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正式公布載人登月機會,商業航天將助力人類重返月球!

2020-12-24 火器營營長

2020年12月10日,美國SpaceX公司研製的「星艦」火箭1級進行了首次發射試驗,目的是為了檢驗飛行控制和回收技術。「星艦」在起飛6分42秒後由於燃料問題落地速度較快而爆炸,好在已經得到了試驗數據。而就在2天前的12月8日,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了一份長達118頁的報告,正式公開了美國新一輪的載人登月計劃「阿爾泰密斯」(Artemis),「星艦」的首次飛行也標誌著人類重返月球的計劃正在穩步推進。

■「星艦」發射6分42秒後墜地爆炸,飛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69年將「阿波羅」11號送上月球的是巨型「土星五號」火箭。可惜「土星五號」一共只製造了13枚,且生產線在1970年就已經停產。這就意味著如果人類想要重返月球必須重新研製一款類似「土星五號」的巨型火箭。

「土星五號」是3級巨型火箭,長110.6米、直徑10米、火箭1級由5臺F-1液氧/煤油發動機提供動力,起飛重量2300噸;火箭2級動力系統由5臺J-2液氫/液氧發動機組成,起飛重量480噸;火箭3級只有1臺J-2液氫/液氧發動機,起飛重量11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8噸,地月軌道運載能力45噸。

■NASA公布了新一輪的載人登月計劃「阿爾泰密斯」。

經過多年努力,SpaceX公司在「獵鷹」9號重型火箭基礎上繼續研發出了新的超重型火箭,對超重型火箭進行改造並用於新一代載人登月火箭的1級,這才有了今天「星艦」1級的試飛。「星艦」分為助推器和星際火箭2級,全高120米、直徑9米,其中1級助推器高70米、使用28臺「猛禽」發動機、推力3400噸;2級星際火箭高50米,使用6臺「猛禽」發動機、推力12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100噸,地月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5噸。「星艦」貨艙高18米、直徑9米、 容積1100立方米。

從數據上來看,「星艦」的運載能力跟「土星五號」相差不大,這就證明「星艦」具備實施載人登月的潛力。2020年的12月8日,NASA發布了1份長達118頁的報告稱要在2024年將1名女性太空人和1名男性太空人送到月球。為降低項目運營成本,NASA將與商業航天公司合作進行該項目。隨後NASA又在2020年12月10日公布了有18名太空人入選「阿爾泰密斯」項目,為繞月飛行和登月奠定了人員方面的基礎。

■「星艦」最大優勢在於火箭的箭體可重

與「土星五號」相比「星艦」最大的優勢在於發射成本極低。「土星五號」在1967年到1972年間1次的發射成本為1.85億美元,而「星艦」發射後箭體可進行回收,從而能夠大大降低平均發射成本。據馬斯克透露稱「星艦」技術成熟之後1次發射成本僅為200萬美元,其中燃料成本約為95萬美元。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由於航天技術的不成熟,使得美國為「阿波羅」登月計劃耗資總額高達255億美元,約佔當年美國GDP的0.57%。技術上的高風險加上巨額的成本,成為了「阿波羅」計劃被迫終止的重要原因。而今隨著技術的進步,航天商業化時代正在到來,發射成本的降低有助於提高火箭發射密度,幫助人類重返月球甚至是在月球建造基地,從而實現對月球的資源開發,使得載人登月最終成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項目。

相關焦點

  • 4年後登月!NASA這次將送女太空人上去,還要搭建月球基地
    月球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它自古與人類就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到了上個世紀中後期,人類才第一次成功地實現了載人登月。而自從1969年美國實現人類首次載人登月之後,就沒有其他國家能夠達成這一項成就,就連美國自己在「阿波羅計劃」過後也未能再次登上月球。
  • 美國航天落伍了?2024年重返月球計劃不被看好,人們稱不現實
    據報導,來自美國行星學會的工作人員表示,從目前美國的局勢來看,2024年重返月球的目標似乎很難實現,甚至NASA近日公布的2021年的航天計劃,或許都很難如期按計劃實現,這個觀點一出,立刻引發熱議。
  • NASA啟動「阿爾忒彌斯」計劃,準備在月球上建造人類基地
    而到了現代,特別是天文學建立起來後,人們對於月球好奇,是想要知道它作為一顆衛星,它是如何誕生演化的,以及它可以為人類提供什麼。根據資料顯示,早在1969年NASA施行載人登月之前,人類就已經有著近10年的月球探測歷史了。當然,這一切其實都歸功於美國和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展開的「太空競賽」。
  • 外媒:中方決心載人登月,美國搞月球採礦!
    據新加坡網站asiaone.com報導稱,據一位航天項目負責人表示,中方人決心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在那裡建立一個科學站。而同時美國媒體稱,美國宇航局正打算通過阿耳特彌斯計劃實施月球商業採礦計劃,將月球和地月空間納入地球經濟圈。
  • 2024年登月計劃定名為「阿爾忒彌斯」,美國為什麼急著重返月球?
    美國科學家對月球的監測越來越頻繁,都在為未來幾年的登月計劃做準備,似乎重返月球是勢在必得。這兩天,NASA也正式確認了重返月球計劃命名為「Artemis」阿爾忒彌斯,申請的預算已超234億美元,他們為什麼非要急著在這幾年重返月球呢?今年川普政府宣布美國將重返月球,美國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已經多次公開表明他們登月的準備工作和充足信心。
  • 我國2035年前載人登月,2045年建月球基地!比美國如何?
    2019年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美國進行了重大的慶祝活動,我國國內也有報導。儘管美國贏得了載人登月的勝利,但經濟代價是巨大的。雖然有專家統計阿波羅計劃產生了大量的間接效益,但同樣有很多人反對這樣的觀點。從特別是阿波羅計劃本身是不可持續的,美國除了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帶回樣本之外,沒有在月球上建立任何基地,最後甚至連土星五號火箭都無法建造,造成人類登月中斷將近半個世紀。
  • 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月球樣品是否會和美國分享?國家航天...
    而對於中國在載人登月方面未來的規劃,吳豔華表示:「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我們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我們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我們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目前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這些技術通過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如果沒有這個量級的火箭,不僅嫦娥五號也無法順利發射,之後的載人登月和空間站計劃也根本不用想。為什麼要上月球「挖土」如果一切順利,再過一段時間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這是人類之前從未到訪過的的月球區域。
  • 星艦跟土星五號運載能力相同,美國人重返月球就靠它了!
    而就在2天前的12月8日,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了一份長達118頁的報告,正式公開了美國新一輪的載人登月計劃「阿爾泰密斯」(Artemis),「星艦」的首次飛行也標誌著人類重返月球的計劃正在穩步推進。
  • 載人登月飛船有突破性進展,月球基地計劃披露!
    載人登月飛船有突破性進展,月球基地計劃披露!嫦娥五號攜帶著月球樣品已經順利返回地球,這不是終點,而是中國載人登月的新起點。嫦娥五號回家後,我們期待已久的載人登月到底什麼時候能實現?中國航天還將進行哪些太空探索?今天波普空間與你講述中國航天的曠世計劃!如果你喜歡我的視頻,新同學請關注,老朋友請點讚!
  • 我國現階段能不能載人登月?看完阿波羅11號登月過程就知道了
    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看,現在的科技已經比半個世紀前更發達了,為什麼人類沒有再次踏上月球表面呢?我國現階能不能載人登月? 上世紀50年代,航天科技井噴式發展,蘇聯第一顆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後,美國也發射了第一顆衛星;在蘇聯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以後,美國也緊隨其後發射了載人飛船;在蘇聯成功發射了月球探測器以後,美國也發射了月球探測器,在這幾大領域,蘇聯都搶先一步,而美國則慢半拍。在載人登月方面,美國反過來,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載人登月的國家。
  • 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美國載人航天的輝煌與落寞
    51年前,「阿波羅11號」的登月之旅也是從這個發射臺開始的。這次龍飛船的發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首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商業航天公司執行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目前世界上僅有俄羅斯、美國、中國3個國家掌握了載人航天技術,在 SpaceX 的成功之前,所有載人航天項目無一不是由國家航天機構推動的。
  • 《重返月球》節目將記錄NASA的阿爾忒彌斯計劃
    據外媒報導, 國家地理頻道公布了全新的《重返月球》(Return to the Moon)節目,將跟隨美國宇航局(NASA)的太空人、工程師和科學家一起參與該航天局的 "阿爾忒彌斯 "(Artemis)計劃。
  • 阿波羅登月被徹底顛覆,航天科技五院公開設計圖紙!刷新認知水平
    神舟載人飛船總師張柏楠這樣說道:當時阿波羅飛船所採用的很多技術非常冒險,如果現在客觀的評估的話,據說可靠性的評估到不了50%,非常非常的冒險,很多的結構係數選值非常低,包括我們現在團隊在搞的載人登月論證,想用現在的技術設計出阿波羅登月的登月艙也好,飛船也好都非常困難,包括美國重返月球,其實也搞了很長時間難度依然很大。
  • 長徵九號落選首輪載人登月?一款新火箭脫穎而出,進展勢如破竹
    就是基於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方案,結合去年航天大會公布的登月方案可知長徵九號已經不在首輪登月任務的裝備序列之中,大洋彼岸阿爾忒彌斯載人重返月球計劃也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方案。結合歷史來看嫦娥探月工程最早論證工作始於1994年,至2004年正式立項,前後論證時間十年。載人登月工程2011年開始論證截至目前將近九年,服務後者的各項工程能力正在逐步具備。
  • 美國計劃重返月球,項目主管壓力太大辭職,外界質疑1969年登月
    1969年美國登月事件的真實性,一直受外界的質疑。5月中旬,再次發生一起讓外界質疑美國登月能力的事件。5月18日,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主管洛韋羅,其向美國宇航局遞交辭職申請。洛韋羅的辭職,與美國2024年登月計劃存在直接聯繫,受中國嫦娥4號登月計劃的刺激,美國航天內部掀起了「重返月球」的風潮。按理來說,已經實現登月的美國,其完全有實力重返月球,但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主管洛韋羅,其卻因為需要承擔太大風險,而選擇辭職,不少人因此對美國載人登月事件表示懷疑,並認為1969年登月事假。
  • 美國NASA公布登月計劃18人名單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公布阿提米絲(Artemis)登月計劃的18名太空人名單,其中一人是來自中國臺灣的林其兒(Kjell N. Lindgren),他們將為登月計劃接受訓練。
  • 2023年俄飛船登月?俄航天集團總裁透露,載人登月緊跟中美步伐
    據環球時報21日報導,在中國和美國相繼公布探月項目的新規劃之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戈在視察「飛行」企業時透露了俄羅斯未來的探月計劃,「俄羅斯『鷹』登月飛船將於2023年12月15日首次飛往太空。」
  • NASA離載人登陸月球又近了,正組裝火箭核心級
    NASA的重返月球計劃名為「阿爾忒彌斯」(Artemis)登月計劃,目標是2024年將太空人重新送上月球,該計劃的主要硬體包括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獵戶座(Orion)飛船、月球空間站Gateway
  • 日本公司計劃建造「月球城市」,中國航天專家:異想天開!
    作為地球最近的鄰居,月球一直是人類載人航天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不過,與過去由國家級航天機構提出探月計劃相比,近年來許多私營公司也紛紛湧入探月大潮,而且其計劃更為大膽超前。據報導,一家名為ispace的日本公司最近宣稱,打算在2040年前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城市,並使其客流量達到每年萬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