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姜斌吳樹江
這是一場不同尋常的改革之旅。從農場到農場有限公司,改變的不只是名稱。
沒有了行政事業的「鐵交椅」「金飯碗」,北大荒集團上下變成了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破冰前行,要有浴火重生的意志。革故鼎新成為北大荒發展進步的靈魂和不竭動力。解放思想、瞄準市場、創新營銷……農墾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
營銷是墾區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核心要素。2020年的春天,北大荒吹響了營銷集結號:抱團營銷、訂單種植、託市收購、期貨農業……在北大荒集團的戰略部署下,一個個來自基層的創新營銷之舉為這場企業化變革做了最生動的註腳。
「五場聯盟」的啟示:
抱團闖市場合作求共贏
雖是疫情期間,但沃野千裡的北大荒已然顯露出勃勃生機。
近日,榮軍農場豆製品加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熱氣騰騰,員工們正在生產線旁熟練地操作,一條條腐竹整齊地掛在晾乾架上。
榮軍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武自豪地對記者說:「作為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的明星產品,我們的腐竹等有機豆製品已經在全國知名網絡銷售平臺上火爆熱賣,現在訂單非常多。」
作為一個地處偏遠、典型的資源小場,發展優勢產業底氣何在?
「這是五場聯盟結的『碩果』。」劉文武給出了答案。他介紹說,他們逐步認識到光靠單打獨鬥成不了啥氣候,必須走抱團取暖、共同發展之路。2019年,尖山、嫩江、七星泡、紅五月、榮軍農場5個有限公司打破思想的禁錮,共同組建五場聯盟。
「每個農場投入股金150萬元,採取股份制形式,共同打造九三地區規模總量最大的綠色有機腐竹生產加工企業——榮軍豆製品加工有限公司,並於去年8月投入生產,用『九三大豆』生產出了優質腐竹。企業試生產階段,生產銷售腐竹就達370多噸,創產值400多萬元。4個農場每年劃出100公頃耕地種植高蛋白大豆,其餘不夠的,我們兜底兒。抱團發展,聯利聯心。過去農場建企業遇到的資金難、原料難、銷售難等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劉文武說。
打破企業間界限,形成共同體抱團謀發展,以共同的經濟利益為紐帶,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才可以在世界經濟的海洋中劈波斬浪。
創新訂單農業新模式:
向新型糧商邁出實質性一步
北大荒人正積極適應糧食由政策收購向市場化經營轉變,糧食的市場化營銷,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依據市場反饋,倒逼種植模式,由「種什麼賣什麼」向「要什麼種什麼」轉變,一些農場通過訂單種植促進糧食銷售,銷在種前,以銷定產。
「我們分公司自我加壓、自我革新,創新做實訂單農業新模式,鞏固種植基地在發展中的核心基礎地位,為北大荒集團加快建成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形成農業領域航母大膽實踐,努力打造國際新型糧商。」北安分公司總經理唐浩向記者詳細介紹了他們做實訂單農業的創新模式。
(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為落實集團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戰略,北安分公司積極與九三集團、南華期貨、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係,探索「收入險+期貨」「訂單農業+保險+期貨」的組合模式,全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基地建設。
創建「收入險+期貨」模式,保障了種植戶在農作物尚未收穫時,就可鎖定自己的預期收入。
對於「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模式,用一個例子可以做很好的闡釋:以1萬噸大豆訂單為例,2019年北安分公司秋季大豆市場價格為每噸3400元。採取「訂單農業+保險+期貨」的模式,大豆保底收購價為每噸3800元。如農場以每噸3600元的收購價格與種植戶籤訂種植訂單,在運作過程中,北安分公司的種植基地可比去年同期增加收益400萬元,其中:種植戶增收200萬元,農場實現其它業務收入200萬元,突破主營業務收入僅僅依靠土地租金的現狀,向真正成為農地運營商、新型糧商邁出實質性一步。
發力「營銷端」:
加快構建現代營銷體系
在夯實「種植端」的同時,發力「營銷端」。一場關於營銷觀念和營銷模式的變革正在進行。
從行政思維如何轉換為市場思維?各個農場努力尋求答案,他們依託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營銷平臺,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加快現代營銷體系建設,尋求營銷新突破。
在九三分公司的各個農場都採取了建立糧食貿易有限公司的方式加快現代營銷體系建設,通過「託市收購」實現了糧食貿易的市場化運營。
在嫩江農場,進行了分級別銷售的細分市場的嘗試。興嫩糧食貿易有限公司產品展廳內,擺放著不同品種的大豆。董事長馮曉輝說,這是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種植的不同品種。糧貿公司投資200餘萬元建成大豆精選廠,將大豆分為5級,進行分類別、分級別銷售。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一些農場積極探索下的成功路徑。鶴山農場的「花園式牧場」鶴澳牧場已成為現代奶業對外展示的生動窗口,而為牧場提供飼料的科菲特飼料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農場種植的農產品原料,實現了基地、加工企業與市場的有效對接。公司經理高啟國介紹說,公司是混合所有制經濟,鶴山農場以廠房出資入股,佔比40%。「通過實施種植+加工+養殖一體化經營模式,實現了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目前公司可為轄區周邊10個現代化牧場提供優質飼料,實現了農產品的過腹增值,正向為整個墾區的牧場提供優質飼料而努力。
實現由大糧倉向大糧商、食品供應商轉變,必須加強品牌的認同和延伸,以品牌效應推進營銷升級。防疫期間,北大荒親民有機食品有限公司開復工一個月銷售額超千萬元;通過網紅薇婭零食節兩次秒殺,5秒銷售5萬袋麵粉。「親民」這個北大荒旗下的高端品牌,專注有機產業17年,驕人的成績與品牌的精心培育密不可分。
「我們用一穗小玉米闖出了大產業。」龍鎮農場董事長任傳軍現在也開始熟悉線上、網紅帶貨等詞語,他說:「在線上,我們農場的龍綠公司生產的有機糯玉米在天貓等網絡銷售平臺開設了旗艦店,並與天貓平臺上一家農業發展公司籤訂了供
貨70萬穗合同。」
凍幹的菇娘、腐竹、香瓜甚至酸奶,記者眼前這些琳琅滿目的凍乾食品,來自於嫩北農場。嫩北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桂林對記者說,為增加企業營收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2018年,農場投資850萬元籌建了豆都好食機公司。目前正開闢銷路,在九三分公司開設了直營店,入駐京東商城、淘寶網
店。
產品分級、網紅帶貨、直營布點、聚焦高端……在向現代企業轉變的過程中,各個農場也在努力地補齊營銷短板,在創新中求「變」。
北大荒,正涅槃重生。這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讓北大荒人扛起責任擔當,將企業化改革的答卷寫在廣袤的田野上,奮力奔向新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