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調水工程配水青島4.21億立方米,形成「三水、四線」調配水格局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30日訊 近日,膠東調水工程2019-2020年度向膠東四市調水任務圓滿完成,累計引水10.19億立方米,其中,調引黃河水7.41億立方米、長江水2.69億立方米、峽山水921萬立方米。
-
在「防」字上下足功夫,煙臺全力打好水旱災害防禦硬仗
超前做好2019-2020年度客水調引工作,計劃調水2.18億立方米,累計調水2.34億立方米,超額完成預定調水任務,有效保障了城鄉生產生活用水需求。發布會現場在防洪減災工程建設方面,面對疫情的高壓態勢,市水利局於2月底已全面開工建設;加強督導檢查,實行周調度制度,全力推進63項列入省實施方案的重點防災減災工程,於主汛前按期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
老嵐水庫樞紐工程昨天正式開工 蓄生命之水解萬民之渴
老嵐水庫樞紐工程昨天正式開工,水庫建成後年平均可增加供水量4530萬立方米,有力緩解煙臺的「缺水之困」蓄生命之水 解萬民之渴建設老嵐水庫,是現實的選擇,更是歷史的必然: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論證建設老嵐水庫工程,1999年正式申報並得到國家批覆。後因膠東調水工程啟動實施,加之連續多年豐水,老嵐水庫立項建設工作暫時擱置。2014-2017年,我市連續遭遇嚴重持續乾旱,雖通過調水等應急措施有驚無險地度過難關,但供水安全依然存在風險隱患。
-
河北省3年來向42條河道實施生態補水達53億立方米
原標題:河北省3年來向42條河道實施生態補水達53億立方米河北省3年來實施生態補水53億立方米其中入白洋澱水量10億立方米,確保了白洋澱水位保持在7米左右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9月3日舉行的水汙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和水利部調度計劃,2018
-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
南水北調東、中線六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1.2億人受益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引黃濟晉 小浪底引黃工程首次向山西板澗河水庫調水1000萬立方米
新華社太原5月15日電(記者王飛航)記者從山西省水利廳獲悉,山西小浪底引黃工程近日首次向板澗河水庫調水,預計此次調水總量將達到1000萬立方米,這也為小浪底引黃工程實現向涑水河流域生態補水奠定了基礎。小浪底引黃工程是山西大水網建設的重點工程,2012年7月正式開工,預計將於今年9月底全線貫通。工程建成後將從黃河幹流上的小浪底水庫向山西運城涑水河流域調水,在為涑水河流域提供生態補水的同時,還將為運城盆地63.58萬畝農田提供灌溉用水。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 1.2億多群眾直接...
2020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 作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東、中、西三線,總長4350公裡。它通過東、中、西三條調水路線,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相互連通,構成了「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中國大水網格局。
-
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徹底改變新疆,沙漠造數億畝良田?
2020年4月7日,一則由紅旗河科學研究發展委員會發布的情況說明,再次將大眾的視線,拉向了曾經傳得沸沸揚揚的「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在這則情況說明中,紅旗河科學研究發展委員會強調,「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仍處於研究階段。任何關於紅旗河即將開工或紅旗河工程的小道消息、「內幕」消息等,均為虛假信息!
-
北墅水庫—產芝水庫調水主管線聯通工程順利完工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近日,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審批通過的2020年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之一的北墅水庫—產芝水庫調水主管線聯通工程,歷時四個多月地施工,在雨季來臨之前順利完工。目前已進入調水試供水階段。
-
這個主管線聯通工程提前完工,已進入調水試供水階段
近日,萊西市2020年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之一的「北墅水庫-產芝水庫調水主管線聯通工程」在雨季來臨之前順利完工,目前已進入調水試供水階段。據悉,該項目為城市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由市自來水有限公司下屬企業青島昌陽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主要建設內容為由北墅水庫向產芝水庫鋪設供水管道。包括修建輸水廊道,鋪設調水管道約20公裡,同時配套相關電氣設備及遠程傳輸設備。項目調水路線起點位於北墅水庫輸水暗渠末端,沿芝河河道向南至劉家都村南進入產芝水庫,進入庫區後沿西環湖路內側延伸至產芝水庫西放水洞引水渠。
-
南水進京量達60億立方米
原標題:南水進京量達60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北京市配套工程團城湖調節池的一池碧水和藍天白雲交相輝映,形成一幅美麗圖畫。(資料片)本報記者 饒強攝 本報訊(記者 葉曉彥 通訊員 袁敏潔)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截至11月27日3時58分,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調江水入京水量達到60億立方米。 自2014年12月27日江水進京以來,南來之水已滋潤京城近6年,輸水量達到60億立方米。
-
三官殿街辦:全力服務引江補漢工程啟動
水都網訊(鄭先順 陳晨 李青峰 石茂有)11月19日上午,引江補漢工程丹江口段建設工程實物調查正式啟動,核查組專家對套溝橋內涉及三官殿街道辦兩個村1200畝,60餘戶實物指標進行調查鎖定。
-
南水北調中線開啟最大流量調水,一年能調多少水?今天算明白了
自古以來中國的餓匠人精神就一直存在,從最開始的長城、都江堰、南京長江大橋等等,都是經得起歲月的洗禮的,那麼南水北調應該是最近幾年一個很偉大的工程了,惠及的人口達到了4.38億人次,是一個國家級水資源調配,當年因為這個事情春晚上還特意排練了節目。在1952年的時候這個時候就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了,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
-
南水北調東中線通水六周年,1.2億人直接受益
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水利部獲悉,六年來,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超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水系補水工程_2020年水系補水工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同時,連通洪澤湖、路馬湖、南四湖、東平湖作為調蓄水庫,經泵站逐級提水進入東平湖後,分水兩路,一路向北穿黃河後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東自流經新闢的膠東輸水幹線接引黃濟青渠道,向山東半島供水。調水線路總長1446.50km。 目錄: 1. 南水北調引水工程 2. 東北調水工程 3. 西北調水工程 4. 西南調水工程 5.
-
「南水」水質如何?會不會無水可調?
即便遇最枯水年份,長江下遊和丹江口水庫來水量也能滿足調水需求在南水北調工程設計之初就有人提出,長江水量年際變化大,遇上枯水年份,會不會無水可調?河南平頂山市是最早受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城市之一。2014年7月,平頂山遭遇嚴重旱情,白龜山水庫3次動用「死庫容」,水還是不夠用。關鍵時刻,南水北調中線啟動應急調水,46天裡5011萬立方米丹江水馳援,解了百萬群眾之「渴」。
-
截至11月中旬,白洋澱生態補水入澱水量近5億立方米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任樹春 河北日報記者趙紅梅)從河北省水利廳獲悉,為改善華北明珠白洋澱的水生態水環境,今年以來,河北省統籌利用引黃、引江、當地水庫水及再生水,積極向白洋澱進行生態補水。截至11月中旬,白洋澱入澱水量近5億立方米,提前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確保了白洋澱水位保持在7米左右。同時,通過白洋澱控制工程向下遊河道(趙王新河)放水1億多立方米,有效增加了白洋澱的水動力和水循環,為提升白洋澱水質發揮了重要作用。圖為白洋澱景色。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來了 煙臺高新區將採取電子化方式採集數據
膠東在線4月22日訊(記者 許加薇)22日,記者從煙臺高新區科經局獲悉,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等有關文件精神,積極做好煙臺高新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七人普)各項工作,在煙臺高新區工委、管委的領導下,煙臺高新區人口普查辦公室全力以赴
-
大連"引英入連"工程今日通水
東方網5月28日消息:今日,全市人民關注已久的「生命工程」——引英入連應急供水工程將正式向大連市區供水,碧流河水庫供水緊張的形勢將得到緩解。但這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供水困難,全市人民仍需加強節水工作。經過廣大工程建設者8個月艱苦卓絕的奮戰,引英入連應急供水工程如期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