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常說:「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20 七哥說歷史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文化在全世界文化史上燦爛奪目,很是吸引人,許多老外都對我們的文化感興趣,但是學起來卻不簡單。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一部分特殊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一般多流傳於民間,民間多的是淳樸善良的農村人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們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能夠總結出來一些規律,逐漸形成俗語,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

生活在農村會經常會聽到老人教導孩子,說一些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告訴孩子們這些經驗都是經過時間洗禮,是先人們的真知灼見,聽一聽就能少走一些彎路,可以很順利的到達成功的彼岸。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的普及,農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好多俗語都開始被丟棄,但是還是有一些朗朗上口,並且簡單易懂很受用的俗話繼續流傳。今天七哥想說說農村人常說的:「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看說的有沒有道理。

先說前半句「飯前不訓子」,從字面意思來看比較簡單,就是在吃飯前不教訓孩子。為什麼呢?小孩子是比較調皮的,經常性會做錯事情或者弄壞東西,這樣就容易被大人訓斥,而在飯前不訓孩子是為了不耽誤孩子吃飯,小孩子是正長身體的時候,如果吃飯前被訓斥教育了肯定會影響心情和吃飯的胃口,胃口不好了,吃的少了,就耽誤長身體了。所以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情也要等到吃飽了再教訓。

這後半句「睡前不訓妻」從字面來看也是睡覺前不能和妻子吵架,數落妻子。小夫妻兩人生活肯定不會順風順水的,難免磕磕絆絆,偶爾鬥嘴吵架也是常事,但是在睡覺前就不要和妻子吵鬧了,因為睡眠是一個人一天最放鬆的時候,睡前生氣會使心情低落,從而會影響睡眠,睡眠質量不好第二天整個人都沒有精力,幹活也會受影響,在農村每天都會有很多農活需要打理,所以為了不影響妻子的睡眠,所有的矛盾都留在白天解決吧。

「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這句俗語是給成年人說的,這也是一句家庭和睦的處事之道,俗話說家和萬事興,那麼處理好了家庭之間的矛盾,一家人和和順順的才有凝聚力,和氣容易生財。七哥覺得這句俗語說的特別有道理,就是現在的生活裡也特別實用,你們覺得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使家庭和睦的一些做法。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對於自小在農村長大的小編來說,這些都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要去了解農民的大智慧,就很有必要去田間地頭、門前樹下與他們當面聊聊天拉拉家常了。就拿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來說,背後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下面就來一起學習一下,農村老話「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這是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不是憑空想像來的,而是具有千百年的生活經驗,所以來看,這農村俗語的存在自然有它的價值。就拿吃飯睡覺來說,其實老祖宗其實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至理名言,而這些俗語有利於我們養生,也穩定家庭之間的和諧,所以說我們在對待俗語的時候一定辯證的看待,好好利用才是最正確的。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吃飯睡覺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呢,李子來回答。
  • 古語云睡前不訓妻,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古人尚有此覺悟,今人當勉之
    古語有云: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這句話的前半句比較好理解,意思是吃飯的時候不要教訓兒子,因為怕影響孩子的食慾,再者吃飯時教訓孩子也不一定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這句箴言前半句很多人都能理解,可是對於後半句「睡前不訓妻」,不少人卻只知其字面意思,而不懂其中蘊含的大智慧。睡前不訓妻看似直白,但卻與一些現代先進的婚姻理念相合。
  • 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而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就很明確的說了這一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俗語「香椿過屋,主人恐傷」是什麼意思?古人這樣說有道理嗎?
    俗語「香椿過屋,主人恐傷」是什麼意思?古人這樣說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香椿是知名的「樹上蔬菜」,其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對於香椿也是比較有爭議的,它和香草、榴槤一樣,喜歡的人對它是愛不釋手,而不喜歡的人是聞不得這個味道。
  • 農村俗語「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分析,小編發現,農村的一些俗語大部分上都有一些告誡和鼓勵意味:告誡、警告我們什麼事不能做,鼓勵我們什麼事做了就可以交好運,交財運。感情色彩大於科學依據,因此,大家最好是可以帶著辯證的眼光去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話就是:「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到了寒冬臘月,農活基本都放下了,這時的老農在閒暇之餘也常常出去溜達溜達,看看農田,看看天氣,就像有首歌裡那樣唱的「寒冬臘月哦,盼春風」,他們期盼的是來年能有個好收成。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人的生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面生活都會比較寧靜和平淡一些,因為農村並沒有什麼多餘的娛樂和休閒活動。當在農村還是有一個樂趣的,那就是聽農村老人們說一些老話,這些老話就是農村俗語,都朗朗上口沒特別有趣、其中一些俗語還帶著著一些特別有趣的故事,蘊含著一些道理,到現在都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這些農村俗語其實都是農民老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生活經驗的一個總結,對與生活上遇到的一些事情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俗語其實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
  • 在農村,老人常說「春不撿雞,臘不撿兔」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俗語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往往這些不起眼的東西,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髓,蘊含著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寧做窮人腳下土,不做財主席上珍;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等等。
  • 農村俗語人勤出寶地,人懶地長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人勤出寶地,人懶地長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俗語,第一個俗語就是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這個俗語在以前的時候有很多老人都說過,但是現在卻很少有人會說了,那麼這個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當中都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講究,其實很多地方風俗在城市裡已經很難看到了,真正堅持傳統的還是只有農村當中。而農村裡也同樣代代相傳著不少老話,這些話我們將它們稱作是「俗語」,而在諸多的農村俗語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會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其實在很早期的農村生活人們還十分的喜歡狩獵,那就是打野兔和抓野雞,這些野味都是當地人特別受歡迎的食物。每當有客人和重要節日的時候,他們便會拿上各自的工具上山捕獵,滿載而歸之後就又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 俗語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什麼意思?現在還適用嗎?
    能夠流傳至今,還能從老一輩人群中聽到的俗語,自有其道理。就像俗話所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晚梳頭其實這句話主要是針對以前的女人而言的,古人常說:「身為人父,身為人母,不敢毀傷」,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來自父母,包括頭髮都不敢輕易毀壞。所以古代人是不剪頭髮的,人們認為頭髮代表頭部,剪掉頭髮和剪掉頭髮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農村俗語和農諺是農民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可以說這些俗語和農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更何況有許多科學發現其實質就來源於生活和大自然對人類的啟示而研究發明成功的,因此,農村俗語和農諺應該標註為通俗科學理論的標籤加以發揚光大,並服務於實際生產生活需要。
  • 農村俗語說:「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堂」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裡的「羊」並不是指真正的「動物羊」!而是指人的屬相,即屬羊的人。不知你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待宰的羔羊!因為「動物羊」大多都逃不過待宰的命運,所以,人們經常聯想到屬羊的人,認為屬羊的大部分人的命運也不會太好,會孤孤單單的過完半生。
  • 農村俗語:大屋摞小屋,三年兩篇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大屋摞小屋,三年兩篇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有很多農民的生活都變得非常好,有很多農村家家戶戶都是小洋樓,有的人家甚至還買起了小轎車等等,對於這種情況,很多農民都感到十分開心,但是也有的農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雖然自己的生活變好了,但是以前經常可以看到的東西卻逐漸消失了。
  • 農村俗語:離家千裡,勿食枸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離家千裡,勿食枸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生活在農村免不了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有的俗語雖然很簡單,但是仔細想一下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不知道大家之前,有沒有有沒有出過遠門呢?大家遠門的時候,有沒有聽過: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這句話呢?
  •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怎麼回事?有道理嗎?在農村裡,人們做事也是有禮節,還有很多講究的。而農村老人也常常教導一些年輕人,凡事在做人、做事的時候,要禮讓別人三分,給別人一條路,給自己一條後路,這樣才能皆大歡喜。
  • 老人常說「父不憂心因子孝」啥意思,有道理嗎?其實還有下半句
    按理來說,子女們事業有成了,帶上money,帶上老爸老媽出去走走,讓操勞一生的爸媽盡享晚年之樂,這其實就是孝道的一種表現。我們也常聽別人說這麼一句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在父母健在之時,多陪陪他們,多帶他們出去走走,多盡一些孝道,別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畢竟,這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