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一次耳朵爽上天,洗一次眼睛賽神仙?民間技藝為何越來越火

2020-12-16 天眼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兩年來,採耳這項民間技藝突然變得流行起來,甚至在社交網絡上也出現了很多有關採耳的視頻。

天眼妹之前一直以為採耳不過就是在街邊支個攤位,看上去略顯滄桑的採耳師拿著各種採耳工具專心致志地為自己的顧客服務。

殊不知現在的採耳已經發展成...

有的採耳師不僅年輕貌美,甚至還會身著漢服為你進行採耳服務。

有體驗過的網友還評論說,「閉上眼睛,仿佛神遊到桃花源,跟陶淵明在溪下一同戲水,抓蝦。」

這...說得天眼妹都想體驗一番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和天眼妹印象中的街邊小攤不同,現在各種專門的採耳門店層出不窮,天眼妹從自媒體「挖數」了解到,最近廣州街邊就多了不少採耳店,特別是CBD體育中心南門那條街,採耳店竟然比奶茶店還多,堪稱新型白領休閒勝地。

不僅如此,很多專業的採耳機構和培訓學院也如雨後春筍一般,一時間學習採耳的人絡繹不絕,不由讓天眼妹產生好奇,採耳究竟有多賺錢呢?

掏出來的「耳屎經濟」?

採耳,其實就是掏耳屎,最早發源於唐朝,是皇宮貴族放鬆娛樂的主要方式,後來到了清朝末期才開始在民間流傳,距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由於歷史原因,採耳起初具有一定的地域和文化屬性,其主要盛行於「巴蜀」地區,這一傳統技藝甚至還和該地區豐富的茶道文化一起發展成了巴蜀人民休閒的主要方式。

之前天眼妹就聽說過一句話,「到四川不喝茶等於白去,不採耳等於不會享受喝茶」,所以他們的休閒還被簡稱為採耳-喝茶,或喝茶-採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對自己身體進行合理的調理,採耳行業也伴隨而起,天眼查信息顯示,目前我國與「採耳」相關的專利共94條。

圖片來源:天眼查

而且如今,不只是在成都、重慶這樣極具採耳文化的城市,甚至連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等地也遍布著很多採耳門店。

左:烏魯木齊;右:呼和浩特

在百度,搜索「採耳」,你不僅會看到滿屏的招商加盟廣告,同時還有很多靠著採耳創業,發家致富的新聞。

當然除了專門的採耳店,如今一些足療店或養生按摩店裡面也會有採耳這項服務,甚至還會直接把它們搭配成套餐,比如「特色採耳+特色足療」,128元65分鐘;「特色採耳+精油開背」,168元65分鐘...

可見,採耳已經逐漸從一個民間手藝慢慢向傳統服務業轉化,開始進入品牌化、連鎖化的運營模式。

自媒體「網際網路指北」曾從客單價和投入時間等邊際成本分析了採耳這門生意,發現「採耳」完美符合了「低投入高預期兌現高附加值」的特點。

採耳其實是一個耗材很低的行業。一般而言,採耳的工具都是消毒之後重複使用的,我們看到需要更換的耗材大概就是客人茶水和躺過的床單和面巾。甚至據有的品牌方稱,採耳服務的淨利潤能達到50%以上。

而如今,從價格來看,便宜的採耳往往也就二十元左右,相對貴的,像天眼妹前文提到的一百多元的一般都是套餐項目,附帶足療或者按摩,也還是比較划算。

從時間上看,做一次採耳的時間也並不算長,一般路邊攤簡單採一次耳,通常不會超過20分鐘,即使到專業的採耳門店裡,採耳一次所需要的時間也通常在45到60分鐘以內。

與曾經採耳的顧客大多比較年長不同,如今採耳更多抓住了當下年輕人壓力大、熬夜、作息不規律等特點,所以我們也會看到很多採耳品牌都以清潔耳道、清神明心等養生術語來標榜自己,雖然實際功效還有待商榷,但與「焦慮情緒」掛鈎的採耳作為一個消費場景似乎天然契合不少年輕消費者的心理。

舒服、便宜、時間短、健康,當這些詞語結合在一起時,採耳自然成為了放鬆、減壓、養生的一種好選擇。

除此之外,採耳也開始逐漸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健康產業、生活方式、地方經濟等聯繫在一起,在這樣的流行趨勢下,採耳的影響力也開始迅速擴張。

從獵奇到生意,這些民間技藝真的靠譜嗎?

除了採耳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洗眼」?

不了解的朋友一聽到「洗眼」,可能第一反應就是用液體洗眼睛,比如眼睛裡不小心進了異物,有些人會用清水洗眼睛;一些經常戴隱形眼鏡的人,隔一段時間也會用專門的液體洗眼睛。

不過天眼妹說的這個「洗眼」,可不是用液體,而是用刀片,這項民間技藝還被稱為「刀鋒洗眼」,據說有明目的功效。

而「刀鋒洗眼」一般就是將鋒利的刀片伸進眼裡,貼著眼球划過,用鐵製的圓棒在眼裡來回掃動。

不瞞大家說,天眼妹光看這個圖就已經覺得疼了。

然而,總有群好奇的小夥伴想去嘗試一番,之前成都有家「熊三師理髮」就可以提供「刀鋒洗眼」的服務。

據當地人說,熊師傅17歲就入行了,如今年入花甲,而他最令人稱絕的就是「刀鋒洗眼」,開始洗眼睛前,熊師傅會先給剃刀消毒,再滴點兒眼藥水,保證刀伸進去後能保持眼睛潤滑。

之後他會發動幾十年來積累的技能,輕握刀鋒,刮掉眼睛中的灰塵。

差不多30多秒後,一隻眼睛就「洗」好了。而且體驗過的人大多一臉神清氣爽,常來洗眼的市民還表示,「我本身年紀大了,平時眼睛都是老花眼,一颳了以後,要舒服得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刀鋒洗眼」還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畢竟刀鋒十分銳利,一旦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眼球或眼皮劃傷,加之「刀鋒洗眼」的工具是重複使用的,而民間師傅對工具的消毒操作一般都比較粗糙,衛生狀況也無法完全保證,會帶來較高的感染風險。

其實就連採耳也是,由於普通的採耳門店不具備醫院一樣的專業工具和深度消毒處理,所以採耳也容易存在一些風險。比如採耳服務人員不專業可能導致的損傷外耳道和鼓膜;或者因為消毒不徹底導致一些交叉感染、引發一些像真菌性外耳道炎這樣的疾病。

在行業沒有形成規範同時又處於野蠻生長的時期,魚龍混雜幾乎成了必然,所以即便這些民間技藝變得越來越流行,大家最好也不要盲目跟風。

你有過「採耳」或者「刀鋒洗眼」的經歷嗎?想嘗試嗎?留言跟天眼妹說說~

參考資料:

掏出來的「耳屎經濟」- 大淺

開一間採耳店能掙多少錢?- 挖數

相關焦點

  • 掏一次耳朵居然花了3800元?這種「江湖神醫」專挑老人下手
    保健品、藥品、醫療器械……忽悠老年人的花樣可謂層出不窮,近日,南岸區南山派出所破獲一起掏耳朵騙局,案件中,老人掏一次耳朵居然花了3800元。「免費挖耳朵,專業掏耳結,祖傳手藝包治耳病。10—3800元不等。」張爺爺看到這個廣告動心了。原來,前段時間,張爺爺因為耳背,專門去了一趟醫院,醫生給他配了一個助聽器。老人覺得自己耳朵沒問題,耳聾才需要助聽器,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我這個耳朵能不能治?」張爺爺向攤主諮詢。攤主劉某給張爺爺看了看耳朵「你有耳結,掏出來就好了」。「好多錢?」
  • 送上貓咪黑下巴、洗澡、洗耳朵、洗眼睛的護理指南!
    貓貓專用沐浴液、浴巾、吹風機、暖氣等)2.調整好適宜水溫(35-39度)3.先用水輕輕撩在貓貓身上,看看貓貓的反應4.如果貓咪不是很抗拒,可以把貓慢慢全身浸溼5.塗上專用沐浴露,輕輕搓揉6.衝淨泡沫,保護好貓貓眼睛
  • 為什麼掏耳朵那麼爽,你卻叫我住手!
    上一回我們說了摳肚臍的事 已經有同學不淡定了 說摳肚臍太爽,根本管不住手 呵呵! 那這回說掏耳朵 估計得陣亡一大片了吧
  • 寬窄巷子「掏耳朵」只有土豪才去!一坨耳結120,本地人直呼太貴
    ,但是其實很多的本地人都是沒有去體驗過這個項目的,而且這幾年寬窄巷子商業化嚴重之後,這個從前在大街小巷的常見項目已經變得不那麼親民,它的掏耳價格也是越來越高。 因為是作為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按理來說收費高一點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在這個漲到五十塊左右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還是能夠接受,雖然也會覺得有些貴了但是還是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似乎發現了它的商機
  • 小夥享受了次掏耳朵服務,可怕一幕出現!耳朵裡面竟「發黴」了
    耳朵癢的時候,小夥伴們會不會自己掏耳朵?平時有沒有去店裡採耳過?這看似平常的採耳(掏耳朵),竟也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最近,浙江海寧30歲的小夥小思(化名)去採耳店,享受了一次採耳服務。延伸閱讀:老人被「江湖遊醫」掏耳朵花3800元 還覺得「划算」保健品、藥品、醫療器械……各種忽悠老年人的花樣可謂層出不窮,近日,南岸區南山派出所破獲一起掏耳朵騙局,案件中,老人掏一次耳朵居然花了3800元。
  • 採耳——之棉籤掏耳朵
    現如今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我們的飲食也是越來越豐富,身體的新陳代謝也逐漸加快,人們對於耳朵的保養或許還停留在用掏耳勺或者棉籤掏耳朵,但是這種方式對不對呢?棉籤掏耳朵危害極大用棉籤直接掏耳朵有一定的危害1. 棉籤掏耳朵會損傷耳道的保護黏膜、導致炎症的產生。2.
  • 掏耳朵竟傷到寶寶鼓膜,挖耳屎這等小事的風險,你確實承受不起
    爸媽有掏耳朵的習慣嗎?還別說,有的爸爸就是喜歡掏個耳朵,有的媽媽呢恨不得一點耳屎都看不到,有了寶寶之後,他們就會把這個習慣延續到寶寶身上。千萬別,寶寶的小耳朵可經不起這種「待遇」,如果簡單粗暴一掏,反而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再說了,耳朵不能清潔太過,尤其是耳屎,不是爸媽想掏就能掏的。鑑於耳朵問題很多爸媽會忽視或者不重視,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小南還是寫一篇吧,收好不謝。
  • 5歲兒子總要媽媽掏耳朵,掏不出啥但娃總喊癢,醫院檢查才知真相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我國民間有「三大快活」之說,即:採耳、捏腳、洗澡。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被媽媽「挖耳朵」,那是一件頂頂舒服的事情。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很多人在沒事的時候,都願意自己挖挖耳朵。但「挖耳」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過度的掏耳朵,也是在傷害耳朵。5歲兒子總要媽媽掏耳朵,掏不出啥東西但娃總喊癢5歲的樂樂月最願意被媽媽挖耳朵了。每次,媽媽說挖耳朵時,樂樂都跑著到媽媽身邊來。
  • 揭秘嶽陽民間採耳絕技,傳統手藝融入現代生活
    我國民間有三大快活似神仙之道:洗澡、捏腳、掏耳朵。掏耳雅稱採耳,起源於漢代,至今已有近兩千年歷史。古時候,技術高超的採耳師傅常年服侍那些王公大臣。可謂:一掏龍入海,二刮虎出淵,三顛似神仙;民間的採耳,則興起於剃頭匠。他們有一套專門的掏耳工具和操作手法。素有「千年遊來多享受,神仙飛來也歇腳」的說法。
  • 貓咪的眼睛該怎麼清洗呢?貓的耳朵怎麼洗呢?怎麼給貓刷牙呢?
    溫度越來越低了,難受的不僅是人,貓咪在家也會感到不適。冷空氣會給貓生理上帶來很多問題,比如眼垢,比如鼻涕,除去保暖之外,就需要主人注意給貓咪清洗護理了。小愛從鏟屎官粉絲裡收集了不少問題,將其轉交給我們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平安醫生,他給出了詳細的解答。
  • 掏耳朵匠人的茶邊人生_《活著·第五季》樂活篇_圖片站_新聞中心...
    《掏耳朵匠人的茶邊人生》 圖文/雷宇 版權作品,請勿轉載國慶大假的第二天,9點剛過,吳明祥就來到茶樓,放下他的工具包後就開始忙著在綠樹掩映的湖邊擺座椅。吳明祥並不是茶樓的「茶博士」,他的真正職業是為茶樓客人掏耳朵,12年前,他繼承師傅的衣缽,正式進入這個全國聞名的茶樓從事掏耳朵工作。在這個茶樓裡他還有7名競爭對手,大家一起穿插在喝茶聊天的人群中,尋找生意。由於和茶樓關係很熟悉,他們不用給茶樓交管理費,條件是要幫助茶樓做些擺放座椅的粗活。吳明祥是資陽人,32年前來成都打拼,學到掏耳朵的技藝,因為為人厚道,師傅將他帶進了鶴祥茶樓。
  • 耳朵裡長了顆「痘」,竟然是掏耳朵掏出來的?
    今天我們來說說掏耳朵不當可能帶來的另一種壞處——耳朵「發炎」「長痘」!耳垢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是耳道皮膚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等形成的一種弱酸性物質,有阻止小蟲飛入、保護耳道皮膚的作用。再看看耳垢怎麼處理 一般少量的屑狀耳垢,會隨運動時的震動和下頜運動自行排出。
  • 闢謠| 有耳屎就要掏耳朵?
    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人們通常認為掏耳朵不但可以解癢還可以清潔耳道。但實際上,有耵聹(即耳屎)並不意味著耳朵裡面很髒,如果掏耳朵的方式不正確還可能會給耳朵帶來傷害。外耳道皮膚比較嬌嫩,掏耳朵時如果用力不當,很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發炎、潰爛,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影響張口和咀嚼。一旦外耳道皮膚受破壞,長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耳屎越來越多。如果掏的方法不當,還會將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響聽力。長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有可能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不僅如此,常掏耳朵還容易把外界黴菌帶進耳內,引起又溼又癢較難根治的黴菌性外耳道炎。
  • 倫敦副市長視頻會掏耳朵 挖出後還舔手指品嘗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公司採取線上會議的方式來解決開會的問題。在英國,從學校讓學生們上網課,到公司視頻會議討論項目,政府部門也開始更多使用視頻會議方式解決人群開會集聚的問題。然而就在本周倫敦市政府的一次視頻會議上,倫敦副市長對著鏡頭挖耳朵,並品嘗耳垢的視頻片段引爆英國媒體,畫面的辣眼睛程度可謂達到所有視頻會議尷尬瞬間榜首。據英國太陽報12月5日報導,倫敦的副市長——朱爾斯·派普被拍到在視頻會議上吃耳屎。
  • 為何醫生說別經常用棉籤掏耳朵?提醒:3個後果,有的還不可逆轉
    想必在你的鑰匙上都缺不了「掏耳勺」的影子,有很多人在閒來無事時,都會拿起掏耳勺對耳道一通清潔。挖出「耳屎」來,看著那個酸爽、心情那個舒暢,似乎聽力也變得清晰了起來。然而,這樣有事沒事掏耳朵真的是一個好習慣嗎?未必。
  • 森林貓半年洗一次澡嗎?半年給森林貓洗一次澡可以嗎
    大多數的寵物主人都會想著給森林貓洗澡,但是並不知道多久給森林貓洗一次。其實如果森林貓不髒的話,可以半年或者是一年洗一次。如果寵物主人想要定期給森林貓洗澡的話,那就可以三個月洗一次。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做好準備工作寵物主人想要給森林貓洗澡的話,那就要做好準備工作,這樣子才能快速地給森林貓洗好澡,不至於弄傷人和使得森林貓著涼感冒。
  • 寶寶有耳屎,可以幫寶寶掏耳朵嗎?如何正確處理?
    掏耳屎一時爽,一直掏一直爽。不少家長看到寶寶也有耳屎,就想幫寶寶把耳屎掏乾淨,其實,寶寶和大人不一樣,耳屎也不是想掏就能掏的。調查顯示,美國平均每年有12000多名兒童因為棉籤而被送進急診,其中85%的孩子,都是在試著用棉籤清理耳道的時候,受到了傷害。
  • 寬窄巷子「掏耳朵」只有土豪能去!一團耳結120,成都人直呼太貴
    成都,近幾年在某音作用下越來越火的城市,已經是近幾年炙手可熱的旅遊城市,目前的成都甚至不需要節假日,周末周日大部分地方就早已人滿為患,來自全國各地都在體驗成都特色,感受著成都人的生活,品味著成都人的美食,但在無數的經典之中,有一個景點幾乎都來成都的人都會打卡的地方,沒錯那就是寬窄巷子
  • 嬰兒需要不需要「掏耳朵」?答案要了解,可能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6個月大寶寶「掏耳朵」差點致耳聾,寶媽後悔:以為掏了更好王女士半年前,生下一個可愛漂亮的小公主,取名叫做「果凍」,小果凍遺傳了爸爸媽媽的好基因,雖然現在只有6個月大,但是大眼睛、高鼻梁,一看都是個典型的美人胚子。王女士對女兒也是精心護理,容不得半點馬虎,尤其是熱衷於給女兒「掏耳朵」!
  • 醫生,貓咪需要和人一樣定期掏耳朵嗎?
    貓咪需要和人一樣定期掏耳朵嗎? 貓醫生 正常的貓咪耳朵是非常乾淨的,也無需定期掏耳朵或洗耳朵。 這隻貓咪會經常有撓耳朵、甩頭這種動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