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創新「制度+科技」監督模式讓涉農資金透明使用

2020-12-05 湘湘帶你看社會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各級政府投入的資金和項目不斷增多,而如何管好用好資金,讓廣大農民真正得到實惠,也成了一項重要任務。泉州市創新「制度+科技」雙重監督模式,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並在全省率先建立涉農資金監管平臺,讓各類涉農資金不再「跑冒滴漏」,一路順暢地到達農民手裡。

建章立制 推進管理「規範化」

涉農資金關乎群眾切身利益,要確保涉農資金的管理規範化,必須不斷加強法治保障,對資金撥付、信息錄入、公示公開、監督管理等環節提出明確要求。

近年來,為破解涉農資金多頭管理、交叉重複、使用分散等問題,市農業農村局先後制定了「鄉村振興」「扶貧」「特色現代農業」「生態綠色農業」等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規定,明確各項專項資金分配使用遵循的原則、重點指出項目的補助對象、補助標準和使用範圍。

同時,暫行規定明確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必須保證申報材料的真實性,不得以虛報、偽造等手段騙取專項資金,嚴禁以同一實施內容多頭申報、套取專項資金,不得以舊抵新。此外,涉黑、涉惡、失信被執行人不得參與項目申報,進一步形成權責明確、有效制衡、齊抓共管的監管格局。

平臺監管 確保過程「透明化」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2018年5月,在市農業農村局、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的攜手合作下,泉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涉農財政資金監管信息化平臺——「泉州市農業農村局財政資金監管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該平臺是一個集涉農財政資金項目申報主體備案、資金申報審批、資金下達發放管理、資金異常預警、資金監管信息公開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應用管理平臺,實現對涉農項目資金的申請、撥付、收款、招標、使用以及項目驗收等方面的全過程監管,可及時發現涉農項目資金在使用、管理、分配等方面潛在的問題線索,從源頭上預防「微腐敗」。此外,該平臺還結合了「網際網路+政務」,將涉農資金的備案管理手段電子化,有效提升涉農資金管理工作。

平臺建設規模涵蓋了泉州市及下轄各縣(區、市)的農業機構、涉農企業和個人,實現「市—縣」兩級涉農財政資金動態監管。同時,圍繞兩級涉農財政資金信息的管理,將市紀委監委派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涉農單位等一同納入平臺中,按照業務分工不同,形成涉農財政資金從申報到發放過程的「分級管理」「多級審批」「逐級公示」「全程監督」。

接下來,泉州市農業農村局將持續推進涉農資金、涉農項目和民生資金、民生項目監督檢查,強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來源: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昭通市大關縣財政:整合涉農資金 「整」出大格局「放」出新活力
    大關縣成立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財政、監察、發改、扶貧、審計等職能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項目主管部門的職責,建立事前、事中、事後跟蹤監督和督辦催辦制度。夯實統籌平臺,提出涉農資金整合項目中長期建設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確定年度實施重點,研究制定了涉農資金整合系列文件,從資金整合範圍、整合程序、使用範圍、項目審批、資金下達、項目管理、資金撥付、部門職責、監督與檢查和責任追究等方面作了明確規定,為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工作定下規矩。
  • 新基建的模式與制度創新
    同時也要看到,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新基建自身的科技支撐力量、承載的數據要素形態、面向的經濟社會需求都與傳統基礎設施有很大不同,在投資運營模式和相關制度方面有其獨特性。因此,需要積極探索新基建的模式和制度創新,為新基建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新基建的「新」特徵新基建以信息網絡為基礎提供數位化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
  • 好鋼用在刀刃上 ——青島城陽區加大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推動鄉村...
    開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是中央針對當前涉農資金多頭管理、交叉重複、使用分散等問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頂層設計。其根本宗旨是優化財政支農投入供給,加強財政支農政策,理順涉農資金管理體系,創新涉農資金使用管理機制,改革和完善農村投融資體制,切實提升支農政策效果和支農資金使用效益。
  • 安徽靈璧:強化資金保障決勝脫貧攻堅
    靈璧縣注重強化資金預算投入、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加強資金監督管理、加快資金支出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資金保障。落實扶貧資金公示,嚴格按照《安徽省扶貧辦 安徽省財政廳關於完善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的實施意見》要求,及時公告專項扶貧資金分配結果,統籌整合涉農資金使用情況同時公示,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主動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加快扶貧資金支出進度。
  • 甘孜州丹巴縣:統籌整合涉農資金 讓脫貧攻堅「勁往一處使」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近年來,甘孜州丹巴縣積極推進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和效益。2016年至2020年,該縣應納入整合範圍的資金共12.37861675億元,已整合資金共10.43266115億元,整合率達84.28%,丹巴縣實際整合率、實際支出率均達到中央績效考核滿分要求。
  • 電光科技: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使用事項
    電光科技: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使用事項 時間:2020年12月09日 17:36:21&nbsp中財網 原標題:電光科技:關於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使用事項的公告股票代碼:002730 股票簡稱:電光科技 公告編號:2020-057 電光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使用事項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內容的真實
  • 制度創新助力科技高質量發展
    制度包括:《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科技創新管理辦法》《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科技創新項目管理規定》《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規定(暫行)》《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科技創新平臺管理規定(試行)》《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科研誠信管理規定(試行)》
  • 四川廣元劍閣縣:多方聯動貫通形成監督合力
    廣元市劍閣縣紀委監委創新推行「村級義務監督員」制度,大力實施「紀檢監察小分隊」和「全員大接訪」活動,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幹部「懂政策」、村級義務監督員「熟村情」的優勢,構建起以六大片區為載體、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立體監督格局,從「單兵作戰」實現「立體協同」,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凝聚起精準監督的磅礴力量,激活了基層監督神經「末梢」。
  • 財政助脫貧 資金效益高(財經眼)
    煙燈堡村黨總支書記張祥介紹,近年來,該村統籌中央專項扶貧資金、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資金等各類專項資金3000多萬元用於產業發展,打造高標準柑橘核心示範園500多畝,聘請華中農業大學專家改良當地柑橘品種,發展晚熟品種,彌補了出產空檔。同時,在財政資金支持下,煙燈堡村引入豐悅臍橙產業專業合作社,構建「合作社+農戶」的產銷模式,對農戶進行市場價保底收購。
  • 民生保障領域「碩鼠」頻現 基層幹部合謀侵佔項目資金
    2019年,遼寧省紀委監委在全省鄉鎮街道集中開展涉農資金、涉農項目和城市民生資金、民生項目問題大排查大起底專項行動,行動期間,共排查發現各類問題39萬餘件,其中,立案2857件,一批職務犯罪嫌疑人被移送司法機關。
  • 毛世平研究團隊成果榮獲2020年度中國農科院傑出科技創新獎
    12月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公布2020年度院科學技術成果獎授獎名單,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毛世平研究團隊「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研究及應用」喜獲2020年度「院傑出科技創新獎」。本次全院共有10項成果獲得中國農業科學院傑出科技創新獎,5項成果獲得院青年科技創新獎。
  •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釋放科技創新潛能
    【「十四五」規劃編制·專家建言】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 堅決破除「唯論文」導向 加快完善科技評價制度——科技部相關司局...
    要全面樹立分類評價導向,把破除「唯論文」的要求貫穿各類科技活動評價全過程,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切實為科研人員營造風清氣正、追求卓越的創新生態。  《若干措施》根據不同科技活動特點分類提出了評價重點和量化指標,突出可操作、可執行、可落地。與此同時,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措施》。
  • 梁平:加強新增財政資金審計監督 促進資金高效使用
    為確保新增財政資金惠企利民政策落到實處,充分發揮促進經濟穩定恢復的重要作用,梁平區審計局圍繞新增財政資金解決市場主體困難、實施宏觀紓困惠企政策目標,關注新增財政資金運行、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強化審計監督效能,推進新增財政資金安全高效使用。
  • 泉州實體經濟的堅守與創新
    ,他們憑藉自身敏銳的嗅覺,聞風而動,在困局中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泉州用發達的實體經濟,在「晉江經驗」的引領下譜寫了堅守與創新實體經濟的新篇章。 從空白到初具規模 自我突破打通產業鏈 順利復產 1 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泉州民營企業積極作為,勇於挑戰,敢於創新。
  • 省提前下達2021年省級涉農資金擬安排市本級項目公示
    根據《廣東省財政廳關於提前下達2021年省級涉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通知》(粵財農〔2020〕132號)要求,現將省提前下達2021年省級涉農資金擬安排市本級項目(見附件)予以公示。
  • 黔西南州義龍新區財政局發放惠民惠農補貼資金5118.49萬元
    12月7日,記者從貴州省財政廳獲悉,黔西南州義龍新區財政局始終把民生工程放在第一位,進一步完善惠農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最大化利益。截至目前,義龍新區共發放27項統發系統內惠民惠農補貼資金5118.49萬元,涉及補貼26項。
  • 深圳特區40年|郭萬達、廖令鵬:制度創新如何影響企業家創新?
    以上表明,影響企業家創新的核心因素是制度,包括法律規則、產權及對企業家創新有利的公共政策等正式制度,也包括行為準則、信息模式、信任關係和社交模式等這些非正式制度。1987年深圳出臺《關於鼓勵科技人員興辦民間科技企業的暫行規定》,在全國率先提出科技人員可以智慧財產權、專利、實物等作為財產權利入股創立科技企業,開創我國民營經濟所有制改革的先河,為民營科技企業提供了「準生證」。1992年深圳被全國人大授予立法權後,在全國率先制定了《有限責任公司條例》等一系列法規,支持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 嶽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9年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專項資金績效公開
    二、項目資金使用及管理情況 1、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嶽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監管專項經費預算375萬元,資金到位375萬元。 2、項目資金使用情況 2019年食品藥品專項資金收入375萬元,均為本級財政資金。專項資金支出375萬元,其中市場監督管理局本級93.75萬元,嶽陽市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196.87萬元,嶽陽市食品藥品檢驗所84.3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