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會出家少林寺」,2014年,蔡志忠先生接受採訪時這樣說。
六年之後,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咔、咔、咔,三剪下去,蔡志忠成為佛門沙彌釋延一。
自此人生得一明燈,修行得一依怙。
11月17日上午9時,少林寺兩序大眾在少林寺藏經閣內,共同見證了蔡志忠先生的剃度儀式。
▲永信大和尚三秉拂塵、登座說法
▲永信大和尚為蔡志忠先生剃度
儀式上,永信大和尚慈悲開示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學佛的目的就是想要了生死,出家不僅僅是出世俗的家,更要出煩惱家,要通過精進的燻修成為智慧覺悟的人,這個過程雖然很艱難,但只要努力,一定能獲得無盡的法益!」
蔡志忠先生歡喜信受,表示在剃度後會奉持三寶、以戒為師,自覺安排每日功課,如法學習,早日證得無上菩提,利益更多有情眾生。
今年72歲的蔡志忠,是海內外知名的漫畫大家。他1948年出生於臺灣彰化,4歲開始畫漫畫,9歲立志此生成為漫畫家,15歲開始成為職業漫畫家。
他創作了100部以上的作品,用行雲流水般的畫筆、獨到的見解,將諸子百家、古典名著、佛經禪語白話化與漫畫化,開啟中國古典經典漫畫的先河,並風靡全世界。
蔡志忠的紙本圖書以諸種語言在59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總發行量超過5000萬冊,《莊子說》、《禪說》等風行天下。
蔡志忠與少林寺初次相見,是在2006年的「少林論禪」。
蔡志忠回憶,2004年釋永信邀請他赴嵩山,當時他正在「閉關」研究物理學。2006年,蔡志忠來到少林寺參加了第一屆少林論禪,並為「蔡志忠漫畫碑」揭幕。如今,「蔡志忠漫畫碑」還在少林寺內,成為遊人爭相參觀的碑刻之一。
在更早的時候,蔡志忠就已經在各地遊走,拜訪高僧,探討佛教知識,收集歷代佛像。媒體稱蔡志忠收藏了3500多尊古銅佛像。
蔡志忠自稱在30多年前,便跟嵩山少林寺結緣了。
2014年,蔡志忠赴少林寺參加3D動畫電影《功夫少林寺》發布會時說:「1984年我在日本東京畫六祖壇經,當時東京池袋戲院正在上演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看完電影後便暗下決心,將來有機會要拍動畫少林寺。當時,我就畫了一本少林寺四格幽默漫畫。」
《中國周刊》2011年報導指出,在與少林寺的緣分結下之後,他就決定死後要將遺體捐給少林寺。2014年蔡志忠接受記者採訪時,再次打趣說:「等我老了,我就葬在少林寺!」
值得注意的是,蔡志忠在少林寺剃度出家,受的是「沙彌戒」,自此成為一名「沙彌」,而不是「比丘」。
少林寺有關人士解釋,出家人的年齡若超過了七十歲,便不準受「具足戒」,只能受「沙彌戒」,成為「沙彌」,不能正式成為「比丘」。
蔡志忠先生已經72歲,超過了「法定」年齡,只能受「沙彌戒」成為「沙彌」。
經云:若人以四事供養一四天下滿中羅漢,盡於百年,不如有人一日一夜發心出家功德;若人起七寶塔,高三十三天,亦不如出家功德最勝。
古德雲:「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順治皇帝也讚嘆說,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在此,讓我們一起
讚嘆蔡志忠先生剃度出家!
祈願佛法興盛,正法久住!
分享一些蔡志忠關於修行、人生的感悟
1.什麼是生命的實相——生命的實相就是當下。我們只能把每個當下當作生命的微分,就像每個當下是你生命的切片。用這樣的態度,你會馬上感受到有什麼不一樣。那就是生命的實相。
2.你要知道,1歲的你跟今天的你,跟7、80歲的你,是不同的人,去年的你、今年的你、明年的你是不同的人,因為條件都在變化。當你把每一個剎那當作時間切片來生活,你就會非常感恩。
我開始在臺北坐公車上班,上班時間很塞車,所以大家都7點或6點半就先到公司。我一上車就會感謝司機,早上5點可能鬧鐘響了,刷牙洗臉,趕到公交總站,就是要開車來載我去公司。你會覺得,所以人人為我,會覺得非常謙卑,非常喜歡。
3.我一輩子會做到死的那一刻,連死的那一刻倒回來我都想好了。我會葬在少林寺塔林。死掉前一禮拜會在西溪溼地辦一個60人的party。
4.不要原諒自己,看到好的時機就一定要去做。我心裡想的跟行為是一致的。一定沒有時間差。我們這樣就坐著,一定沒有什麼好運會來的啦。你相信嗎?登上喜馬拉雅山頂的那一個人,他不是體力最好的,他是死都要登上去。
5.我很早就體悟到,打開門,走出去,是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的。你們昨天打開門,知道要來徑山。我們開車上高速公路,是知道自己要去的目的地。而人生這麼大的旅程,99%人卻不知道他們的目的地是什麼。厲害的人很早就非常確定他們的目的地,然後一心朝向那個地方走。
6.蔡志忠:我們太在乎外在,所以連自己內在怎麼樣都不清楚,甚至於過勞死。
7.一朵花可以開,樹可以長,杯子可以裝水,這就是功;把它(自己的事)做到最好就是德。雨會飄,水會流,風會吹,樹會長,花會開,時鐘會走,這就是功,把它做到最好,就是德。