或是壽終正寢的父親李淵才符合李世民的切身利益。
  • 「玄武門之變」完全是李世民的責任嗎?皇帝李淵又有哪些過失呢?
    身為皇子的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軍事政變,斬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命令手下大將尉遲敬德帶領秦王府的人馬,衝進皇宮,解除了皇帝身邊的禁軍,將皇帝李淵劫持,將皇帝李淵趕下皇位,淪為有名無權的「太上皇」。從表面上來看,是李世民不守人臣之道,犯上作亂。
  •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敢霸佔漂亮嫂子,為何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比起劉邦,雖然在能力方面不遑多讓,可在稱帝的過程中卻沒有劉邦那么正統了。 玄武門之變,對評價李世民來說,一直都是繞不過的坎。而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每個舉動都充滿了深意,比如說取走了自己的弟弟的妻子,逼迫李淵退位。但是為什麼此時的李世民有能力有地位,取走了兄弟的妻子,卻不願意對自己的父親痛下殺手呢?
  • 「玄武門之變」,李淵只能無奈妥協,禁軍與其餘兵馬為何不阻止
    一代天驕「戰爭狂人」成吉思汗,都對唐代宗李世民之軍事能力十推崇,若是二人能夠面談,恐怕成吉思汗還會對李世民,恭恭敬敬地叫上一聲「大哥」。古往今來對唐太宗的歌頌史料不勝枚舉,但世人對於李世民的印象,似乎都繞不開「玄武門之變」,誠然這是李世民一生中抹不去的「汙點」。而在此宮廷變亂事件中,有許多史料未記錄,使得後人難以理解的謎團。
  •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仁慈留給了誰?看這10個人就明白了
    玄武門功臣的兩種說法在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帶著十名親信及士兵,埋伏在玄武門,等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一天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關於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帶的是哪十位?在《舊唐書》中就有不一樣的說法。
  • 尉遲恭做了什麼,才獲得「玄武門之變」中的首功
    「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甚至是對於唐朝都是一次巨大的轉折,司馬光曾說過:「有了玄武門之變,才出現了一個千古明君,一個大唐盛世。」當然李世民的成功並不只因為他一個人的努力,尉遲恭、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秦王麾下大臣也在這次事件中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尉遲恭尤為突出。
  • 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夜,李世民和李建成到底誰佔優勢?
    武德九年(626年),唐朝爆發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由此成為名垂青史的「千古帝範」唐太宗。那麼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夜,李世民和李建成到底誰佔優勢?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沒殺李淵,卻娶了大嫂,這是什麼腦迴路?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隋朝末年為了輔助父親打天下,打過無數戰役,建國之後被父皇封為秦王,之後憑藉玄武門之變成為李淵之後的新一任皇帝。唐太宗的名氣太大,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治國之道,都有著過人的一面。
  • 玄武門之變的疑案,唐高祖李淵為何沒有命令外地勤王軍隊救駕?
    發生在公元626年的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初年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事件,雖然這次事件的贏家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並解決了前朝無法解決的諸多軍事政治難題,帶領大唐走向強盛之路。但玄武門之變,卻是唐太宗李世民人生中少有的汙點。從本質上而言,唐太宗在玄武門之變當中的所作所為就是弒兄奪位,就這一點,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沒有可辯駁的餘地。
  • 玄武門之變背後真相,史官不敢如實記載,王國維:李世民差點弒父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這天是李世民向皇位發起最後衝鋒的日子,當天他在長安皇宮玄武門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迫李淵退位,史稱「玄武門之變」。從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再到李淵主動讓位,一切都太順利了。事出反常必有妖,當玄武門發生激戰時,李淵在做啥?
  • 李世民為什麼能成功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兩個李建成的心腹至關重要
    公元 625 年7月2日,歷史上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發動政變,在玄武門設伏成功清除了太子李建成,成功地奪取了朝政大權,很快逼唐太祖退位,從而開啟了鼎盛繁榮的貞觀之治。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只是一個走投無路的賭徒,李建成到底錯在哪
    對於歷史愛好者們來說,唐代眾多傳奇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熱點話題,這個朝代一直是不斷開創歷史的朝代,不僅產生了有史以來最為開明的君主之一,還產生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正式的女帝,此外,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玄武門之變的大變局……無一不令人久久回味,常憶常新。今天我們就來重新梳理一遍唐代開國以來第一件大事:玄武門之變。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弒兄殺弟,是被迫無奈,還是早有預謀?
    文|書生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時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對唐朝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此有人認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被逼無奈,也有人認為是早有預謀,目的就是為了奪權,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中國歷史上開國功臣大多落不下一個好的結局,或被迫害,迫害革職。不過,如若遇到聖主,那些開國大臣不但不會遭到迫害,反而優待有加,李世民就是這樣的聖主。公元627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將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斬首於玄武門,接著有軟禁了高祖李淵,一頓操作猛如虎,李世民成功上位,開啟盛唐。
  • 甘肅發現一碑文,揭開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學者:李世民心機太重
    可以說形成了鮮明對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並且《新唐書》中也不斷進行引導,讓人們覺得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那都是因為李建成和李元吉成天想著害他,李世民沒辦法才反擊。
  • 李靖未參加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照樣重用他,秦瓊卻為何得不到重用
    導言:李靖未參加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照樣重用他,秦瓊卻為何得不到重用?大唐王朝是可以算得上是封建王朝的一大高峰,在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帝位開始,國祚二百八十九年。唐朝以武立國,從唐朝建立持續到唐末五代時期,中原大地猛將如雲。
  • 李世民逼李淵退位,李淵含淚說出這句話,不料16年後全都應驗
    這類事件在中國歷史上頗多,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兩次,一次是清朝九子之爭。還有一次是康熙九子爭位,另一次是唐朝年間的玄武門事變,這次終於成就了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唐朝李世民生於隋文帝開皇十七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其父為隋朝官員李淵,其母為北周竇氏。自小就看起來和常人不一樣,據說四歲時,家裡來了一位相會的書生。那個書生見李淵說你是貴人,又有貴子。
  • 李世民被削掉兵權後,為何僅靠800親信,就敢發動玄武門之變?
    唐國公李淵決定舉起反旗,改易江山之主。據《唐書》記載,太原起兵一事為李淵次子李世民所謀,給予李淵極大幫助。當時李淵承諾,定在事成之後立李世民為太子。義寧二年(公元618年),隋恭帝禪位,李淵在長安登基稱帝。國號為唐,是為唐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