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月球樣品是否會和美國分享?國家航天...

2020-12-19 每日經濟新聞

今天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

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

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確入軌;

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

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

首次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吳豔華介紹,在嫦娥五號任務實施中,我國與歐空局、阿根廷、納米比亞、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測控領域協同合作,邀請多國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官員到文昌現場觀摩發射,一些國家領導人,航天機構和部分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很多國際同行和友人,都以不同方式表示祝賀和讚譽,期待進一步合作。後續我國將依據月球樣品及數據管理辦法,廣泛徵集合作方案,鼓勵國內外更多科學家參與科學研究,力爭獲得更多科學成果。

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而對於中國在載人登月方面未來的規劃,吳豔華表示:「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我們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我們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我們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目前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這些技術通過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

你也能見到月球樣品了

吳豔華表示,月球樣品將主要用於三個目的:一是用於科學研究;二是一部分樣品將用於博物館展示和科普教育,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三是根據國際合作公約,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博

很多網友關心未來是否能去月球旅遊,還有記者提問中國有無載人登月計劃?吳豔華介紹,將先搞關鍵技術攻關,再規劃論證是否載人登月。中國如果做,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

關於中國是否會把月球取樣的樣品分享給美國的NASA?。吳豔華表示,首先根據《外空條約》,外空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政府會按照《外空條約》來執行。同時中國政府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包括有關探測數據,來進行科學分析。

吳豔華介紹,「合作與否還要看美國政府的政策。我們願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原則基礎上,同美方無論是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還是科學家、工程師開展真誠友好的合作。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博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則表示:中國航天局一直是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來開展相關國際合作的。因為這是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的樣品,近一段時期以來,國際同行也都非常關注,近期紛紛給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政府、其他機構發來了賀電,都提出了需要共同開展研究的意願,我們也非常歡迎。中國國家航天局與40多個國家籤訂了140多份合作協議,並且深度參與了18個國際組織的相關工作。月球樣品是我們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願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國際同行開展合作。

許洪亮表示:中國國家航天局將專門印發月球樣品的管理辦法和後續管理政策。後續我們會跟國內的有關科技部門,共同向國際同行發出徵集月球樣品分析的相關方案,同時也會組織國內外的相關科學家,對方案進行遴選,開展一些成果的共享,共同研究,包括一些數據開放相關的工作。

多國航天專家紛紛稱讚

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科研負責人列夫·澤林內,以及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所長阿納託利·彼得魯科維奇都表示,此次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處處長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也對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本成功返回,予以高度評價。他指出,中國的成功經驗將為未來開發月球打開大門。

薩馬拉科羅廖夫大學飛行動力學和控制系統研究室主任奧麗加·斯塔裡諾娃則表示,中國此次成功完成了這一高水平航天項目,並為實施載人使命,進行了著陸、飛行以及與軌道艙對接等程序的演練。

對於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南非各界反響熱烈。其中南非天體物理學家、西開普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教授利沃思表示,中國探月工程的順利實施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巨大成就。

利沃思表示,俄羅斯和美國以前收集的月球樣品都是30億年前的土壤和巖石,嫦娥五號在月球最新火山活動地區進行採樣,土壤和巖石年齡非常年輕,對於解析月球演化,進一步了解太陽系形成的時間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依據。

南非天體物理學家 利沃思:從科學上講,探索該特定區域非常有用,因為隨後的樣本可能會表明為什麼最近有這種火山活動,並且這些數據對於了解月球的演變,對了解太陽系非常重要。

利沃思表示,中國探月工程的順利實施豐富了全人類的相關知識,並且極大激發了整個非洲對太空探索的積極性。

南非天體物理學家 利沃思:中國的探月工程不僅是登月,而且極大豐富了全人類的相關知識,南非乃至全非洲都渴望與中國合作,此次探月將激勵大量非洲青年痴迷於探索宇宙。去中國學習相關知識,這可能為未來非洲也開始探索宇宙提供成長的土壤。

未來我國還要在月球建設科研站基本型

12月17日,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記者: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在這個探月工程三期過程之中,您覺得最艱難、最難突破的技術關是什麼呢?

吳偉仁:我們國家發揮新型舉國體制,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沒有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嫦娥五號任務使用的就是我們特色的「中國方案」。

記者:嫦娥五號已經回來了,中國探月工程未來的方向在哪裡?

吳偉仁:我們未來將立足於全月面到達。我們將在月球南極研製建設一個科研站。在月球南極南緯89度,可能存在連續180多天的光照。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是14天白天、14天黑夜,沒有連續的日照,一些儀器設備就不能連續工作。

吳偉仁:如果我們在月球南極建設一個科研站,我們可以長時間對地球進行大動態、全方位、穩定的觀察。2030年之前,我們將在月球南極建設一個科研站基本型。隨著後期科研站規模的擴大,我們可以在月球上進行蓋房子、打磚、3D列印等工作。同時,我們也可以在月球上開採礦物,這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此外,我們還可以藉助月球做跳板,前往更遠的深空、更遠的星球。

現在我們的航天隊伍年輕人居多,新血液的不斷補充,使整個隊伍更加年輕化。

記者: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年輕一代航天人的熱血與汗水,您對於他們有怎樣的期許?

吳偉仁:在這個團隊中,年輕人貢獻很大,我們的希望很大,年輕人發展的勢頭也很好。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這個隊伍。我相信,未來,這個團隊裡會產生出很多優秀的科學家、技術專家,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記者:您對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有什麼期許嗎?

吳偉仁: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從跟跑、並跑到走向部分領跑,是很不容易的。在實施過程中,即使有困難、有問題、有挫折,我們前進的步伐沒有中斷。我對中國航天的發展,對我們國家成為航天強國,成為航天世界的「領頭羊」,我們也充滿信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我國會把月球土壤分享給美國嗎?中方願大方分享,但美國人不樂意
    嫦娥五號「回家」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阿波羅11號到17號載人飛船共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阿波羅13號因故障中途返回外,其餘6艘飛船皆完成登月
  • 嫦娥五號之後,還有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土」
    那麼,繼嫦娥五號之後,還有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土」呢?美國「獵戶座」飛船,其將是未來美國載人探月、探火的主力。前途難料的「阿爾忒彌斯」無論是載人登月採樣返回月球還是無人採樣返回,都能加深人類對月球的認識。
  • 嫦娥五號已經著陸月球,我們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但他們的無人探測器和載人登月地點都選在了月球正面的中緯度地區,所取得的樣本經過分析後都大同小異,無法再為更深入了解月球提供什麼價值了。 但嫦娥五號的意義絕不只是「月球採樣返回」這麼簡單,我們其實可以把嫦娥五號當做是「載人登月」的一次小規模預演,因為嫦娥五號是目前嫦娥工程中唯一一個需要從月球返回地球的任務,它的「兩器分離」和「兩器對接」不出意外的話,也是未來載人登月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的步驟,唯一的問題就是:
  • 載人登月飛船有突破性進展,月球基地計劃披露!
    載人登月飛船有突破性進展,月球基地計劃披露!嫦娥五號攜帶著月球樣品已經順利返回地球,這不是終點,而是中國載人登月的新起點。嫦娥五號回家後,我們期待已久的載人登月到底什麼時候能實現?中國航天還將進行哪些太空探索?今天波普空間與你講述中國航天的曠世計劃!如果你喜歡我的視頻,新同學請關注,老朋友請點讚!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管劉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對接,包括之前的著陸起飛,後續的降落返回,都是基本勾勒載人登月的主要環節,也是為後續的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奠定了技術基礎。吳偉仁院士,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在嫦娥五號發射後也透露,「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的系統可以做得簡單很多。
  • 我國2035年前載人登月,2045年建月球基地!比美國如何?
    現在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發射升空並進入環月軌道,而在11月25日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已經透露後續中國將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同時還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那麼我們這條探月路徑,相比美國有什麼特點呢?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成功,中國的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任務也進入尾聲。按照在 2004 年立項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 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
    國家航天局供圖月壤將妥善存儲 在毛主席故鄉進行異地災備李春來介紹,對於採回的月球樣品,會妥善存儲,包括異地災備存儲考慮。專家強調,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份、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 外媒:中方決心載人登月,美國搞月球採礦!
    asiaone.com報導稱,中方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在2020年航天大會上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世界上正在興起新一輪的月球探測浪潮,參與者的目標是進行可持續的任務,以加深對月球的了解,並開發那裡的資源。中國希望利用載人登月任務進行科學調查和技術示範,探索開發月球資源的方法,增強國家的空間能力。目前,正持續開展載人月球探測方案深化論證。」
  • 【解放日報】載人登月將在空間站建成後規劃
    吳豔華表示,按照目前的初步意向是,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載人登月問題。中國載人登月的目的不同於當時美國載人登月,當時美國和蘇聯搞「星球大戰」,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中國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科研和探索未知。目前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這些技術通過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
  • 嫦娥5號只帶回1731克月球樣品,阿波羅號是如何載人返回的?
    嫦娥5號只帶回1731克月球樣品,阿波羅號是如何載人返回的?最近咱們國家的月球測設備嫦娥5號為我們帶回來了珍貴的月球樣本大約1731克。這些樣本對於我們人類研究月球提供了無比珍貴的寶貴資料。可是有另一種聲音卻酸溜溜地說,人家美國多少年之前就可以讓太空人登上月球並且帶回數量更重的月球樣本,時間過去了幾十年,怎麼現在中國一次性才帶回來那麼一點樣本,果然是技不如人。其實這樣的一種說法除了酸應該也沒什麼別的情緒了。縱然載人航天行為確實是非常高端危險重重的,但是這並不能從技術上進行類比。就好像公交車售票員和現在的自動打卡設備是不能類比的意思是一樣的。
  • 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這些問題有答案了!
    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12月1日在月球開展採樣工作,再到12月17日重返地球,20多天時間裡,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
  • 美國航天落伍了?2024年重返月球計劃不被看好,人們稱不現實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登上過月球的國家,不過,大約10年後,這個「唯一」就要不保了,因為中國、俄羅斯等很多國家如今都在計劃著載人登月,而且未來伴隨著人類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或許也真的會有其他國家「後來居上」,在航天實力方面趕超美國。
  • 是否載人登月?航天局:與美國不同
    2020年,中國在航天和宇宙探測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2020年6月,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中國擁有了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7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國開啟了探測火星的歷程。此外,在探月領域,中國也是成果斐然。12月17日凌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的嫦娥5號探測器的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 載人登月的預演嫦五任務完成,中國何時登月,會比美國先一步嗎?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取樣返回任務,是40多年來人類再次踏上月球取回月壤,而這次的嫦娥五號的取樣流程和美國的阿波羅登月流程除了沒有載人以外其它全部相同,也被外界認為這幾乎就是一次對以後載人登月任務的預演,那麼中國何時載人登月,會不會比美國的再次載人登月先一步送人上月球呢?
  • 【知識】航天大國為啥都要千裡迢迢去月球「挖土」?
    美國的載人登月一方面返程的有效載荷可以更多,「阿波羅11號」就採回了22公斤月球樣本,是蘇聯整個登月計劃取樣的近70倍。阿波羅16號飛船取回的月球巖石樣本另一方面,載人登月採樣的方式和採樣地點也更為靈活。航天員在月球上活動時,可以使用鏟子和帶爪的探杆進行巖石標本收集,同時也會用鑽杆打洞的方式獲得內層巖芯。
  • 嫦五月球歸來,1969年首次登月時插在月球表面的國旗還在月球上嗎?
    太空人們在月球表面行走了2.5小時,留下了腳印,同時還在月球上插上了美國國旗。他們從登上月球到返回地球總共用了八天的時間,帶回月球巖石和土壤樣品22千克。
  • NASA正式公布載人登月機會,商業航天將助力人類重返月球!
    而就在2天前的12月8日,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了一份長達118頁的報告,正式公開了美國新一輪的載人登月計劃「阿爾泰密斯」(Artemis),「星艦」的首次飛行也標誌著人類重返月球的計劃正在穩步推進。
  • 未來你也能見到「月球土特產」
    就在嫦娥五號踏上歸途之際,細心的網友通過對比發現,原來10多年前,世界上的主要航天國家都紛紛出臺了自己的探月規劃:有的想發射探測器到月球、有的想載人登月、有的想去月球建科研站……    時至今日,能夠實現自己當年定下的探月目標的,並不在多數。月亮雖然高高掛在月空當中,但真的要去探索和接近它,絕非易事。
  • 美國成功登月後,太空人怎樣從月球回來的?難道都是假的?
    美國成功登月後帶領人類進入一個新時代,自從美國登月後,關於外界的質疑聲從來沒有停止,從上個世紀開始一直延續到本世紀,全都是質疑美國是否成功登月言論。據了解目前為止,美國一共成功登月6次,即便如此大家還沒有打消質疑聲,讓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僅僅只有美國能夠登月,其他國家無法實現登月呢?即使有很多人向美國學習載人航天知識,全都遭受拒絕,在上個世紀美國是如何把人類送上太空的呢?如何把人類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