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12月7日至8日,黔南州舉行全州「村社合一」現場觀摩會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進會。
觀摩代表兵分兩路,走進黔南十二縣市區,探各地「村社合一」經驗做法,訪基層組織發展成果;在觀摩中互學互鑑,在交流中促進提升;深入學習全省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業務培訓會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現場觀摩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關於「村社合一」集體經濟政策措施,推動黔南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天眼新聞特開通《聚焦黔南「村社合一」現場觀摩會》欄目,聚焦 「村社合一」的黔南實踐,展示各縣市先進做法與經驗,敬請關注。
12月8日,記者跟隨黔南州「村社合一」現場觀摩會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進會走進了甕安縣天文鎮烏江村。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天文鎮烏江村地處天文鎮北部,距縣城 44 公裡,地勢偏遠。這也激發了歷代天文人奮發圖強,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在道甕高速穿過天文後,天文人不等不靠,圍繞產業發展,形成了「有自己的主導產業(茶葉),有自己的種植基地,有自己的加工廠房,有自己的目標市場,有自己的經營團隊」,形成了產供銷一體的發展格局,帶領全鎮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在觀摩點烏江村手巾帕壩區,肥沃的土地已經圓滿完成了380畝辣椒種植的使命,現在成片的土已種植花菜380畝,實現了滿栽滿種,在寒冷的冬季散發著勃勃生機。
「以前我們是省級三類貧困村,2016年貧困村出列,現在全部脫貧。領導們看,我們的產業發展起來了,路也通了,基礎設施都配套好了。我們幹勁十足,壩區發展種植、山上發展養殖,哪裡都不閒起!今年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都有50多萬,約是2016年的四倍!群眾們的生活比辣椒還要紅火!」烏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清平說到。
天文鎮今年秋天的辣椒大豐收
近年來,天文鎮烏江村以「三支部」 為引領、抓好三個壩區產業,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合作社的資 源優勢緊密結合起來,強化村級隊伍與合作社共建,探索出「6+6」 (即:構建「六個好」,推行「六模式」)發展方式推進「村社 合一」,以烤菸、辣椒、茶葉、精品水果、生態畜牧業等為主導產業,帶領全村走出一條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建,社富帶民富、 村民共富,強村與富民雙贏、集體與群眾雙增收的新路子。2020 年,村集體收入累積 51.16 萬元,輻射帶動村民 450 餘戶 1500 餘人,戶均增收 4500 元以上。
觀摩中,烏江股份制度經濟合作社項目收入一覽表和收入分配表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烏江村在設置村集體經濟收入分配上很合理。操作很細、也很公平。村集體經濟收入分成主要是村級滾動發展資金、股東分紅、管理績效三個方面,烏江村充分考慮到管理績效分紅,這樣的做法能持續保持村支兩委和理事會帶領群眾幹事創業的激情,源源不斷地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黔南州委黨建辦副主任楊崇武說到。
通訊員 蔡蘭張遠倩
編輯 梁曉琳
編審 張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