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之父」,你可能沒聽過他,但他的作品家喻戶曉

2020-12-11 騰訊網

你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他的作品

2019年9月4日,著名美術片藝術家、一級導演、國際動畫協會(ASIFA)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動畫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著名動畫導演、編劇戴鐵郎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9歲。

戴鐵郎,1953年於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先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戴老先生參與製作過《小蝌蚪找媽媽》、《草原英雄小姐妹》、《九色鹿》、《黑貓警長》等耳熟能詳的作品,其一生創作了二十多部作品,跨度從1958年至2010年,在國內外斬獲過諸多大獎,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動畫之父。

黑貓警長背後的故事

想必大家都記得「眼睛瞪得像銅鈴」、「耳朵豎著像天線」的黑貓警長吧,《黑貓警長》塑造了正義勇敢的黑貓警長、狡猾奸詐的一隻耳、為愛犧牲的螳螂夫婦等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角色,其取得的藝術成就也頗深,榮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6~1987年優秀影片獎,其中第一集於1985年獲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第四集於1987年獲首屆優秀兒童少年電影油娃獎。

但這部優秀的作品僅僅播了五集後就沒了下文,這是為什麼呢?流傳有兩種說法,一是戴先生突然被上海電影美術製片廠通知退休,二是戴鐵郎和《黑貓警長》童話的作者諸志祥發生了版權糾紛迫不得已停下了製作,但2013年諸志祥接受採訪時否認了這個說法。

究其原因,其實是美術電影製片廠自身陷入了危機。1989年出任美影廠長的周克勤是這樣總結1988年的,「1988年……是我廠發生較大變化的一年。……我廠人員嚴重流失,使我廠逐步陷入被動的境地,經濟嚴重滑坡。」在當時,日本及歐美的成熟動畫大量湧入國內,美影廠內部的大量創作人員也因優厚待遇流向外資動畫加工廠,美影廠入不敷出,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黑貓警長》第五集末尾的請看下集自然也就沒了下文。

「要是再年輕點就好了」

2010年,《黑貓警長》電影版搬上了熒幕,甚至取得了1500萬元的優秀票房。當記者採訪當時已80歲的「黑貓爺爺」戴鐵郎時,他不無惋惜地說道:「這是一個好時代,好到讓我常常遺憾,要是再年輕一點就好了。」

戴鐵郎先生作品的跨度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一直到現在的2010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始終對國產動畫事業懷抱著赤子之心,他被時代的浪潮拋下過,卻從未想過要放棄動畫事業。即使是在2003年,也能創作出了優秀的長篇動畫《哪吒傳奇》。

如果戴鐵郎先生真的能再年輕些,在這個好時代裡潛心創作,小編想以他的堅持和才華他依然能成為一個傳奇。然斯人已逝,謹為這位中國動畫之父獻以深切的哀悼。

相關焦點

  • 你可能沒聽過他,但他的插畫會讓你驚豔
    可是為什麼要了解他?或許看到了他的作品你就知道為什麼了。凱尼爾森是丹麥的插畫家,他與埃德蒙杜拉克、亞瑟拉克漢並稱為20世紀初的繪本三巨頭。他創作過《安徒生童話》 、《格林童話》、《紅色魔力》等繪本,其中1914年創作的25幅水彩插畫《日之東,月之西》最為經典。1886年尼爾森出生在哥本哈根一個藝術世家。
  • 他是開國大將,共有九個子女,其中三兒媳家喻戶曉,在中國很有名
    他是開國大將,共有九個子女,其中三兒媳家喻戶曉,在中國很有名 我們今天和大家說的是蕭勁光,不知道你對他熟悉嗎?蕭勁光在軍隊的影響力非常大。在抗戰時期他就是我國著名的將領。他一生參加的戰役是非常多的,大大小小沒有一百也有八十。
  • 《蝙蝠俠》之父丹尼·奧尼爾逝世,享年81歲,他的作品你一定看過
    6月11日,根據外媒報導,《蝙蝠俠》之父丹尼·奧尼爾在家中逝世,享年81歲,據了解,丹尼·奧尼爾是自然死亡,作為美漫青銅時代的引軍人物,可以說帶著大家的青春離去了。作為現代蝙蝠俠的奠基人之一,丹尼·奧尼爾曾參與過DC漫畫和漫威漫畫的眾多作品創作,並且他還參與了重建小丑和雙面人的形象,讓這些角色都成為了大家心中反派的代表人物。
  • 《奧特曼》「漫畫之父」去世,但嚴格來說,他並非奧特曼創造者
    特攝劇當中也有一位「父親」的存在,他就是被稱為是「奧特之父」的凱恩。凱恩是光之國的真正統治者,是奧特警備隊的真正領導者,所有的奧特兄弟都是他的人。但是,現實當中的一峰大二才是漫畫版的《奧特曼》的第一父親存在。但是,現實當中的一峰大二老爺子卻不像劇情當中的奧特之父一樣壽命那麼長。
  • 這些動畫中的神曲均出自他手?!你聽過幾首?
    動畫作品中有許多好聽的片頭片尾曲,但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動畫中的插曲呢?一部優秀的動畫離不開優秀的背景音樂,合適的背景音樂能將氣氛烘託的更加到位。在眾多優秀的插曲中有那麼幾首被冠以「××神曲」的稱呼, 「拔劍神曲」、「核爆神曲」、「變身神曲」、「斷劍神曲」、「反擊神曲」、「窒息神曲」等等,這些插曲在動畫中一出現就能燃爆全場,令人熱血沸騰,而這些插曲全部出自澤野弘之之手。澤野弘之是日本作曲家、編曲家,曾為多部電視劇、動畫配樂,以大氣磅礴,悲壯宏偉的曲風為中國觀眾們所熟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些插曲及對應的動畫,你聽過幾首呢?
  • 小蝌蚪找媽媽:一部60年代的動畫短片,為何到現在仍能家喻戶曉?
    你聽過這句話嗎?這句話來自一部經典的動畫——《小蝌蚪找媽媽》,該片講述了一群小蝌蚪百折不撓最終找到青蛙媽媽的故事。隨著科技的進步,動漫動畫的製作水平越來越高,卻有不少網友說:「再也沒有這樣的動畫片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一起跟隨囡囡走進今天的動漫世界——一部60年代的動畫短片,為何到現在仍能家喻戶曉?
  • 萬萬沒想到!《我愛你中國》《藍精靈之歌》均出自他手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1987年被列為中國十大音樂家之一。他是一位與共和國成長腳步合拍的作曲家,為國慶10周年獻禮作曲的舞劇《五朵紅雲》,被稱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重要作品。他是一名始終把歌頌黨謳歌祖國放在首位的軍旅戰士,《頌歌獻給毛主席》、《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麼美》等作品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
  • 打小怪獸的人沒有了,「奧特曼之父」去世,他的作品你一定看過
    「如果你想毀掉一個男孩子,那你就坐在他的腿上,在他耳邊用只有他能聽到的聲音告訴他,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奧特曼。」這句話在網絡上特別的火,雖然這只是一個梗,但是從這個梗裡面就可以看得出,奧特曼對於男孩子的意義。
  • 魔獸、權遊、異形...這些你聽過的作品全都致敬了他
    你無限崇拜著那位神秘的美國作家H.P.洛夫克拉夫特,他以沉睡在南太平洋底部都市拉萊耶的舊日支配者、偉大之克蘇魯為代表,創造了無數個神和怪物,構建了一個極其宏大的世界,開創了「克蘇魯神話」,為後世作家所紛紛續寫。
  • 劇本殺《你沒聽過的鬼故事》丨我這麼可愛都意識不到你可能是豬吧
    2020年12月2日這是劇叔第 103 天 連續不間斷更新劇本第103天陪伴你的故事是《你沒聽過的鬼故事》心願牆劇叔:小七呀,可愛風的硬核推理劇本殺《你沒聽過的鬼故事》奉上!在這裡每個鬼都有一個自己獨特的技能,你的技能就是力氣很大。這使得你在搬磚的時候十分的輕鬆。你還記得你來的第一天,典獄長給了你一個編號,你的編號是4789991,在這裡大家沒有全名,只有編號。他吩咐你上午去工地搬磚。晚上則要去做義工,而義工的內容每天可能都不同。
  • 真實的潛伏,沒想到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他竟是間諜
    (原標題:牽動中美的間諜大案,真實的潛伏,真沒想到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他竟是間諜!)
  • 因一部電影知名 他為何不喜歡被叫「霹靂貝貝之父」?
    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他提到了新書的寫作過程,同時表示,自己並不是特別喜歡被叫做「霹靂貝貝之父」。一部紀實性的小說《香山慈幼院》通過華裔女孩蘇珊珊的視角,講述了一系列故事。《香山慈幼院》。出版社供圖張之路在小說裡設計了兩條線索:蘇珊珊帶著爺爺留下的木串珠回到中國探親,同時尋找爺爺的至親好友。
  • 手塚治虫是日本動漫之父,你認識中國的他嗎
    最近兩年,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動漫作品。但相較於日美等動漫產業發達的國家,國漫行業仍處於發展階段。其實,在上世紀20年代,中國動漫就已經開始起步,並快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當時中國的動漫技術在整個亞洲都處於領先地位。這離不開中國的動漫之父——萬籟鳴。
  • 90後聽過的十首動畫片歌曲 沒聽過的你打我
    90後聽過的十首動畫片歌曲 沒聽過的你打我作為90後的各位小夥伴,小時的時候一定看過許多動畫片,它伴隨著我們成長,開發了我們的想像力,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每部動畫片都有屬於他的音樂,每當響起這首歌曲,就能勾起我們童年的記憶,下面大家跟隨小編來回憶一下這些歌曲,看看大家是否還能哼唱出腦海中的旋律。《大風車》。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這裡的風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還有一起快樂的小夥伴~《大風車》欄目匯集了多種少兒電視形態,融動畫、幽默劇、益智遊戲以及各類兒童參與節目於一體,是比較全面的少兒節目。
  • 三首宮崎駿的動畫歌曲,你聽過日本歌手演唱的《起風了》嗎
    說到宮崎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雖然他是一個日本作家但是卻有很多中國人喜歡他的作品,宮崎駿之所以被人們熟知是因為他的動畫,很多青年人都看過他的很多動畫片,因為這些動畫片在中國也是比較出名的比如最近又重新上映的千與千尋以及起風了,空中之城等等。
  • 同樣是玩水的,日本叫傑尼龜,美國叫海王,中國的他家喻戶曉!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隨著動漫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很多經典作品,其中有很多水屬性的人物,那你們知道玩水的動漫角色都有誰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全網緬懷的《貓和老鼠》導演,他的作品可能並不是你的童年
    在大多數訃聞的介紹中,都提到他曾擔任《貓和老鼠》及《大力水手》的導演,這兩部作品,都曾陪伴中國觀眾的童年。 在婚後,戴奇的人生軌跡,包括動畫作品,其實就和我們所熟悉的動畫領域就沒有多少幹葛了。 投身捷克動畫界數年後,從1969年開始到退休,戴奇的工作主要是把大量童書改編為動畫,他也因此傑出貢獻獲得溫莎·麥凱獎。
  • 「蝙蝠俠之父」要製作《花木蘭》?關於他你不知道的——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導 2018年4月22日,美國電影製片人麥可·E·尤斯蘭受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的「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在「全球化驅動下的數字內容生產」的板塊中,他跟中國觀眾分享如何尋找好的故事。尤斯蘭可不僅僅是一位「文創大師」,他還有一個享譽全球的身份:蝙蝠俠系列作品開創者,被譽為「蝙蝠俠之父」。
  • 中國動畫鼻祖誕辰120年:宮崎駿崇拜他,國人卻忽視他
    追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動畫片的探索與發展,形成了兩條線索:一條以《小蝌蚪找媽媽》為代表,以中國水墨畫系統完成的「中國學派」;而另一條線,便是以《大鬧天宮》為代表,以中國人自己創造的動畫形象為基礎,不僅中國化,而且非常國際化
  • 美國飛彈之父要回國,中國雖大,但沒有一寸土地留給他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國門終於打開,在各種衝擊下,人們終於意識到了中國發展的落後。在辛亥革命之後,滿清政府被推翻,可是中國的發展卻仍舊沒有多大的起色,為了促進國內發展,中國選派多名優秀學生前往西方國家學習先進文化,希望他們能夠在學成之後為祖國的發展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