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在近期A股震蕩調整的背景下,基金髮行市場卻「由寒轉暖」,爆款不斷。僅11月19日當天,就有包括匯添富、招商、鵬華等在內的多家基金公司發布旗下13隻新品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累計新發規模超360億元。由此,11月至今公募市場的新發規模也突破1800億元,逼近10月全月表現;也超過了除三季度以外,多數單一月度的發行規模。在業內人士看來,受益於年內A股行情整體回暖和基金的賺錢效應凸顯,居民資產向資本市場轉移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未來爆款現象仍有望持續。
11月19日,匯添富數字生活6個月持有混合發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顯示,該基金以118.68億元的規模成立,為年內的「百億俱樂部」再添一員。需要注意的是,匯添富數字生活6個月持有混合的原定募集期為11月16日至11月20日,但發售當日就宣布提前結束募集,根據後續披露的申請確認比例公告顯示,配售比例約為60.61%。據此計算,該基金的實際募集規模或接近200億元。
除了上述基金外,11月19日,還有招商景氣優選股票、鵬華高質量增長混合、南方譽鼎一年持有混合等12隻基金宣布成立,累計募集規模高達363.69億元。至此,11月基金新發市場在不足20天的情況下,已多達1860.65億元,接近10月全月的1956.6億元。雖然這一發行數據尚無法與今年三季度內單月的火爆表現相媲美,但確實展現出了超越年內其餘各個月份的「吸金」實力,而這也將10月略顯冷清的發行市場再度帶回了火爆階段。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近期股市走勢震蕩調整,但從年內整體的表現看,A股行情回暖,基金賺錢效應凸顯已成為主線。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在房住不炒的調控之下,大量的居民儲蓄將從樓市逐步轉移到股市,為股市帶來投資機會。基金的發行也將持續火爆,雖然今年並不是大牛市,但基金銷售卻異常突出,這說明大量的居民儲蓄正在向資本市場轉移。10月由於工作日較少加上市場出現了調整,因此基金髮行不如9月火爆,但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轉移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因此推動了發行市場的再度火熱。
從A股三大指數的表現來看,截至11月19日收盤,11月以來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上漲4.3%和4.09%,創業板指則在同期下跌0.4%。回顧10月全月,三大指數雖然同步上漲,但漲幅均未超過4%,分別達到0.2%、2.55%和3.15%。從年初至今,上證綜指漲幅已達到10.26%,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則雙雙突破30%,達到32.08%和47.11%。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也表示,影響基金髮行熱度的主要因素有三個,包括市場環境與投資信心、產品賣點、以及是否有明星基金經理助陣。相較之下,明星基金經理或明星基金團隊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認可。同時,能否誕生爆款產品則需關注市場環境以及市場熱度之間的配合,即使明星基金經理的爆款產品不多,但因本身具備較強的賺錢效應和吸金能力,爆款的現象也仍舊會持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來監管鼓勵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布局權益類產品的動向也越發明確。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9日,年內已成立1248隻新基金(份額合併計算),募集總規模達到2.73萬億元,創歷年新基金髮行規模新高。其中,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在內的權益類基金新發規模就接近1.77萬億元,佔比超六成。另外,隨著爆款基金的漸次出現,年內百億規模的權益類新基金數量也已達到33隻,正朝著「40」階段進發。
不過,發行市場火熱的同時,投資者也需切記不要「頭腦發熱」。楊德龍直言,普通投資者在購買基金前要注意分析基金經理的投研策略和投資水平,以及相應的基金產品是否具備長期的投資價值等,不要盲目追逐熱點基金,規避不理性投資背後可能潛藏的投資風險。
郭施亮則認為,基金市場發行火熱背後,也不排除會存在產品同質化、贖舊買新等問題。因此,在風險偏好匹配且有長期布局計劃的基礎上,建議普通投資者可以選擇帶有封閉期的基金,可以減少集中贖回的風險,基金經理在運作期間也無需預留應對贖回壓力的資金,可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中長期的投資回報率也更具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